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回 歌扊扅百裡認妻獲陳寶穆公證夢
關燈
小
中
大
家人:“勤力稼穑,勿緻荒蕪。
”二叟珍重而别。
蹇叔登車,白乙丙為禦。
公子絷另自一車,并駕而行。
夜宿曉馳,将近秦郊,公子絷先驅入朝,參谒了秦穆公,言:“蹇先生已到郊外。
其子蹇丙,亦有揮霍①之才,臣并取至,以備任使。
”穆公大喜,乃命百裡奚往迎。
蹇叔既至,穆公降階加禮,賜坐而問之曰:“井伯數言先生之賢,先生何以教寡人乎?”蹇叔對曰:“秦僻在西土,鄰于戎狄,地險而兵強,進足以戰,退足以守。
所以不列于中華者,威德不及故也。
非威何畏,非德何懷;不畏不懷,何以成霸?”穆公曰:“威與德二者孰先?”蹇叔對曰:“德為本,威濟之。
德而不威,其國外削;威而不德,其民内潰。
”穆公曰:“寡人欲布德而立威,何道而可?”蹇叔對曰:“秦雜戎俗,民鮮禮教,等威不辨,貴賤不明,臣請為君先教化而後刑罰。
教化既行,民知尊敬其上,然後恩施而知感,刑用而知懼,上下之間,如手足頭目之相為。
管夷吾節制之師,所以号令天下而無敵也。
”穆公曰:“誠如先生之言,遂可以霸天下乎?”蹇叔對曰:“未也。
夫霸天下者有三戎:毋貪,毋忿,毋急。
貪則多失,忿則多難,急則多蹶①、夫審大小而圖之,烏用貪?衡彼己而施之,烏用忿?酌緩急而布之,烏用急?君能戒此三者,于霸也近矣。
”穆公曰:“善哉言乎!請為寡人酌今日之緩急。
”蹇叔對曰:“秦立國西戎,此禍福之本也。
今齊侯已耄,霸業将衰。
君誠善撫雍渭之衆,以号召諸戎,而征其不服者。
諸戎既服,然後斂兵以俟中原之變,拾齊之遺,而布其德義。
君雖不欲霸,不可得而辭矣。
”穆公大悅曰:“寡人得二老,真庶民之長也!”乃封蹇叔為右庶長,百裡奚為左庶長,位皆上卿,謂之“二相”。
并召白乙丙為大夫。
自二相兼政,立法教民,興利除害,秦國大治。
史官有詩雲: 子絷薦奚奚薦叔,轉相汲引布秦庭。
但能好士如秦穆,人傑何須問地靈。
穆公見賢才多出于異國,益加采訪。
公子絷薦秦人西乞術之賢,穆公亦召用之。
百裡奚素聞晉人繇餘負經綸之略,私詢于公孫枝。
枝曰:“繇餘在晉不遇,今已仕于西戎矣。
”奚歎惜不已。
卻說百裡奚之妻杜氏,自從其夫出遊,紡績①度日。
後遇饑荒,不能存活,攜其子趁②食他鄉。
展轉流離,遂入秦國,以澣③衣為活。
其子名視,字孟明,日與鄉人打獵角藝,不肯營生。
杜氏屢谕不從。
及百裡奚相秦,杜氏聞其姓名,曾于車中望見,未敢相認。
因府中求澣衣婦,杜氏自願入府澣衣,勤于搗濯,府中人皆喜,然未得見奚之面也。
一日,奚坐于堂上,樂工在庑下作樂。
杜氏向府中人曰:“老妾④頗知音律,願引至庑,一聽其聲。
”府中人引至庑下,言于樂工,問其所習。
杜氏曰:“能琴亦能歌。
”乃以琴授之。
杜氏援琴而鼓,其聲凄怨。
樂工俱傾耳靜聽,自謂不及。
再使之歌,杜氏曰:“老妾自流移至此,未嘗發聲。
願言于相君,請得升堂而歌之。
”樂工禀知百裡奚,奚命之立于堂左。
杜氏低眉斂袖,揚聲而歌。
歌曰: 百裡奚,五羊皮!憶别時,烹伏雌,舂黃齑,炊扊扅。
今日富貴忘我為?百裡奚,五羊皮!案梁肉,子啼饑,夫文繡,妻澣衣。
嗟乎!盎貴忘我為?百裡奚,五羊皮!昔之日,君行而我啼,今之日,君坐而我離。
嗟乎!盎貴忘我為? 百裡奚聞歌愕然,召至前詢之,正其妻也。
遂相持大恸。
良久,問:“兒子何在?”杜氏曰:“村中射獵。
”使人召之。
是日,夫妻父子,再得完聚。
穆公聞百裡奚妻、子俱到,賜以粟千锺,金帛一車。
次日,奚率其子孟明視朝見謝恩。
穆公亦拜視為大夫,與西乞術、白乙丙并号将軍,謂之“三帥”,專掌征伐之事。
姜戎子吾離,桀骜①侵掠,三帥統兵征之。
吾離兵敗奔晉,遂盡有瓜州之地。
時西戎主赤斑見秦人強盛,使其臣繇餘聘秦以觀穆公之為人。
穆公與之遊于苑囿,登三休之台,誇以宮室苑囿之美。
繇餘曰:“君之為此者,役②鬼耶,抑役人耶?役鬼勞神,役人勞民!”穆公異其言,曰:“汝戎夷無禮樂法度,何以為治?”繇餘笑曰:“禮樂法度,此乃中國所以亂也!自上聖創為文法,以約束百姓,僅僅小治。
其後日漸驕一婬一。
借禮樂之名,以粉飾其身;假法度之威,以督責其下。
人民怨望,因③生篡奪。
若戎夷則不然。
上含淳德以遇其下,下懷忠信以事其上。
上下一體,無形迹④之相欺,無文法之相擾。
不見其治,乃為至治。
”穆公默然,退而述其言于百裡奚。
奚對曰:“此晉國之大賢人,臣熟聞其名矣。
”穆公蹴然不悅曰:“寡人聞之,‘鄰國有聖人,敵國之憂也。
’今繇餘賢而用于戎,将為秦患奈何?”奚對曰:“内史廖多奇智,君可謀之。
”穆公即召内史廖告以其故。
廖對曰:“戎主僻處荒徼,未聞中國之一聲。
君試遺之女樂,以奪其志。
留繇餘不遣,以爽其期。
使其政事怠廢,上下相疑,雖其國可取,況其臣乎?
”二叟珍重而别。
蹇叔登車,白乙丙為禦。
公子絷另自一車,并駕而行。
夜宿曉馳,将近秦郊,公子絷先驅入朝,參谒了秦穆公,言:“蹇先生已到郊外。
其子蹇丙,亦有揮霍①之才,臣并取至,以備任使。
”穆公大喜,乃命百裡奚往迎。
蹇叔既至,穆公降階加禮,賜坐而問之曰:“井伯數言先生之賢,先生何以教寡人乎?”蹇叔對曰:“秦僻在西土,鄰于戎狄,地險而兵強,進足以戰,退足以守。
所以不列于中華者,威德不及故也。
非威何畏,非德何懷;不畏不懷,何以成霸?”穆公曰:“威與德二者孰先?”蹇叔對曰:“德為本,威濟之。
德而不威,其國外削;威而不德,其民内潰。
”穆公曰:“寡人欲布德而立威,何道而可?”蹇叔對曰:“秦雜戎俗,民鮮禮教,等威不辨,貴賤不明,臣請為君先教化而後刑罰。
教化既行,民知尊敬其上,然後恩施而知感,刑用而知懼,上下之間,如手足頭目之相為。
管夷吾節制之師,所以号令天下而無敵也。
”穆公曰:“誠如先生之言,遂可以霸天下乎?”蹇叔對曰:“未也。
夫霸天下者有三戎:毋貪,毋忿,毋急。
貪則多失,忿則多難,急則多蹶①、夫審大小而圖之,烏用貪?衡彼己而施之,烏用忿?酌緩急而布之,烏用急?君能戒此三者,于霸也近矣。
”穆公曰:“善哉言乎!請為寡人酌今日之緩急。
”蹇叔對曰:“秦立國西戎,此禍福之本也。
今齊侯已耄,霸業将衰。
君誠善撫雍渭之衆,以号召諸戎,而征其不服者。
諸戎既服,然後斂兵以俟中原之變,拾齊之遺,而布其德義。
君雖不欲霸,不可得而辭矣。
”穆公大悅曰:“寡人得二老,真庶民之長也!”乃封蹇叔為右庶長,百裡奚為左庶長,位皆上卿,謂之“二相”。
并召白乙丙為大夫。
自二相兼政,立法教民,興利除害,秦國大治。
史官有詩雲: 子絷薦奚奚薦叔,轉相汲引布秦庭。
但能好士如秦穆,人傑何須問地靈。
穆公見賢才多出于異國,益加采訪。
公子絷薦秦人西乞術之賢,穆公亦召用之。
百裡奚素聞晉人繇餘負經綸之略,私詢于公孫枝。
枝曰:“繇餘在晉不遇,今已仕于西戎矣。
”奚歎惜不已。
卻說百裡奚之妻杜氏,自從其夫出遊,紡績①度日。
後遇饑荒,不能存活,攜其子趁②食他鄉。
展轉流離,遂入秦國,以澣③衣為活。
其子名視,字孟明,日與鄉人打獵角藝,不肯營生。
杜氏屢谕不從。
及百裡奚相秦,杜氏聞其姓名,曾于車中望見,未敢相認。
因府中求澣衣婦,杜氏自願入府澣衣,勤于搗濯,府中人皆喜,然未得見奚之面也。
一日,奚坐于堂上,樂工在庑下作樂。
杜氏向府中人曰:“老妾④頗知音律,願引至庑,一聽其聲。
”府中人引至庑下,言于樂工,問其所習。
杜氏曰:“能琴亦能歌。
”乃以琴授之。
杜氏援琴而鼓,其聲凄怨。
樂工俱傾耳靜聽,自謂不及。
再使之歌,杜氏曰:“老妾自流移至此,未嘗發聲。
願言于相君,請得升堂而歌之。
”樂工禀知百裡奚,奚命之立于堂左。
杜氏低眉斂袖,揚聲而歌。
歌曰: 百裡奚,五羊皮!憶别時,烹伏雌,舂黃齑,炊扊扅。
今日富貴忘我為?百裡奚,五羊皮!案梁肉,子啼饑,夫文繡,妻澣衣。
嗟乎!盎貴忘我為?百裡奚,五羊皮!昔之日,君行而我啼,今之日,君坐而我離。
嗟乎!盎貴忘我為? 百裡奚聞歌愕然,召至前詢之,正其妻也。
遂相持大恸。
良久,問:“兒子何在?”杜氏曰:“村中射獵。
”使人召之。
是日,夫妻父子,再得完聚。
穆公聞百裡奚妻、子俱到,賜以粟千锺,金帛一車。
次日,奚率其子孟明視朝見謝恩。
穆公亦拜視為大夫,與西乞術、白乙丙并号将軍,謂之“三帥”,專掌征伐之事。
姜戎子吾離,桀骜①侵掠,三帥統兵征之。
吾離兵敗奔晉,遂盡有瓜州之地。
時西戎主赤斑見秦人強盛,使其臣繇餘聘秦以觀穆公之為人。
穆公與之遊于苑囿,登三休之台,誇以宮室苑囿之美。
繇餘曰:“君之為此者,役②鬼耶,抑役人耶?役鬼勞神,役人勞民!”穆公異其言,曰:“汝戎夷無禮樂法度,何以為治?”繇餘笑曰:“禮樂法度,此乃中國所以亂也!自上聖創為文法,以約束百姓,僅僅小治。
其後日漸驕一婬一。
借禮樂之名,以粉飾其身;假法度之威,以督責其下。
人民怨望,因③生篡奪。
若戎夷則不然。
上含淳德以遇其下,下懷忠信以事其上。
上下一體,無形迹④之相欺,無文法之相擾。
不見其治,乃為至治。
”穆公默然,退而述其言于百裡奚。
奚對曰:“此晉國之大賢人,臣熟聞其名矣。
”穆公蹴然不悅曰:“寡人聞之,‘鄰國有聖人,敵國之憂也。
’今繇餘賢而用于戎,将為秦患奈何?”奚對曰:“内史廖多奇智,君可謀之。
”穆公即召内史廖告以其故。
廖對曰:“戎主僻處荒徼,未聞中國之一聲。
君試遺之女樂,以奪其志。
留繇餘不遣,以爽其期。
使其政事怠廢,上下相疑,雖其國可取,況其臣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