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關燈
小
中
大
的生活其實和鄉下差不多,班上還有些家在農戶的同學。
閃閃在班上是個尖子,就有人自願代她的班,陸國慎卻不讓,對那些要代她的人說:你能代她一次,還能代她一世?閃閃說:聽你說話,好像是我老娘。
陸國慎不理她,扔給她一把鐵鍬就走了。
閃閃雖然嬌,但是個硬氣的人,她一左一右甩了鞋,放手幹了起來。
幹完以後,回到宿舍,卻見陸國慎替她藏了一木桶的熱水,讓她洗了一個澡。
高中畢業以後,她倆一個上了幼師,另一個到杭州讀公安學校的委培班。
臨去上學的時候,閃閃騎着車找到陸國慎家,直逼逼地問道,能不能和她哥哥談對象。
鎮上的婚姻都是宜早不宜晚,同時也是自由開放的。
有些孩子,高中時就談了對象,叫雖叫早戀,可卻是認真訂終身的。
這時,陸國慎也會調皮,說:做你的阿嫂,可不可憐?閃閃認真地說:我哥哥沒主意,你給他撐腰,我給你撐腰。
陸國慎這才紅了臉。
這就是李老師家兩個主要成員的情況。
禮拜一的早晨,照例是緊張和忙亂的。
大的要上班,小的,閃閃的孩子,要跟了媽媽一起走,路上把他放到他的幼兒園。
因為路遠,這一對母子是最早出門的。
閃閃戴了草編寬沿的遮陽帽,無袖連衣裙外邊系了一條白紗披風,蓋住裸露的手臂。
小孩子呢?穿了有吊帶的西裝短褲,齊膝的白長統襪。
鼻子上,架了一幅墨鏡。
看上去,好像外國來的一對母子。
然後,由閃閃的丈夫小季将自行車扛下樓,扶一大一小前後上車。
雖然早,可路上已經鋪過來一層熱烘烘的光。
閃閃馱着兒子,拉長貼地的影子,駛遠了。
小季是這家的雜役,送秧寶寶上學的事情,也落在了他身上。
他也是做教師的,原本是顧老師斑上的學生。
閃閃會幫哥哥找對象,但自己的婚姻大事,倒是聽父母安排的。
這就是閃閃的過人之處,曉得世人都難免事中迷,也曉得大人一定是為自己好的。
小季上班的中學,與秧寶寶的學校是一個方向,朝西,還不到那麼西,而是在鎮的中心。
可是不要緊,他們可以早些出門,送秧寶寶到了校,再折回頭。
所以,他們是第二離家的。
第三是陸國慎,在鎮南派出所,騎自行車十分鐘就到了。
第四,顧老師,就在樓論著下的華舍中學,聽見預備鈴響跑去都來得及。
最後,是李老師,洗碗,掃地,然後鎖門,去菜市場買菜。
回來時,從華舍中學門房走一走,拿了當日的報紙,回家看報。
秧寶寶又穿上了白色底,粉紅荷葉邊的新裙子。
昨天才穿了半天,折痕都沒壓平呢!可她去沒有了前一日淑女的儀态商讨,她低了頭,含着胸,頭上的盤髻打散了,由李老師做主編了一根緊緊的辮子,垂在後頸上。
于是,被頭發牽起的吊梢眼也下來了,微微倒挂着,帶着些受氣的樣子。
就這麼,讓小季拎了書包,飯盒,水瓶,走下樓去。
樓下,建材店嘩啷啷地收着卷簾門,門裡飄出來木材的樹脂味。
秧寶寶已經上了小季的車後架,忽聽有人叫她:夏靜穎!不由一驚,心想這裡有誰認得她?回過頭去,卻見卷簾門下面,走出一個人,竟是班上的蔣芽兒。
蔣芽兒說:夏靜穎,你怎麼在這裡?秧寶寶說:蔣芽兒,你也在這裡?蔣芽兒就說:我們搭伴走吧!秧寶寶立刻從自行車後架上滑下來,蔣芽兒呢,也迎上去,勾住秧寶寶的脖頸,一同走了。
小季騎車跟了一截,喊她上車,她也不應,好像不認識一樣。
倒是蔣芽兒應了他,說;小毛爸爸,你管自去好了。
小季隻得自己去了。
蔣芽兒和秧寶福原不很接近的,她是沈婁邊上的張墅人,後來她父親為了做生意方便,搬到了鎮上,不想,就是在李老師的樓下。
這時候,她們兩人,就好像他鄉遇故知一般,倍感親切。
尤其是秧寶寶,在這陌生環境裡遇到了第一個熟人,一下子安心了許多。
她們叽叽喳喳地說着話走路,太陽已經從她們的背後升出地面。
她們的影子在地上,斜斜長長的,有一些倩影的意思了。
寬闊的水泥路兩邊,有些稀朗的店鋪,兩三家建材,兩三家摩托車修理,都開了門,門裡也進了些太陽。
有手扶拖拉機轟隆隆地過來,上橋去,車鬥裡裝着南山挖來的石頭,造房子用的。
她們也上了水泥橋,橋下路南邊是菜市場,嘴北通老街,就有人聲漫過來,氣象蒸騰起來。
蔣芽兒告訴着秧寶寶一些鎮上的人和事:那間五金鋪子是誰人開的,賣的全是假貨;這邊巷子裡頭一幢五層樓的大房子,住着一個全國十佳青年企業家,開布廠發的;又指着迎面來的一個黑衣青年說,你知道他靠什麼吃飯?專門抄報紙上的文章,四處寄出去,賺稿費。
人變得熙熙攘攘起來,自行車鈴聲丁零零地響着,推上橋,再丁零當啷下橋。
橋洞下,不時鑽出一條船,船上放着出空的菜筐,立着一把油布傘,上了歲數的舟公用腳推着橹,一步一步劃出去了。
等她倆進校門的時候,上課鈴正好響起來,于是,兩人一同驚呼一聲,手拉手跑了起來。
前腳跑進教室,後腳老師就進來,叫“同學們好“,同學們一起站起回應“老師好”,她們可說不出聲來,隻顧大口大口地喘氣,互相交換一個眼色,就有一種默契生出來。
從這一刻起,她們成了好朋友。
同秧寶寶原先要好的是張柔桑,也是沈婁邊上的張墅人,同進同出。
現在,下課時,去上廁所,到走廊裡談心,就是三個人了。
女同學總是敏感的,因為要好,又分外有心,一天下來,就覺出了端倪。
放學時,推不同路的理由,張柔桑很自尊地獨自走了,将秧寶寶留給了她的新朋友。
要放在過去,秧寶寶就會在意了,可是這一天,許多事情都有了改變,她也有些變了。
她與蔣芽兒手挽着手,慢慢往回走。
走到近老街的路口,蔣芽兒站住腳,說:帶你去個地方,去不去?秧寶寶說去!兩人就轉個身,走上一領小石洞橋,下了橋,就是老街。
和所有的水鄉鎮子一樣,街市本是沿水而設。
現在,鎮區擴大了,新房子和新街快速鋪陳開來,幾乎将舊時的鎮制格局掩埋。
隻有老街,破爛,朽敗,又所剩無幾,則隐約流露出原先的依水生存的面目。
走進老街,眼前就換了畫面,許多顔色都褪去了,褪成黑白兩色。
筆觸呢,變得細和碎,而且曲折。
下午三是許的光線,因是夏天,還是硬的,吃不進去,就在黑色的瓦楞上,滾來滾去,檐下的粉牆,牆下街面的石闆,亦反射着耀眼的白光。
所以,還不能像中國畫那樣靜和柔。
倒有些像木刻,或者西洋的鋼筆畫,風格比較潑辣。
兩個孩子走在老街,腳步在石闆路上敲擊出清脆的聲響。
老街此時還沒從午後的酣睡中完全醒過來,人很少。
幾片米店雖然敞着門,卻沒有人。
堆尖的米粒在布袋口,亮亮閃閃的,次一成的就略暗些。
一等二等的,都不是新米,倘是新米,也是暗,但暗中有光,玉一樣的潤光。
剃頭師傅自己坐在椅上打瞌睡,蒼蠅在店堂裡唱着嗡嗡歌。
她們又走上一領橋,這領橋比較高大,站在頂上,可看見四面,敵房子後面的樓房,工廠,還有老街盡頭,河國寂的一片豇豆架。
她們慢悠悠地走過橋,橋下是黃綠色發出腥臭味的水。
這股腥臭從河水裡源起,漸漸彌漫了整個鎮子的天空,外面的人走進來,立即會感到空氣的不同。
本地人習慣了,并不怎麼覺得,但是,河裡的水,他們卻早已經不吃不用了。
太多的紡織廠,印染廠,污染了河水。
她們從渾濁的水上慢悠悠走過,走進兩座山牆之間。
山牆上長着綠苔,是有年頭的老房子。
陽光掩進來一個斜角,于是,兩面山牆,一面亮,一面暗。
因為光照少,地面石闆縫裡也長着綠苔。
蔣芽兒拉着秧寶寶的手,轉過山牆。
拐進一條巷子。
巷子裡都是光,長長的一巷。
巷子裡的門大多閉着,有一兩扇開着,她們正要探頭朝裡看,立刻就走出一個女人,擋住她們的視線,說:小伢兒做什麼?那女人的臉相挺兇,秧寶寶就有些怯,蔣芽兒卻不管,還從女人的身邊往裡看。
女人身子一挪,堵住她:看什麼看?蔣芽兒說:有什麼錄像好看?女人側轉身,把門一帶:娘死匹個錄像!再走過幾扇門,忽有一扇開了,走出三個男青年,外鄉打工仔的樣子,茫然地眨着眼睛,是從暗地裡猛然走進強光下,什麼也看不見地從兩個孩子身邊擦了過去。
這時,她們看見門裡,房間深處的一角,撩起半幅布簾,布簾後有一個電視機,屏幕上是空屏的彩條。
再過去,門就都關着了,有兩扇門裡,傳出來激烈的格鬥打殺的音樂聲。
這條巷子裡,大都是開錄像廳的營生。
她們走出巷子,從另兩座山牆之間出來,又回到河邊。
這兩座山牆相當高大,她倆站在底下,隻是小小的兩個人兒。
太陽這會兒疲軟了一些,光轉成姜黃的,老街就變得鮮豔起來,像一幅油畫。
這兩個小人兒漂亮的衣裙使得這幅畫面活潑了。
她們站在高大的山牆底下,商量下面去什麼地方。
在她倆商量事的時候,老街的西頭,河道稍微開闊一些的地方,停了一艘大船。
大船靠了岸,伸幾塊跳闆,跳闆擱上河岸時發出“嘭嘭”的響聲。
然後就有人擔了桶,踏上跳闆,一左一右從船艙裡舀了水,再挑走。
挑水的人漸漸多起來,絡繹不絕,從她倆跟前過去,互相吆喝着:鑒湖水來了! 此時的老街喧嚷起來,人們從幾領橋上過往着,店鋪裡也略有生意了。
河邊石階上,有人蹲着涮洗拖把,雞籠,抹布,水被攪得嘩嘩作響。
洗東西的人隔了河說話,為使對方聽見,聲音放得很大,可還是河面上漂散了。
兩個孩子說了會兒事,走上另一領小橋,從兩個雜貨鋪間穿出老街。
因為跑得太快,将其中一家鋪子上一雙下秧田的水靴碰落下地,老闆就叫:當心魂靈跑落!太陽又向西移過一步,在她們身後,老街褪去姜黃的底色,還原了黑和白,真正成了一幅中國水墨畫。
所有的細部都平面地,清晰地,細緻地呈現出來,沿了河慢慢地展開畫卷。
老街外面的新街,這會兒可熱鬧了。
菜市場又開張了,那些打工仔打工妹們買了菜,有的乘了三輪車往回走。
所以,三輪車也熙攘起來。
另外呢?路邊的樹底下,架起了幾處鍋竈,老闆彎腰在方桌案上切菜配菜,洗魚的水連同魚肚腸一起潑出去,路就變得滑膩膩的。
柯橋的礦泉水車也來了,停要路邊,兩塊錢一塑料桶。
路南邊,離菜市場一百米,有一片空地,種了十數棵桑樹,樹底下,擺了落袋桌(台球桌),幾個外鄉人,赤了膊在打落袋。
她們兩人,在落袋桌邊停了一會兒,看他們擊球。
其中一個,頸上系着紅絲線,挂着沉甸甸的一塊玉,回過頭看她們一眼,臉上是有些兇惡的表情。
這一加,連蔣芽兒都害怕了。
兩人返身離開了球舊,上了水泥橋,走過一段,蔣芽兒伏在秧寶寶耳邊說:他們在賭博! 她們看見了教工宿舍樓,一起快步向前跑去。
天邊上升起了紅雲,漸漸鋪開,鋪開,鋪展了天空。
很遠的地方,有一群燕子在飛,上上下下,滑翔着。
秧寶寶鑽進門洞,上了二樓,用李老師配給她的鑰匙開了門。
李老師家的人都聚在客堂裡,閃閃在電視機前放張木盆,給小毛洗澡,一邊看電視裡的卡通片。
桌上的飯菜也放齊了,顧老師和女婿小季喝着啤酒。
隻少了一個,亮亮,他早上回杭州的大學了,他正在那裡讀研究生。
此時呢?正打電話來,陸國慎就在與他通話。
電話正巧在電視機旁邊的小櫃上,所以
閃閃在班上是個尖子,就有人自願代她的班,陸國慎卻不讓,對那些要代她的人說:你能代她一次,還能代她一世?閃閃說:聽你說話,好像是我老娘。
陸國慎不理她,扔給她一把鐵鍬就走了。
閃閃雖然嬌,但是個硬氣的人,她一左一右甩了鞋,放手幹了起來。
幹完以後,回到宿舍,卻見陸國慎替她藏了一木桶的熱水,讓她洗了一個澡。
高中畢業以後,她倆一個上了幼師,另一個到杭州讀公安學校的委培班。
臨去上學的時候,閃閃騎着車找到陸國慎家,直逼逼地問道,能不能和她哥哥談對象。
鎮上的婚姻都是宜早不宜晚,同時也是自由開放的。
有些孩子,高中時就談了對象,叫雖叫早戀,可卻是認真訂終身的。
這時,陸國慎也會調皮,說:做你的阿嫂,可不可憐?閃閃認真地說:我哥哥沒主意,你給他撐腰,我給你撐腰。
陸國慎這才紅了臉。
這就是李老師家兩個主要成員的情況。
禮拜一的早晨,照例是緊張和忙亂的。
大的要上班,小的,閃閃的孩子,要跟了媽媽一起走,路上把他放到他的幼兒園。
因為路遠,這一對母子是最早出門的。
閃閃戴了草編寬沿的遮陽帽,無袖連衣裙外邊系了一條白紗披風,蓋住裸露的手臂。
小孩子呢?穿了有吊帶的西裝短褲,齊膝的白長統襪。
鼻子上,架了一幅墨鏡。
看上去,好像外國來的一對母子。
然後,由閃閃的丈夫小季将自行車扛下樓,扶一大一小前後上車。
雖然早,可路上已經鋪過來一層熱烘烘的光。
閃閃馱着兒子,拉長貼地的影子,駛遠了。
小季是這家的雜役,送秧寶寶上學的事情,也落在了他身上。
他也是做教師的,原本是顧老師斑上的學生。
閃閃會幫哥哥找對象,但自己的婚姻大事,倒是聽父母安排的。
這就是閃閃的過人之處,曉得世人都難免事中迷,也曉得大人一定是為自己好的。
小季上班的中學,與秧寶寶的學校是一個方向,朝西,還不到那麼西,而是在鎮的中心。
可是不要緊,他們可以早些出門,送秧寶寶到了校,再折回頭。
所以,他們是第二離家的。
第三是陸國慎,在鎮南派出所,騎自行車十分鐘就到了。
第四,顧老師,就在樓論著下的華舍中學,聽見預備鈴響跑去都來得及。
最後,是李老師,洗碗,掃地,然後鎖門,去菜市場買菜。
回來時,從華舍中學門房走一走,拿了當日的報紙,回家看報。
秧寶寶又穿上了白色底,粉紅荷葉邊的新裙子。
昨天才穿了半天,折痕都沒壓平呢!可她去沒有了前一日淑女的儀态商讨,她低了頭,含着胸,頭上的盤髻打散了,由李老師做主編了一根緊緊的辮子,垂在後頸上。
于是,被頭發牽起的吊梢眼也下來了,微微倒挂着,帶着些受氣的樣子。
就這麼,讓小季拎了書包,飯盒,水瓶,走下樓去。
樓下,建材店嘩啷啷地收着卷簾門,門裡飄出來木材的樹脂味。
秧寶寶已經上了小季的車後架,忽聽有人叫她:夏靜穎!不由一驚,心想這裡有誰認得她?回過頭去,卻見卷簾門下面,走出一個人,竟是班上的蔣芽兒。
蔣芽兒說:夏靜穎,你怎麼在這裡?秧寶寶說:蔣芽兒,你也在這裡?蔣芽兒就說:我們搭伴走吧!秧寶寶立刻從自行車後架上滑下來,蔣芽兒呢,也迎上去,勾住秧寶寶的脖頸,一同走了。
小季騎車跟了一截,喊她上車,她也不應,好像不認識一樣。
倒是蔣芽兒應了他,說;小毛爸爸,你管自去好了。
小季隻得自己去了。
蔣芽兒和秧寶福原不很接近的,她是沈婁邊上的張墅人,後來她父親為了做生意方便,搬到了鎮上,不想,就是在李老師的樓下。
這時候,她們兩人,就好像他鄉遇故知一般,倍感親切。
尤其是秧寶寶,在這陌生環境裡遇到了第一個熟人,一下子安心了許多。
她們叽叽喳喳地說着話走路,太陽已經從她們的背後升出地面。
她們的影子在地上,斜斜長長的,有一些倩影的意思了。
寬闊的水泥路兩邊,有些稀朗的店鋪,兩三家建材,兩三家摩托車修理,都開了門,門裡也進了些太陽。
有手扶拖拉機轟隆隆地過來,上橋去,車鬥裡裝着南山挖來的石頭,造房子用的。
她們也上了水泥橋,橋下路南邊是菜市場,嘴北通老街,就有人聲漫過來,氣象蒸騰起來。
蔣芽兒告訴着秧寶寶一些鎮上的人和事:那間五金鋪子是誰人開的,賣的全是假貨;這邊巷子裡頭一幢五層樓的大房子,住着一個全國十佳青年企業家,開布廠發的;又指着迎面來的一個黑衣青年說,你知道他靠什麼吃飯?專門抄報紙上的文章,四處寄出去,賺稿費。
人變得熙熙攘攘起來,自行車鈴聲丁零零地響着,推上橋,再丁零當啷下橋。
橋洞下,不時鑽出一條船,船上放着出空的菜筐,立着一把油布傘,上了歲數的舟公用腳推着橹,一步一步劃出去了。
等她倆進校門的時候,上課鈴正好響起來,于是,兩人一同驚呼一聲,手拉手跑了起來。
前腳跑進教室,後腳老師就進來,叫“同學們好“,同學們一起站起回應“老師好”,她們可說不出聲來,隻顧大口大口地喘氣,互相交換一個眼色,就有一種默契生出來。
從這一刻起,她們成了好朋友。
同秧寶寶原先要好的是張柔桑,也是沈婁邊上的張墅人,同進同出。
現在,下課時,去上廁所,到走廊裡談心,就是三個人了。
女同學總是敏感的,因為要好,又分外有心,一天下來,就覺出了端倪。
放學時,推不同路的理由,張柔桑很自尊地獨自走了,将秧寶寶留給了她的新朋友。
要放在過去,秧寶寶就會在意了,可是這一天,許多事情都有了改變,她也有些變了。
她與蔣芽兒手挽着手,慢慢往回走。
走到近老街的路口,蔣芽兒站住腳,說:帶你去個地方,去不去?秧寶寶說去!兩人就轉個身,走上一領小石洞橋,下了橋,就是老街。
和所有的水鄉鎮子一樣,街市本是沿水而設。
現在,鎮區擴大了,新房子和新街快速鋪陳開來,幾乎将舊時的鎮制格局掩埋。
隻有老街,破爛,朽敗,又所剩無幾,則隐約流露出原先的依水生存的面目。
走進老街,眼前就換了畫面,許多顔色都褪去了,褪成黑白兩色。
筆觸呢,變得細和碎,而且曲折。
下午三是許的光線,因是夏天,還是硬的,吃不進去,就在黑色的瓦楞上,滾來滾去,檐下的粉牆,牆下街面的石闆,亦反射着耀眼的白光。
所以,還不能像中國畫那樣靜和柔。
倒有些像木刻,或者西洋的鋼筆畫,風格比較潑辣。
兩個孩子走在老街,腳步在石闆路上敲擊出清脆的聲響。
老街此時還沒從午後的酣睡中完全醒過來,人很少。
幾片米店雖然敞着門,卻沒有人。
堆尖的米粒在布袋口,亮亮閃閃的,次一成的就略暗些。
一等二等的,都不是新米,倘是新米,也是暗,但暗中有光,玉一樣的潤光。
剃頭師傅自己坐在椅上打瞌睡,蒼蠅在店堂裡唱着嗡嗡歌。
她們又走上一領橋,這領橋比較高大,站在頂上,可看見四面,敵房子後面的樓房,工廠,還有老街盡頭,河國寂的一片豇豆架。
她們慢悠悠地走過橋,橋下是黃綠色發出腥臭味的水。
這股腥臭從河水裡源起,漸漸彌漫了整個鎮子的天空,外面的人走進來,立即會感到空氣的不同。
本地人習慣了,并不怎麼覺得,但是,河裡的水,他們卻早已經不吃不用了。
太多的紡織廠,印染廠,污染了河水。
她們從渾濁的水上慢悠悠走過,走進兩座山牆之間。
山牆上長着綠苔,是有年頭的老房子。
陽光掩進來一個斜角,于是,兩面山牆,一面亮,一面暗。
因為光照少,地面石闆縫裡也長着綠苔。
蔣芽兒拉着秧寶寶的手,轉過山牆。
拐進一條巷子。
巷子裡都是光,長長的一巷。
巷子裡的門大多閉着,有一兩扇開着,她們正要探頭朝裡看,立刻就走出一個女人,擋住她們的視線,說:小伢兒做什麼?那女人的臉相挺兇,秧寶寶就有些怯,蔣芽兒卻不管,還從女人的身邊往裡看。
女人身子一挪,堵住她:看什麼看?蔣芽兒說:有什麼錄像好看?女人側轉身,把門一帶:娘死匹個錄像!再走過幾扇門,忽有一扇開了,走出三個男青年,外鄉打工仔的樣子,茫然地眨着眼睛,是從暗地裡猛然走進強光下,什麼也看不見地從兩個孩子身邊擦了過去。
這時,她們看見門裡,房間深處的一角,撩起半幅布簾,布簾後有一個電視機,屏幕上是空屏的彩條。
再過去,門就都關着了,有兩扇門裡,傳出來激烈的格鬥打殺的音樂聲。
這條巷子裡,大都是開錄像廳的營生。
她們走出巷子,從另兩座山牆之間出來,又回到河邊。
這兩座山牆相當高大,她倆站在底下,隻是小小的兩個人兒。
太陽這會兒疲軟了一些,光轉成姜黃的,老街就變得鮮豔起來,像一幅油畫。
這兩個小人兒漂亮的衣裙使得這幅畫面活潑了。
她們站在高大的山牆底下,商量下面去什麼地方。
在她倆商量事的時候,老街的西頭,河道稍微開闊一些的地方,停了一艘大船。
大船靠了岸,伸幾塊跳闆,跳闆擱上河岸時發出“嘭嘭”的響聲。
然後就有人擔了桶,踏上跳闆,一左一右從船艙裡舀了水,再挑走。
挑水的人漸漸多起來,絡繹不絕,從她倆跟前過去,互相吆喝着:鑒湖水來了! 此時的老街喧嚷起來,人們從幾領橋上過往着,店鋪裡也略有生意了。
河邊石階上,有人蹲着涮洗拖把,雞籠,抹布,水被攪得嘩嘩作響。
洗東西的人隔了河說話,為使對方聽見,聲音放得很大,可還是河面上漂散了。
兩個孩子說了會兒事,走上另一領小橋,從兩個雜貨鋪間穿出老街。
因為跑得太快,将其中一家鋪子上一雙下秧田的水靴碰落下地,老闆就叫:當心魂靈跑落!太陽又向西移過一步,在她們身後,老街褪去姜黃的底色,還原了黑和白,真正成了一幅中國水墨畫。
所有的細部都平面地,清晰地,細緻地呈現出來,沿了河慢慢地展開畫卷。
老街外面的新街,這會兒可熱鬧了。
菜市場又開張了,那些打工仔打工妹們買了菜,有的乘了三輪車往回走。
所以,三輪車也熙攘起來。
另外呢?路邊的樹底下,架起了幾處鍋竈,老闆彎腰在方桌案上切菜配菜,洗魚的水連同魚肚腸一起潑出去,路就變得滑膩膩的。
柯橋的礦泉水車也來了,停要路邊,兩塊錢一塑料桶。
路南邊,離菜市場一百米,有一片空地,種了十數棵桑樹,樹底下,擺了落袋桌(台球桌),幾個外鄉人,赤了膊在打落袋。
她們兩人,在落袋桌邊停了一會兒,看他們擊球。
其中一個,頸上系着紅絲線,挂着沉甸甸的一塊玉,回過頭看她們一眼,臉上是有些兇惡的表情。
這一加,連蔣芽兒都害怕了。
兩人返身離開了球舊,上了水泥橋,走過一段,蔣芽兒伏在秧寶寶耳邊說:他們在賭博! 她們看見了教工宿舍樓,一起快步向前跑去。
天邊上升起了紅雲,漸漸鋪開,鋪開,鋪展了天空。
很遠的地方,有一群燕子在飛,上上下下,滑翔着。
秧寶寶鑽進門洞,上了二樓,用李老師配給她的鑰匙開了門。
李老師家的人都聚在客堂裡,閃閃在電視機前放張木盆,給小毛洗澡,一邊看電視裡的卡通片。
桌上的飯菜也放齊了,顧老師和女婿小季喝着啤酒。
隻少了一個,亮亮,他早上回杭州的大學了,他正在那裡讀研究生。
此時呢?正打電話來,陸國慎就在與他通話。
電話正巧在電視機旁邊的小櫃上,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