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誕部第二
關燈
小
中
大
子猶曰:人情厭故而樂新,雖雅不欲怪,辄耳昵之,然究竟怪非美事。
纣為長夜之飲,通國之人皆失日,以問箕子,箕子不對。
箕子非不能對也,以為獨知怪矣。
楚王愛細腰,使群臣俱減餐焉。
議者謂六宮可也,群臣腰細何為?不知出宮忽見腰圍如許,王必怪,怪則不測,即微王令,能勿減餐乎哉?夫使人常所怪而怪所常,則怪反故而常反新矣。
新故須臾,何人情之不遠猶也?昔富平孫冢宰在位日,諸進士谒選,齊往受教。
孫曰:&ldquo做官無大難事,隻莫作怪!&rdquo真名臣之言乎,豈唯做官!集《怪誕》第二。
天文冠 新莽好怪,制天文冠,使司命冠之,乘乾車,駕坤馬,左蒼龍,右白虎,前朱鳥,後玄武,右仗威節,左負威鬥,号曰赤星,以尊新室之威命。
司命孔仁妻坐祝詛事連及,自殺。
仁見莽,免冠謝。
莽使尚書劾仁&ldquo擅免天文冠,大不敬&rdquo。
有诏勿問,更易新冠。
到王莽身上,周官、井田,俱屬怪誕,不止天文冠已也。
大像 天後寵僧懷義,為作夾纻大像,小指中猶容十數人,構天堂以居焉。
又殺牛取血畫大像,首高二百尺。
雲懷義刺膝血為之。
張于天津橋南,忽大風起,裂像為數百段。
《酉陽雜俎》載劄青事 上都市肆惡少,好為劄青。
有張幹者,劄左膊曰:&ldquo生不伯京兆尹&rdquo,右膊曰&ldquo死不畏閻羅王&rdquo。
又有王刁奴,以錢五千召劄工,于胸腹為山池亭院,草木飛走,無不畢具,細若設色。
京兆尹薛元賞悉仗殺之。
又高陵縣捉得镂身者宋元素,劄七十一處,刺左臂曰:&ldquo昔日已前家未貧,千金不惜結交親。
及至凄惶覓知己,行盡關山無一人。
&rdquo右膊劄葫蘆,上劄出人首,如傀儡戲所謂&ldquo郭公&rdquo者。
縣吏不解,問之,言葫蘆精也。
蜀市人趙高,滿背镂毗沙門天王。
吏欲杖其背,見天王辄止。
恃此轉為坊市患。
李夷簡擒而杖之,叱杖子打天王盡則已。
經旬日,高袒衣曆門叫呼,乞&ldquo修理天王功德錢&rdquo。
段成式門下驺路神通,背刺天王像,自言能得神力。
每朔望,具乳糜,焚香袒坐,使妻兒供養其背而拜焉。
貞元中,荊州市中有鬻劄者,制為印,上簇針為衆物狀,如蟾蠍鳥獸,随人所欲,印之刷以石墨,精細如畫焉。
天下事久必成套,無怪不常,即劄印一事可見。
荊州街男子葛清,自頸己下,通劄白居易詩。
段成式嘗與荊客陳至呼觀之,令其自解。
背上亦能暗記,反手指其劄處,至&ldquo不是花中偏愛菊&rdquo,則有一人持杯臨菊叢;&ldquo黃夾缬窠寒有葉&rdquo,則指一樹,樹上挂缬窠,窠紋絕細。
凡劄三十餘首,體無完膚。
陳至呼為&ldquo白舍人行詩圖&rdquo。
蜀小将韋少卿,少不喜書,嗜好劄青。
其季父嘗令解衣,視胸上劄一樹,樹杪集鳥數千,其下懸鏡,鏡鼻系索,有人止于側牽之。
叔不解,問焉。
少卿笑曰:&ldquo叔不曾讀張燕公詩雲&lsquo挽鏡寒鴉集&rsquo邪?&rdquo叔大笑不已。
陳錫玄曰:此直以親之枝供兒戲耳,可謂非夷俗耶?獨有一道士為郭威、馮晖雕刺,則有異焉。
刺郭于項,右作雀,左作谷粟。
刺馮以臍作甕,中作雁數隻。
戒曰;&ldquo他日雀銜谷,雁出甕,是爾亨日。
&rdquo後郭祖秉麾,雀谷稍近,比登極,雀遂銜谷。
而馮是時為帥,雁亦自甕中累累出類。
一時雕刺,卻寄先征,異哉! 剃眉 彭淵材初見範文正公畫像,驚喜再拜,前磬折,稱&ldquo新昌布衣彭幾幸獲拜谒。
&rdquo既罷,熟視曰:&ldquo有奇德者,必有奇形。
&rdquo乃引鏡自照,又捋其須曰:&ldquo大略似之矣,但隻無耳毫數莖耳,年大當十相具足也。
&rdquo又至廬山太平觀,見狄梁公像,眉目入鬓,又前再贊曰:&ldquo有宋進士彭幾謹拜谒。
&rdquo又熟視久之,呼刀鑷者使刺其眉尾,令作卓枝入鬓之狀。
家人輩望見驚笑。
淵材怒曰:&ldquo何笑?吾前見範文正公恨無耳毫,今見狄梁公不敢不剃眉,何笑之乎!&rdquo 《笑林》評曰
纣為長夜之飲,通國之人皆失日,以問箕子,箕子不對。
箕子非不能對也,以為獨知怪矣。
楚王愛細腰,使群臣俱減餐焉。
議者謂六宮可也,群臣腰細何為?不知出宮忽見腰圍如許,王必怪,怪則不測,即微王令,能勿減餐乎哉?夫使人常所怪而怪所常,則怪反故而常反新矣。
新故須臾,何人情之不遠猶也?昔富平孫冢宰在位日,諸進士谒選,齊往受教。
孫曰:&ldquo做官無大難事,隻莫作怪!&rdquo真名臣之言乎,豈唯做官!集《怪誕》第二。
天文冠 新莽好怪,制天文冠,使司命冠之,乘乾車,駕坤馬,左蒼龍,右白虎,前朱鳥,後玄武,右仗威節,左負威鬥,号曰赤星,以尊新室之威命。
司命孔仁妻坐祝詛事連及,自殺。
仁見莽,免冠謝。
莽使尚書劾仁&ldquo擅免天文冠,大不敬&rdquo。
有诏勿問,更易新冠。
到王莽身上,周官、井田,俱屬怪誕,不止天文冠已也。
大像 天後寵僧懷義,為作夾纻大像,小指中猶容十數人,構天堂以居焉。
又殺牛取血畫大像,首高二百尺。
雲懷義刺膝血為之。
張于天津橋南,忽大風起,裂像為數百段。
《酉陽雜俎》載劄青事 上都市肆惡少,好為劄青。
有張幹者,劄左膊曰:&ldquo生不伯京兆尹&rdquo,右膊曰&ldquo死不畏閻羅王&rdquo。
又有王刁奴,以錢五千召劄工,于胸腹為山池亭院,草木飛走,無不畢具,細若設色。
京兆尹薛元賞悉仗殺之。
又高陵縣捉得镂身者宋元素,劄七十一處,刺左臂曰:&ldquo昔日已前家未貧,千金不惜結交親。
及至凄惶覓知己,行盡關山無一人。
&rdquo右膊劄葫蘆,上劄出人首,如傀儡戲所謂&ldquo郭公&rdquo者。
縣吏不解,問之,言葫蘆精也。
蜀市人趙高,滿背镂毗沙門天王。
吏欲杖其背,見天王辄止。
恃此轉為坊市患。
李夷簡擒而杖之,叱杖子打天王盡則已。
經旬日,高袒衣曆門叫呼,乞&ldquo修理天王功德錢&rdquo。
段成式門下驺路神通,背刺天王像,自言能得神力。
每朔望,具乳糜,焚香袒坐,使妻兒供養其背而拜焉。
貞元中,荊州市中有鬻劄者,制為印,上簇針為衆物狀,如蟾蠍鳥獸,随人所欲,印之刷以石墨,精細如畫焉。
天下事久必成套,無怪不常,即劄印一事可見。
荊州街男子葛清,自頸己下,通劄白居易詩。
段成式嘗與荊客陳至呼觀之,令其自解。
背上亦能暗記,反手指其劄處,至&ldquo不是花中偏愛菊&rdquo,則有一人持杯臨菊叢;&ldquo黃夾缬窠寒有葉&rdquo,則指一樹,樹上挂缬窠,窠紋絕細。
凡劄三十餘首,體無完膚。
陳至呼為&ldquo白舍人行詩圖&rdquo。
蜀小将韋少卿,少不喜書,嗜好劄青。
其季父嘗令解衣,視胸上劄一樹,樹杪集鳥數千,其下懸鏡,鏡鼻系索,有人止于側牽之。
叔不解,問焉。
少卿笑曰:&ldquo叔不曾讀張燕公詩雲&lsquo挽鏡寒鴉集&rsquo邪?&rdquo叔大笑不已。
陳錫玄曰:此直以親之枝供兒戲耳,可謂非夷俗耶?獨有一道士為郭威、馮晖雕刺,則有異焉。
刺郭于項,右作雀,左作谷粟。
刺馮以臍作甕,中作雁數隻。
戒曰;&ldquo他日雀銜谷,雁出甕,是爾亨日。
&rdquo後郭祖秉麾,雀谷稍近,比登極,雀遂銜谷。
而馮是時為帥,雁亦自甕中累累出類。
一時雕刺,卻寄先征,異哉! 剃眉 彭淵材初見範文正公畫像,驚喜再拜,前磬折,稱&ldquo新昌布衣彭幾幸獲拜谒。
&rdquo既罷,熟視曰:&ldquo有奇德者,必有奇形。
&rdquo乃引鏡自照,又捋其須曰:&ldquo大略似之矣,但隻無耳毫數莖耳,年大當十相具足也。
&rdquo又至廬山太平觀,見狄梁公像,眉目入鬓,又前再贊曰:&ldquo有宋進士彭幾謹拜谒。
&rdquo又熟視久之,呼刀鑷者使刺其眉尾,令作卓枝入鬓之狀。
家人輩望見驚笑。
淵材怒曰:&ldquo何笑?吾前見範文正公恨無耳毫,今見狄梁公不敢不剃眉,何笑之乎!&rdquo 《笑林》評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