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關燈
又放光明種種嚴,種種幢幡及傘蓋。

    作諸妓樂及衆香,嚴持上妙雜花香。

    如是種種供養佛,花香燒香及末香。

    幢幡妙蓋垂寶帳,能出種種妙莊嚴。

     又放光明發淨心,手持衆寶而住立。

    清淨大仙佛塔處,得此清淨妙光明。

    又放廣大光明雲,複雨種種妙塗香。

    塗香水灑塔界地,是故得此光明雲。

     又放光明種種嚴,裸者得衣而莊飾。

    種種嬰珞種種衣,是故出生莊嚴施。

    又放光明名衆味,施諸上味饑渴者,種種上味之飲食,施已獲得大光明。

     又放光明名勝義,庫藏珍寶施貧窮。

    及施三寶無有盡,是故檀行勝義成。

    又放光明眼清淨,盲者得視衆色相。

    以燈供佛及佛塔,獲得放光清淨眼。

     又放光明耳清淨,聾者各得聞衆聲。

    施佛音樂及佛塔,獲得清淨光明耳。

    又放光明清淨鼻,鼻根不具聞妙香。

    施妙塗香佛及塔,獲得清淨光明鼻。

     又放光明清淨舌,得佛柔軟慈意語。

    遠離粗獷雜穢言,獲得光明舌相好。

    又放光明身清淨,身根不具複圓滿。

    舍身量等佛及塔,是故得此清淨身。

     又放光明意清淨,一切妙意彼皆得。

    因心意作三摩地,得此清淨意光明。

    又放光明色清淨,思見仁王衆色相。

    種種妙色靡不周,得獲莊嚴光明塔。

     又放光明聲清淨,非聲空聲悉盡知。

    生信由如於谷鄉,放此清淨聲光明。

    又放清淨香光明,一切臭氣為妙香。

    妙香水灑佛塔廟,放光住此菩提樹。

     又放清淨味光明,有毒無毒變上味。

    供佛聲聞及父母,施諸上味得光明。

    又放光明觸清淨,澀滑軟觸悉安樂。

    劍戟箭槍如雲雨,變為柔軟妙花鬘。

     無數軟衣觸獲安,渡生往詣於佛所。

    妙花塗香清淨衣,得施鬘蓋放光明。

    又放清淨法光明,一切毛端難思法。

    為諸世間而出現,得佛演說一切法。

     信法自性本不生,法身報身亦複爾。

    法常寂住等虛空,是故得獲清淨法。

    光明現前應是作,於大仙面一毛端。

    出生克伽沙等光,一切各各随業因。

     亦如現前一毛塵,出現克伽微塵等。

    如是一切毛皆盡,此三摩地大仙現。

    若放光明如本行,是光所作過去同。

    彼若不現此光明,雲何神變等大仙。

     彼得福德既同因,随喜勸請亦如是,若有得見悉獲安,是光自他俱解了。

    若作福業善安和,相續不斷供養佛。

    如來功德應忻求,睹此光明如是作。

     由如盲人不睹日,不分晝夜及世間。

    雲何眼等能了色,各各法義而得解。

    調禦放光亦如是,分明示彼不自見。

    未離颠倒妄想言,畢竟不得廓徹意。

     乘寶宮殿衆嚴持,種種資具妙香華。

    大衆無有能知者,彼之疾病甚難袪。

    調禦光明亦如是,此光自障不能知。

    處诳妄語未能除,畢竟不能心廣大。

     睹此光明能了别,常得樂說而安樂。

    彼身無疑妄想除,離我即大功德幢。

    變化主伴而莊嚴,依此無上三摩地。

    無邊一切諸十方,顯示佛子并主伴。

     種種三千微塵刹,光明嚴飾蓮花座。

    一切身同跏趺坐,變化示此三摩地。

    自他十刹微塵等,蓮花坐彼諸眷屬。

    各各佛子衆圍繞,安住遍入三摩地。

     彼以大仙化導力,衆生從佛功德出。

    互相圍繞大蓮華,同時合掌而恭敬。

    此法是大調禦師,若入寂靜三摩地。

    得諸弟子衆圍繞,由如衆星中朗月。

     如彼入於一方中,顯示佛子并眷屬。

    一切方中此皆盡,變化示此三摩地。

    彼方覆閉悉蠲除,最上三摩地行入。

    或有從於三昧起,自身顯示於十方。

     或有東方三昧中,西方不起能搖動。

    或有西方三昧中,東方現起大人相。

    悉能入此十方中,異方複現諸三昧。

    廣能現此功德智,大仙神變三摩地。

     若盡異方一切刹,無數如來皆往詣。

    一一足下而緻敬,現住安樂三摩地。

    或以三昧視衆生,西方盡刹而湛然。

    一切如來悉現前,現作無數諸供養。

     如是西方盡見已,複往阿僧祇佛刹。

    於彼足下而緻敬,得住安樂三摩地。

    彼以等持而正見,盡於東方諸刹土。

    一切如來悉現前,又睹無數諸供養。

     入此十方佛刹已,一一方盡無動遙於中現起諸三昧,種種供養世間燈。

    彼於眼塵三昧中,能現大色諸境界。

    見此不可思議色,天上人間悉愕然。

     既睹色塵三昧已,作是思惟眼塵境。

    眼之自性非生滅,是故開闡無相空。

    或有耳塵三昧中,能現大聲諸境界。

    入於一切語言音,天上人間悉愕然。

     既睹聲塵三昧已,審谛思惟耳塵境。

    耳之自性非生滅,是故開闡無相空。

    或有鼻塵三昧中,能現大香諸境界。

    如是妙香悉遍入,天上人間悉愕然。

     既睹香塵三昧已,複谛思惟鼻塵境。

    鼻之自性非生滅,是故開闡無相空。

    或有舌塵三昧中,能現大舌塵境界。

    如是上味普周遍,天上人間悉愕然。

     既得上味三昧已,審谛思惟舌塵境。

    舌之自性非生滅,是故開闡無相空。

    或有身塵三昧中,能現大觸塵境界。

    世間觸塵普遍入,天上人間悉愕然。

     既睹觸塵三昧已,身塵遍起谛思惟。

    身之自性非生滅,是故開闡無相空。

    或有心塵三昧中,能現大法塵境界。

    既睹法塵三昧已,複谛思惟心塵境。

     心之自性非生滅,是故開闡無相空。

    彼以三昧嬰孩身,出現盛年壯色祝彼現盛年三昧已,複住衰老朽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