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

關燈
定價。

    準其開銷之處。

    亦着一并議奏。

    再軍興以來。

    承辦官員。

    若有借稱軍需名色。

    派累百姓者。

    着該督撫、即行嚴參。

    重治其罪。

    若該督撫不據實參奏。

    經朕訪聞。

    必将該督撫一并重處。

     ○以原任侍講開泰、為翰林院編修。

    在批本處行走。

     ○召署河東鹽政孫嘉淦來京。

    以侍郎用。

     ○調原任按察使魏定國、喬學尹、原任禦史謝濟世、來京引見。

     ○甲子。

    上詣雍和宮梓宮前供奠。

     ○谕總理事務王大臣。

    甘省百姓。

    連年挽運軍需。

    已蒙皇考恩旨。

    将本年地丁錢糧。

    全行蠲免。

    朕聞平涼府所屬廳州縣。

    并鞏昌府屬西固廳。

    慶陽府屬環縣。

    及甯夏府屬靈州之花馬池、石溝等堡。

    中衛之香山一帶。

    今歲收成稍歉。

    朕心轸念。

    着将各該處本年額徵本色糧石。

    緩至來年夏收後。

    該督撫看年歲光景奏聞。

    再行徵收。

    至于冬底明春。

    恐此歉收諸處。

    有乏食之百姓。

    着該督撫悉心确查。

    動用倉儲。

    借給米糧。

    務令糊口有資。

    不緻失所。

    又聞固原、環縣、等處之民。

    有移就鄰封營生者。

    着該地方官安插料理。

    至來年青黃不接之時。

    該督撫尤宜留心體察。

    善為撫恤。

    毋得疎忽。

     ○又谕、鄂敏前因侍班時。

    驅逐王國棟。

    舉動遲緩革職。

    其過尚小。

    着賞複翰林院編修。

    在奏事處學習行走。

     ○又谕、方苞着在南書房行走。

    現今南書房滿洲翰林甚少。

    着大學士等、于滿洲翰林内。

    揀選學問優長。

    老成谙練者。

    數員。

    帶領引見。

    俟朕簡用。

     ○又谕、皇考幾筵前祭奠之杯盤。

    理宜敬謹收貯。

    内管領海六十等、乃竟疎忽。

    将金盤遺失。

    情殊可惡。

    海六十、積蘭泰、翁鄂托、着革職。

    并将倉上人等、一同拏交刑部。

    會同總理事務王大臣等。

    嚴審定拟具奏。

    内務府總管丁皂保、盛安、系特行派往雍和宮辦事之人。

    并不嚴查屬員。

    以緻将金盤遺失。

    甚屬不合。

    丁皂保、盛安、交該部嚴察議奏。

    再此事俱系内務府總管等。

    平日并不嚴行約束疎忽所緻。

    着将莊親王、及其餘内務府總管等、俱交該部察議。

    公讷親、甫經辦理内務府總管事務。

    着免其交部。

     ○乙醜。

    孝敬皇後忌辰。

    遣官緻祭。

     ○谕總理事務王大臣。

    各直省叢林古刹。

    所有齋田。

    原為高僧梵修之地。

    僧徒衆多。

    借此以資香燈齋供之用。

    至曆年久遠。

    其本寺僧徒。

    及施主之子孫或私行變賣。

    以緻佛門祖庭。

    常住無資。

    是以皇考曾降谕旨。

    令地方官留意清查。

    将現在之齋田。

    查明登記冊檔。

    不許售賣。

    将來續置者。

    亦報明地方官。

    載入冊内。

    并令該督撫等、留意稽察。

    此皇考護持法教。

    利益宗徒之盛心也。

    但直省地方。

    叢林古刹之外。

    多有庵觀茶亭、社廟淨室等項。

    或築室數間。

    随緣施舍。

    或應酬經忏。

    不事戒行。

    若一概清查。

    頭緒繁多。

    不肖之人。

    因而作奸。

    必滋紛擾。

    我皇考聖鑒及此。

    原欲降旨申明。

    未及頒發。

    今朕仰承先志。

    詳繹聖訓。

    明白曉示。

    着各地方官。

    将叢林古刹之齋田、應行清查者。

    秉公清查。

    編入冊籍。

    禁止售賣。

    并嚴禁胥役地保。

    恐吓索詐等弊。

    其庵觀茶亭。

    社廟淨室等處。

    止令該住持。

    将現在産業、開明數目。

    自赴州縣呈明立案。

    官吏不必概行清查。

    以緻生事之徒。

    借稱功令。

    互相告讦。

    擾累地方。

    着該部通行各直省督撫。

    轉饬所屬。

    分晰辦理。

    實力遵行。

    倘有借端生事者。

    必重治其罪。

     ○是月。

    署甯遠大将軍查郎阿。

    等。

    遵旨覆奏。

    巴裡坤、哈密、留屯兵一萬二千名。

    恐不敷堵禦防範調遣之處。

    謹悉心酌議。

    與其止住進口之回兵。

    不若整頓挑派之戰兵。

    請先在肅州鎮标、挑派二千名。

    甘省提标、挑派三千名。

    涼州、挑派四千名。

    西甯、挑派四千名。

    甯夏、挑派一千名。

    河州、挑派五百名。

    固原、挑派二千名。

    應需馬<?馬犬>、除各兵原有牲口外。

    其不敷者、即于軍需馬<?馬犬>内、各按兵數酌給。

    并于口外安西鎮标屬、暫挑二千名。

    或猝有需用。

    則口外口内預備之兵。

    即可接續前往策應。

    得旨、覽奏、具見公忠為國。

    料理甚屬妥協。

    卿自辦理西路軍務以來。

    原蒙皇考嘉獎。

    益當勉力。

    始終如一。

    方能不負知遇之恩也。

     ○廣西巡撫金鉷奏、年谷順成。

    每米一石。

    價二錢三四分至六七分不等。

    得旨、各省奏報收成分數。

    務期确實。

    勿以粵西路遠、而稍有粉飾也。

     ○廣東潮州總兵官範毓<?香奇>奏報、嘉應州潮陽縣等處。

    于八月十六日。

    飓風陡作。

    沿海堤岸沖決。

    田禾被淹。

    城垣廬舍船隻。

    俱有損壞。

    得旨、被水民人。

    深可憫恻。

    可加意撫綏。

    毋令失所。

    并傳谕該督撫知之。

     ○廣東巡撫楊永斌、奏報雨水糧價。

    及查辦潮陽等縣、被風情形。

    并新撫猺疆。

    均屬甯貼。

    得旨、督撫奏報秋成分數。

    務須據實直陳。

    不可絲毫粉飾。

    潮陽等處被風船隻民房。

    可确查赈恤。

    新撫搖疆、及澳門夷人。

    務令鎮撫安貼。

    實力行之。

    勿徒見之章奏之間也。

     ○浙閩總督郝玉麟奏、修築海塘情形。

    得旨、海塘工程。

    深廑皇考聖懷。

    朕即位以來。

    更為憂念。

    特命大學士嵇曾筠、前往總統料理。

    卿可就近寄信相商。

    協同經畫。

    為一勞永逸之計。

    以慰朕望。

     ○又奏、水師營兵丁徐明等、以差操事繁。

    暮夜至官署喊禀無狀。

    已發司審究。

    該管守備楊名标、派撥不當。

    亦屬不合。

    但未便即行參劾。

    緻長刁風。

    得旨、兵丁恣肆。

    漸不可長。

    當嚴加懲治。

    以儆刁風。

    守備楊名标、當察其居官何如。

    再定。

     ○廣東提督張溥、奏報各屬雨水飓風情形。

    得旨、覽奏知道了。

    被水遭風。

    損傷之人口田廬船隻。

    俱應加意赈恤。

    不可怠忽。

    可傳朕旨、與該督撫知之。

     ○福建建甯總兵官李蔭樾具奏、建甯鎮三營。

    息銀充裕。

    請仿立社倉。

    以濟兵食。

    得旨、辦理亦是。

    須實力行之。

     ○兩廣總督鄂彌達具奏、查拏平樂縣兇橫滋事之獞民廖老大等。

    分别審辦。

    得旨、杖斃首惡。

    以儆餘黨。

    懾伏人心。

    辦理亦是。

    向後切須留意稽查。

    無得疎忽。

     ○直隸河道總督朱藻、具奏河工情形。

    得旨、據奏整理北河事宜。

    已悉。

    務在實力奉行。

    至摺内孑然孤立一語。

    甚屬錯謬。

    前已面谕矣。

    汝以孤立為憂。

    倘有所依附觀望。

    不更為可危乎。

    程家寨引河一事。

    知道了。

     ○廣東布政使薩哈諒具奏、辦理稅羨情形。

    得旨、徵稅擾民之斃。

    朕深知之。

    看汝辦理情形。

    仍蹈苛刻之習矣。

    但朕特降寬大之旨者。

    原欲使百姓實沾恩澤。

    若汝等稽察不力。

    徒飽官吏之私。

    而百姓不被其惠。

    則汝等地方大員之罪。

    不可逭矣。

    将此旨并傳爾督撫知之。

     ○漕運總督顧琮奏、請蠲免江南蘇松二府浮糧。

    又請禁關稅赢餘、逐年加增陋習。

    得旨、所奏浮糧關稅二件。

    甚屬可嘉。

    汝未陳奏之先。

    朕早已洞悉。

    敕交王大臣密議。

    因國家經費。

    須當量入為出。

    通盤計算。

    兼之求治不可太速。

    一時未可輕舉。

    然汝奏與朕意吻合。

    朕甚忻悅覽焉。

     ○蘇州巡撫高其倬奏、江陰縣地棍夏壽等、糾夥至浒墅關稅房。

    肆行不法。

    饬屬嚴拏究辦。

    得旨、海保才離任、而即有此事。

    汝尚有顔面乎。

    皇考每以高其倬、魏廷珍、并論。

    謂皆有才、而皆不實心任事。

    汝毋以今日為得計也。

    朕之心。

    即皇考之心。

    朕之賞罰。

    豈與皇考有異乎。

    土棍妄行。

    大幹法紀。

    若再不能拏獲重懲。

    汝不能辭縱盜之大譴。

    且高其倬之柔奸。

    皇考能姑容之。

    朕不能姑容也。

    勉之戒之。

     ○又奏、收成分數、并查勘京口水府廟、風潮沖坍江岸堤工民房情形。

    得旨、被旱州縣。

    雖系偏災。

    必須加意料理。

    以濟吾民之食。

    不可又蹈從前陋習。

    江岸沖坍之處。

    可與趙宏恩、悉心商辦。

    不可怠忽。

    卷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