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關燈
小
中
大
你怎麼知道是頭生蛋?舌頭這樣靈。
陸國慎一反不與閃閃擡杠的慣例,堅持說:我吃得出來。
秧寶寶的臉幾乎全埋進飯碗裡邊,眼淚馬上要流下來了。
大家都忙着說話,誰也沒有注意她,關于頭生蛋的話題又很快扯開了。
然而,秧寶寶和陸國慎,終于有了不理不睬之後的第一次交流,她們彼此心領神會。
與陸國慎的心領神會并沒有打開局面,反而使秧寶寶更加羞怯地躲着陸國慎。
陸國慎并不去勉強她,曉得這個孩子的心,心裡越是和誰親,表面上就越是和這人疏離。
晚上,她走過秧寶寶的小床,看見她蜷在薄被子裡的身形,挺想拍拍她的頭,摸摸她的臉。
可是,她不想讓這孩子尴尬,就什麼也沒有做,走了過去。
就這樣,局面轉過來了,變得秧寶寶和閃閃說話,和陸國慎不說話。
雖然是不說話,可秧寶寶卻時時感覺到陸國慎在常洗幹淨,疊好了,端端正正放在她枕頭的衣服上,有陸國慎手上的防護霜的氣味;飯桌上的幾種菜,是陸國慎特有的風格,比如,豇豆也好,茭白也好,茄子也好,南瓜也好,北瓜也好,一律上鍋蒸熟,再澆上醬麻油或者腐乳汁;晚飯以後,新聞聯播時候,家裡人都在,七嘴八舌地說話,其中又多了陸國慎的聲音進來,就起了中和的作用,變得均衡了;以前不覺得,現在還發現,陸國慎喜歡點衛生香,點一種檀香味的盤香,所以,家中就又有了一種陸國慎的氣味,檀香味。
陸國慎雖然不像閃閃那麼活潑有趣,但她卻有着一股滲透性的影響力,在她周圍,布滿着她的空氣。
秧寶寶在這樣的空氣裡,變得安靜了,她甚至變得稍稍有那麼一點戀家。
放了學後,在外面逗留的時間明顯地短了。
晚上呢,當然,早已經不出去了,就坐在客堂間的方桌上寫作業。
雖然房間裡聚着人,又開着電視,但她心裡是安靜的。
在這個人口比較多,作風也比較散漫的家庭裡,剛來的人會覺得有點鬧和亂,其實,内裡,則有着一種特别的安甯。
生活和人性都是穩定,知足,平和,時間久了,便會感受到這一點。
秧寶寶在家的時間多了,和蔣芽兒在一起的時間就少了,蔣芽兒極力地挽留她:夏靜穎,我們一起去街裡邊看娶親吧,送新娘的奧迪車已經停在街口,小小影樓的攝像師也要去拍片子呢!秧寶寶簡短地回答一句:不想看。
返身上了樓梯,臨進門,又回過頭看看,蔣芽兒仰着臉也看着她。
心一硬,就進了門。
此時,比平時回家的時間至少早了一個小時。
星期六和星期天,秧寶寶也呆在家裡了,因為,這兩天,陸國慎不上班,全天在家。
蔣芽兒在樓下喊,秧寶寶伸出頭去,亦是簡短的一句回辭:不想去。
但是,蔣芽兒不是張柔桑,張柔桑是淑女,蔣芽兒則是一種動物,憑了本能行動。
在樓底喊不下來秧寶寶,她就走上樓去,敲李老師家的門。
開門的人是閃閃,她回頭朝房間裡說:小九妹,同窗好友叫你來了。
秧寶寶早從閃閃身後面看見蔣芽兒,心裡一驚。
她曉得閃閃她們都不太贊成她和蔣芽兒玩的,果然,閃閃說出這樣帶刺的話,把她比做小九妹祝英台,蔣芽兒自然是梁山伯了。
她本來并不想去的,這麼一激,她倒決定去了。
可是,就在這時,陸國慎卻走過去,向蔣芽兒招招手,蔣芽兒進來了。
一家人都圍在桌邊,看李老師做魚圓。
一條一斤二兩重的花鲢,去頭,去尾,去鳍,剖開,快刀剔去骨頭,然後斜過刀鋒,将魚肉從魚皮上刮下,刮到碗裡,再放進細鹽,用一雙竹筷使勁攪,攪到魚肉起絨,起黏。
攪的過程大約需要五十分鐘,要格外的耐心。
每個人都參加了這個程序的勞動,一隻大碗圍了桌子傳着。
一個人攪到手酸,就傳給下一個。
這時,蔣芽兒便也擠了進去。
為讨在座的人們喜歡,她攪得特别賣力,遲遲不願交班。
終于,魚肉被攪得細嫩,光潔,柔軟,富有彈性,李老師宣布可以停止了。
盛來一盆清水,用調羹挖一球魚絨,放進水中,調羹一抽,一個潔白的魚圓漂在了水面上。
魚圓做好了,也到了燒飯的時間,蔣芽兒便起身告辭了。
彎腰換鞋的時候,颠倒着視線,找到秧寶寶的眼睛,迅速地眨了眨眼睛,然後走出門去。
這一次造訪時間雖然不長,可卻是一個開端,從此,蔣芽兒就經常地敲開李老師家的門,與秧寶寶一起坐在客堂間裡做作業,看電視,玩。
李老師家的人,多是對她印象一般,覺得她嘴碎,話多,小小的腦袋裡,不曉得塞了多少亂工八糟的東西,荒誕不經。
舉一個例子來說:蔣芽兒給她們講了一個故事,關于新昌的大佛。
一晚做了一個夢,夢見某處一座高裡,有一座大石佛,向他祈求,修複它的斷手。
大老闆醒過來之後,立志要找到這座大佛,于是他開始了周遊世界的尋找。
足找了有三年之久,終于在新昌發現一處寺廟,與夢中情形完全相符。
背有奇岩怪石,面臨幽谷,古楓香數株,銀杏一棵,佛亦是石佛,亦是有一隻斷臂。
大老闆大喜,不想此生有這等佛緣。
話分兩頭,一日,新昌大佛寺忽來一遠道香客,要見廟中主持,見面就奉上一包金條,說受人之托,為大佛修複斷臂。
主持問施主甚名誰,家居何處仙方,來人概不答複,隻說倘若金條用完,大佛還未修畢,自會有人再送金條來此。
果然,大佛修到中途,金條殆盡之時,又有一香客來到,奉上金條。
前後共有三回,大佛終于修葺完畢。
再舉一個例子:蔣芽兒給她們講的第二個故事,也是關于大佛。
不過,這一回的大佛是在長江三角洲的一個島――崇明島上。
也是在遙遠的東南亞,一個大老闆,送了一尊緬玉的大佛給崇明島。
高有三米七,玉身中數處隐有紅寶石,藍寶石,入夜,便通體晶瑩發光。
島民們甚為珍愛,專門修一座玉佛樓,度身定做,曆時長達三年。
請佛上樓那一日,天上忽然騰出一條龍形雲帶,從東貫西。
在場衆僧俗均目睹,有好事者,特地攝下此景,因此,有照片為證。
大家點着頭,問:可是,有誰是親眼看見的嗎?蔣芽兒說:有,同我媽媽一起念經的一個老婆婆的在上海的親戚。
哦,是這樣啊!人們說,不再與她争辯,懷疑的神情卻顯而易見,尤其是閃閃,馬上就要笑出來了。
在這個受着實證主義教育的科學文明家庭裡,蔣芽兒的故事引起的,就是滑稽的效果。
秧寶寶為她的朋友感到不好意思,想阻止她繼續往下說,可是,誰能夠阻止蔣芽兒呢?她簡直是狂熱地,眼睛放光,臉形都變了,變得更加削瘦,鼻翼翕動着,就像一種鼠類,機敏地生活在地底下的阡陌裡。
于是,她又說了第三個故事。
說的是在上海,某戶人家,生有一子,三四歲時,随鄰人去廟裡還玩耍。
小子忽奔到一羅漢面前,親昵抱住,言:這就是我!旁人一看,果然極為相似。
小子又曆數金剛,羅漢,一一說出姓名來曆,顯見得是佛的弟子。
現在,有許多老闆,争着供養小子,還專為他修了佛堂呢! 人們沒有耐心聽她胡說,各做積壓自的事情去了,隻有陸國慎,還敷衍着她。
陸國慎覺得蔣芽兒雖然糊塗,卻也十分有趣。
再有一層,因這是秧寶寶的朋友,就更要認真對待了。
當然,她也是秧寶寶的朋友,但她們這一對朋友出了點兒問題,關系有些窘迫,處在一個困難的時期。
現在,有了蔣芽兒在場,她就可以通過蔣芽兒向秧寶寶傳遞些意思。
比如說,她送過來兩個柿子,說:蔣芽兒,你吃柿子。
那麼,自然是,蔣芽兒一個,秧寶寶一個。
比如說,她支使蔣芽兒說:撿撿米裡的石子和蟲。
再比如,陸國慎問蔣芽兒學校裡的事情,蔣芽兒一邊說,一邊就要征求秧寶寶的意見:是不是,夏靜穎?秧寶寶隻得說是,或者不是。
這樣,她們坐在一起聊天,别人以為她們三個都是很好的朋友,其實呢,其中有兩個是不說話的。
總之,有蔣芽兒在,秧寶寶和陸國慎多少是自然了一點。
這就是陸國慎力排衆議,歡迎蔣芽兒的原因。
甚至有一次,她們三人還一起去了陸國慎的娘家。
快過中秋了,李老師紮了兩盒月餅,一包梨子,還有蜂皇漿,人參含片,讓閃閃陪着送到陸國慎娘家。
陸國慎卻說不要閃閃陪,她有人陪。
李老師問是誰,閃閃說:誰?春香和秋香。
春香和秋香都是古戲中常有的小丫環的名字,秧寶寶心裡很明白,曉得是指誰。
果然,第二天,放學回來,陸國慎就對蔣芽兒說:陪我送一趟東西去。
蔣芽兒問秧寶寶:去不去?秧寶寶不說話,蔣芽兒本來想去,就慫恿道:去呀!去呀!陸國慎已經将東西放在她倆跟前,自己提一個小包在前邊走了,兩人來不及商量,隻得一人提一件追着下樓去。
陸國慎的身子很沉了,穿一條肥大的男式褲子,上面的襯衣很短地撅着。
準确性長了,在腦後紮一個刷把,也是撅着。
這麼樣不勻稱,可是一點不難看,因為她神情安詳。
她不慌不忙,一步一步走着,所以,雖然身子笨,速度卻也不慢。
走到熙攘的橋頭,讓人讓車還相當靈活。
倒是蔣芽兒手裡的籃子撞翻了,梨子一個一個從橋上滾下去。
兩個孩子追着拾梨,因為梨大,一次隻能拾一個,要想再拾一個,第一個就又滾落了。
陸國慎就站在橋頭看着笑,臉紅撲撲的,笑成一朵荷花。
陸國慎的家,住在老街裡的丁字巷,是這鎮子的老居民。
父親原是鎮上供銷社的一個保管員,在陸國慎很小的時候就病故了,留下寡妻,一兒二女。
陸國慎排第二,上有哥哥,下有妹妹,是家中比較頂用的那一個。
人還沒有柴竈高,就會登了小闆凳燒飯。
第一遍鍋開,舀出米湯來,拌在糠裡,給豬吃。
那時候,家裡還喂了一頭豬。
再下一遍水,等水幹了,便鋪上一層蔬菜,蓋上鍋蓋焖。
飯熟了,菜也焖爛了,調上醬麻油,作下飯。
如今,李老師家飯桌上這一路熱拌菜,就是這樣來的。
偶然,父親生前供職過的供銷社,以極便宜的價格,賣給她們兩斤手指頭粗的小魚,陸國慎就要開油鍋了。
劃進鍋小半勺油,暴腌過的小魚煎得兩面焦,再放上辣椒絲,醬油醋,大大地翻炒幾下,一碗魚可供全家人做三天的下飯。
陸國慎還會做蝦醬。
大兩歲的哥哥跟了小夥伴到塘裡去捉蝦,半天下來也能捉一小碗,比縫衣針大不了多少。
陸國慎帶了妹妹一起,一隻一隻剪去須,洗淨泥,鍋裡放少點油,将蝦炒紅,然後放豆瓣醬、蔥、姜、水,煮!蘸饅頭吃最好。
說到饅頭,陸國慎也做過,不用酵粉,到街上茶館去,要來切饅頭留在面案上的面渣,裡面不就有酵粉的成分了?和進面團,揉筋,捂在草窠裡,蓋上家中所有的棉被,半天過後,面也小發起來。
丁字巷是一條老巷,台門裡邊,院子的青磚地,長滿了綠苔。
窗戶上的木格子,本來雕着花,現在多半是朽了,斷了木條。
二樓的闆壁牆,洇了水迹,一條一條的發了黑。
屋頂好象承不住瓦了,低低地貨下來,遮住了二樓的窗楣。
要不是院裡的幾棵樹,樹之間扯着晾衣繩上,五顔六色的衣衫,牆角下一周盆花,有的開,
陸國慎一反不與閃閃擡杠的慣例,堅持說:我吃得出來。
秧寶寶的臉幾乎全埋進飯碗裡邊,眼淚馬上要流下來了。
大家都忙着說話,誰也沒有注意她,關于頭生蛋的話題又很快扯開了。
然而,秧寶寶和陸國慎,終于有了不理不睬之後的第一次交流,她們彼此心領神會。
與陸國慎的心領神會并沒有打開局面,反而使秧寶寶更加羞怯地躲着陸國慎。
陸國慎并不去勉強她,曉得這個孩子的心,心裡越是和誰親,表面上就越是和這人疏離。
晚上,她走過秧寶寶的小床,看見她蜷在薄被子裡的身形,挺想拍拍她的頭,摸摸她的臉。
可是,她不想讓這孩子尴尬,就什麼也沒有做,走了過去。
就這樣,局面轉過來了,變得秧寶寶和閃閃說話,和陸國慎不說話。
雖然是不說話,可秧寶寶卻時時感覺到陸國慎在常洗幹淨,疊好了,端端正正放在她枕頭的衣服上,有陸國慎手上的防護霜的氣味;飯桌上的幾種菜,是陸國慎特有的風格,比如,豇豆也好,茭白也好,茄子也好,南瓜也好,北瓜也好,一律上鍋蒸熟,再澆上醬麻油或者腐乳汁;晚飯以後,新聞聯播時候,家裡人都在,七嘴八舌地說話,其中又多了陸國慎的聲音進來,就起了中和的作用,變得均衡了;以前不覺得,現在還發現,陸國慎喜歡點衛生香,點一種檀香味的盤香,所以,家中就又有了一種陸國慎的氣味,檀香味。
陸國慎雖然不像閃閃那麼活潑有趣,但她卻有着一股滲透性的影響力,在她周圍,布滿着她的空氣。
秧寶寶在這樣的空氣裡,變得安靜了,她甚至變得稍稍有那麼一點戀家。
放了學後,在外面逗留的時間明顯地短了。
晚上呢,當然,早已經不出去了,就坐在客堂間的方桌上寫作業。
雖然房間裡聚着人,又開着電視,但她心裡是安靜的。
在這個人口比較多,作風也比較散漫的家庭裡,剛來的人會覺得有點鬧和亂,其實,内裡,則有着一種特别的安甯。
生活和人性都是穩定,知足,平和,時間久了,便會感受到這一點。
秧寶寶在家的時間多了,和蔣芽兒在一起的時間就少了,蔣芽兒極力地挽留她:夏靜穎,我們一起去街裡邊看娶親吧,送新娘的奧迪車已經停在街口,小小影樓的攝像師也要去拍片子呢!秧寶寶簡短地回答一句:不想看。
返身上了樓梯,臨進門,又回過頭看看,蔣芽兒仰着臉也看着她。
心一硬,就進了門。
此時,比平時回家的時間至少早了一個小時。
星期六和星期天,秧寶寶也呆在家裡了,因為,這兩天,陸國慎不上班,全天在家。
蔣芽兒在樓下喊,秧寶寶伸出頭去,亦是簡短的一句回辭:不想去。
但是,蔣芽兒不是張柔桑,張柔桑是淑女,蔣芽兒則是一種動物,憑了本能行動。
在樓底喊不下來秧寶寶,她就走上樓去,敲李老師家的門。
開門的人是閃閃,她回頭朝房間裡說:小九妹,同窗好友叫你來了。
秧寶寶早從閃閃身後面看見蔣芽兒,心裡一驚。
她曉得閃閃她們都不太贊成她和蔣芽兒玩的,果然,閃閃說出這樣帶刺的話,把她比做小九妹祝英台,蔣芽兒自然是梁山伯了。
她本來并不想去的,這麼一激,她倒決定去了。
可是,就在這時,陸國慎卻走過去,向蔣芽兒招招手,蔣芽兒進來了。
一家人都圍在桌邊,看李老師做魚圓。
一條一斤二兩重的花鲢,去頭,去尾,去鳍,剖開,快刀剔去骨頭,然後斜過刀鋒,将魚肉從魚皮上刮下,刮到碗裡,再放進細鹽,用一雙竹筷使勁攪,攪到魚肉起絨,起黏。
攪的過程大約需要五十分鐘,要格外的耐心。
每個人都參加了這個程序的勞動,一隻大碗圍了桌子傳着。
一個人攪到手酸,就傳給下一個。
這時,蔣芽兒便也擠了進去。
為讨在座的人們喜歡,她攪得特别賣力,遲遲不願交班。
終于,魚肉被攪得細嫩,光潔,柔軟,富有彈性,李老師宣布可以停止了。
盛來一盆清水,用調羹挖一球魚絨,放進水中,調羹一抽,一個潔白的魚圓漂在了水面上。
魚圓做好了,也到了燒飯的時間,蔣芽兒便起身告辭了。
彎腰換鞋的時候,颠倒着視線,找到秧寶寶的眼睛,迅速地眨了眨眼睛,然後走出門去。
這一次造訪時間雖然不長,可卻是一個開端,從此,蔣芽兒就經常地敲開李老師家的門,與秧寶寶一起坐在客堂間裡做作業,看電視,玩。
李老師家的人,多是對她印象一般,覺得她嘴碎,話多,小小的腦袋裡,不曉得塞了多少亂工八糟的東西,荒誕不經。
舉一個例子來說:蔣芽兒給她們講了一個故事,關于新昌的大佛。
一晚做了一個夢,夢見某處一座高裡,有一座大石佛,向他祈求,修複它的斷手。
大老闆醒過來之後,立志要找到這座大佛,于是他開始了周遊世界的尋找。
足找了有三年之久,終于在新昌發現一處寺廟,與夢中情形完全相符。
背有奇岩怪石,面臨幽谷,古楓香數株,銀杏一棵,佛亦是石佛,亦是有一隻斷臂。
大老闆大喜,不想此生有這等佛緣。
話分兩頭,一日,新昌大佛寺忽來一遠道香客,要見廟中主持,見面就奉上一包金條,說受人之托,為大佛修複斷臂。
主持問施主甚名誰,家居何處仙方,來人概不答複,隻說倘若金條用完,大佛還未修畢,自會有人再送金條來此。
果然,大佛修到中途,金條殆盡之時,又有一香客來到,奉上金條。
前後共有三回,大佛終于修葺完畢。
再舉一個例子:蔣芽兒給她們講的第二個故事,也是關于大佛。
不過,這一回的大佛是在長江三角洲的一個島――崇明島上。
也是在遙遠的東南亞,一個大老闆,送了一尊緬玉的大佛給崇明島。
高有三米七,玉身中數處隐有紅寶石,藍寶石,入夜,便通體晶瑩發光。
島民們甚為珍愛,專門修一座玉佛樓,度身定做,曆時長達三年。
請佛上樓那一日,天上忽然騰出一條龍形雲帶,從東貫西。
在場衆僧俗均目睹,有好事者,特地攝下此景,因此,有照片為證。
大家點着頭,問:可是,有誰是親眼看見的嗎?蔣芽兒說:有,同我媽媽一起念經的一個老婆婆的在上海的親戚。
哦,是這樣啊!人們說,不再與她争辯,懷疑的神情卻顯而易見,尤其是閃閃,馬上就要笑出來了。
在這個受着實證主義教育的科學文明家庭裡,蔣芽兒的故事引起的,就是滑稽的效果。
秧寶寶為她的朋友感到不好意思,想阻止她繼續往下說,可是,誰能夠阻止蔣芽兒呢?她簡直是狂熱地,眼睛放光,臉形都變了,變得更加削瘦,鼻翼翕動着,就像一種鼠類,機敏地生活在地底下的阡陌裡。
于是,她又說了第三個故事。
說的是在上海,某戶人家,生有一子,三四歲時,随鄰人去廟裡還玩耍。
小子忽奔到一羅漢面前,親昵抱住,言:這就是我!旁人一看,果然極為相似。
小子又曆數金剛,羅漢,一一說出姓名來曆,顯見得是佛的弟子。
現在,有許多老闆,争着供養小子,還專為他修了佛堂呢! 人們沒有耐心聽她胡說,各做積壓自的事情去了,隻有陸國慎,還敷衍着她。
陸國慎覺得蔣芽兒雖然糊塗,卻也十分有趣。
再有一層,因這是秧寶寶的朋友,就更要認真對待了。
當然,她也是秧寶寶的朋友,但她們這一對朋友出了點兒問題,關系有些窘迫,處在一個困難的時期。
現在,有了蔣芽兒在場,她就可以通過蔣芽兒向秧寶寶傳遞些意思。
比如說,她送過來兩個柿子,說:蔣芽兒,你吃柿子。
那麼,自然是,蔣芽兒一個,秧寶寶一個。
比如說,她支使蔣芽兒說:撿撿米裡的石子和蟲。
再比如,陸國慎問蔣芽兒學校裡的事情,蔣芽兒一邊說,一邊就要征求秧寶寶的意見:是不是,夏靜穎?秧寶寶隻得說是,或者不是。
這樣,她們坐在一起聊天,别人以為她們三個都是很好的朋友,其實呢,其中有兩個是不說話的。
總之,有蔣芽兒在,秧寶寶和陸國慎多少是自然了一點。
這就是陸國慎力排衆議,歡迎蔣芽兒的原因。
甚至有一次,她們三人還一起去了陸國慎的娘家。
快過中秋了,李老師紮了兩盒月餅,一包梨子,還有蜂皇漿,人參含片,讓閃閃陪着送到陸國慎娘家。
陸國慎卻說不要閃閃陪,她有人陪。
李老師問是誰,閃閃說:誰?春香和秋香。
春香和秋香都是古戲中常有的小丫環的名字,秧寶寶心裡很明白,曉得是指誰。
果然,第二天,放學回來,陸國慎就對蔣芽兒說:陪我送一趟東西去。
蔣芽兒問秧寶寶:去不去?秧寶寶不說話,蔣芽兒本來想去,就慫恿道:去呀!去呀!陸國慎已經将東西放在她倆跟前,自己提一個小包在前邊走了,兩人來不及商量,隻得一人提一件追着下樓去。
陸國慎的身子很沉了,穿一條肥大的男式褲子,上面的襯衣很短地撅着。
準确性長了,在腦後紮一個刷把,也是撅着。
這麼樣不勻稱,可是一點不難看,因為她神情安詳。
她不慌不忙,一步一步走着,所以,雖然身子笨,速度卻也不慢。
走到熙攘的橋頭,讓人讓車還相當靈活。
倒是蔣芽兒手裡的籃子撞翻了,梨子一個一個從橋上滾下去。
兩個孩子追着拾梨,因為梨大,一次隻能拾一個,要想再拾一個,第一個就又滾落了。
陸國慎就站在橋頭看着笑,臉紅撲撲的,笑成一朵荷花。
陸國慎的家,住在老街裡的丁字巷,是這鎮子的老居民。
父親原是鎮上供銷社的一個保管員,在陸國慎很小的時候就病故了,留下寡妻,一兒二女。
陸國慎排第二,上有哥哥,下有妹妹,是家中比較頂用的那一個。
人還沒有柴竈高,就會登了小闆凳燒飯。
第一遍鍋開,舀出米湯來,拌在糠裡,給豬吃。
那時候,家裡還喂了一頭豬。
再下一遍水,等水幹了,便鋪上一層蔬菜,蓋上鍋蓋焖。
飯熟了,菜也焖爛了,調上醬麻油,作下飯。
如今,李老師家飯桌上這一路熱拌菜,就是這樣來的。
偶然,父親生前供職過的供銷社,以極便宜的價格,賣給她們兩斤手指頭粗的小魚,陸國慎就要開油鍋了。
劃進鍋小半勺油,暴腌過的小魚煎得兩面焦,再放上辣椒絲,醬油醋,大大地翻炒幾下,一碗魚可供全家人做三天的下飯。
陸國慎還會做蝦醬。
大兩歲的哥哥跟了小夥伴到塘裡去捉蝦,半天下來也能捉一小碗,比縫衣針大不了多少。
陸國慎帶了妹妹一起,一隻一隻剪去須,洗淨泥,鍋裡放少點油,将蝦炒紅,然後放豆瓣醬、蔥、姜、水,煮!蘸饅頭吃最好。
說到饅頭,陸國慎也做過,不用酵粉,到街上茶館去,要來切饅頭留在面案上的面渣,裡面不就有酵粉的成分了?和進面團,揉筋,捂在草窠裡,蓋上家中所有的棉被,半天過後,面也小發起來。
丁字巷是一條老巷,台門裡邊,院子的青磚地,長滿了綠苔。
窗戶上的木格子,本來雕着花,現在多半是朽了,斷了木條。
二樓的闆壁牆,洇了水迹,一條一條的發了黑。
屋頂好象承不住瓦了,低低地貨下來,遮住了二樓的窗楣。
要不是院裡的幾棵樹,樹之間扯着晾衣繩上,五顔六色的衣衫,牆角下一周盆花,有的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