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回 晏蛾兒逾牆殉節群公子大鬧朝堂
關燈
小
中
大
話說齊桓公背了管仲遺言,複用豎刁、雍巫、開方三人,鮑叔牙谏诤不從,發病而死。
三人益無忌憚,欺桓公老耄無能,遂專權用事。
順三人者,不貴亦富。
逆三人者,不死亦逐。
這話且擱過一邊。
且說是時有鄭國名醫,姓秦名緩,字越人。
寓于齊之盧村,因号盧醫。
少時開邸舍①,有長桑君來寓。
秦緩知其異人,厚待之,不責其直②。
長桑君感之,授以神藥,以上池水服之,眼目如鏡,暗中能見鬼物,雖人在隔牆,亦能見之。
以此視人病症,五髒六腑,無不洞燭,特以診脈為名耳。
古時有個扁鵲,與軒轅黃帝同時,一精一于醫藥。
人見盧醫手段高強,遂比之古人,亦号為扁鵲。
先年扁鵲曾遊虢國,适值虢太子暴蹶而死。
扁鵲過其宮中,自言能醫。
内侍曰:“太子已死矣,安能複生?”扁鵲曰:“請試之。
”内侍報知虢公。
虢公流淚沾襟,延扁鵲入視。
扁鵲教其弟子陽厲,用砭石③針之。
須臾,太子蘇,更進以湯藥,過二旬複故。
世人共稱扁鵲有回生起死之術。
扁鵲周遊天下,救人無數。
一日,遊至臨淄,谒見齊桓公,奏曰:“君有病在腠理①,不治将深。
”桓公曰:“寡人不曾有疾。
”扁鵲出。
後五日複見,奏曰:“君病在血脈,不可不治。
”桓公不應。
後五日又見,奏曰:“君之病已在腸胃矣。
宜速治也!”桓公複不應。
扁鵲退,桓公歎曰:“甚矣,醫人之喜于見功也!無疾而謂之有疾。
”過五日,扁鵲又求見,望見桓公之色,退而卻走。
桓公使人問其故。
曰:“君之病在骨髓矣!夫腠理,湯熨之所及也。
血脈,針砭之所及也。
腸胃,酒醪之所及也。
今在骨髓,雖司命②其奈之何!臣是以不言而退也。
”又過五日,桓公果病,使人召扁鵲。
其館人曰:“秦先生五日前已束裝而去矣。
”桓公懊悔無已。
桓公先有三位夫人,曰王姬、徐姬、蔡姬。
皆無子。
王姬、徐姬相繼先卒。
蔡姬退回蔡國。
以下又有如夫人六位,俱因他得君一寵一愛一,禮數與夫人無别,故謂之如夫人。
六位各生一子。
第一位長衛姬,生公子無虧。
第二位少衛姬,生公子元。
第三位鄭姬,生公子昭。
第四位葛嬴,生公子潘。
第五位密姬,生公子商人。
第六位宋華子,生公子雍。
其餘妾媵,有子者尚多,不在六位如夫人之數。
那六位如夫人中,惟長衛姬事桓公最久。
六位公子中,亦惟無虧年齒最長。
桓公嬖臣雍巫、豎刁,俱與衛姬相善,巫、刁因請于桓公,許立無虧為嗣。
後又一愛一公子昭之賢,與管仲商議,在葵邱會上,囑咐宋襄公,以昭為太子。
衛公子開方,獨與公子潘相善,亦為潘謀嗣立。
公子商人一性一喜施予①,頗得民心,因母密姬有一寵一,未免萌觊觎之心。
内中隻公子雍出身微賤,安分守己。
其他五位公子,各樹一黨一羽,互相猜忌,如五隻大蟲,各藏牙爪,專等人來搏噬。
桓公雖然是個英主,卻不道劍老無芒,人老無剛。
他做了多年的侯伯,志足意滿,且是耽于酒色之人,不是個清心寡欲的。
到今日衰耄之年,志氣自然昏惰了。
況又小人用事,蒙蔽耳目,但知樂境無憂境,不聽忠言聽谀言。
那五位公子,各使其母求為太子,桓公也一味含糊答應,全沒個處分的道理。
正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 忽然桓公疾病,卧于寝室。
雍巫見扁鵲不辭而去,料也難治了。
遂與豎刁商議出一條計策,懸牌宮門,假傳桓公之語。
牌上寫道: 寡人有怔忡②之疾,惡聞人聲。
不論群臣子姓,一概不許入宮。
著寺貂緊守宮門,雍巫率領宮甲巡邏。
一應國政,俱俟人寡病痊日奏聞。
巫、刁二人,假寫懸牌,把住爆門。
單留公子無虧,住長衛姬宮中。
他公子問安,不容入宮相見。
過三日,桓公未死,巫、刁将他左右侍衛之人,不問男一女,盡行逐出,把宮門塞斷。
又于寝室周圍,築起高牆三丈,内外隔絕,風縫不通。
止存牆下一一穴一,如狗窦③一般,早晚使小内侍鑽入,打探生死消息。
一面整頓宮甲,以防群公子之變。
不在話下。
再說桓公伏于一床一上,起身不得。
呼喚左右,不聽得一人答應。
光著兩眼,呆呆而看。
隻見撲蹋一聲,似有人自上而墜,須臾推窗入來。
桓公睜目視之,乃賤妾晏蛾兒也。
桓公曰:“我腹中覺餓,正思粥飲,為我取之!”蛾兒對曰:“無處覓粥飲。
”桓公曰:“得熱水亦可救渴。
”蛾兒對曰:“熱水亦不可得。
”桓公曰:“何故?”蛾兒對曰:“易牙與豎刁作亂,守禁宮門,築起三丈高牆,隔絕内外,不許人通,飲食從
三人益無忌憚,欺桓公老耄無能,遂專權用事。
順三人者,不貴亦富。
逆三人者,不死亦逐。
這話且擱過一邊。
且說是時有鄭國名醫,姓秦名緩,字越人。
寓于齊之盧村,因号盧醫。
少時開邸舍①,有長桑君來寓。
秦緩知其異人,厚待之,不責其直②。
長桑君感之,授以神藥,以上池水服之,眼目如鏡,暗中能見鬼物,雖人在隔牆,亦能見之。
以此視人病症,五髒六腑,無不洞燭,特以診脈為名耳。
古時有個扁鵲,與軒轅黃帝同時,一精一于醫藥。
人見盧醫手段高強,遂比之古人,亦号為扁鵲。
先年扁鵲曾遊虢國,适值虢太子暴蹶而死。
扁鵲過其宮中,自言能醫。
内侍曰:“太子已死矣,安能複生?”扁鵲曰:“請試之。
”内侍報知虢公。
虢公流淚沾襟,延扁鵲入視。
扁鵲教其弟子陽厲,用砭石③針之。
須臾,太子蘇,更進以湯藥,過二旬複故。
世人共稱扁鵲有回生起死之術。
扁鵲周遊天下,救人無數。
一日,遊至臨淄,谒見齊桓公,奏曰:“君有病在腠理①,不治将深。
”桓公曰:“寡人不曾有疾。
”扁鵲出。
後五日複見,奏曰:“君病在血脈,不可不治。
”桓公不應。
後五日又見,奏曰:“君之病已在腸胃矣。
宜速治也!”桓公複不應。
扁鵲退,桓公歎曰:“甚矣,醫人之喜于見功也!無疾而謂之有疾。
”過五日,扁鵲又求見,望見桓公之色,退而卻走。
桓公使人問其故。
曰:“君之病在骨髓矣!夫腠理,湯熨之所及也。
血脈,針砭之所及也。
腸胃,酒醪之所及也。
今在骨髓,雖司命②其奈之何!臣是以不言而退也。
”又過五日,桓公果病,使人召扁鵲。
其館人曰:“秦先生五日前已束裝而去矣。
”桓公懊悔無已。
桓公先有三位夫人,曰王姬、徐姬、蔡姬。
皆無子。
王姬、徐姬相繼先卒。
蔡姬退回蔡國。
以下又有如夫人六位,俱因他得君一寵一愛一,禮數與夫人無别,故謂之如夫人。
六位各生一子。
第一位長衛姬,生公子無虧。
第二位少衛姬,生公子元。
第三位鄭姬,生公子昭。
第四位葛嬴,生公子潘。
第五位密姬,生公子商人。
第六位宋華子,生公子雍。
其餘妾媵,有子者尚多,不在六位如夫人之數。
那六位如夫人中,惟長衛姬事桓公最久。
六位公子中,亦惟無虧年齒最長。
桓公嬖臣雍巫、豎刁,俱與衛姬相善,巫、刁因請于桓公,許立無虧為嗣。
後又一愛一公子昭之賢,與管仲商議,在葵邱會上,囑咐宋襄公,以昭為太子。
衛公子開方,獨與公子潘相善,亦為潘謀嗣立。
公子商人一性一喜施予①,頗得民心,因母密姬有一寵一,未免萌觊觎之心。
内中隻公子雍出身微賤,安分守己。
其他五位公子,各樹一黨一羽,互相猜忌,如五隻大蟲,各藏牙爪,專等人來搏噬。
桓公雖然是個英主,卻不道劍老無芒,人老無剛。
他做了多年的侯伯,志足意滿,且是耽于酒色之人,不是個清心寡欲的。
到今日衰耄之年,志氣自然昏惰了。
況又小人用事,蒙蔽耳目,但知樂境無憂境,不聽忠言聽谀言。
那五位公子,各使其母求為太子,桓公也一味含糊答應,全沒個處分的道理。
正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 忽然桓公疾病,卧于寝室。
雍巫見扁鵲不辭而去,料也難治了。
遂與豎刁商議出一條計策,懸牌宮門,假傳桓公之語。
牌上寫道: 寡人有怔忡②之疾,惡聞人聲。
不論群臣子姓,一概不許入宮。
著寺貂緊守宮門,雍巫率領宮甲巡邏。
一應國政,俱俟人寡病痊日奏聞。
巫、刁二人,假寫懸牌,把住爆門。
單留公子無虧,住長衛姬宮中。
他公子問安,不容入宮相見。
過三日,桓公未死,巫、刁将他左右侍衛之人,不問男一女,盡行逐出,把宮門塞斷。
又于寝室周圍,築起高牆三丈,内外隔絕,風縫不通。
止存牆下一一穴一,如狗窦③一般,早晚使小内侍鑽入,打探生死消息。
一面整頓宮甲,以防群公子之變。
不在話下。
再說桓公伏于一床一上,起身不得。
呼喚左右,不聽得一人答應。
光著兩眼,呆呆而看。
隻見撲蹋一聲,似有人自上而墜,須臾推窗入來。
桓公睜目視之,乃賤妾晏蛾兒也。
桓公曰:“我腹中覺餓,正思粥飲,為我取之!”蛾兒對曰:“無處覓粥飲。
”桓公曰:“得熱水亦可救渴。
”蛾兒對曰:“熱水亦不可得。
”桓公曰:“何故?”蛾兒對曰:“易牙與豎刁作亂,守禁宮門,築起三丈高牆,隔絕内外,不許人通,飲食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