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和服街
關燈
小
中
大
又沉下臉來,“我還年輕,加上又是個手藝人,不是那麼識貨。
您不是說這是隐居嵯峨尼姑庵裡畫出來的嗎?” “是啊,今天還要回庵去呢。
對了,還要待半個月左右……” “算了。
”秀男加強語氣說,“您回家不好嗎?” “在家裡安不下心來啊。
” “這條腰帶花樣畫得那樣花哨,那樣鮮豔,我為它的無比新穎而感到吃驚。
我心想:佐田先生怎麼會畫出這樣美的圖案來呢。
因此全神貫注地欣賞……” “……” “畫面雖然新穎、有趣,可是同溫暖的心卻不大協調,不知為什麼,仿佛給人一種荒涼的病态的感覺。
” 太吉郎臉色蒼白,嘴唇顫抖,說不出話來了。
“無論在怎樣冷清的尼姑庵裡,佐田先生也不至于被狐狸精纏身吧……” “唔。
”太吉郎把那幅圖案拉近自己膝旁,看得出神。
“對……你說得好。
年紀輕輕的,卻很有見地啊。
謝謝……讓我再好好考慮,重畫一幅。
”太吉郎說着趕忙把畫稿卷起來揣在懷裡。
“不,這樣就很好。
織出來感覺就不同了,水彩和染絲的顔色也……” “謝謝。
秀男,你能把這張畫稿拿去,給我織成某種顔色,用來表達我對女兒的溫暖的父愛之情嗎?” 太吉郎說罷,匆匆告辭,走出門去了。
門前流過一條小河,是具有濃厚京都色彩的小河。
岸邊的水草也以固有的姿勢向水面傾斜。
岸上的白牆,可能就是大友的家。
太吉郎伸手到懷裡,把拿張腰帶畫稿揉成小團,扔到小河裡去了。
丈夫突然從嵯峨挂來電話,說要她把女兒帶來,去禦寶[禦寶,京都仁和寺的别稱。
]賞花。
阿繁不知如何是好,因為她從來沒有跟丈夫去賞過花。
“千重子!千重子!”阿繁像求助似的呼喚女兒,“爸爸來電話了,你來接一下……” 千重子來了,她把手搭在母親肩上,一邊接電話。
“是,我和媽媽一起去。
請您在仁和寺前面的茶館等我們。
好的,盡量快點……” 千重子放下電話,望着母親笑了。
“是邀我們去賞花嘛,可媽媽您也真是的。
” “幹嗎連我也叫去呢?” “因為禦寶的櫻花現在正盛開……” 千重子催促半推半就的母親走出店鋪。
母親還有點莫名其妙的樣子。
以城裡的櫻花來說,禦寶的明櫻和八重櫻是屬于晚開的,也許是京都的櫻花依依不舍離去吧。
一進仁和寺的山門,隻見左手的櫻花林(或許是櫻花園)開滿一簇簇櫻花,把枝頭都壓彎了。
然而,太吉郎卻說:“哦,這可不得了。
” 原來,在櫻林路上擺着成排的大折凳,人們喝呀唱的,吵吵嚷嚷,弄得亂糟糟的。
還有些鄉下老太婆興高采烈地跳着舞,也有的醉漢打起震耳的鼾聲,從折凳上滾落下來。
“這成什麼體統!”太吉郎有點掃興,就地站住了。
他們三人終于沒有走進花叢。
其實,禦寶的櫻花,他們老早以前就很熟悉了。
在深處的樹叢中,燃燒着賞花客扔下的垃圾,白煙在缭繞上升。
“咱們找個清靜的地方溜溜吧,繁。
”太吉郎說。
他們剛要往回走,隻見櫻花林對面、高松樹下的折凳旁邊,有六七個朝鮮婦女身穿朝鮮服裝,敲着朝鮮大鼓,跳起了朝鮮舞。
這邊的情景遠比那邊的要幽雅得多。
透過松林的綠葉縫間,也可以窺見山櫻的花。
千重子停下腳步,欣賞了一會兒朝鮮舞蹈。
“爸爸,還是找個清靜的地方好啊。
植物園怎麼樣?” “是啊,那邊可能會好一點。
禦寶的櫻花隻要看上一眼,也就算領略到春天的大自然景色啦。
”太吉郎說着走出山門,乘上了汽車。
植物園從今年四月起重新開放。
開往植物園的新辟電車,從京都車站頻頻開出。
“植物園也擁擠的話,咱們就到加茂川岸邊走走吧。
”太吉郎對阿繁說。
汽車在滿目嫩嫩葉的市街奔馳。
古色古香的房子,看上去要比新建的樓房更襯托出嫩葉的勃勃生機。
植物園打門前的林蔭道起,就顯得寬廣明亮。
左邊就是加茂川的堤岸。
阿繁把門票掖在腰帶裡。
開闊的景緻使她的心情豁然開朗。
在批發商店街看見的山,也僅僅是其中一角。
何況阿繁很少出店鋪走到馬路上來呢。
走進植物園,隻見正面噴泉四周開滿了郁金香。
“這種景色已經失去了京都的情調,難怪美國人要在這兒蓋住宅了。
”阿繁說。
“喏,最裡頭就是。
”太吉郎答道。
來到噴泉附近,春風輕輕吹拂過來,四處飛濺起小小的水沫。
噴泉的左邊,修建了一間相當大的鋼筋玻璃圓屋頂溫室。
他們三人沒有進去,隻是隔着玻璃觀賞各種熱帶植物。
因為他們散步的時間很短。
路的左邊,挺拔的雪杉正在抽芽。
下層的枝桠貼近地面伸展開去。
它雖是針葉樹,但那新芽卻悠悠的翠綠,一般來說是不會使人聯想到“針”字的。
它和唐松不同,不是落葉松。
假使是落葉松,是不是也有令人着迷的嫩葉呢? “我與大友先生的公子說了一通哩。
”太吉郎沒頭沒腦地說,“不過,他的手藝比他父親棒,目光也很敏銳,能夠看透人家的心思。
” 太吉郎喃喃自語,阿繁和千重子當然不會十分明白他說的什麼。
“您看見秀男先生了嗎?”千重子問。
“聽說他是個紡織能手哩。
”阿繁隻是說了這麼一句。
因為太吉郎向來讨厭人家刨根問底。
從噴泉右邊往前走到盡頭,向左拐就是兒童遊戲場。
頻頻傳來了孩子們的嬉戲喧鬧聲。
草坪上還堆放着許多小玩意兒。
太吉郎他們三人從樹蔭下向右
您不是說這是隐居嵯峨尼姑庵裡畫出來的嗎?” “是啊,今天還要回庵去呢。
對了,還要待半個月左右……” “算了。
”秀男加強語氣說,“您回家不好嗎?” “在家裡安不下心來啊。
” “這條腰帶花樣畫得那樣花哨,那樣鮮豔,我為它的無比新穎而感到吃驚。
我心想:佐田先生怎麼會畫出這樣美的圖案來呢。
因此全神貫注地欣賞……” “……” “畫面雖然新穎、有趣,可是同溫暖的心卻不大協調,不知為什麼,仿佛給人一種荒涼的病态的感覺。
” 太吉郎臉色蒼白,嘴唇顫抖,說不出話來了。
“無論在怎樣冷清的尼姑庵裡,佐田先生也不至于被狐狸精纏身吧……” “唔。
”太吉郎把那幅圖案拉近自己膝旁,看得出神。
“對……你說得好。
年紀輕輕的,卻很有見地啊。
謝謝……讓我再好好考慮,重畫一幅。
”太吉郎說着趕忙把畫稿卷起來揣在懷裡。
“不,這樣就很好。
織出來感覺就不同了,水彩和染絲的顔色也……” “謝謝。
秀男,你能把這張畫稿拿去,給我織成某種顔色,用來表達我對女兒的溫暖的父愛之情嗎?” 太吉郎說罷,匆匆告辭,走出門去了。
門前流過一條小河,是具有濃厚京都色彩的小河。
岸邊的水草也以固有的姿勢向水面傾斜。
岸上的白牆,可能就是大友的家。
太吉郎伸手到懷裡,把拿張腰帶畫稿揉成小團,扔到小河裡去了。
丈夫突然從嵯峨挂來電話,說要她把女兒帶來,去禦寶[禦寶,京都仁和寺的别稱。
]賞花。
阿繁不知如何是好,因為她從來沒有跟丈夫去賞過花。
“千重子!千重子!”阿繁像求助似的呼喚女兒,“爸爸來電話了,你來接一下……” 千重子來了,她把手搭在母親肩上,一邊接電話。
“是,我和媽媽一起去。
請您在仁和寺前面的茶館等我們。
好的,盡量快點……” 千重子放下電話,望着母親笑了。
“是邀我們去賞花嘛,可媽媽您也真是的。
” “幹嗎連我也叫去呢?” “因為禦寶的櫻花現在正盛開……” 千重子催促半推半就的母親走出店鋪。
母親還有點莫名其妙的樣子。
以城裡的櫻花來說,禦寶的明櫻和八重櫻是屬于晚開的,也許是京都的櫻花依依不舍離去吧。
一進仁和寺的山門,隻見左手的櫻花林(或許是櫻花園)開滿一簇簇櫻花,把枝頭都壓彎了。
然而,太吉郎卻說:“哦,這可不得了。
” 原來,在櫻林路上擺着成排的大折凳,人們喝呀唱的,吵吵嚷嚷,弄得亂糟糟的。
還有些鄉下老太婆興高采烈地跳着舞,也有的醉漢打起震耳的鼾聲,從折凳上滾落下來。
“這成什麼體統!”太吉郎有點掃興,就地站住了。
他們三人終于沒有走進花叢。
其實,禦寶的櫻花,他們老早以前就很熟悉了。
在深處的樹叢中,燃燒着賞花客扔下的垃圾,白煙在缭繞上升。
“咱們找個清靜的地方溜溜吧,繁。
”太吉郎說。
他們剛要往回走,隻見櫻花林對面、高松樹下的折凳旁邊,有六七個朝鮮婦女身穿朝鮮服裝,敲着朝鮮大鼓,跳起了朝鮮舞。
這邊的情景遠比那邊的要幽雅得多。
透過松林的綠葉縫間,也可以窺見山櫻的花。
千重子停下腳步,欣賞了一會兒朝鮮舞蹈。
“爸爸,還是找個清靜的地方好啊。
植物園怎麼樣?” “是啊,那邊可能會好一點。
禦寶的櫻花隻要看上一眼,也就算領略到春天的大自然景色啦。
”太吉郎說着走出山門,乘上了汽車。
植物園從今年四月起重新開放。
開往植物園的新辟電車,從京都車站頻頻開出。
“植物園也擁擠的話,咱們就到加茂川岸邊走走吧。
”太吉郎對阿繁說。
汽車在滿目嫩嫩葉的市街奔馳。
古色古香的房子,看上去要比新建的樓房更襯托出嫩葉的勃勃生機。
植物園打門前的林蔭道起,就顯得寬廣明亮。
左邊就是加茂川的堤岸。
阿繁把門票掖在腰帶裡。
開闊的景緻使她的心情豁然開朗。
在批發商店街看見的山,也僅僅是其中一角。
何況阿繁很少出店鋪走到馬路上來呢。
走進植物園,隻見正面噴泉四周開滿了郁金香。
“這種景色已經失去了京都的情調,難怪美國人要在這兒蓋住宅了。
”阿繁說。
“喏,最裡頭就是。
”太吉郎答道。
來到噴泉附近,春風輕輕吹拂過來,四處飛濺起小小的水沫。
噴泉的左邊,修建了一間相當大的鋼筋玻璃圓屋頂溫室。
他們三人沒有進去,隻是隔着玻璃觀賞各種熱帶植物。
因為他們散步的時間很短。
路的左邊,挺拔的雪杉正在抽芽。
下層的枝桠貼近地面伸展開去。
它雖是針葉樹,但那新芽卻悠悠的翠綠,一般來說是不會使人聯想到“針”字的。
它和唐松不同,不是落葉松。
假使是落葉松,是不是也有令人着迷的嫩葉呢? “我與大友先生的公子說了一通哩。
”太吉郎沒頭沒腦地說,“不過,他的手藝比他父親棒,目光也很敏銳,能夠看透人家的心思。
” 太吉郎喃喃自語,阿繁和千重子當然不會十分明白他說的什麼。
“您看見秀男先生了嗎?”千重子問。
“聽說他是個紡織能手哩。
”阿繁隻是說了這麼一句。
因為太吉郎向來讨厭人家刨根問底。
從噴泉右邊往前走到盡頭,向左拐就是兒童遊戲場。
頻頻傳來了孩子們的嬉戲喧鬧聲。
草坪上還堆放着許多小玩意兒。
太吉郎他們三人從樹蔭下向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