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二 關于《波斯人信劄》

關燈
的地方[4]來打擊人類。

    所以我們請求讀者,要時刻不停地把上述的那些突出點看作某些人必然有的驚異的結果,或看作故意作驚人之談,而且這種驚人之談的作者是一些不夠條件這樣做的人。

    請讀者注意,本書全部風趣,在于真實事物與用以察覺這些事物的新奇方式之間的永恒對比。

    毫無疑問,《波斯人信劄》的性質與企圖是如此袒露,所以除了那些願意自己騙自己的人以外,這部書決騙不了任何人。

     關于《波斯人信劄》 這部著作剛一出版,人們并沒有把它當作一部嚴肅的著作看待,因為事實上這并不是一部嚴肅的著作。

    有兩三處冒昧與唐突的地方獲得了人們的原諒,因為人們重視作者毫不掩飾的良心,這種良心對一切提出批評,然而對任何事物均不懷惡意。

    每一個讀者都可替他自己作證:他在記憶中留下的隻是歡愉。

    在往昔,人們是會生氣的,就像今天人們會生氣一樣,但是往昔的人們更知道什麼時候應該生氣。

     《波斯人信劄》解辯 從《波斯人信劄》中删去據說觸犯了宗教的那些事物,這簡直是不可能的。

     那些事物在《波斯人信劄》中,和審查的意思絕對聯結不起來,而隻能和驚奇的意思聯結起來;和批評的意思絕對聯結不起來,隻能和怪異的意思聯結起來。

     說話的是一個波斯人,他必然對于所見所聞的一切感到十分驚異。

     在這情況之下,他談到宗教時,不應當比談别的事物更有知識,比方談到民族習慣與生活方式,他并沒有把這些看成好的或壞的事物,隻把它看成很奇妙而已。

     正如他覺得我們的俗尚很奇特,他有時在我們教義中的某些事物上發現稀奇古怪之處,這是因為他對于這些教義茫然無知。

    他解釋得不好,因為他對于維系這些事物、使它們連貫起來的鎖鍊,一無所知。

     的觸,接觸這些題材多少有些冒失,因為對于别人可能的想法,總不如對于自己的思想那樣有把握。

     *** [1]《波斯人信劄》初次出版于一七二一年,那時卷首隻有作者的序,并沒有這篇&ldquo感想&rdquo。

    一七五八年重版的《波斯人信劄》第一次把這篇&ldquo感想&rdquo放在序文的前面。

     [2]指摹拟《波斯人信劄》的那些&ldquo效颦&rdquo之作。

    當時這種作品大批出現,其中沒有一部是值得提起的。

    作者偏說&ldquo動人的著作&rdquo,一半是為了對摹拟者保持禮貌,一半也是嘲笑的口氣。

     [3]真理不受人的主觀支配。

    捍衛真理,有時不免要得罪一些愚昧的人,卻不是拿真理為借口,故意得罪人,故意對人類失敬,所以說:&ldquo和對于人類的敬意是不相幹的。

    &rdquo [4]&ldquo最嬌嫩的地方&rdquo,一般指&ldquo心&rdquo或&ldquo情感&rdquo,此處着重指宗教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