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犬戎主大鬧鎬京周平王東遷洛邑
關燈
小
中
大
掘突,年方二十三歲,生得身長八尺,英毅非常。
一聞父親戰死,不勝哀憤,遂素袍缟帶,帥車三百乘,星夜奔馳而來。
早有探馬報知犬戎主,預作準備。
掘突一到,便欲進兵。
公子成谏曰:“我兵兼程而進,疲勞未息,宜深溝固壘,待諸侯兵集,然後合攻。
此萬全之策也。
”掘突曰:“君父之仇,禮不反兵①。
況犬戎志驕意滿,我以銳擊惰,往無不克。
若待諸侯兵集,豈不慢了軍心?”遂麾軍直一逼一城下。
城上偃旗息鼓,全無動靜。
掘突大罵:“犬羊之賊,何不出城決一死戰?”城上并不答應。
掘突喝教左右打點攻城。
忽聞叢林深處,巨鑼聲響,一枝軍從後殺來。
乃犬戎主定計,預先埋伏一在外者。
掘突大驚,慌忙挺槍來戰。
城上巨鑼聲又起,城門大開,又有一枝軍殺出。
掘突前有孛丁,後有滿也速,兩下夾攻,抵擋不住,大敗而走。
戎兵追趕三十餘裡方回。
掘突收拾殘兵,謂公子成曰:“孤不聽卿言,以至失利。
今計将何出?”公子成曰:“此去濮陽不遠,衛侯老誠經事,何不投之?鄭衛合兵,可以得志。
”掘突依言,吩咐望濮陽一路而進。
約行二日,塵頭起處,望見無數兵車,如牆而至。
中間坐著一位諸侯,錦袍金帶,蒼顔白發,飄飄然有神仙之态。
那位諸侯,正是衛武公姬和,時已八十餘歲矣。
掘突停車高叫曰:“我鄭世子掘突也。
犬戎兵犯京師,吾父死于戰場;我兵又敗,特來求救。
”武公拱手答曰:“世子放心。
孤傾國勤王,聞秦、晉之兵,不久亦當至矣。
何憂犬羊哉?”掘突讓衛侯先行,撥轉車轅,重回鎬京,離二十裡,分兩處下寨。
教人打聽秦、晉二國起兵消息。
探子報道:“西角上金鼓大鳴,車聲轟地,繡旗上大書‘秦’字。
”武公曰:“秦爵雖附庸,然習于戎俗,其兵勇悍善戰,犬戎之所畏也。
”言未畢,北路探子又報:“晉兵亦至,已于北門立寨。
”武公大喜曰:“二國兵來,大事濟矣!”即遣人與秦、晉二君相聞。
須臾之間,二君皆到武公營中,互相勞苦。
二君見掘突渾身素缟,問:“此位何人?”武公曰:“此鄭世子也。
”道遂鄭伯死難,與幽王被殺之事,述了一遍。
二君歎息不已。
武公曰:“老夫年邁無識,止為臣子,義不容辭,勉力來此。
掃蕩腥膻①,全仗上國。
今計将安出?”秦襄公曰:“犬戎之志,在于剽掠子女金帛而已。
彼謂我兵初至,必不堤防。
今夜三更,宜分兵東、南、北三路攻打。
獨缺西門,放他一條走路。
卻教鄭世子伏兵彼處,候其出奔,從後掩擊,必獲全勝。
”武公曰:“此計甚善!” 話分兩頭。
再說申侯在城中聞知四國兵到,心中大喜。
遂與小周公咺密議,隻等攻城,這裡開門接應。
卻勸戎主先将寶貨金缯,差右先鋒孛丁分兵押送回國,以削其勢;又教左先鋒滿也速盡數領兵出城迎敵。
犬戎主認作好話,一一聽從。
卻說滿也速營于東門之外,正與衛兵對壘,約會明日交戰。
不期三更之後,被衛兵劫入大寨。
滿也速提刀上馬,急來迎敵。
其奈戎兵四散亂竄,雙拳兩臂,撐持不住,隻得一同奔走。
三路諸候,呐喊攻城。
忽然城門大開,三路軍馬一擁而入,毫無撐禦。
此乃申侯之計也。
戎主在夢中驚覺,跨著劃馬:②,徑出西城,随身不數百人。
又遇鄭世子掘突攔住厮戰。
正在危急,卻得滿也速收拾敗兵來到,混戰一場,方得脫身。
掘突不敢窮追,入城與諸侯相見,恰好天色大明。
褒姒不及随行,自缢而亡。
胡曾先生有詩歎雲: 錦繡圍中稱國母,腥膻隊裡作番婆。
到頭不免投缳苦,争似為妃快樂多! 申侯大排筵席,管待四路諸侯。
隻見首席衛武公推箸而起,謂諸侯曰:“今日君亡國破,豈臣子飲酒之時耶?”衆人齊聲拱立曰:“某等願受教訓。
”武公曰:“國不可一日無君,今故太子在申,宜奉之以即王位。
諸君以為如何?”襄公曰:“君侯此言,文、武、成、康之靈也。
”世子掘突曰:“小子身無寸功,迎立一事,願效微勞,以成先司徒之志。
”武公大喜,舉爵勞之。
遂于席上草成表章,備下法駕①。
各國皆欲以兵相助。
掘突曰:“原非赴敵,安用多徒?隻用本兵足矣。
”申侯曰:“下國有車三百乘,願為引導。
”次日,掘突遂往申國,迎太子宜臼為王。
卻說宜臼在申,終日納悶,不知國舅此去,兇吉如何。
忽報鄭世子赍著國舅申侯同諸侯連名表章,奉迎還京,心下倒吃了一驚。
展開看時,乃知幽王已被犬戎所殺,父子之情,不覺放聲大哭。
掘突奏曰:“太子當以社稷為重,望早正大位,以安人心。
”宜臼曰:“孤今負不孝之名于天下矣!事已如此,隻索起程。
”不一日,到了鎬京。
周公先驅入城,掃除宮殿。
國舅申侯引著衛、晉、秦三國諸侯,同鄭世子及一班在朝文武,出郭三十裡迎接,蔔定吉日進城。
宜臼見宮室殘毀,凄然淚下。
當下先見了申侯,禀命過了。
然後服衮冕②告廟,即王位,是為平王。
平王升殿,衆諸侯百官朝賀已畢。
平王宣申伯上殿,謂曰:“朕以廢棄之人,獲承宗祧①,皆舅氏之力也。
”進爵為申公。
申伯辭曰:“賞罰不明,國政不清,鎬京亡而複存,乃衆諸侯勤王之功。
臣不能禁戢犬戎,獲罪先王,臣當萬死!耙領賞乎?”堅辭三次。
平王令複
一聞父親戰死,不勝哀憤,遂素袍缟帶,帥車三百乘,星夜奔馳而來。
早有探馬報知犬戎主,預作準備。
掘突一到,便欲進兵。
公子成谏曰:“我兵兼程而進,疲勞未息,宜深溝固壘,待諸侯兵集,然後合攻。
此萬全之策也。
”掘突曰:“君父之仇,禮不反兵①。
況犬戎志驕意滿,我以銳擊惰,往無不克。
若待諸侯兵集,豈不慢了軍心?”遂麾軍直一逼一城下。
城上偃旗息鼓,全無動靜。
掘突大罵:“犬羊之賊,何不出城決一死戰?”城上并不答應。
掘突喝教左右打點攻城。
忽聞叢林深處,巨鑼聲響,一枝軍從後殺來。
乃犬戎主定計,預先埋伏一在外者。
掘突大驚,慌忙挺槍來戰。
城上巨鑼聲又起,城門大開,又有一枝軍殺出。
掘突前有孛丁,後有滿也速,兩下夾攻,抵擋不住,大敗而走。
戎兵追趕三十餘裡方回。
掘突收拾殘兵,謂公子成曰:“孤不聽卿言,以至失利。
今計将何出?”公子成曰:“此去濮陽不遠,衛侯老誠經事,何不投之?鄭衛合兵,可以得志。
”掘突依言,吩咐望濮陽一路而進。
約行二日,塵頭起處,望見無數兵車,如牆而至。
中間坐著一位諸侯,錦袍金帶,蒼顔白發,飄飄然有神仙之态。
那位諸侯,正是衛武公姬和,時已八十餘歲矣。
掘突停車高叫曰:“我鄭世子掘突也。
犬戎兵犯京師,吾父死于戰場;我兵又敗,特來求救。
”武公拱手答曰:“世子放心。
孤傾國勤王,聞秦、晉之兵,不久亦當至矣。
何憂犬羊哉?”掘突讓衛侯先行,撥轉車轅,重回鎬京,離二十裡,分兩處下寨。
教人打聽秦、晉二國起兵消息。
探子報道:“西角上金鼓大鳴,車聲轟地,繡旗上大書‘秦’字。
”武公曰:“秦爵雖附庸,然習于戎俗,其兵勇悍善戰,犬戎之所畏也。
”言未畢,北路探子又報:“晉兵亦至,已于北門立寨。
”武公大喜曰:“二國兵來,大事濟矣!”即遣人與秦、晉二君相聞。
須臾之間,二君皆到武公營中,互相勞苦。
二君見掘突渾身素缟,問:“此位何人?”武公曰:“此鄭世子也。
”道遂鄭伯死難,與幽王被殺之事,述了一遍。
二君歎息不已。
武公曰:“老夫年邁無識,止為臣子,義不容辭,勉力來此。
掃蕩腥膻①,全仗上國。
今計将安出?”秦襄公曰:“犬戎之志,在于剽掠子女金帛而已。
彼謂我兵初至,必不堤防。
今夜三更,宜分兵東、南、北三路攻打。
獨缺西門,放他一條走路。
卻教鄭世子伏兵彼處,候其出奔,從後掩擊,必獲全勝。
”武公曰:“此計甚善!” 話分兩頭。
再說申侯在城中聞知四國兵到,心中大喜。
遂與小周公咺密議,隻等攻城,這裡開門接應。
卻勸戎主先将寶貨金缯,差右先鋒孛丁分兵押送回國,以削其勢;又教左先鋒滿也速盡數領兵出城迎敵。
犬戎主認作好話,一一聽從。
卻說滿也速營于東門之外,正與衛兵對壘,約會明日交戰。
不期三更之後,被衛兵劫入大寨。
滿也速提刀上馬,急來迎敵。
其奈戎兵四散亂竄,雙拳兩臂,撐持不住,隻得一同奔走。
三路諸候,呐喊攻城。
忽然城門大開,三路軍馬一擁而入,毫無撐禦。
此乃申侯之計也。
戎主在夢中驚覺,跨著劃馬:②,徑出西城,随身不數百人。
又遇鄭世子掘突攔住厮戰。
正在危急,卻得滿也速收拾敗兵來到,混戰一場,方得脫身。
掘突不敢窮追,入城與諸侯相見,恰好天色大明。
褒姒不及随行,自缢而亡。
胡曾先生有詩歎雲: 錦繡圍中稱國母,腥膻隊裡作番婆。
到頭不免投缳苦,争似為妃快樂多! 申侯大排筵席,管待四路諸侯。
隻見首席衛武公推箸而起,謂諸侯曰:“今日君亡國破,豈臣子飲酒之時耶?”衆人齊聲拱立曰:“某等願受教訓。
”武公曰:“國不可一日無君,今故太子在申,宜奉之以即王位。
諸君以為如何?”襄公曰:“君侯此言,文、武、成、康之靈也。
”世子掘突曰:“小子身無寸功,迎立一事,願效微勞,以成先司徒之志。
”武公大喜,舉爵勞之。
遂于席上草成表章,備下法駕①。
各國皆欲以兵相助。
掘突曰:“原非赴敵,安用多徒?隻用本兵足矣。
”申侯曰:“下國有車三百乘,願為引導。
”次日,掘突遂往申國,迎太子宜臼為王。
卻說宜臼在申,終日納悶,不知國舅此去,兇吉如何。
忽報鄭世子赍著國舅申侯同諸侯連名表章,奉迎還京,心下倒吃了一驚。
展開看時,乃知幽王已被犬戎所殺,父子之情,不覺放聲大哭。
掘突奏曰:“太子當以社稷為重,望早正大位,以安人心。
”宜臼曰:“孤今負不孝之名于天下矣!事已如此,隻索起程。
”不一日,到了鎬京。
周公先驅入城,掃除宮殿。
國舅申侯引著衛、晉、秦三國諸侯,同鄭世子及一班在朝文武,出郭三十裡迎接,蔔定吉日進城。
宜臼見宮室殘毀,凄然淚下。
當下先見了申侯,禀命過了。
然後服衮冕②告廟,即王位,是為平王。
平王升殿,衆諸侯百官朝賀已畢。
平王宣申伯上殿,謂曰:“朕以廢棄之人,獲承宗祧①,皆舅氏之力也。
”進爵為申公。
申伯辭曰:“賞罰不明,國政不清,鎬京亡而複存,乃衆諸侯勤王之功。
臣不能禁戢犬戎,獲罪先王,臣當萬死!耙領賞乎?”堅辭三次。
平王令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