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愚部第四
關燈
小
中
大
,專一&lsquo忌刻&rsquo,又何也?&rdquo金熙宗時,移書宋境曰:&ldquo皇帝生日,本是七月。
今為南朝使人冒暑不便,已權作九月一日。
&rdquo若生日可權,忌日亦可改矣。
唐文宗開成元年,诏曰:&ldquo去年重陽取十九日,今改九月十三日為重陽。
&rdquo又張說上《大衍曆序》,宋璟上《千秋表》,并以八月五日為端午。
蘇子瞻雲:&ldquo菊花開時即重九。
&rdquo在海南藝菊九畹,以十一月望與客泛酒作重九。
古人不拘類如此。
在今日,則為笑話矣。
性忘 唐三原令閻玄一性忘。
曾至州,于主人舍坐。
州史前過,以為縣典也,呼欲杖之。
史曰:&ldquo某州佐也。
&rdquo玄一慚謝。
須臾縣典至,玄一疑即州佐也,執手引坐。
典曰:&ldquo某縣佐也。
&rdquo又慚而止。
唐臨朐丞張藏用善忘。
嘗召一匠不至,大怒,使擒之。
匠既到,适鄰邑令遣人赍牒來。
藏用讀畢,便令剝赍牒者,笞之至十。
起謝杖,因請其罪,藏用方悔其誤,乃命裡正持一器飲之,而更視他事。
少頃,忽見裡正,指酒曰:&ldquo此何物?&rdquo裡正曰:&ldquo酒也。
&rdquo藏用曰:&ldquo何妨飲之!&rdquo裡正拜飲。
藏用遂入衙齋。
赍牒人竟不得飲,扶杖而出。
性胡塗 沂州刺史李元皛,怒司功鄭承明,欲笞之,先令屏外剝進。
承明狡猾,值博士劉琮琎來,绐以&ldquo上怒來遲,令汝剝入&rdquo。
琮琎以為實,便脫衣,承明轉遣吏卒擒進,乃自逸。
元皛見剝至,辄命杖數十。
琮琎起謝曰:&ldquo蒙恩賜杖,請示罪名。
&rdquo元皛始覺誤笞,怒曰:&ldquo為承明所賣!&rdquo亦不追治。
唐張利涉晝寝,忽驚覺,索馬入州,叩刺史鄧恽,謝曰:&ldquo聞公欲賜責,死罪死罪!&rdquo恽曰:&ldquo無之。
&rdquo涉曰;&ldquo司功某甲所言之。
&rdquo恽大怒,呼某甲,欲加杖。
甲苦訴無此語。
涉乃徐悟,前請曰:&ldquo望公舍之,涉恐是夢中見說耳。
&rdquo 王皓,字季高,少立名行,性懦緩。
曾從齊文宣北伐,乘一赤馬,旦蒙霜氣,遂不複識,自言失馬,虞侯為求,不獲。
須臾日出,馬體霜盡,系在目前,方雲:&ldquo我馬尚在。
&rdquo 李文禮性遲緩,時為揚州司馬。
有吏自京還,得長吏(疑為史)家書,雲姊亡。
李倉卒聞之,便大恸。
吏曰:&ldquo是長史姊。
&rdquo李徐悟曰:&ldquo我無姊,向亦怪道。
&rdquo 不是性緩,還是性急。
無姊且哭,況有姊乎?李公定多情者。
馬速非良 李東陽嘗得良馬,送陳師召騎入朝。
歸,成詩二章,怪而還其馬,曰:&ldquo吾舊所乘馬,朝回必成六詩。
此馬止二詩,非良也。
&rdquo東陽笑曰:&ldquo馬以善走為良。
&rdquo公思之良久,複騎而去。
不知骰色 李西涯嘗與陳師召擲骰得幺,指曰:&ldquo吾度其下是六。
&rdquo反之,果六,色色皆然。
師召大驚,語人曰:&ldquo西涯天才也!&rdquo或曰:&ldquo绐公耳!上幺下六,骰子定數,何足為異?&rdquo師召笑曰:&ldquo然則我亦可為。
&rdquo因詣西涯。
西涯已先度其必至,别置六骰,錯亂其數矣。
師召屢揣之,不中,乃歎曰:&ldquo公真不可及也,豈欺我哉!&rdquo 周用齋事 昆山周用齋先生,性絕騃。
幼時每為同學誘至城上,則盤桓而不能下。
其處館也,值黃梅時,見主家暴衣,問其故。
曰:&ldquo凡物此候不經日色,必招濕氣。
&rdquo周因暴書囊,并啟束脩陳之。
館童竊數件去。
周往視,訝其減少。
童绐雲:&ldquo為烈日所銷耳。
&rdquo偶舟行,見來船過舟甚速,訝問之。
仆以&ldquo兩來船&rdquo對。
乃笑曰:&ldquo造舟者何愚也,倘盡造兩來船,豈不快耶?&rdquo後成進士,過吏部堂,令通大鄉貫。
周誤以為&ldquo大鄉官&rdquo,乃對曰;&ldquo敝鄉有狀元申瑤老。
&rdquo吏部知其騃,麾使去。
出謂同人曰:&ldquo尚有王荊老未言,适堂上色頗不豫,想為此也。
&rdquo又曾往婁東吊王司馬,時元美遘先司馬之難。
誤詣王學士宅。
荊石以省親在告。
學士錦衣出迓,周不審視,遽稱&ldquo尊公可憐&rdquo者再。
學士曰;&ldquo老父幸無恙。
&rdquo周曰:&ldquo公尚未知尊人耗耶?己為朝廷置法矣!&rdquo學士笑曰:&ldquo得無吊鳳洲乎?&rdquo周悟非是,急解素服言别。
學士命交原刺。
周曰:&ldquo不須見還,即煩公緻意可也。
&rdquo其愦愦多此類。
又聞先生諸事愦愦,獨工時藝。
初仕為縣令,既升堂,端坐不語。
吏請佥書以嘗之。
周怒曰:&ldquo賊狗奴!才想得一佳破,為汝擾亂矣!&rdquo偶有迎谒,道中為一門子所誘,識其味。
既歸鄉,童仆皆蔑遠之。
獨老門公殷勤啟事,遂與之昵;無節,因病死。
廣東先達事 羅汝珍言其鄉肉價每斤一分八厘。
有先達為下所欺,必用三分。
偶于他席上談肉甚貴。
主人雲:&ldquo不貴也,止一分八厘耳。
&rdquo歸以責仆。
仆曰:&ldquo有之,但非佳肉。
&rdquo明日如數市臭肉以進。
食之不美,更不思他席所食之佳,辄準前價。
又使仆錾銀,每偷取,辄绐曰:&ldquo銀散則折也。
&rdquo某未信。
明日仆乃取大銀錾而未殊者予曰:&ldquo裂如許大孔,能不折乎?&rdquo 左道 晉孫泰師事錢塘杜子恭。
子恭有異術,嘗就人借瓜刀,其主求之,子恭曰:&ldquo當即相還。
&rdquo既而刀主行至嘉興,有魚躍入船中。
破之,得刀。
子恭死,泰傳其術。
及泰為道子所誅,其從子恩逃入海。
衆謂泰蟬蛻仙去,就海中從恩。
後寇臨海,為太守辛景所破,窮蹙自沉于海而死。
妖黨及妓妾皆謂之&ldquo水仙&rdquo,相随溺者以百數。
事魔吃菜法 事魔食菜法:其魁為&ldquo魔王&rdquo,佐者曰&ldquo魔翁&rdquo、&ldquo魔母&rdquo。
以張角為祖,雖死湯镬,不敢言&ldquo角&rdquo字。
謂人生為
今為南朝使人冒暑不便,已權作九月一日。
&rdquo若生日可權,忌日亦可改矣。
唐文宗開成元年,诏曰:&ldquo去年重陽取十九日,今改九月十三日為重陽。
&rdquo又張說上《大衍曆序》,宋璟上《千秋表》,并以八月五日為端午。
蘇子瞻雲:&ldquo菊花開時即重九。
&rdquo在海南藝菊九畹,以十一月望與客泛酒作重九。
古人不拘類如此。
在今日,則為笑話矣。
性忘 唐三原令閻玄一性忘。
曾至州,于主人舍坐。
州史前過,以為縣典也,呼欲杖之。
史曰:&ldquo某州佐也。
&rdquo玄一慚謝。
須臾縣典至,玄一疑即州佐也,執手引坐。
典曰:&ldquo某縣佐也。
&rdquo又慚而止。
唐臨朐丞張藏用善忘。
嘗召一匠不至,大怒,使擒之。
匠既到,适鄰邑令遣人赍牒來。
藏用讀畢,便令剝赍牒者,笞之至十。
起謝杖,因請其罪,藏用方悔其誤,乃命裡正持一器飲之,而更視他事。
少頃,忽見裡正,指酒曰:&ldquo此何物?&rdquo裡正曰:&ldquo酒也。
&rdquo藏用曰:&ldquo何妨飲之!&rdquo裡正拜飲。
藏用遂入衙齋。
赍牒人竟不得飲,扶杖而出。
性胡塗 沂州刺史李元皛,怒司功鄭承明,欲笞之,先令屏外剝進。
承明狡猾,值博士劉琮琎來,绐以&ldquo上怒來遲,令汝剝入&rdquo。
琮琎以為實,便脫衣,承明轉遣吏卒擒進,乃自逸。
元皛見剝至,辄命杖數十。
琮琎起謝曰:&ldquo蒙恩賜杖,請示罪名。
&rdquo元皛始覺誤笞,怒曰:&ldquo為承明所賣!&rdquo亦不追治。
唐張利涉晝寝,忽驚覺,索馬入州,叩刺史鄧恽,謝曰:&ldquo聞公欲賜責,死罪死罪!&rdquo恽曰:&ldquo無之。
&rdquo涉曰;&ldquo司功某甲所言之。
&rdquo恽大怒,呼某甲,欲加杖。
甲苦訴無此語。
涉乃徐悟,前請曰:&ldquo望公舍之,涉恐是夢中見說耳。
&rdquo 王皓,字季高,少立名行,性懦緩。
曾從齊文宣北伐,乘一赤馬,旦蒙霜氣,遂不複識,自言失馬,虞侯為求,不獲。
須臾日出,馬體霜盡,系在目前,方雲:&ldquo我馬尚在。
&rdquo 李文禮性遲緩,時為揚州司馬。
有吏自京還,得長吏(疑為史)家書,雲姊亡。
李倉卒聞之,便大恸。
吏曰:&ldquo是長史姊。
&rdquo李徐悟曰:&ldquo我無姊,向亦怪道。
&rdquo 不是性緩,還是性急。
無姊且哭,況有姊乎?李公定多情者。
馬速非良 李東陽嘗得良馬,送陳師召騎入朝。
歸,成詩二章,怪而還其馬,曰:&ldquo吾舊所乘馬,朝回必成六詩。
此馬止二詩,非良也。
&rdquo東陽笑曰:&ldquo馬以善走為良。
&rdquo公思之良久,複騎而去。
不知骰色 李西涯嘗與陳師召擲骰得幺,指曰:&ldquo吾度其下是六。
&rdquo反之,果六,色色皆然。
師召大驚,語人曰:&ldquo西涯天才也!&rdquo或曰:&ldquo绐公耳!上幺下六,骰子定數,何足為異?&rdquo師召笑曰:&ldquo然則我亦可為。
&rdquo因詣西涯。
西涯已先度其必至,别置六骰,錯亂其數矣。
師召屢揣之,不中,乃歎曰:&ldquo公真不可及也,豈欺我哉!&rdquo 周用齋事 昆山周用齋先生,性絕騃。
幼時每為同學誘至城上,則盤桓而不能下。
其處館也,值黃梅時,見主家暴衣,問其故。
曰:&ldquo凡物此候不經日色,必招濕氣。
&rdquo周因暴書囊,并啟束脩陳之。
館童竊數件去。
周往視,訝其減少。
童绐雲:&ldquo為烈日所銷耳。
&rdquo偶舟行,見來船過舟甚速,訝問之。
仆以&ldquo兩來船&rdquo對。
乃笑曰:&ldquo造舟者何愚也,倘盡造兩來船,豈不快耶?&rdquo後成進士,過吏部堂,令通大鄉貫。
周誤以為&ldquo大鄉官&rdquo,乃對曰;&ldquo敝鄉有狀元申瑤老。
&rdquo吏部知其騃,麾使去。
出謂同人曰:&ldquo尚有王荊老未言,适堂上色頗不豫,想為此也。
&rdquo又曾往婁東吊王司馬,時元美遘先司馬之難。
誤詣王學士宅。
荊石以省親在告。
學士錦衣出迓,周不審視,遽稱&ldquo尊公可憐&rdquo者再。
學士曰;&ldquo老父幸無恙。
&rdquo周曰:&ldquo公尚未知尊人耗耶?己為朝廷置法矣!&rdquo學士笑曰:&ldquo得無吊鳳洲乎?&rdquo周悟非是,急解素服言别。
學士命交原刺。
周曰:&ldquo不須見還,即煩公緻意可也。
&rdquo其愦愦多此類。
又聞先生諸事愦愦,獨工時藝。
初仕為縣令,既升堂,端坐不語。
吏請佥書以嘗之。
周怒曰:&ldquo賊狗奴!才想得一佳破,為汝擾亂矣!&rdquo偶有迎谒,道中為一門子所誘,識其味。
既歸鄉,童仆皆蔑遠之。
獨老門公殷勤啟事,遂與之昵;無節,因病死。
廣東先達事 羅汝珍言其鄉肉價每斤一分八厘。
有先達為下所欺,必用三分。
偶于他席上談肉甚貴。
主人雲:&ldquo不貴也,止一分八厘耳。
&rdquo歸以責仆。
仆曰:&ldquo有之,但非佳肉。
&rdquo明日如數市臭肉以進。
食之不美,更不思他席所食之佳,辄準前價。
又使仆錾銀,每偷取,辄绐曰:&ldquo銀散則折也。
&rdquo某未信。
明日仆乃取大銀錾而未殊者予曰:&ldquo裂如許大孔,能不折乎?&rdquo 左道 晉孫泰師事錢塘杜子恭。
子恭有異術,嘗就人借瓜刀,其主求之,子恭曰:&ldquo當即相還。
&rdquo既而刀主行至嘉興,有魚躍入船中。
破之,得刀。
子恭死,泰傳其術。
及泰為道子所誅,其從子恩逃入海。
衆謂泰蟬蛻仙去,就海中從恩。
後寇臨海,為太守辛景所破,窮蹙自沉于海而死。
妖黨及妓妾皆謂之&ldquo水仙&rdquo,相随溺者以百數。
事魔吃菜法 事魔食菜法:其魁為&ldquo魔王&rdquo,佐者曰&ldquo魔翁&rdquo、&ldquo魔母&rdquo。
以張角為祖,雖死湯镬,不敢言&ldquo角&rdquo字。
謂人生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