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誕部第二
關燈
小
中
大
米竟不取。
倪雲林事 倪雲林名瓒,元鎮其字也。
性好潔。
文房拾物,兩僮輪轉拂塵,須臾弗停。
庭前有梧桐樹,旦夕汲水揩洗,竟至槁死。
嘗留友人宿齋中,慮有汙損,夜三四起,潛聽焉。
微聞嗽聲,大惡之,淩晨令童索痰痕,不得,童懼笞,拾敗葉上有積垢似痰痕以塞責。
倪掩鼻閉目,令持棄三裡外。
其寓鄒氏日,鄒塾師有婿曰金宣伯,一日來訪。
倪聞宣伯儒者,倒屣迎之。
見其言貌粗率,大怒,掌其頰。
宣伯愧忿,不見主人而去。
鄒出,頗怪之。
倪曰:&ldquo宣伯面目可憎,語言無味,吾斥去之矣!&rdquo初張士誠弟士信,聞倪善畫。
使人持絹,侑以重币,欲求其筆。
倪怒曰;&ldquo倪瓒不能為王門畫師!&rdquo即裂去其絹。
士信深銜之。
一日,士信與諸文士遊太湖,聞小舟中有異香。
士信曰:&ldquo此必一勝流。
&rdquo急傍舟近之,乃倪也。
士信大怒,即欲手刃之。
諸人力為營救,然猶鞭倪數十。
倪竟不吐一語。
後有人問之,曰:&ldquo君被窘辱而一語不發,何也?&rdquo倪曰:&ldquo一說便俗。
&rdquo 或又言:元鎮因香被執,囚于有司,每傳食,命獄卒舉案齊眉。
卒問其故,不答。
旁曰:&ldquo恐汝唾沫及飯耳!&rdquo卒怒,鎖之溺器側。
衆雖為祈免,憤哽竟成脾洩。
今人以太祖投之廁中,謬也。
又聞倪元鎮嗜茶,其用果按者名&ldquo清泉白石&rdquo,非佳客不供。
有客請見且彌月矣,倪鑒其誠,許之。
客豐神飄灑,倪甚欣洽,命進此茶。
客因渴,再及而盡。
倪便停盞入内,終不出。
客請其故。
倪曰:&ldquo遇清泉白石,不徐徐賞味,定非雅士。
&rdquo又倪有清秘閣,人所罕到;有白馬,極護惜。
會母病,請葛仙翁診視。
時天雨,葛要以白馬相迎。
既乘馬,亂行泥淖中,人馬俱污。
及門,先求登清秘閣。
倪不敢拒,葛蹑屐而上,噴唾狼籍,古玩書籍翻覆殆遍。
倪自是遂廢此閣,終身不登。
或雲倪有仙骨,葛以此破其迂僻,冀得度世,惜乎其不悟也。
倪元鎮于女色少所當意。
一日眷金陵趙歌姬,留宿别業,心疑不潔,俾之浴。
既登榻,以手自頂至踵,且扪且嗅。
扪至陰,複俾浴。
凡再四,東方既白,不複作巫山之夢。
同時楊廉夫耽好聲色,每會間,見歌兒足小,即脫其鞋,載盞行酒,謂之&ldquo金蓮杯&rdquo。
一日與倪會飲,楊脫妓鞋傳觞。
倪怒,翻案而起。
楊亦色變,席遂散。
後二公竟不複面。
惡婦人 梁蕭詧惡見婦人,雖相去數步,亦雲&ldquo遙聞其臭&rdquo。
世間逐臭之人又何多也! 《朝野異聞》載何、顔學問 嘉、隆間,講學盛行,而楚人顔山農之說最奇,謂&ldquo貪财好色,皆從性生,天機所發,不可阏之,第勿留滞胸中而已&rdquo。
門人羅汝芳成進士,戒且勿廷對。
羅不從。
明年遇之淮上,笞之十五,挾以遊。
羅唯唯惟命。
後至南都,以挾詐人财事發,捕之官,笞五十,不哀祈,亦不轉側,困囹圄且死。
羅力救之,得出。
出則大詈不已,謂&ldquo獄我者尚知我,而汝不知我也!&rdquo羅亦唯唯。
何心隐者,其才高于顔山農,而狠幻過之。
嘗言:&ldquo天地一殺機也。
堯不能殺舜,舜不能殺禹,故以天下讓。
湯、武能殺桀、纣,故得天下。
&rdquo少嘗師事山農。
山農有例:師事之者,必先毆三拳,而後受拜。
心隐既事山農,察其所行,意甚悔。
一日,值山農之氵?于村婦也,匿隐處,俟其出而扼之,亦毆三拳,使拜削弟子籍。
按顔谪戍歸,八十餘尚無恙,而何竟為張江陵所殺,幸與不幸耳。
然江陵未相時,訪耿禦史,坐席未暖而去。
何從屏後窺之,便謂&ldquo此人能殺我&rdquo,亦異矣哉! 陳公戒酒 南京陳公鎬善酒。
督學山東時,父慮其廢事,寓書戒之。
乃出俸金,命工制一大碗,可容二斤許,镌八字于内,雲:&ldquo父命戒酒,止飲三杯。
&rdquo士林傳笑。
按:公為山東提學時,夜至濟陽公館。
庖人供膳無箸,恐公怒責,公略不為意。
或請啟門外索,弗許。
庖人乃削柳條為箸。
公曰:&ldquo禮與食孰重
倪雲林事 倪雲林名瓒,元鎮其字也。
性好潔。
文房拾物,兩僮輪轉拂塵,須臾弗停。
庭前有梧桐樹,旦夕汲水揩洗,竟至槁死。
嘗留友人宿齋中,慮有汙損,夜三四起,潛聽焉。
微聞嗽聲,大惡之,淩晨令童索痰痕,不得,童懼笞,拾敗葉上有積垢似痰痕以塞責。
倪掩鼻閉目,令持棄三裡外。
其寓鄒氏日,鄒塾師有婿曰金宣伯,一日來訪。
倪聞宣伯儒者,倒屣迎之。
見其言貌粗率,大怒,掌其頰。
宣伯愧忿,不見主人而去。
鄒出,頗怪之。
倪曰:&ldquo宣伯面目可憎,語言無味,吾斥去之矣!&rdquo初張士誠弟士信,聞倪善畫。
使人持絹,侑以重币,欲求其筆。
倪怒曰;&ldquo倪瓒不能為王門畫師!&rdquo即裂去其絹。
士信深銜之。
一日,士信與諸文士遊太湖,聞小舟中有異香。
士信曰:&ldquo此必一勝流。
&rdquo急傍舟近之,乃倪也。
士信大怒,即欲手刃之。
諸人力為營救,然猶鞭倪數十。
倪竟不吐一語。
後有人問之,曰:&ldquo君被窘辱而一語不發,何也?&rdquo倪曰:&ldquo一說便俗。
&rdquo 或又言:元鎮因香被執,囚于有司,每傳食,命獄卒舉案齊眉。
卒問其故,不答。
旁曰:&ldquo恐汝唾沫及飯耳!&rdquo卒怒,鎖之溺器側。
衆雖為祈免,憤哽竟成脾洩。
今人以太祖投之廁中,謬也。
又聞倪元鎮嗜茶,其用果按者名&ldquo清泉白石&rdquo,非佳客不供。
有客請見且彌月矣,倪鑒其誠,許之。
客豐神飄灑,倪甚欣洽,命進此茶。
客因渴,再及而盡。
倪便停盞入内,終不出。
客請其故。
倪曰:&ldquo遇清泉白石,不徐徐賞味,定非雅士。
&rdquo又倪有清秘閣,人所罕到;有白馬,極護惜。
會母病,請葛仙翁診視。
時天雨,葛要以白馬相迎。
既乘馬,亂行泥淖中,人馬俱污。
及門,先求登清秘閣。
倪不敢拒,葛蹑屐而上,噴唾狼籍,古玩書籍翻覆殆遍。
倪自是遂廢此閣,終身不登。
或雲倪有仙骨,葛以此破其迂僻,冀得度世,惜乎其不悟也。
倪元鎮于女色少所當意。
一日眷金陵趙歌姬,留宿别業,心疑不潔,俾之浴。
既登榻,以手自頂至踵,且扪且嗅。
扪至陰,複俾浴。
凡再四,東方既白,不複作巫山之夢。
同時楊廉夫耽好聲色,每會間,見歌兒足小,即脫其鞋,載盞行酒,謂之&ldquo金蓮杯&rdquo。
一日與倪會飲,楊脫妓鞋傳觞。
倪怒,翻案而起。
楊亦色變,席遂散。
後二公竟不複面。
惡婦人 梁蕭詧惡見婦人,雖相去數步,亦雲&ldquo遙聞其臭&rdquo。
世間逐臭之人又何多也! 《朝野異聞》載何、顔學問 嘉、隆間,講學盛行,而楚人顔山農之說最奇,謂&ldquo貪财好色,皆從性生,天機所發,不可阏之,第勿留滞胸中而已&rdquo。
門人羅汝芳成進士,戒且勿廷對。
羅不從。
明年遇之淮上,笞之十五,挾以遊。
羅唯唯惟命。
後至南都,以挾詐人财事發,捕之官,笞五十,不哀祈,亦不轉側,困囹圄且死。
羅力救之,得出。
出則大詈不已,謂&ldquo獄我者尚知我,而汝不知我也!&rdquo羅亦唯唯。
何心隐者,其才高于顔山農,而狠幻過之。
嘗言:&ldquo天地一殺機也。
堯不能殺舜,舜不能殺禹,故以天下讓。
湯、武能殺桀、纣,故得天下。
&rdquo少嘗師事山農。
山農有例:師事之者,必先毆三拳,而後受拜。
心隐既事山農,察其所行,意甚悔。
一日,值山農之氵?于村婦也,匿隐處,俟其出而扼之,亦毆三拳,使拜削弟子籍。
按顔谪戍歸,八十餘尚無恙,而何竟為張江陵所殺,幸與不幸耳。
然江陵未相時,訪耿禦史,坐席未暖而去。
何從屏後窺之,便謂&ldquo此人能殺我&rdquo,亦異矣哉! 陳公戒酒 南京陳公鎬善酒。
督學山東時,父慮其廢事,寓書戒之。
乃出俸金,命工制一大碗,可容二斤許,镌八字于内,雲:&ldquo父命戒酒,止飲三杯。
&rdquo士林傳笑。
按:公為山東提學時,夜至濟陽公館。
庖人供膳無箸,恐公怒責,公略不為意。
或請啟門外索,弗許。
庖人乃削柳條為箸。
公曰:&ldquo禮與食孰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