不韻部第八
關燈
小
中
大
子猶曰:語韻則美于聽,事韻則美于傳。
然韻亦有夙根,不然者,雖複吞灰百斛,洗胃滌腸,求一語一事之幾乎韻,不得矣。
山谷常嘲一村臾雲:&ldquo濁氣撲不散,清風倒射回。
&rdquo此猶寫貌,未盡傳神。
極其伎倆,直欲令造化小兒羞澀,何止風伯避塵已也?集《不韻》第八。
汗臭漢 餘靖不事修飾。
作谏百日,因賜對面陳。
時方盛暑,上入内雲:&ldquo被一汗臭漢薰殺!噴唾在吾面上。
&rdquo 不洗腳 《北史》:陰子春身服垢污,腳常數年不洗,雲:&ldquo洗辄失财敗事。
&rdquo婦甚惡之,曾勸令一洗。
不久,值梁州之敗,謂洗腳所緻,大恨婦,遂終身不洗。
阊門市居,往來紛沓,泥水蹂踐,積成塊壘,俗呼&ldquo長墩&rdquo,去之敗家,任其崎岖,終不敢動。
子春&ldquo長墩&rdquo,乃在腳底裡。
三鹿郡公 袁利見性粗疏,方棠謂:袁生已封&ldquo三鹿郡公&rdquo。
都憲弄鳥 胡少保宗憲素自負嫪毐之具,醉後辄欹坐肩輿中,以手摩之,東西溺舁夫及從官肩。
鹹掩目而笑,胡故自若。
弄自家鳥,強如呵别人脬,但不雅觀耳。
馬上食餅 張衡由令史至三品,已團甲,退朝,于路傍見蒸餅新熟,遂買得,于馬上食之。
為禦史彈奏,竟落甲。
向聞二卵棄将,今見一餅失官,若在晉人,反為任誕。
決文宣王、亞聖 《嶺南志》:廣南際海郡,不立文宣王廟。
有刺史不知禮,将釋奠,預署二書吏為文宣王、亞聖,鞠躬于門外。
或進止不如儀,即判雲:&ldquo文宣王、亞聖各決若幹。
&rdquo 書吏豈勝于有若,禮拜且不雅,況先以決杖乎? 按唐史:南中小郡,多無缁流,每宣德音,須假作僧道陪位。
昭宗即位,柳韬為宣告使。
至一州,有假僧不伏排位。
太守王弘大怪而問之。
僧曰:&ldquo役次未到,差遣偏并。
去歲已曾攝文宣王,今年又差作和尚。
&rdquo聞者絕倒。
又:唐有人衣绯于中書門候宰相求官者,問:&ldquo前任何職?&rdquo答曰:&ldquo屬教坊,作西方獅子左腳三十年。
&rdquo亦可笑。
縛詩人 《皇明世說》:滕縣楊懋忠涉學,好為詩。
不得意于諸生,棄去,遍遊名山,還過琅琊。
捕盜指揮以為盜,執之。
楊乞紙筆自供,因題一詩,内有&ldquo曾向陳編竊語言&rdquo之句。
指揮不通文,問曰:&ldquo陳編是汝夥中人耶?&rdquo楊曰:&ldquo否。
是被盜者。
&rdquo指揮大喜,執送兵備;見其詩,大相知賞,叱出指揮,解楊縛,延上坐,與論詩竟日。
既出,指揮來謝罪。
楊曰:&ldquo不因公,何以受知兵憲?但如此薦法,令人一時難堪耳。
&rdquo 綠林豪客,能知李涉詩名;巡風指揮,翻執詩人為盜。
役長史 吳長史稷歸隐,有司莫識其面。
裡舉踐更役,誤以公名報。
令不知,懸之榜。
公親往注其下曰:&ldquo不能為官,豈能為役?&rdquo令聞大愧。
沈周 沈周名重一時。
蘇州守求善畫者,左右以沈對,便出硃票拘之。
沈至,命立庑下獻技。
沈乃為《焚琴煮鶴圖》以進。
守不解,曰:&ldquo亦平平耳。
&rdquo其明年入觐,見守溪王公。
首問:&ldquo石田先生無恙乎?&rdquo守茫然無以應。
歸以質之從者,則硃票所拘之人也。
守大慚恨,踵門謝過焉。
昆人時大彬善陶,制小茶壺極精雅。
或薦之昆令,善其制,索之;恨少,乃拘之一室,責取三百具。
竟以憤死。
近徽人程君房,亦以工墨殺身。
論者惜焉。
餘謂凡一技成名者,皆天下聰明人,乾坤靈氣所鐘,當路便當愛惜而保全之。
若造此惡業,必永斷慧根矣! 《毀茶論》 陸羽嗜茶,著《茶經》三篇。
李季卿至江南,有薦羽者,召羽煮茶。
羽衣野服,挈具而入。
公心鄙之,命奴子取錢三十文相酬。
羽愧甚,著《毀茶論》。
吳僧文了善烹茶。
了遊荊南,高保勉白與季興,延置紫雲庵,日試其茶二。
保勉父子呼為&ldquo湯神&rdquo,奏授&ldquo定水大師&rdquo,土人目為&ldquo乳妖&rdquo。
一茶
然韻亦有夙根,不然者,雖複吞灰百斛,洗胃滌腸,求一語一事之幾乎韻,不得矣。
山谷常嘲一村臾雲:&ldquo濁氣撲不散,清風倒射回。
&rdquo此猶寫貌,未盡傳神。
極其伎倆,直欲令造化小兒羞澀,何止風伯避塵已也?集《不韻》第八。
汗臭漢 餘靖不事修飾。
作谏百日,因賜對面陳。
時方盛暑,上入内雲:&ldquo被一汗臭漢薰殺!噴唾在吾面上。
&rdquo 不洗腳 《北史》:陰子春身服垢污,腳常數年不洗,雲:&ldquo洗辄失财敗事。
&rdquo婦甚惡之,曾勸令一洗。
不久,值梁州之敗,謂洗腳所緻,大恨婦,遂終身不洗。
阊門市居,往來紛沓,泥水蹂踐,積成塊壘,俗呼&ldquo長墩&rdquo,去之敗家,任其崎岖,終不敢動。
子春&ldquo長墩&rdquo,乃在腳底裡。
三鹿郡公 袁利見性粗疏,方棠謂:袁生已封&ldquo三鹿郡公&rdquo。
都憲弄鳥 胡少保宗憲素自負嫪毐之具,醉後辄欹坐肩輿中,以手摩之,東西溺舁夫及從官肩。
鹹掩目而笑,胡故自若。
弄自家鳥,強如呵别人脬,但不雅觀耳。
馬上食餅 張衡由令史至三品,已團甲,退朝,于路傍見蒸餅新熟,遂買得,于馬上食之。
為禦史彈奏,竟落甲。
向聞二卵棄将,今見一餅失官,若在晉人,反為任誕。
決文宣王、亞聖 《嶺南志》:廣南際海郡,不立文宣王廟。
有刺史不知禮,将釋奠,預署二書吏為文宣王、亞聖,鞠躬于門外。
或進止不如儀,即判雲:&ldquo文宣王、亞聖各決若幹。
&rdquo 書吏豈勝于有若,禮拜且不雅,況先以決杖乎? 按唐史:南中小郡,多無缁流,每宣德音,須假作僧道陪位。
昭宗即位,柳韬為宣告使。
至一州,有假僧不伏排位。
太守王弘大怪而問之。
僧曰:&ldquo役次未到,差遣偏并。
去歲已曾攝文宣王,今年又差作和尚。
&rdquo聞者絕倒。
又:唐有人衣绯于中書門候宰相求官者,問:&ldquo前任何職?&rdquo答曰:&ldquo屬教坊,作西方獅子左腳三十年。
&rdquo亦可笑。
縛詩人 《皇明世說》:滕縣楊懋忠涉學,好為詩。
不得意于諸生,棄去,遍遊名山,還過琅琊。
捕盜指揮以為盜,執之。
楊乞紙筆自供,因題一詩,内有&ldquo曾向陳編竊語言&rdquo之句。
指揮不通文,問曰:&ldquo陳編是汝夥中人耶?&rdquo楊曰:&ldquo否。
是被盜者。
&rdquo指揮大喜,執送兵備;見其詩,大相知賞,叱出指揮,解楊縛,延上坐,與論詩竟日。
既出,指揮來謝罪。
楊曰:&ldquo不因公,何以受知兵憲?但如此薦法,令人一時難堪耳。
&rdquo 綠林豪客,能知李涉詩名;巡風指揮,翻執詩人為盜。
役長史 吳長史稷歸隐,有司莫識其面。
裡舉踐更役,誤以公名報。
令不知,懸之榜。
公親往注其下曰:&ldquo不能為官,豈能為役?&rdquo令聞大愧。
沈周 沈周名重一時。
蘇州守求善畫者,左右以沈對,便出硃票拘之。
沈至,命立庑下獻技。
沈乃為《焚琴煮鶴圖》以進。
守不解,曰:&ldquo亦平平耳。
&rdquo其明年入觐,見守溪王公。
首問:&ldquo石田先生無恙乎?&rdquo守茫然無以應。
歸以質之從者,則硃票所拘之人也。
守大慚恨,踵門謝過焉。
昆人時大彬善陶,制小茶壺極精雅。
或薦之昆令,善其制,索之;恨少,乃拘之一室,責取三百具。
竟以憤死。
近徽人程君房,亦以工墨殺身。
論者惜焉。
餘謂凡一技成名者,皆天下聰明人,乾坤靈氣所鐘,當路便當愛惜而保全之。
若造此惡業,必永斷慧根矣! 《毀茶論》 陸羽嗜茶,著《茶經》三篇。
李季卿至江南,有薦羽者,召羽煮茶。
羽衣野服,挈具而入。
公心鄙之,命奴子取錢三十文相酬。
羽愧甚,著《毀茶論》。
吳僧文了善烹茶。
了遊荊南,高保勉白與季興,延置紫雲庵,日試其茶二。
保勉父子呼為&ldquo湯神&rdquo,奏授&ldquo定水大師&rdquo,土人目為&ldquo乳妖&rdquo。
一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