謬誤部第五

關燈
子猶曰:謬誤原無定名,譬之鄭人争年,後息者勝耳。

    喙長三尺,則&ldquo枕流嗽石&rdquo,語自不錯。

    若論災發妖興,賊民橫路,即太極之生天、生地、生人,亦是第一誤事,将誰使正之?齊有人,命其狗為&ldquo富&rdquo,命其子為&ldquo樂&rdquo。

    方祭,狗入于室,叱之曰:&ldquo富出!&rdquo其子死,哭曰;&ldquo樂乎!樂乎!&rdquo人以為誤也,而孰知其非誤也,然而不可謂非誤也。

    夫不誤猶誤,何況真誤?集《謬誤》第五。

     祠廟 歐公《歸田錄》雲:世俗傳訛,惟祠廟之名為甚。

    今成都顯聖寺者,本名蒲池寺,周顯德中廣之,更名顯聖,而俚俗多沿舊名,今傳為菩提寺矣。

    江中有大小孤山,以獨立得名,而世俗傳&ldquo孤&rdquo為&ldquo姑&rdquo。

    江側有大石矶,謂之澎浪矶,遂傳為&ldquo彭郎矶&rdquo,雲彭郎,小姑婿也。

    予嘗登小孤,廟像乃一婦,而敕額為&ldquo聖母廟&rdquo,豈止俚俗之謬哉!西京龍門山,夾伊水上,自端闊,望之如雙阙,故謂之&ldquo阙塞&rdquo,而山口有廟曰&ldquo阙口廟&rdquo。

    予嘗見其廟像甚勇,手持屠刀尖銳,按膝而坐。

    問之,雲:&ldquo此乃豁口大王也。

    &rdquo此尤可笑。

     汲郡有肖像&ldquo三仁&rdquo,并及商纣者,謂之&ldquo四王&rdquo。

     陳錫玄曰:&ldquo推此類,知氵?祠之可毀者多矣!&rdquo 溫州有&ldquo杜拾遺廟&rdquo,後訛為&ldquo杜十姨&rdquo,塑婦人像。

    邑人以&ldquo五撮須相公&rdquo無婦,移以配之。

    五撮須,蓋伍子胥也。

    又江陵村事子胥,誤呼&ldquo伍髭須&rdquo,乃塑五丈夫,皆多須者。

    每禱祭,辄雲&ldquo一髭須&rdquo、&ldquo二髭須&rdquo至&ldquo五髭須&rdquo。

     謝在杭曰:阆州有&ldquo陳拾遺廟&rdquo,乃陳子昂也。

    訛為&ldquo十姨&rdquo,更肖女像,崇奉甚嚴。

    拾遺之官,誤人如此!子昂屈為婦人猶可,獨奈何令子美為鸱夷子妻乎! 陳州厄台寺,相傳孔子絕糧處,舊榜&ldquo文宣王&rdquo,因風雨洗剝,但存&ldquo王&rdquo字及&ldquo宣&rdquo字下一畫。

    僧遂附會為&ldquo一字王佛&rdquo。

     為傳&ldquo一貫&rdquo故,稱一字王,有何不可?又《元史》載:西南夷,惟白人一種好佛。

    胡元收附後,分置路府,诏所在立文廟,蠻目為&ldquo漢佛&rdquo。

    米元章寫《高麗經》,亦以孔子為佛,顔淵為菩薩,則稱佛又宜矣。

    宋吏胥輩以蒼颉造字,故祖之。

    每祭,呼為&ldquo蒼王&rdquo。

    更可笑。

     蔡伯喈 江南一驿吏,以幹事自任。

    典郡者初至,吏曰:&ldquo驿中畢備,請閱之。

    &rdquo刺史入酒室,見一像,問之,曰:&ldquo是杜康。

    &rdquo又入茶室,見一像,問之,曰:&ldquo是陸鴻漸。

    &rdquo刺史大喜。

    又一室,諸菜畢備,亦有一像,問之,曰:&ldquo蔡伯喈。

    &rdquo刺史大笑,曰。

    &ldquo此不必。

    &rdquo 若到飯堂,必肖米元章像,到馬坊,必肖司馬遷像矣。

     于進士則,谒外親于汧陽,未至十餘裡,飯于野店。

    旁有紫荊樹,村民祠以為神,呼日&ldquo紫相公&rdquo。

    則烹茶,因以一杯置相公前,策馬徑去,是夜夢峨冠紫衣人來見,自陳紫相公,主一方菜蔬之屬。

    隸有天平吏,掌豐;辣判官,主儉。

    然皆嗜茶,而奉祠者鮮供此品。

    蚤蒙厚飲,可謂非常之惠。

    因口占贈詩,有&ldquo降酒先生豐韻高,攪銀公子更清豪&rdquo之句。

    蓋則是日以小分須銀匙打茶,故目為&ldquo攪銀公子&rdquo。

    則家蔬圃中祠之,年年獲收。

    菜室中宜設此像。

     茶神 《唐傳載》雲:時有鬻茶之家,陶為陸羽像,置炀器間,謂之茶神。

    有交易,則以茶祭之;無,則以釜湯沃之。

     鬼誤 《谑浪》;楚俗信鬼,有病必禱焉。

    嘗夜禱于北郭門外,好事者遇之,竊翳身于莽,而投以砂礫。

    禱者恐,稍遠去;益投,益遠去,乃撄其肉而食焉。

    人以為靈也,禱益盛,而北郭門之靈鬼遂著。

    其後禱者不失肉,即反謂鬼不享而憂之。

     《續笑林》:有赴飲夜歸者,值大雨,持蓋自蔽,見一人立檐下溜,即投傘下同行。

    久之,不語,疑為鬼也,以足撩之,偶不相值,愈益恐,因奮力擠之橋下而趨。

    值炊糕者晨起,亟奔入其門,告以遇鬼。

    俄頃複見一人,遍體沾濕,踉跄而至,号呼&ldquo有鬼&rdquo,亦投其家。

    二人相視愕然,不覺大笑。

     兇宅誤 袁繼謙郎中,頃居青社。

    假一第,素多兇怪,昏曀即不敢出戶庭,合門驚懼。

    忽一夕聞吼呼,若甕中聲,至濁。

    舉家怖懼,謂其必怪之尤者,穴窗窺之。

    是夕月晦,見一物蒼黑色,來往庭中,似黃狗身,而首不能舉。

    乃以鐵撾擊其腦,忽轟然一聲,家犬驚吼而去。

    蓋其日莊上輸油至,犬以首入油甕中,不能出故也。

    舉家大笑,遂安寝。

     洪都村中一大家,廳樓崇敞。

    每夜聲響特異,以為妖,避而虛其室。

    有道士過門,稱自龍虎山來。

    其家大喜,邀入,與約妖除當厚酬。

    道士入居之。

    夜見碩鼠尾巨如椎,躍入破柱,從柱擊出,斬之。

    蓋鼠尾始被齧流血,行沙中,沾沙重,既幹,巨如椎;其作響皆是物,非妖也。

    道士乃山下鬻赝符者,幸獲重賂,其名遂著。

     廬山精 《稗史》:唐劉秉仁為江州刺史,自京将一橐駝至郡,放之廬山下。

    野人見而大驚,鳴鼓率衆射殺之,乃以狀白州,曰:&ldquo某日獲廬山精于某處。

    &rdquo劉命緻之,乃所放駝耳。

     驚潮 海上每遇八月,秋濤大作,潮聲夜吼,震撼城市。

    至正間,有達魯不花者初至,聞此,夜不敢卧。

    因呼門者問之。

    門者從睡中應曰:&ldquo潮上來也!&rdquo既覺,自知失答,連曰:&ldquo禍到!禍到!&rdquo狂走而出。

    不花驚趨入内,呼其妻曰:&ldquo本冀作官榮耀,不意今夕共作水鬼!&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