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二十四 黎伽寄伊邦
關燈
小
中
大
并且以身作則,表率臣民。
但臣民之中,有一些人起來抗拒,聲言他們絲毫不願相信那文件中的一切。
這一次抗拒運動的策動者是一些婦女,這一抗拒分裂了整個朝廷、整個王國和所有的家庭。
那《憲章》禁止她們讀一本所有基督徒自稱從天上帶來的書[7]:确切地說,就是他們的《古蘭經》。
婦女們見女性受了侮辱,大為氣憤,鼓動一切,起而反對《憲章》。
她們争取了男子,和她們站在一起。
男子在這問題上,倒并不要求什麼優先權。
不過人們也應當承認,那偉大的穆夫提[8]理論不差;而且,偉大的阿裡在上,[9]他[10]想必知道我們神聖法律上的各條原則。
因為,既然婦女天生比我們低微,而且衆位先知曾經說過,婦女不能入天堂,那麼她們何必多事,非讀這本專門指點天堂之路的書不可? 關于國王,我聽人講起種種事實,簡直出于奇迹,我信你一定猶豫,難以置信。
據說他由于鄰邦皆締結同盟,與他為敵,因而與鄰邦交兵構戰時,在國内被無數無形的敵人包圍。
又據說他搜索這些敵人,已有三十年之久,而且即便他所信任的某些托缽僧[11]不辭辛苦、悉心搜索,結果還是一無所獲。
這些敵人和他生活在一起:他們就在他的朝廷上,都城裡,軍隊中,法庭上。
然而據說他終将無法破獲他們,抱憾而死。
這些敵人,在一般情況之下,可以說是存在的。
個别地說,卻又并不存在,因為這是一個團體,然而沒有固定的成員。
無疑地,這位君主對待降服之敵不夠寬宏,因而上蒼降罰,使他有看不見的敵人,而且敵人的天才與命運都比他強。
我将繼續寫信給你,告訴你一些與波斯人性格及天才相去甚遠的事物。
負載你我二人的确乎是同一個地球,但我所在國的人民和你所在國的人民卻大不相同。
一七一二年,萊比爾·阿赫魯月四日,于巴黎。
*** [1]在一七一三年,巴黎有七十萬人口,九百條大小街巷,兩萬四千所房屋。
[2]此處指人的身體。
[3]指法王路易十四。
[4]新興資産階級的暴發戶,腰纏萬貫,遍身銅臭,但在封建社會地位不高;因此他們不惜巨款,捐官買爵,裝點門楣,并以此自傲;法王也樂得利用他們的弱點,大事搜刮聚斂。
[5]法國古代銀币,上鑄盾形,故又名盾币。
[6]羅馬教皇格來蒙十一于一七一三年頒布了《憲章》,譴責法國冉森派教士關于《新約》的著作。
[7]指基督教《聖經》。
[8]穆夫提,本為伊斯蘭教領袖之意,此處隐射羅馬教皇。
[9]此為驚歎句,相當于:皇天在上! [10]指羅馬教皇。
[11]托缽僧,音譯為達爾維什,本為伊斯蘭教蘇菲派教職稱謂,此處指當時得寵于法國國王的耶稣會派天主教士,他們和上述冉森派天主教士是敵對的,而信中所謂無形的敵人,即指冉森派。
但臣民之中,有一些人起來抗拒,聲言他們絲毫不願相信那文件中的一切。
這一次抗拒運動的策動者是一些婦女,這一抗拒分裂了整個朝廷、整個王國和所有的家庭。
那《憲章》禁止她們讀一本所有基督徒自稱從天上帶來的書[7]:确切地說,就是他們的《古蘭經》。
婦女們見女性受了侮辱,大為氣憤,鼓動一切,起而反對《憲章》。
她們争取了男子,和她們站在一起。
男子在這問題上,倒并不要求什麼優先權。
不過人們也應當承認,那偉大的穆夫提[8]理論不差;而且,偉大的阿裡在上,[9]他[10]想必知道我們神聖法律上的各條原則。
因為,既然婦女天生比我們低微,而且衆位先知曾經說過,婦女不能入天堂,那麼她們何必多事,非讀這本專門指點天堂之路的書不可? 關于國王,我聽人講起種種事實,簡直出于奇迹,我信你一定猶豫,難以置信。
據說他由于鄰邦皆締結同盟,與他為敵,因而與鄰邦交兵構戰時,在國内被無數無形的敵人包圍。
又據說他搜索這些敵人,已有三十年之久,而且即便他所信任的某些托缽僧[11]不辭辛苦、悉心搜索,結果還是一無所獲。
這些敵人和他生活在一起:他們就在他的朝廷上,都城裡,軍隊中,法庭上。
然而據說他終将無法破獲他們,抱憾而死。
這些敵人,在一般情況之下,可以說是存在的。
個别地說,卻又并不存在,因為這是一個團體,然而沒有固定的成員。
無疑地,這位君主對待降服之敵不夠寬宏,因而上蒼降罰,使他有看不見的敵人,而且敵人的天才與命運都比他強。
我将繼續寫信給你,告訴你一些與波斯人性格及天才相去甚遠的事物。
負載你我二人的确乎是同一個地球,但我所在國的人民和你所在國的人民卻大不相同。
一七一二年,萊比爾·阿赫魯月四日,于巴黎。
*** [1]在一七一三年,巴黎有七十萬人口,九百條大小街巷,兩萬四千所房屋。
[2]此處指人的身體。
[3]指法王路易十四。
[4]新興資産階級的暴發戶,腰纏萬貫,遍身銅臭,但在封建社會地位不高;因此他們不惜巨款,捐官買爵,裝點門楣,并以此自傲;法王也樂得利用他們的弱點,大事搜刮聚斂。
[5]法國古代銀币,上鑄盾形,故又名盾币。
[6]羅馬教皇格來蒙十一于一七一三年頒布了《憲章》,譴責法國冉森派教士關于《新約》的著作。
[7]指基督教《聖經》。
[8]穆夫提,本為伊斯蘭教領袖之意,此處隐射羅馬教皇。
[9]此為驚歎句,相當于:皇天在上! [10]指羅馬教皇。
[11]托缽僧,音譯為達爾維什,本為伊斯蘭教蘇菲派教職稱謂,此處指當時得寵于法國國王的耶稣會派天主教士,他們和上述冉森派天主教士是敵對的,而信中所謂無形的敵人,即指冉森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