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回 武安君含冤死杜郵呂不韋巧計歸異人

關燈
子,夫人不世世有一寵一于秦乎?”姊複述其言于華陽夫人。

    夫人曰:“客言是也。

    ” 一一夜,與安國君飲正歡,忽然涕泣,太子怪而問之。

    夫人曰:“妾幸得棄後宮,不幸無子,君諸子中惟異人最賢,諸侯賓客來往,俱稱譽之不容口①。

    若得此子為嗣,妾身有托。

    ”主子許之。

    夫人曰:“君今日許妾,明日聽他姬之言,又忘之矣。

    ”太子曰:“夫人倘不相信,願刻符為誓!”乃取玉符,刻“适嗣異人”四字,而中剖之,各留其半,以此為信②。

    夫人曰:“異人在趙,何以歸之?”太子曰:“當乘間請于王也。

    ” 時秦昭襄王方怒趙,太子言于王,王不聽。

    不韋知王後之弟楊泉君方貴幸,複賄其門下,求見楊泉君。

    說曰:“君之罪至死,君知之乎?”楊泉君大驚曰:“吾何罪?”不韋曰:“君之門下,無不居高官,享厚祿,駿馬盈于外廄,美一女棄于後一庭;而太子門下,無富貴得勢者。

    王之春秋高矣,一旦山陵崩,太子嗣位,其門下怨君必甚,君之危亡可待也!”楊泉君曰:“為今之計當如何?”不韋曰:“鄙人有計,可以使君壽百歲,安于泰山,君欲聞否?”楊泉君跪請其說。

    不韋曰:“王年高矣,而子傒又無适男,今王孫異人賢孝聞于諸侯,而棄在于趙,日夜引領思歸。

    君誠請王後言于秦王,而歸異人,使太子立為适子,是異人無國而有國,太子之夫人無子而有子。

    太子與王孫之德王後者,世世無窮,君之爵位可長保也。

    ”楊泉君下拜曰:“謹謝教!”即日以不韋之言告于王後,王後因為秦王言之。

    秦王曰:“俟趙人請和,吾當迎此子歸國耳。

    ” 太子召呂不韋問曰:“吾欲迎異人歸秦為嗣,父王未準,先生有何妙策?”不韋叩首曰:“太子果立王孫為嗣,小人不惜千金家業,賂趙當權,必能救回。

    ”太子與夫人俱大喜,将黃金三百镒付呂不韋,轉付王孫異人為結客之費。

    王後亦出黃金二百镒,總付不韋。

    夫人又為異人制衣服一箱,亦贈不韋黃金共百镒。

    預拜不韋為異人太傅,使傳語異人:“隻在旦晚,可望相見,不必憂慮。

    ”不韋辭歸,回至邯鄲,先見父親,說了一遍。

    父親大喜。

    次日,即備禮谒見公孫乾。

    然後見王孫異人,将王後及太子夫人一段說話,細細詳述。

    又将黃金五百镒及衣服獻上。

    異人一大喜,謂不韋曰:“衣服我留下,黃金煩先生收去,倘有用處,但憑先生使費,隻要救得我歸國,感恩不淺!” 再說不韋向取下邯鄲美一女,号為趙姬,善于歌舞,知其懷娠兩月,心生一計,想道:“王孫異人回國,必有繼立之分。

    若以此姬獻之,倘然生得一男,是我嫡血。

    此男承嗣為王,赢氏的天下,便是呂氏接代,也不枉了我破家做下這番生意。

    ”因請異人和公孫乾來家飲酒,席上珍羞百味,笙歌兩行,自不必說。

    酒至半酣,不韋開言:“卑人新納一小姬,頗能歌舞,欲令奉勸一杯,勿嫌唐突。

    ”即命二青衣丫環,喚趙姬出來。

    不韋曰:“汝可拜見二位貴人。

    ”趙姬輕移蓮步,在氍毹上叩了兩個頭。

    異人與公孫乾慌忙作揖還禮。

    不韋令趙姬手捧金卮,向前為壽。

    杯到異人,異人擡頭看時,果然标緻。

    怎見得? 雲鬓輕挑蟬翠,蛾眉淡掃春山,朱一唇點一顆櫻桃,皓齒排兩行白玉。

    微開笑靥,似褒姒欲媚幽王;緩動金蓮,拟西施堪迷吳主。

    萬種嬌一容看不盡,一一團一妖冶畫難工。

     趙姬敬酒已畢,舒開長袖,即在氍毹上舞一個大垂手小垂手。

    體若遊龍,袖如素蜺,宛轉似羽一毛一之從風,輕一盈與塵霧相亂。

    喜得公孫乾和異人目亂心迷,神搖魂蕩,口中贊歎不已。

    趙姬舞畢,不韋命再斟大觥奉勸,二人一飲而盡。

    趙姬勸酒完了,入内去訖。

    賓主複互相酬勸,盡量極歡。

    公孫乾不覺大醉,卧于坐席之上。

    異人心念趙姬,借酒裝面,請于不韋曰:“念某孤身質此,客館寂寥,欲與公求得此姬為妻,足滿平生之願。

    未知身價幾何?容當奉納。

    ”不韋佯怒曰:“我好意相請,出妻獻妾,以表敬意,殿下遂欲奪吾所一愛一,是何道理?”異人跼蹐無地,即下跪曰:“某以客中孤苦,忘想要先生割一愛一,實乃醉後狂言,幸勿見罪!”不韋慌忙扶起曰:“吾為殿下謀歸,千金家産尚且破盡,全無吝惜,今何惜一女子。

    但此女年幼害羞,恐其不從,彼若情願,即當奉送,備鋪一床一拂席之役。

    ”異人再拜稱謝,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