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遊記 天尊二度玉帝

關燈
呼駕前指揮韓通斬道士。

    道士容貌不改,奏曰:“斬貧道不妨,且問我主原是甚人降生?”王曰:“吾不知之,汝知之乎?”道士曰:“貧道安有不知?”國王曰:“汝亂言可知百世,将何以考?分明是汝脫死之言。

    ”道士大笑曰:“安無考證,将言抵死。

    ”國王曰:“将何以證?”道士曰:“可命取水一盆,照之便見。

    ”國王聞言,即命韓通取水一盆來到。

    道士請國王去照。

    國王一照,見一仙與玉帝對鏡講話。

    道士問曰:“陛下曾見甚物否?”王曰:“無他,止有一仙與玉帝講話。

    ”道士曰:“請王再照。

    ”王又照見小盆有一頭牛,在田耕鋤。

    道士又問曰:“此回見什物否?”王曰:“亦無他,止見一頭牛,在田中耕鋤。

    ”道士曰:“陛下省得否?”王曰:“不知。

    ”道士曰:“玉皇大帝乃陛下一魂化身。

    仙人乃陛下今生可修者。

    陛下今生不修,來世即為牛矣。

    此現三世之形容。

    ”國王聽罷,心中疑道士行妖法,謊他修行,傳旨令韓通向前斬道士。

    道士見韓通近身,吹一口氣,将韓通吹倒在地,駕雲騰起半空中。

    國王一見道士騰空,悔之不及,望空下拜,欲求赦前罪過。

    道士在半空微笑吟雲:“富貴誰不欲,貧窮誰所受?貧修而能富,富迷終受窮。

    泰極終遇否,否極有泰來。

    貴高難免死,樂極見悲哀。

    畜前人所目,人後畜中排。

    君不離樂處,難免為牛态。

    成畜如此若,萬劫不複回。

    ” 國王聽罷大驚,伏地告曰:“寡人願歸依仙長,欲離國中,何處修行?”道士在空中答之:“真心歸佛道,早入靈鹫山。

    ”國王唯唯依命,于青華亭上坐下,對群臣言曰:“孤今棄國出家,去靈鹫山,汝等衆臣,不必随駕,可回朝立孤太子繼昌即位,各以忠心扶國。

    ”衆臣俯伏奏曰:“天下修行者多,豈有凡胎能為仙者?況且陛下為君,視民如子,焉有輪回随畜之報?此必妖術無疑。

    乞陛下參詳參祥,免有他日之悔。

    ”王曰:“寡人去心難留,非卿等可谏,死不入國,不必多言。

    ”衆臣隻得從旨。

    又奏曰:“陛下此去,當用數百人為保駕,臣等方才放心。

    國王笑曰:“孤在國,知有此軀,出家則不知矣?何用保駕?卿等不必再言。

    ”衆臣隻得眼送國王,至望不見處,衆臣回朝。

     國王孤身一人,入在山中。

    妙樂天尊先在石岩壁下坐定。

    國王一見拜曰:“乞師父指引弟子迷路。

    ”天尊曰:“子來矣,可起立于旁,聽吾說法。

    ”天尊即将本來面目,陰陽地獄輪回說了一遍,再将苦行、坐忘本身修煉,又說一遍。

    國王俯伏拜謝。

    天尊又曰:“可對天受戒。

    ”王即對天跪下。

    妙樂天尊又代國王受五戒,講經說法。

    天尊駕雲上天而去,撇下國王一人在山修煉,饑食青松,渴飲流泉。

     話分兩頭,卻說衆臣回見皇後、太子,從頭将遇道士駕空,國王入靈鹫山一事,說了一遍。

    皇後、太子大哭,即欲排駕同太子去尋國王,衆臣奏曰:“天下不可一日無君,娘娘若要去尋回國王,必須先立太子即位,七七四十九日,然後方可離朝去尋國王。

    ”皇後依奏,即立太子繼昌即位,國号為嗣祥元年,大赦天下,設宴群臣。

    至四十九日,皇後命太子去靈鹫山看父。

    太子升殿,傳下旨意,吩咐排三乘車駕:一乘自坐,一乘太後坐,一乘空行,候接父回。

    又吩咐大小官員,各帶好香,一路焚點。

    又吩咐駕前指揮李通、吳進,帶三千禦林軍保駕,直至靈鹫山。

    衆臣得旨,吩咐一隊隊整齊隊伍笙箫鼓樂緩緩而來,直抵靈鹫山下,滿山尋之不見。

    後去到一處,四面青松,左有鶴舞,右有猿吟,有一大石壁,深八丈餘,裡有一座,國王坐在團上,不似人形,骨瘦如柴。

    皇後、太子向前看見,相抱大哭,衆臣無不傷感。

    皇後、太子跪告父回,國王但默默而坐,半言不答。

    隻見一刹時間,風雲大作,對面不見人。

    一陣狂風,将國王不知吹去何方。

    雲收霧散,皇後、太子一看,不見父王。

    太子大哭。

    衆臣向前奏曰:“雲霧迷漫,乃天意拆散我王恩愛。

    今者不知去向,難以尋覓。

    太後可同聖上回朝。

    出榜張挂,有人知國王去向,再作商議,不然則難尋矣。

    主母、陛下恸之枉然。

    ”太子依奏,隻得同母回朝。

    不知後來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