迂腐部第一

關燈
臣曰:&ldquo不問孫待制,官人餐來未?&rdquo其人慚沮而言曰:&ldquo不敢仰昧,為三司軍将日,曾吃卻十三。

    &rdquo蓋鄙語謂遭杖為餐。

    獻臣掩口曰:&ldquo官人誤也,問曾與未曾餐飯,欲奉留一食耳。

    &rdquo 本欲雅言,自費唇舌。

     汪司馬南溟喜摹古。

    一日其媳與夫競寵,割去夫勢。

    僮倉惶趨報。

    坐客驚問,汪徐徐應曰:&ldquo兒婦下兒子腐刑。

    &rdquo 昆山周用齋不識道路,每至轉彎,必拱立道左,向人曰:&ldquo問津。

    &rdquo負擔者不解其義,因指義井與之。

     誦經稱小人 燕北風俗,不問士庶,皆自稱&ldquo小人&rdquo。

    宣和間,有遼國右金吾衛上将軍韓正歸朝,授檢校少保節度使,對中人以上說話,即稱&ldquo小人&rdquo,中人以下,即稱&ldquo我家&rdquo。

    每日到漏舍誦《天童經》數十遍,其聲朗然。

    且雲:&ldquo對天童豈可稱我?&rdquo自&ldquo皇天生我&rdquo以下二十餘句,凡稱&ldquo我&rdquo者,皆改為&ldquo小人&rdquo:&ldquo皇天生小人,皇地載小人,日月照小人,北鬥輔小人&rdquo雲雲。

    誦畢,贊歎雲:&ldquo這天童極靈聖。

    &rdquo傍一人雲:&ldquo若無靈聖,如何持得許多小人耶?&rdquo 雅與不雅,總成迂腐。

     《匍匐圖》 福州陳烈,動遵古禮。

    蔡君谟居喪莆田,烈往吊之。

    将至境,語門人曰:&ldquo《詩》雲:&lsquo凡民有喪,匍匐救之。

    &rsquo今将與二三子行此禮。

    &rdquo于是烏巾斓鞟,偕二十諸生望門以手據地,膝行号恸而入。

    婦人望之皆走。

    君谟匿笑受吊。

    即時李遘畫《匍匐圖》。

     滅竈 梁伯鸾少孤,嘗獨止,不與人同食。

    比舍先炊已,呼伯鸾及熱釜炊。

    伯鸾曰:&ldquo童子鴻不因人熱者也!&rdquo滅竈更燃之。

     事莫妙于善因。

    伯鸾心術,未免太冷。

     懷糒 《物理論》雲:呂子義,當世清賢士也,有舊人往存省,嫌其設酒食,懷幹糒而往。

    主人榮其降己,乃盛為馔。

    義出懷中幹糒,求一杯冷水而食之。

     飲食必以錢 《風俗通》雲:安陵清者郝仲山,每飲馬渭水,投三錢于水中。

    穎川郝子廉亦然。

    又郝嘗過姊家飯,密留五十錢席下而去。

    《後漢書》:範丹嘗看姊病,設食,丹出門留錢百文。

    姊追送之。

    丹見裡中刍稾(老版做藁)僮更相怒曰:&ldquo言汝清高,豈範史雲輩乎!&rdquo丹歎曰:&ldquo吾之微志,乃在僮豎之口。

    不可不勉!&rdquo遂棄錢而去。

     别駕拾桑 隋趙軌為齊州别駕,東鄰有桑椹落其家,軌悉拾還之。

     别駕亦有公事,哪得此閑工夫?後周張元,性廉潔。

    南鄰有杏二樹,杏熟,多落元園中,悉拾以還主。

    子猶曰:這又是趙軌作俑。

     卻衣 軒惟行名輗,鹿邑人,清介,四時一布袍。

    嘗督漕淮上,嚴冬忽堕水,援出裹被坐。

    有司急進衣,卻去,竟俟衣幹。

     幸有被裹,不然,不學陳三凍殺乎? 埋羹 王琎為甯波守,自奉儉約。

    一日見馔兼魚肉,大怒,命撒(疑為撤)而瘗之。

    世号&ldquo埋羹太守。

    &rdquo 太好名,太作業。

     珠玉報 貴州廉使孔公,苦節自勵。

    土官以明珠寶玉來獻,公悉于堂上椎碎之,遂為土官下火蠱。

    行抵浙江,火自口出,高數丈而死。

     不受可也,椎碎何說?暴殄天物,死宜矣。

     仇、管省過 郭林宗謂仇季知曰:&ldquo子嘗有過否?&rdquo季知曰:&ldquo吾嘗飯牛,牛不食,鞭牛一下,至今戚戚耳!&rdquo 管甯泛海,舟覆,曰:&ldquo吾嘗一朝科頭,三晨晏起,過必在此!&rdquo 顧協 《北史》:顧協少時,将聘舅息女,未成婚而協母亡。

    免喪後,不複娶。

    年六十餘,此女猶未他适。

    協義而迎之,卒無嗣。

     此等嫁娶,是亦不可以已乎! 吳征士學問 吳征士與弼,一日出獲,手為鐮傷,流血不止。

    舉視傷處,曰:&ldquo若血不即止,而吾收之,即是為爾所勝。

    &rdquo言已而獲如故。

    又往遊武夷,過逆旅,索宿錢至多三文。

    堅不與。

    或勸之,曰:&ldquo即此便暴殄天物!&rdquo乃負擔夜去。

     吳康齋召至京師,常以兩手大指食指作圈,曰:&ldquo令太極常在眼前。

    &rdquo長安浮薄少年競以蘆菔投其中,戲侮之,公亦不顧。

     太極冤 婁諒自負道學,佩一象環,名太極圈。

    桑悅怪而作色曰:&ldquo吾今乃知太極扁而中虛!&rdquo作《太極訴冤狀》,一時傳誦。

     心學二圖 天順初,漳州布衣陳剩夫,名真晟,詣阙獻&ldquo心學二圖&rdquo。

    其一為《天地聖人之圖》:大書一&ldquo心&rdquo字,以上一點規而大之,虛其中曰&ldquo太極&rdquo,左曰&ldquo靜&rdquo,作十六點黑,右曰&ldquo動&rdquo,作十六點白;自是如旋螺狀,凡十點彎而向左;又各作十八點,如前而大,每一點包二卦,以為&ldquo太極生生之義盡于此矣&rdquo。

    其一為《君子法天之圖》,亦大書一&ldquo心&rdquo字,其上點規而大之,虛其中曰&ldquo敬&rdquo,左曰&ldquo靜&rdquo,右曰&ldquo動&rdquo,各作互圓相入,左半黑而白,白複黑,右半白而黑,黑複白,即太極之陰陽動靜也。

    下禮部,掌部事侍郎鄒幹不知說雲何,為寝其事。

     萬物一體 一儒者談&ldquo萬物一體&rdquo。

    忽有腐儒進曰:&ldquo設遇猛虎,此時何以一體?&rdquo又一腐儒解之曰:&ldquo有道之人,尚且降龍伏虎,即遇猛虎,必能騎在虎背,決不為虎所食。

    &rdquo周海門笑而語之曰:&ldquo騎在虎背,還是兩體,定是食下虎肚,方是一體。

    &rdquo聞者大笑。

     茶具 範蜀公與溫公遊嵩山,以黑木盒盛茶。

    溫公見之,驚曰:&ldquo景仁乃有茶具耶!&rdquo 謝在杭曰:&ldquo一木盒盛茶,何損清介,而至驚駭。

    宋人腐爛乃爾!&rdquo子猶曰:&ldquo此箕子啼象箸之意也。

    &rdquo 裝胡桃 相國吳石湖一日宴客,以胡桃裝就而後籠罩。

    公屢裝不就。

    一僮先以桃下罩,用碟盛起。

    公撫膺歎曰:&ldquo民僞日滋矣!&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