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海部第七
關燈
小
中
大
加罪,非敢言君愛竊詞。
叵奈古人無意智,預先偷子一聯詩。
&rdquo 僧惠崇能詩,其尤自負者;&ldquo河分岡勢斷,春入燒痕青。
&rdquo崇之子弟嘲曰:&ldquo河分岡勢司空曙,春入燒痕劉長卿。
不是師兄多犯古,古人詩句犯師兄。
&rdquo 潘邠老詩多犯老杜。
王直方雲:&ldquo老杜複生,須與潘十厮炒。
&rdquo 祥符、天禧中,楊大年、錢文禧、晏元獻為詩,皆宗李義山,号&ldquo西昆體&rdquo。
後進效之,多竊取義山詩句。
嘗内宴,優人作戲,有為義山者,衣服破裂,告人曰:&ldquo吾為館職諸公挦撦,以至如此!&rdquo坐者皆笑。
剝取他人口珠,是盜儒也,如何止坐毀壞衣冠律? 李義府《白燕》詩雲:&ldquo镂月為歌扇,裁雲作舞衣。
自憐回雪影,好取洛川歸。
&rdquo有棗強尉張懷慶,好偷竊名士文章,乃增二字為七言,雲:&ldquo生情镂月為歌扇,出性裁雲作舞衣。
照鑒自憐回雪影,來時好取洛川歸。
&rdquo時人謂之&ldquo活剝張昌齡,生吞郭正一&rdquo 武太常邦禦,以水竹樓求劉楚雄為記,其文曰:&ldquo淇澳之斐,而瀑布急雨之,而碎玉密雲之,而投壺铮铮之,而圍棋丁丁之。
巨細疾徐,皆先生之甔磬匏絲也。
&rdquo又曰:&ldquo氅衣幅巾,見者以為神仙中人。
&rdquo全用王元之《竹樓記》中語。
有戲者曰:&ldquo昨夢一人,峨冠博帶,意甚不平,曰:&lsquo我宋學士王禹偁也,昔作郡守,有竹樓一座。
今被劉楚雄拆毀,且将樓中之物,一一竊去。
&rsquo問是何物,曰:&lsquo楸枰一局,壺矢十二枝,文集十卷,氅衣一襲,幅巾一頂,止遺囊琴一張在焉。
&rsquo又問:&lsquo竊此何焉?&rsquo曰:&lsquo都貯于太常水竹樓中,故不平也。
&rsquo&rdquo 點金成鐵 梁王籍詩雲:&ldquo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
&rdquo王荊公改用其句曰:&ldquo一鳥不鳴山更幽。
&rdquo山谷笑曰:&ldquo此&lsquo點金成鐵&rsquo手也!&rdquo 倩筆 《霅溪紀聞》:湖州吳平山,素不能詩,值座師王荊石公壽,試作八句,求同年沈公節甫改削。
沈用其韻,更制一首,複嫌于全删,姑舉筆點其末二句,而并歸之。
吳大喜,謂沈所賞,語必佳,不忍棄,既書沈詩,而并載己二句于末,遂為十句,重一韻。
王公大笑。
平山名秀,魯而好學。
一日止讀書七行,至晚猶不成誦,必跪而自督。
辛末會試,五策猶富,元馭猶訝其該博,投置首卷,而一詩乃不通竅如此! 文當戒俗 楊文公嘗戒其門人&ldquo為文宜避俗語&rdquo,既而公因作表雲:&ldquo伏惟陛下,德邁九皇。
&rdquo門人鄭戬請于公曰:&ldquo賣韭黃訖,末審何時得賣生菜?&rdquo公大笑,易之。
書馬犬事 歐陽公在翰林時,常與同院出遊。
有奔馬斃犬,公曰:&ldquo試書其事。
&rdquo一曰:&ldquo有犬卧于通衢,逸馬蹄而殺之。
&rdquo一曰:&ldquo有馬逸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斃。
&rdquo公曰:&ldquo使子修史,萬卷未已也!&rdquo曰:&ldquo内翰雲何?&rdquo公曰:&ldquo逸馬殺犬于道。
&rdquo相與一笑。
明堂赦文 胡衛、盧祖在翰林,草明堂赦文雲:&ldquo江淮盡掃于胡塵。
&rdquo太學生嘲之曰:&ldquo胡塵已被江淮掃,卻道江淮盡掃于。
傳語胡、盧二學上,不如依樣畫胡盧。
&rdquo 押韻 唐梅權衡,吳人也,入試不持書策,人皆謂奇才。
及府題出《青玉案賦》,以&ldquo油然易直子諒之心&rdquo為韻。
場中競談&ldquo諒&rdquo字難押。
梅于庭樹下,以短簽畫地起草。
日晡,梅賦先成。
張季遐求視所押,以為師模。
梅大言曰:&ldquo押字須商量,争應進士舉?&rdquo季遐自謙薄劣,乃率數十人請益。
梅曰:&ldquo此韻難押,諸公且廳上坐,聽某押處解否。
&rdquo遂朗吟曰:&ldquo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惚兮恍兮,其中有諒。
犬蹲其旁,鸱拂其上。
&rdquo因講青玉案者是食案,所以言&ldquo犬蹲其傍,鸱拂其上&rdquo也。
衆大笑。
出《乾【月巽】子》。
苗振召試館職。
晏示相語曰:&ldquo宜稍溫習。
&rdquo苗曰:&ldquo豈有三十年作老娘,而倒繃孩兒者乎?&rdquo既試賦,韻有&ldquo王&rdquo字。
振押雲:&ldquo率土之濱莫非王。
&rdquo不中選。
晏笑曰:&ldquo苗君竟倒繃孩兒矣!&rdquo 賦 胡旦作《長鲸吞舟賦》雲:&ldquo魚不知舟在腹中,其樂也融融;人不知舟在腹内,其樂也洩洩。
&rdquo又曰:&ldquo雙須竿直,兩目星懸。
&rdquo楊孜覽而笑曰:&ldquo許大魚,眼孔恁小!&rdquo又慶曆中,試題為《天子之堂九尺》。
賦者曰:&ldquo成湯當陛而立,不欠一分;孔子曆階而升,止餘六寸。
&rdquo用《孟子》曹交言湯九尺、《史記》言
叵奈古人無意智,預先偷子一聯詩。
&rdquo 僧惠崇能詩,其尤自負者;&ldquo河分岡勢斷,春入燒痕青。
&rdquo崇之子弟嘲曰:&ldquo河分岡勢司空曙,春入燒痕劉長卿。
不是師兄多犯古,古人詩句犯師兄。
&rdquo 潘邠老詩多犯老杜。
王直方雲:&ldquo老杜複生,須與潘十厮炒。
&rdquo 祥符、天禧中,楊大年、錢文禧、晏元獻為詩,皆宗李義山,号&ldquo西昆體&rdquo。
後進效之,多竊取義山詩句。
嘗内宴,優人作戲,有為義山者,衣服破裂,告人曰:&ldquo吾為館職諸公挦撦,以至如此!&rdquo坐者皆笑。
剝取他人口珠,是盜儒也,如何止坐毀壞衣冠律? 李義府《白燕》詩雲:&ldquo镂月為歌扇,裁雲作舞衣。
自憐回雪影,好取洛川歸。
&rdquo有棗強尉張懷慶,好偷竊名士文章,乃增二字為七言,雲:&ldquo生情镂月為歌扇,出性裁雲作舞衣。
照鑒自憐回雪影,來時好取洛川歸。
&rdquo時人謂之&ldquo活剝張昌齡,生吞郭正一&rdquo 武太常邦禦,以水竹樓求劉楚雄為記,其文曰:&ldquo淇澳之斐,而瀑布急雨之,而碎玉密雲之,而投壺铮铮之,而圍棋丁丁之。
巨細疾徐,皆先生之甔磬匏絲也。
&rdquo又曰:&ldquo氅衣幅巾,見者以為神仙中人。
&rdquo全用王元之《竹樓記》中語。
有戲者曰:&ldquo昨夢一人,峨冠博帶,意甚不平,曰:&lsquo我宋學士王禹偁也,昔作郡守,有竹樓一座。
今被劉楚雄拆毀,且将樓中之物,一一竊去。
&rsquo問是何物,曰:&lsquo楸枰一局,壺矢十二枝,文集十卷,氅衣一襲,幅巾一頂,止遺囊琴一張在焉。
&rsquo又問:&lsquo竊此何焉?&rsquo曰:&lsquo都貯于太常水竹樓中,故不平也。
&rsquo&rdquo 點金成鐵 梁王籍詩雲:&ldquo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
&rdquo王荊公改用其句曰:&ldquo一鳥不鳴山更幽。
&rdquo山谷笑曰:&ldquo此&lsquo點金成鐵&rsquo手也!&rdquo 倩筆 《霅溪紀聞》:湖州吳平山,素不能詩,值座師王荊石公壽,試作八句,求同年沈公節甫改削。
沈用其韻,更制一首,複嫌于全删,姑舉筆點其末二句,而并歸之。
吳大喜,謂沈所賞,語必佳,不忍棄,既書沈詩,而并載己二句于末,遂為十句,重一韻。
王公大笑。
平山名秀,魯而好學。
一日止讀書七行,至晚猶不成誦,必跪而自督。
辛末會試,五策猶富,元馭猶訝其該博,投置首卷,而一詩乃不通竅如此! 文當戒俗 楊文公嘗戒其門人&ldquo為文宜避俗語&rdquo,既而公因作表雲:&ldquo伏惟陛下,德邁九皇。
&rdquo門人鄭戬請于公曰:&ldquo賣韭黃訖,末審何時得賣生菜?&rdquo公大笑,易之。
書馬犬事 歐陽公在翰林時,常與同院出遊。
有奔馬斃犬,公曰:&ldquo試書其事。
&rdquo一曰:&ldquo有犬卧于通衢,逸馬蹄而殺之。
&rdquo一曰:&ldquo有馬逸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斃。
&rdquo公曰:&ldquo使子修史,萬卷未已也!&rdquo曰:&ldquo内翰雲何?&rdquo公曰:&ldquo逸馬殺犬于道。
&rdquo相與一笑。
明堂赦文 胡衛、盧祖在翰林,草明堂赦文雲:&ldquo江淮盡掃于胡塵。
&rdquo太學生嘲之曰:&ldquo胡塵已被江淮掃,卻道江淮盡掃于。
傳語胡、盧二學上,不如依樣畫胡盧。
&rdquo 押韻 唐梅權衡,吳人也,入試不持書策,人皆謂奇才。
及府題出《青玉案賦》,以&ldquo油然易直子諒之心&rdquo為韻。
場中競談&ldquo諒&rdquo字難押。
梅于庭樹下,以短簽畫地起草。
日晡,梅賦先成。
張季遐求視所押,以為師模。
梅大言曰:&ldquo押字須商量,争應進士舉?&rdquo季遐自謙薄劣,乃率數十人請益。
梅曰:&ldquo此韻難押,諸公且廳上坐,聽某押處解否。
&rdquo遂朗吟曰:&ldquo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惚兮恍兮,其中有諒。
犬蹲其旁,鸱拂其上。
&rdquo因講青玉案者是食案,所以言&ldquo犬蹲其傍,鸱拂其上&rdquo也。
衆大笑。
出《乾【月巽】子》。
苗振召試館職。
晏示相語曰:&ldquo宜稍溫習。
&rdquo苗曰:&ldquo豈有三十年作老娘,而倒繃孩兒者乎?&rdquo既試賦,韻有&ldquo王&rdquo字。
振押雲:&ldquo率土之濱莫非王。
&rdquo不中選。
晏笑曰:&ldquo苗君竟倒繃孩兒矣!&rdquo 賦 胡旦作《長鲸吞舟賦》雲:&ldquo魚不知舟在腹中,其樂也融融;人不知舟在腹内,其樂也洩洩。
&rdquo又曰:&ldquo雙須竿直,兩目星懸。
&rdquo楊孜覽而笑曰:&ldquo許大魚,眼孔恁小!&rdquo又慶曆中,試題為《天子之堂九尺》。
賦者曰:&ldquo成湯當陛而立,不欠一分;孔子曆階而升,止餘六寸。
&rdquo用《孟子》曹交言湯九尺、《史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