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嬰兒期:人際情境
關燈
小
中
大
個貯存空間,後者始于内括約肌,穿過中間括約肌,經由外括約肌一直到肛門。
這一腸道這樣組織,就使得任何進入其中的糞便都必定會被排掉,而且,隻要排便活動沒有完成,就會産生強烈的原始感覺。
這種強烈的原始感覺(源自于這一腸道的終端器官)是一種特定的不舒适感,當腸道中不再僅僅隻有糞便穿過,而且還有其他一些必須排掉的東西穿過時,這種不舒适感就會出現。
在嬰兒後期,糞便的排洩(而不是真實存在于肛道内的東西)隻有在排出的糞便真的離開肛區中的那些準距離感受器時才告停止,而且,每團糞便與這些感受器的分離,隻有在排便動作完成時,才會允許另一團糞便進入肛道。
注意,這是一個有可能被研究證明為錯誤的資料領域,但是,我相信,我對此的陳述具有充分的基礎。
有一點是千真萬确的:一團糞便與肛門的分離,對于完成排便動作來說是必不可少的。
在你們看來,這也許是一件極其微不足道的事,但是,相比于大量正式教授的東西,它對于理論的實際意義要大得多。
嬰兒在滿足排便需要的過程中所表現出的恰當且合宜的活動包括:肛門括約肌裝置的放松,以及在肛道放空自己時,直腸道肌肉壁緊張的協調增強。
在生命很早的時候,很可能是在生命一開始時,與糞便相分離這個因素就開始變得很重要,而且會在某種程度上促進嬰兒人格化好母親過程中所組織的溫柔經驗。
尿區的操作也是通過一種相似的腔(cavity)與肌肉壁的結合而得以完成的,即對兩塊括約肌的最深處所施加的緊張的壓力。
像肛道一樣,從第一塊括約肌到第二塊括約肌的尿道都必須排空,并産生強烈的原始感覺,直至排尿完畢,而實際尿流期間則為例外。
現在,從第一塊括約肌流至後一塊括約肌的尿水,在實際轉移期間,原始感覺暫停,并且,隻有在那個正常的、功能上完好的有用過程中斷或即将結束時,它才變得有意義。
在中斷或結束的時候,消化道的括約肌間的部分(intersphincterparts)會引起強烈的原始感覺,這種感覺具有下述模式,即它源自于括約肌間的非排空狀态,并且在它們排空時就會消失。
括約肌間部分具有豐富的肌肉組織,以便于排放,除非有某種實質性的幹擾,不然,排放的過程就會自動發生。
排尿器官和排便器官之間最為顯著的差别在于,前者少了一塊括約肌。
就排尿的器官而言,男性和女性在形态學組織上存在重要的差異,這些差異源于外顯的生殖器官的某些部分與尿道某個部分的結合。
這些差異在發展史的較早階段并沒有什麼特殊的意義,而且在嬰兒期階段還可能會被人忽視。
尿道(即從膀胱往體外排尿的通道)止于一個不太常見的黏膜與皮膚的聯結處,男性位于能勃起的陰莖的盡頭,女性則位于能勃起的陰蒂附近的外陰部。
尿道的内襯(lining)與專門的上皮相連,該上皮由具有獨特特性的感受器終端器官所組成,它的重要性隻體現在生命的後來階段,即情欲動力機制開始得到恰當的發展和成熟時。
有關間歇性排尿的原始感覺的更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源于:第一,尿道較深的括約肌部分;第二,尿道的末梢部分;第三,與尿道口緊密相連的表皮。
你們将會注意到,我到目前為止尚未提及任何對内括約肌施壓的部分(内括約肌是另一個明顯不同于肛門器官的區域)。
就排便的需要而言,它是直腸壁對肛道内括約肌施以不斷增強的糞便壓力,而肛道的内括約肌通常被看做是排便的需要。
然而,就排尿的需要而言,據我所知,它無一例外地涉及允許少量尿水通過内括約肌,因而觸發了這個特别敏感的内括約肌區域,并産生一種急于排尿的強烈欲望。
至于内括約肌受到何等程度的壓力才可能成為這個特殊區域之經驗的組成部分,我并不知道,但是,與肛道的情形相比,前者遠不如後者明顯。
這兩種排洩功能的最初表現形式有明顯的差異,因此,排尿方面的合作需要&mdash&mdash與排尿需要的滿足相關的溫柔&mdash&mdash可能主要是體溫保持狀況的一個方面,這一點顯然不同于排便時的情況。
尿是水鹽溶液,富有溶解了的含氮廢物,其中尿素十分明顯。
尿通常是無毒的,不含細菌及其他低等的有機物;換句話說,誠如你們可能會說到的,它通常不會被細菌、酵母、真菌等所感染。
它完全是一種排洩分泌物,其數量和内容取決于體液電解質的平衡(electrolytebalance)和氮代謝(nitrogenmetabolism)等這些至關重要的因素。
排便則是另外一回事了,它由排洩分泌物和随食物進入的不能消化的東西所構成。
它的構成物,甚至是它的稠度的變化幅度也很大。
它對于各種低等有機體&mdash&mdash如細菌、真菌和酵母等&mdash&mdash來說是極好的養料,其中的代謝物,無論是對嬰兒還是成人來說,可能都含有劇烈的毒性。
随着食物(而非母乳)的引入以及以前排洩分泌物的相應稀釋,這一點變得愈加正确。
換句話說,當營養在嬰兒體内得到正常加工時,排出物并不包括纖維素,而隻是黏液和胃腸道的排洩成分;但是,一旦營養出了差錯,未完全消化的奶液等就會被排洩出來;随後,當食物并不僅限于母奶,而且還包括一些不易消化的食物與易消化的食物混合在一起時,這些食物進而就會與排洩分泌物混到一起,構成糞便。
胃腸道是一個兼消化、吸收和排洩于一體的通道。
分泌入胃腸道内的酶(enzymes)在若幹方面會産生化學轉化,轉化成可在水溶液(aqueoussolution)中吸收且變為有用的物質。
在此處很重要的這種化學變化,就像吸收功能本身那樣,是時間和溫度的聯合功能。
食物從口部區轉移至肛門區的速度,對于生存來說具有極其重大的現實意義,而速度允許這些有益的消化産物被充分吸收到何等程度,則是一種關涉能動性、水分和滲透緊張(osmotictensions)的複雜功能。
一般情況下,嬰兒在子宮外生活頭幾周之後,腸内的東西在準備排出之前,往往會形成團塊,不過,在整個生命曆程中,在某種情形下,也有可能會出現拉稀現象。
在排尿方面,嬰兒生存所必需的保育作用要相對簡單一些。
除了應當注意嬰兒的排尿次數外,主要還要注意不讓嬰兒長時間待在尿濕的地方,以免因浸泡或潮濕而幹擾他體内溫度的控制系統,或危及他的外皮以及周圍的皮膚。
而排便方面的保育工作,則是另一回事。
它預示着要必須将其清除。
肛口也需要清洗,還需要檢查大便,以推斷腸胃功能是否正常,這對于生存和成長來說确實是必不可少的。
對排尿的撫育功能和排便的撫育功能加以區分,非常重要。
排尿受阻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但是除了确保不會發生這種情況外,撫育的功能僅僅在于看着嬰兒不尿濕&mdash&mdash尿濕将會幹擾體溫的保持、熱量的散發等,而且如果長時間不尿的話,就會導緻不幸的皮膚變化。
但是,大便則是另外一回事了,它們極易導緻細菌性壞死、真菌繁殖等。
我已經提到過一些事實,這些事實表明,排便徹底,并将排出的糞便從肛口處完全拭去,顯然是必須做的。
而且,由于嬰兒身體的快速成長主要取決于腸胃功能的成功運作,因此該功能所出現的任何障礙迹象都會及時地警告某個方面可能出現了嚴重的問題;而在這些迹象中,任何人都能觀察到的便是糞便的特征。
所以說,肛門相互作用區必定關涉生命早期人際特征的諸多因素。
以肛區為中心的功能活動通常涉及嬰兒期焦慮的各種表現形式,尤其是當撫育功能的這些細節把撫育者弄得非常焦慮時,更是如此。
我這麼說,指的是一些覺得極難處理嬰兒髒尿布等的撫育者。
在這裡,就像在前面已經考量過的其他需要的情形一樣,焦慮的表現與排洩需要的滿足之間呈完全對立的關系。
焦慮的産生往往會導緻大便的滞留,并伴有愈加強烈的需要排便的緊張感。
此時,可以肯定的是,進化的變遷保護了我們,讓我們免遭由于焦慮的存在而造成的完全壓抑排便需要的可能性。
但是,焦慮的産生往往會延長大便滞留的時間;同時,直腸内的東西越多,内括約肌所承受的正常壓力就越大,排除直腸裡這些東西的需要也就越強烈。
在尿尿、拉屎這兩項排除廢物的活動過程中,焦慮到底如何幹擾整個原始感覺領域的問題很快就會變得很明顯。
但是,在這個特定的時刻,我們應該注意到一點,即大便裡的水分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關涉食物在腸胃道裡逗留多長時間的問題,水分是決定大便稠度的主要因素。
換句話說,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況下,滞留的時間越長,大便的稠度就越高,到了一定程度後,大便就可能會變得極其堅硬,數量不斷積累,直至合成一個團塊,以至排便竟成了一件痛苦的事情&mdash&mdash這樣,糞便在通過肛道聯結處時,可能真的讓人非常痛苦。
因此,就焦慮往往會引起便秘這一點而言,與周期性排便需要相關聯的焦慮可能逐漸地&mdash&mdash比如,在嬰兒期生活的第四、五或第六個月&mdash&mdash與正常滿足排便需要的過程中所感受到的痛苦相聯系。
這時,這種痛苦并未消除排便的滿足感,但是,這種痛苦絕不是有關施虐&mdash受虐狂的引人注意的瘋狂想法。
因此,有關與環境相互作用的這一特定區域,焦慮的顯著影響之一在于,在滿足清空腸道内糞便這一需要的過程中,它有可能會導緻實際的肉體痛苦。
這一腸道這樣組織,就使得任何進入其中的糞便都必定會被排掉,而且,隻要排便活動沒有完成,就會産生強烈的原始感覺。
這種強烈的原始感覺(源自于這一腸道的終端器官)是一種特定的不舒适感,當腸道中不再僅僅隻有糞便穿過,而且還有其他一些必須排掉的東西穿過時,這種不舒适感就會出現。
在嬰兒後期,糞便的排洩(而不是真實存在于肛道内的東西)隻有在排出的糞便真的離開肛區中的那些準距離感受器時才告停止,而且,每團糞便與這些感受器的分離,隻有在排便動作完成時,才會允許另一團糞便進入肛道。
注意,這是一個有可能被研究證明為錯誤的資料領域,但是,我相信,我對此的陳述具有充分的基礎。
有一點是千真萬确的:一團糞便與肛門的分離,對于完成排便動作來說是必不可少的。
在你們看來,這也許是一件極其微不足道的事,但是,相比于大量正式教授的東西,它對于理論的實際意義要大得多。
嬰兒在滿足排便需要的過程中所表現出的恰當且合宜的活動包括:肛門括約肌裝置的放松,以及在肛道放空自己時,直腸道肌肉壁緊張的協調增強。
在生命很早的時候,很可能是在生命一開始時,與糞便相分離這個因素就開始變得很重要,而且會在某種程度上促進嬰兒人格化好母親過程中所組織的溫柔經驗。
尿區的操作也是通過一種相似的腔(cavity)與肌肉壁的結合而得以完成的,即對兩塊括約肌的最深處所施加的緊張的壓力。
像肛道一樣,從第一塊括約肌到第二塊括約肌的尿道都必須排空,并産生強烈的原始感覺,直至排尿完畢,而實際尿流期間則為例外。
現在,從第一塊括約肌流至後一塊括約肌的尿水,在實際轉移期間,原始感覺暫停,并且,隻有在那個正常的、功能上完好的有用過程中斷或即将結束時,它才變得有意義。
在中斷或結束的時候,消化道的括約肌間的部分(intersphincterparts)會引起強烈的原始感覺,這種感覺具有下述模式,即它源自于括約肌間的非排空狀态,并且在它們排空時就會消失。
括約肌間部分具有豐富的肌肉組織,以便于排放,除非有某種實質性的幹擾,不然,排放的過程就會自動發生。
排尿器官和排便器官之間最為顯著的差别在于,前者少了一塊括約肌。
就排尿的器官而言,男性和女性在形态學組織上存在重要的差異,這些差異源于外顯的生殖器官的某些部分與尿道某個部分的結合。
這些差異在發展史的較早階段并沒有什麼特殊的意義,而且在嬰兒期階段還可能會被人忽視。
尿道(即從膀胱往體外排尿的通道)止于一個不太常見的黏膜與皮膚的聯結處,男性位于能勃起的陰莖的盡頭,女性則位于能勃起的陰蒂附近的外陰部。
尿道的内襯(lining)與專門的上皮相連,該上皮由具有獨特特性的感受器終端器官所組成,它的重要性隻體現在生命的後來階段,即情欲動力機制開始得到恰當的發展和成熟時。
有關間歇性排尿的原始感覺的更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源于:第一,尿道較深的括約肌部分;第二,尿道的末梢部分;第三,與尿道口緊密相連的表皮。
你們将會注意到,我到目前為止尚未提及任何對内括約肌施壓的部分(内括約肌是另一個明顯不同于肛門器官的區域)。
就排便的需要而言,它是直腸壁對肛道内括約肌施以不斷增強的糞便壓力,而肛道的内括約肌通常被看做是排便的需要。
然而,就排尿的需要而言,據我所知,它無一例外地涉及允許少量尿水通過内括約肌,因而觸發了這個特别敏感的内括約肌區域,并産生一種急于排尿的強烈欲望。
至于内括約肌受到何等程度的壓力才可能成為這個特殊區域之經驗的組成部分,我并不知道,但是,與肛道的情形相比,前者遠不如後者明顯。
這兩種排洩功能的最初表現形式有明顯的差異,因此,排尿方面的合作需要&mdash&mdash與排尿需要的滿足相關的溫柔&mdash&mdash可能主要是體溫保持狀況的一個方面,這一點顯然不同于排便時的情況。
尿是水鹽溶液,富有溶解了的含氮廢物,其中尿素十分明顯。
尿通常是無毒的,不含細菌及其他低等的有機物;換句話說,誠如你們可能會說到的,它通常不會被細菌、酵母、真菌等所感染。
它完全是一種排洩分泌物,其數量和内容取決于體液電解質的平衡(electrolytebalance)和氮代謝(nitrogenmetabolism)等這些至關重要的因素。
排便則是另外一回事了,它由排洩分泌物和随食物進入的不能消化的東西所構成。
它的構成物,甚至是它的稠度的變化幅度也很大。
它對于各種低等有機體&mdash&mdash如細菌、真菌和酵母等&mdash&mdash來說是極好的養料,其中的代謝物,無論是對嬰兒還是成人來說,可能都含有劇烈的毒性。
随着食物(而非母乳)的引入以及以前排洩分泌物的相應稀釋,這一點變得愈加正确。
換句話說,當營養在嬰兒體内得到正常加工時,排出物并不包括纖維素,而隻是黏液和胃腸道的排洩成分;但是,一旦營養出了差錯,未完全消化的奶液等就會被排洩出來;随後,當食物并不僅限于母奶,而且還包括一些不易消化的食物與易消化的食物混合在一起時,這些食物進而就會與排洩分泌物混到一起,構成糞便。
胃腸道是一個兼消化、吸收和排洩于一體的通道。
分泌入胃腸道内的酶(enzymes)在若幹方面會産生化學轉化,轉化成可在水溶液(aqueoussolution)中吸收且變為有用的物質。
在此處很重要的這種化學變化,就像吸收功能本身那樣,是時間和溫度的聯合功能。
食物從口部區轉移至肛門區的速度,對于生存來說具有極其重大的現實意義,而速度允許這些有益的消化産物被充分吸收到何等程度,則是一種關涉能動性、水分和滲透緊張(osmotictensions)的複雜功能。
一般情況下,嬰兒在子宮外生活頭幾周之後,腸内的東西在準備排出之前,往往會形成團塊,不過,在整個生命曆程中,在某種情形下,也有可能會出現拉稀現象。
在排尿方面,嬰兒生存所必需的保育作用要相對簡單一些。
除了應當注意嬰兒的排尿次數外,主要還要注意不讓嬰兒長時間待在尿濕的地方,以免因浸泡或潮濕而幹擾他體内溫度的控制系統,或危及他的外皮以及周圍的皮膚。
而排便方面的保育工作,則是另一回事。
它預示着要必須将其清除。
肛口也需要清洗,還需要檢查大便,以推斷腸胃功能是否正常,這對于生存和成長來說确實是必不可少的。
對排尿的撫育功能和排便的撫育功能加以區分,非常重要。
排尿受阻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但是除了确保不會發生這種情況外,撫育的功能僅僅在于看着嬰兒不尿濕&mdash&mdash尿濕将會幹擾體溫的保持、熱量的散發等,而且如果長時間不尿的話,就會導緻不幸的皮膚變化。
但是,大便則是另外一回事了,它們極易導緻細菌性壞死、真菌繁殖等。
我已經提到過一些事實,這些事實表明,排便徹底,并将排出的糞便從肛口處完全拭去,顯然是必須做的。
而且,由于嬰兒身體的快速成長主要取決于腸胃功能的成功運作,因此該功能所出現的任何障礙迹象都會及時地警告某個方面可能出現了嚴重的問題;而在這些迹象中,任何人都能觀察到的便是糞便的特征。
所以說,肛門相互作用區必定關涉生命早期人際特征的諸多因素。
以肛區為中心的功能活動通常涉及嬰兒期焦慮的各種表現形式,尤其是當撫育功能的這些細節把撫育者弄得非常焦慮時,更是如此。
我這麼說,指的是一些覺得極難處理嬰兒髒尿布等的撫育者。
在這裡,就像在前面已經考量過的其他需要的情形一樣,焦慮的表現與排洩需要的滿足之間呈完全對立的關系。
焦慮的産生往往會導緻大便的滞留,并伴有愈加強烈的需要排便的緊張感。
此時,可以肯定的是,進化的變遷保護了我們,讓我們免遭由于焦慮的存在而造成的完全壓抑排便需要的可能性。
但是,焦慮的産生往往會延長大便滞留的時間;同時,直腸内的東西越多,内括約肌所承受的正常壓力就越大,排除直腸裡這些東西的需要也就越強烈。
在尿尿、拉屎這兩項排除廢物的活動過程中,焦慮到底如何幹擾整個原始感覺領域的問題很快就會變得很明顯。
但是,在這個特定的時刻,我們應該注意到一點,即大便裡的水分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關涉食物在腸胃道裡逗留多長時間的問題,水分是決定大便稠度的主要因素。
換句話說,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況下,滞留的時間越長,大便的稠度就越高,到了一定程度後,大便就可能會變得極其堅硬,數量不斷積累,直至合成一個團塊,以至排便竟成了一件痛苦的事情&mdash&mdash這樣,糞便在通過肛道聯結處時,可能真的讓人非常痛苦。
因此,就焦慮往往會引起便秘這一點而言,與周期性排便需要相關聯的焦慮可能逐漸地&mdash&mdash比如,在嬰兒期生活的第四、五或第六個月&mdash&mdash與正常滿足排便需要的過程中所感受到的痛苦相聯系。
這時,這種痛苦并未消除排便的滿足感,但是,這種痛苦絕不是有關施虐&mdash受虐狂的引人注意的瘋狂想法。
因此,有關與環境相互作用的這一特定區域,焦慮的顯著影響之一在于,在滿足清空腸道内糞便這一需要的過程中,它有可能會導緻實際的肉體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