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遊記 天尊二度玉帝
關燈
小
中
大
卻說西霞國王李天富,年至四十無子。
一日升殿,聚衆文武議曰:“寡人今年滿四十,未有一子傳位,當如之何?”文官彭良、彭理、周士榮,武官郭春、曰日吉衆臣奏曰:“臣等聞祈嗣者,惟許天醮有驗。
我主可虔心齋戒建醮,天賜一子,未可知也。
”國王依奏,即着殿前指揮孟英搭壇,擇日建醮。
至吉日,莫善玄皇後同國王親自登壇行香。
天尊慧眼一見,将三魂七魄擲入皇後肚中。
醮罷一月,皇後果然身懷有孕,國王大喜,大宴群臣。
不覺時光似箭,日月如梭,莫善玄皇後身懷有孕三年零六十日,未見分娩。
國王一日升殿大怒,宣皇後出宮問曰:“古來孕婦十個月而生,今汝懷胎許久,諒其必是不正之胎,心中懷疑,欲殺汝矣。
”皇後大驚,奏曰:“臣自我王建醮後,承君寵愛,身懷有胎,安有不正。
乞我主容臣回宮三日,若再不生,願自盡見陛下。
”國王息怒依奏。
皇後回宮,兩行珠淚,歎曰:“妾本無他意,未蔔前生作何孽。
今生嫁與極貴之尊,四十無子,偶然懷此異胎,喪吾命矣!”言未畢,忽然腹中呼曰:“娘勿憂。
我乃善人投胎,父王有怒,可奏說昔日太上老君,曾在母肚中八十三年。
”皇後聽罷,言曰:“雖然昔有太上老君之說,你是善人股胎,此時你父親不信,限我三日。
縱你是好人,若不降生,三日後汝父将母戮之,不孝自然。
”兒又在腹中答曰:“母親勿憂,不才今夜戌時離懷,隻恐驚動老娘。
”皇後曰:“你可快快降生,母死無怨矣。
”言罷,肚中隐隐而痛,啧啧然有叫産之生,宮娥紛紛然趨侍。
俟至酉未戌初,祖師離了母腹,乃是紫雪元年三月初三日戌時降生,毫光閃閃,滿室異香。
宮娥進看,卻是一男子。
宮娥出奏國王。
國王親自194排駕進宮,吩咐抱太子出看。
宮娥将太子抱出,國王禦眼觀看,隻見太子生得容貌端正,心中大喜,次日平明升展,大排筵宴,歡宴群臣。
衆臣慶賀,國王大悅,即代太子取名叫作玄晃太子。
衆臣退朝。
不覺光陰易過,轉眼西霞國王又享十五年太平之基矣。
一日,國王升殿,衆臣朝罷。
國王曰:“孤今年五十有八,年亦老矣,懶治國政。
今者太子長成,孝道可觀,堪為一國之主。
孤今傳位于太子玄晃矣,爾等之意如何?”衆文武俯伏奏曰:”我主慈愛之君,太子孝順之主,豈有不可?”國王大喜,即宣出太子。
太子至殿,山呼畢,國王親捧國玺付太子。
太子行二十四拜,跪接玉玺。
國王退入養老宮,太子轉身即位,大赦天下,宴衆群臣。
出旨選三十六宮、七十二妃。
自十五歲登基,治太平基業一十五年。
正宮皇後範氏,生下一子名繼昌,年有一十二歲,聰明伶俐。
話分兩頭。
卻說妙樂天尊自送祖師三魂七魄去西霞之後,有三十年,恐祖師貪心不厭,迷卻本來面目。
一日在雲頭,看見國王要去拜會,駕一祥雲墜下西霞國城外,欲要轉祖師回頭。
遠遠遙望,見國王擺駕而來,天尊将身一變,變作一道士,在路旁坐下,不言不語,若泥壁如來。
前官喝去不動,回奏國王。
國王曰:“若不懼孤者,莫非是一有道德者?待孤駕至一觀。
”駕到道人身旁,道人亦不動身。
國王見道人容貌端正,自思必是好人。
吩咐手下住駕出辇,來與道士施禮。
道士動身回禮畢。
國王問曰:“道士因甚坐于路上,不言不語,必有其故?”道士曰:“臣無他故,見陛下走錯路頭,欲來指陛下迷路。
”王曰:“寡人有前官引路,何曾有錯,要卿指示?”道士曰:“前官隻能指陽間今生之路不錯,臣來指陛下陰間來世之路。
”王曰:“聽卿之言,能指來生之路,莫非仙乎?”道士曰:“山人也。
”王又曰:“卿何以知來世?”道士曰:“夫知今生即知來世,知樂極即知生悲,知聚會即知離别。
莫言來世,雖百世可知也。
”王又曰:“何以見得?”道士曰:“昔日梁武帝曾有詩雲:名利虛花水上鷗,酒色财氣似牽牛;眼前逍遙容易過,久後終是一枯骸。
” 王聽罷,言曰:“卿既知超生免死之方,請回孤朝中,指示孤之來因。
”道士聞言,假作戰驚之狀,大哭奏雲:“臣因十歲出家,今四十有五,未曾敢錯了念頭,決不敢入地獄之門。
”國王聞言大怒,
一日升殿,聚衆文武議曰:“寡人今年滿四十,未有一子傳位,當如之何?”文官彭良、彭理、周士榮,武官郭春、曰日吉衆臣奏曰:“臣等聞祈嗣者,惟許天醮有驗。
我主可虔心齋戒建醮,天賜一子,未可知也。
”國王依奏,即着殿前指揮孟英搭壇,擇日建醮。
至吉日,莫善玄皇後同國王親自登壇行香。
天尊慧眼一見,将三魂七魄擲入皇後肚中。
醮罷一月,皇後果然身懷有孕,國王大喜,大宴群臣。
不覺時光似箭,日月如梭,莫善玄皇後身懷有孕三年零六十日,未見分娩。
國王一日升殿大怒,宣皇後出宮問曰:“古來孕婦十個月而生,今汝懷胎許久,諒其必是不正之胎,心中懷疑,欲殺汝矣。
”皇後大驚,奏曰:“臣自我王建醮後,承君寵愛,身懷有胎,安有不正。
乞我主容臣回宮三日,若再不生,願自盡見陛下。
”國王息怒依奏。
皇後回宮,兩行珠淚,歎曰:“妾本無他意,未蔔前生作何孽。
今生嫁與極貴之尊,四十無子,偶然懷此異胎,喪吾命矣!”言未畢,忽然腹中呼曰:“娘勿憂。
我乃善人投胎,父王有怒,可奏說昔日太上老君,曾在母肚中八十三年。
”皇後聽罷,言曰:“雖然昔有太上老君之說,你是善人股胎,此時你父親不信,限我三日。
縱你是好人,若不降生,三日後汝父将母戮之,不孝自然。
”兒又在腹中答曰:“母親勿憂,不才今夜戌時離懷,隻恐驚動老娘。
”皇後曰:“你可快快降生,母死無怨矣。
”言罷,肚中隐隐而痛,啧啧然有叫産之生,宮娥紛紛然趨侍。
俟至酉未戌初,祖師離了母腹,乃是紫雪元年三月初三日戌時降生,毫光閃閃,滿室異香。
宮娥進看,卻是一男子。
宮娥出奏國王。
國王親自194排駕進宮,吩咐抱太子出看。
宮娥将太子抱出,國王禦眼觀看,隻見太子生得容貌端正,心中大喜,次日平明升展,大排筵宴,歡宴群臣。
衆臣慶賀,國王大悅,即代太子取名叫作玄晃太子。
衆臣退朝。
不覺光陰易過,轉眼西霞國王又享十五年太平之基矣。
一日,國王升殿,衆臣朝罷。
國王曰:“孤今年五十有八,年亦老矣,懶治國政。
今者太子長成,孝道可觀,堪為一國之主。
孤今傳位于太子玄晃矣,爾等之意如何?”衆文武俯伏奏曰:”我主慈愛之君,太子孝順之主,豈有不可?”國王大喜,即宣出太子。
太子至殿,山呼畢,國王親捧國玺付太子。
太子行二十四拜,跪接玉玺。
國王退入養老宮,太子轉身即位,大赦天下,宴衆群臣。
出旨選三十六宮、七十二妃。
自十五歲登基,治太平基業一十五年。
正宮皇後範氏,生下一子名繼昌,年有一十二歲,聰明伶俐。
話分兩頭。
卻說妙樂天尊自送祖師三魂七魄去西霞之後,有三十年,恐祖師貪心不厭,迷卻本來面目。
一日在雲頭,看見國王要去拜會,駕一祥雲墜下西霞國城外,欲要轉祖師回頭。
遠遠遙望,見國王擺駕而來,天尊将身一變,變作一道士,在路旁坐下,不言不語,若泥壁如來。
前官喝去不動,回奏國王。
國王曰:“若不懼孤者,莫非是一有道德者?待孤駕至一觀。
”駕到道人身旁,道人亦不動身。
國王見道人容貌端正,自思必是好人。
吩咐手下住駕出辇,來與道士施禮。
道士動身回禮畢。
國王問曰:“道士因甚坐于路上,不言不語,必有其故?”道士曰:“臣無他故,見陛下走錯路頭,欲來指陛下迷路。
”王曰:“寡人有前官引路,何曾有錯,要卿指示?”道士曰:“前官隻能指陽間今生之路不錯,臣來指陛下陰間來世之路。
”王曰:“聽卿之言,能指來生之路,莫非仙乎?”道士曰:“山人也。
”王又曰:“卿何以知來世?”道士曰:“夫知今生即知來世,知樂極即知生悲,知聚會即知離别。
莫言來世,雖百世可知也。
”王又曰:“何以見得?”道士曰:“昔日梁武帝曾有詩雲:名利虛花水上鷗,酒色财氣似牽牛;眼前逍遙容易過,久後終是一枯骸。
” 王聽罷,言曰:“卿既知超生免死之方,請回孤朝中,指示孤之來因。
”道士聞言,假作戰驚之狀,大哭奏雲:“臣因十歲出家,今四十有五,未曾敢錯了念頭,決不敢入地獄之門。
”國王聞言大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