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回 破禅關擊節傳音

關燈
紛對他合掌作禮。

     小沙彌把他引入了一座靜室,合掌說道:“方施主就請在此靜室休息一下,如若有事,小僧自會到此相請。

    ”躬身告别而去。

     方兆南心知寺中的主腦人物,正在為今夜三更的事情準備,茲事體大,前所未聞,自己雖受尊敬,但非寺中弟子,此時此情,實不宜在外面走動,借此機會,正好靜坐養息一下。

     氣行百穴,雜念漸消,突然想起那式“巧奪造化”的劍招,一躍而起,開始複習,那知學來學去,仍然是原先會的幾個變化,靈境幻覺,回憶到的幾式變化,被大愚禅師一擾,竟是難再想起。

     天色逐漸黑暗下來,小沙彌送上素齋,方兆南隻管索想那“巧奪造化”的劍招變化,也懵然不覺,忽聽身側響起了一聲佛号,他才如夢初醒一般,霍然驚覺。

     回頭望去,隻見大悲禅師含笑站在一側,桌上燭光融融,那火燭也不知何時點燃。

     大悲禅師滿臉慈和之容,笑道:“方施主想什麼心事這等入神,連飯也忘記食用?” 方兆南心中暗暗忖道:“想起的劍招已然忘去,報怨他幾句也是無濟幹事。

    ” 他随口應道:“我在想貴寺後面,那兩座茅屋中的主人,頗不平常,不似一般獵戶樵人。

    ” 大悲禅師道:“施主這身衣着,可是那茅屋中主人相贈嗎?” 方兆南道:“是啊!平常人家,那來這等衣服?” 大悲道:“那茅屋主人,确非平常人家,但他們居住此處,已有數十年之久,都能安安分分,過着樵漁生活……” 方兆南道:“他們可是武林中的人物嗎?” 大悲道:“他們在此落居,是和敝寺中上一代師長們洽商的,數十年來一直相安無事,佛門弟子,慈悲為懷,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不願追根究底,查人來曆。

    ” 方兆南道:“在下也不過一時好奇,随口問問而已。

    ” 大悲禅師道:“老衲剛才和幾位師兄弟計議,勞情方施主今宵同行谒見敝寺中兩位開關長輩。

    ” 方兆南道:“此乃晚輩求之不得的事,怎敢推辭!” 大悲道:“本來不敢驚擾大駕,但恐兩位師長問起冥嶽中事老衲有所遺忘,事關武林大劫,不得不勞動施主一趟……” 他目光低垂,望望桌上的素齋道:“眼下時光已經不早,方施主請快食用點飯菜……” 方兆南道:“在下尚無饑餓之感,莫要誤了大事,咱們立刻就去如何?” 大悲禅師略一沉思,道:“兩位老人家,開關時間有限,待谒見過兩位尊長之後,老衲當命廚下,為施主專備一席美齋。

    ” 轉身向外行去。

     重入那荒涼一角,情形已大不相同,但見少林僧侶五步一崗,十步一哨,個個手橫兵刃,戒備森嚴,如臨大敵。

     大悲禅師當先帶路,進入那竹林環繞的荒涼庭院,蔓蕪的荒草中,排坐着少林寺各院主持,和監院中的長老,大愚禅師為首,大道禅師敬陪未座。

     群僧目睹大悲駕到,微微颔首作禮,并未起身相迎,大悲禅師伸手一指草地,先讓方兆南坐下,然後依在大愚禅師身側坐下。

     荒涼的庭院中,雖然坐滿了人,但卻鴉雀無聲,聽不到一點聲息。

     那正中茅屋的窗門,仍然緊緊的關閉着,暗淡的夜色,那盤坐在樹叉的白猿,更顯得鮮明奪目。

     方兆南擡頭望望天色,星移鬥轉,已是二更過後時分。

     留神向群僧望去,隻見一個個臉色虔誠,肅穆,口齒微微啟動,似都在默誦着什麼經文。

     這莊嚴的氣氛,使方兆南的好奇緊張之心,也為之平靜了甚多。

     突然間,由那茅屋中傳出來一聲輕微波波之聲,群僧微閉的雙目,突然一齊睜開,幾十道目光,一齊向那茅屋中投注過去。

     緊接着傳出來一聲佛号,一個蒼勁低沉的聲音,飄然而來。

     傳入耳際,道:“大悲師侄!” 大悲當先起立,合掌躬身說道:“弟子大悲,謹率寺中各院主持、長老。

    谒見師伯,師叔。

    ”垂首緩步向那茅屋走去。

     群僧紛紛起身,随在大悲禅師身後面進,方兆南走在最後。

     緊依大道禅師。

     走近那茅屋門前,停下腳步,大悲禅師低聲說道:“弟子告進。

    ” 茅屋中又傳出那蒼勁低沉的聲音,道:“你們都進來吧!” 大悲輕輕推開兩扇大門,輕步而入,群僧一個個相随入室,舉步落足之間,異常小心,聲息全無,纖塵不揚。

     室中一片黑暗,伸手難見五指。

     方兆南運足目力望去,隻見靠後壁,盤膝坐着兩個老人,一個須發如雪,長垂數尺,一個秃頂無發,隻有颚下長長的黑髯。

     可惜室中太過黑暗,無法看清兩人的臉色相貌。

     左邊那白發白須的老人首先開口道:“你們都坐下吧!” 群僧齊齊合掌躬身,席地而坐。

     右面黑髯秃頂的老人接道:“大方師侄,下落查明沒有?” 大悲道:“迄今為止,尚未得一點訊息。

    ” 那白發白須老人輕輕歎息一聲,道:“老衲坐關之前,曾和大方師侄,對坐禅室,相論佛法,他曾問及我數十年武林形勢,當時武林中正盛傳羅玄事迹。

     老衲曾對此甚感不安,羅玄真人,故然是武林中一代奇傑,但綜合其事迹傳說,似有剛愎自用之嫌。

    ” 他微一頓之後,接道:“不是老衲妄論前賢,實恐他憑仗一身前無古人的成就,主張人定勝天,為此老衲曾花費了三年的時間,到處尋訪于他,希望能和他見上一面,那知其人行蹤飄忽,我苦苦尋了三年之久,仍是無法見他……” 老和尚似是為此事引起了無限感慨,黯然歎息一聲,微帶憤慨的說道:“如是他不知此事那也罷了,但他明明知道我奔行在深山大澤之中,苦苦相訪,但卻故意不肯和我會面。

    ” 話至此處,突然沉吟不語。

     他年高望重,少林僧侶們個個對他尊敬無比,雖然急欲要聽下文,但卻無人敢于接口相問,還是方兆南忍耐不住,問道: “老前輩何以知道羅玄是故意不肯相見呢?” 那須發蒼蒼的老僧,似是浸在往事回憶之中,對方兆南相詢之言,恍如未聞。

     相隔良久,他才繼續說道:“大概是九華山中吧!他在一處懸崖壁上,留下了我早些回寺的譬語,他說:‘縱然踏破芒履,苦行完天下名嶽大山,也是無法尋得他。

    ’言意之下,似已知我正在苦苦追尋他的行蹤,況那九華山中懸崖留字,分明剛剛寫好不久,他如不在我左右,如何能算準我非在那處懸崖所在休息不可?” 方兆南突然插口說道:“晚輩似是聽人說過,羅玄成道,已在五六十年以前的事,老前輩追尋他的時候,不過三十年之前,那時候,羅玄還活在世上嗎?” 那須發皆白的老僧輕輕歎息一聲,道:“如若老衲推想的不錯,羅玄現在仍然活在世上!” 此言一出,全室中人,無不大吃一驚。

     隻聽他繼續說道:“我無非故作驚人之言,羅玄仍然活在世上一事,老衲也是剛剛想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