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十二 郁斯貝克寄米爾紮

關燈
(寄伊斯巴汗)

    你明白了,親愛的米爾紮,穴居人如何由于自己的惡劣根性遭受滅亡,如何成了他們自己背信棄義的行為的犧牲品。那許多家庭之中,隻有兩家未罹民族的災難。原來在那地方,有兩個很奇特的人。他們有人道精神,認識正義,崇尚道德。兩人以正直之心互相結合,同時也因鑒于别人的心太腐化而更加親密。他們眼看滿地悲慘的景象,直覺得可憐可憫,于是這又成了他們加強團結的理由。兩人以同樣的勤勉,為他們的共同利益而操勞。他們之間的分歧,隻是溫和、親愛的友誼所産生的分歧。這樣,他們兩人遠離了不配與他們為伍的同胞,在國内最偏僻的角落度着平靜幸福的生活。田地被那兩雙道德高尚的手耕種着,好像自然而然地生産了莊稼。

    他們愛他們的妻子,同時也被妻子溫柔地熱愛着。他們集中注意力,用德行教養他們的子女。不斷地給他們指出本國同胞的重重苦難,使孩子們正視這一可悲的覆轍,他們尤其使孩子感覺到:個人的利益永遠包括在公共利益之中;要想和公共利益分離,等于自取滅亡;德行對于我們不應當成為一種負擔;不應當把德行看成畏途;并且,以正義待人,等于以仁慈待己。

    不久,他們得到了有德行的父親應得的快慰,那就是有了和他們自己相像的子女。在他們注視之下長成的年輕一代,通過幸福的婚姻,繁衍了起來。人數不斷增加,團結卻是照舊。至于德行,絲毫不因人數衆多而衰落。正相反,由于更多的範例,所以加強了德行。

    誰能在此設想這些穴居人的幸福呢?這樣公正的人民,必定見寵于神祇。他們張開眼睛認識了神祇,也就學會了敬畏。&ldquo自然&rdquo在風俗習慣中原來留下了一些過于粗糙的事物,于是宗教就來使之柔和。

    他們制禮作樂,以娛神祇。節日一到,男女青年,戴着鮮花,用舞蹈和田園音樂,來歌頌神祇。接着就擺開慶筵,酒肴雖然儉素,歡樂并不因此稍減。就在這種集會上,天真的&ldquo自然&rdquo開始發言;在這些場合,人們學習着以真心真情,互相授受;在這些場合,羞紅了的天真面孔,傾吐着愛情的衷曲,可巧又被人聽見,不過立刻獲得尊長的首肯;在這些場合,慈母們樂于預料那些未來的夫婦如何恩愛、如何忠貞。

    大家到廟中去,向神祇求福。所求的并不是發财緻富,也不是優裕闊綽&mdash&mdash這種願望和幸福的穴居人的身份不相稱&mdash&mdash他們隻希望他們的同胞都富裕。他們跪在祭壇下邊,隻是為了祈求尊長健康,兄弟團結,妻子多情,子女孝順。姑娘們來到神前,貢獻她們溫柔的祭品:她們的心。而她們所求的隻是一種神恩,那就是能使一個穴居人的男子因為她們而獲得幸福。

    傍晚,羊群離開草地,倦耕的牛已經拖着犁歸來。這時候,人們聚集在一起,一邊吃清淡的晚餐,一邊歌唱當初的穴居人,行為如何不義,遭遇如何悲慘;又歌唱懿行美德,如何随着新的一代而複興,并且帶來了幸福;他們頌揚神祇的偉大,神降恩惠給祈求的人;如果對神不知敬畏,必定觸犯神怒;然後他們又描述田園生活的樂趣,永遠純潔的生活如何幸福。不久以後,他們沉沉入睡,他們的睡眠從未被操心和憂郁所打斷。

    大自然不但滿足他們必需的一切,也同樣滿足他們的欲望。在這幸福的地方,貪婪是從來沒有的。人們互相饋贈,贈者卻總以為自己在占便宜。穴居族人民把自己看成一家人,牛羊幾乎永久混在一起,把各人的牛羊分開是他們認為惟一不必多此一舉的事。

    一七一一年,主馬達·阿赫魯月六日,于埃塞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