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十一 郁斯貝克寄米爾紮

關燈
(寄伊斯巴汗) 你放棄自己的理智,而要試試我的理智;你卑躬屈節,和我商讨,以為我能教你。

    親愛的米爾紮,你對我的友誼,比你對我的良好看法,更使我感覺欣幸。

     為了不辱尊命,我以為毋須用極抽象的理論。

    有些真理,僅用勸說不足以服人,還須令人有所感觸。

    道德真理就是如此。

    下列一段曆史,也許比精微的哲學更能使你感動。

     從前,阿拉伯有一小小民族,名叫穴居人。

    他們的遠祖是古代的穴居人,如果相信曆史學家的話,據說三分像人,七分像獸。

    我所說的穴居人卻并不如此醜怪。

    他們并不像熊一般遍體長毛,他們并不尖聲呼嘯,他們也有兩隻眼睛。

    可是他們如此惡劣,如此殘暴,乃至彼此之間,沒有絲毫公平與正義的原則。

     他們的國王系出外族,他想糾正他們惡劣的根性,對待他們十分嚴厲。

    但是他們發動叛亂,殺死了國王,滅絕了王室。

     事變之後,他們會合在一起,推舉政府。

    經過無數分歧與争執,建立了一些官職。

    但是,官員剛剛選定,大家立刻覺得他們令人不能忍受,于是又把他們統統殺死。

     人們擺脫了新的束縛,一味按照他們的野蠻本性行事。

    各人認為再也不必服從任何人,各人關懷的隻是自身利益,毋須過問别人的利益。

     衆口一詞,作出這樣的決定,使大家感到極度欣幸。

    他們都說:&ldquo我幹什麼去給漠不相關的人拼命勞動?我光替自己想,這樣就可以過幸福日子。

    别人是否幸福,與我有什麼相幹?我設法獲得所需要的一切,并且隻要我應有盡有,所有别的穴居人艱難貧困,毫不放在我心上。

    &rdquo 那時正是播種的月份。

    人人說:&ldquo我隻耕自己的地,地上長麥子,夠我吃就行;更多的産量,對于我沒有用處;我決不自讨苦吃,勞而無益。

    &rdquo 在這小小的王國裡,土地的質量并不一緻。

    有些地區多山,土質貧瘠;另一些地區低窪,有溪流灌溉。

    這一年,天氣十分幹旱,以緻高地一無收成。

    同時,可以灌溉的土地卻大大豐收。

    這樣一來,山區居民幾乎全部餓死,因為窪地居民冷酷無情,不肯分給他們糧食。

     第二年,雨水特别多,高地異常豐饒,而低地被水淹沒。

    于是又有一半人大鬧饑荒,可是這些倒黴家夥發現别人也和他們以前一樣:冷酷無情。

     在主要的居民之中,有一個人的妻子非常美麗。

    他的鄰人愛上了她,并且把她搶走。

    兩人吵得很兇,在大罵大打之後,他們同意去找另一個穴居人,請他決斷。

    那人在共和國存在的時期,曾經多少有點威信。

    兩人跑去找他,各有一番理由,打算向他陳述。

    那人對他們說:&ldquo這女子屬于你,或屬于他,跟我有什麼關系?我有我的地要耕。

    我不能疏忽了自己的事,糟蹋我的時間,而替你們排難解紛,為你們的事賣力氣。

    我請求你們讓我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