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卷 旌陽宮鐵樹鎮妖
關燈
小
中
大
山河形勢;法眼者,執天星河圖紫薇等法,以定山川。
吉兇富貴之地,天地所秘,神物所護,苟非其人,見而不見。
俗雲‘福地留與福人來’,正謂此也。
”真君曰:“今有此等好地,先生何不留一記,以為他日之驗?”郭璞乃題詩一首為記,雲: 行盡江南數百州,惟有傍湖山石牛。
雁鵝夜夜鳴更鼓,魚鼈朝朝拜冕旒。
離龍隐隐居乾位,巽水滔滔入艮流。
後代福人來遇此,富貴綿綿八百秋。
許、郭二人離了鄱陽,又行至宜春栖梧山下,有一人姓王名朔,亦善通五行曆數之書。
見許、郭二人登山采地,料必異人,遂迎至其家。
詢姓名已畢,朔留二人宿于西亭,相待甚厚。
真君感其殷勤,乃告之曰:“子相貌非凡,可傳吾術。
” 遂密授修煉仙方。
郭璞曰:“此居山水秀麗,宜為道院,以作養真之地。
”王朔從其言,遂蓋起道院,真君援筆大書“迎仙院”三字,以作牌額。
王朔感戴不勝。
二人相辭而去,遂行至洪都西山,地名金田,則見:嵯嵯峨峨的山勢,突突兀兀的峰巒,活活潑潑的青龍,端端正正的白虎,圓圓淨淨的護沙,灣灣環環的朝水。
山上有蒼蒼郁郁的虬髯美松,山下有翠翠青青的鳳尾修竹,山前有軟軟柔柔的龍須嫩草,山後有古古怪怪的鹿角枯樟。
也曾聞華華彩彩的鸾吟,也曾聞昂昂藏藏的鶴唳,也曾聞咆咆哮哮的虎嘯,也曾聞呦呦诜诜的鹿鳴。
這山呵!比浙之天台更生得奇奇絕絕,比閩之武夷更生得窕窕峣峣,比池之九華更生得迤迤遈遈,比蜀之峨眉更生得秀秀麗麗,比楚之武當更生得尖尖圓圓,比陝之終南更生得巧巧妙妙,比魯之泰山更生得蜿蜿蜒蜒,比廣之羅浮更生得蒼蒼奕奕。
真個是天下無雙勝境,江西第一名山。
萬古精英此處藏,分明是個神仙宅。
卻說郭璞先生行到山麓之下,前觀後察,左顧右盼,遂将羅經下針,審了方向,撫掌大笑曰:“璞相地多矣,未有如此之妙!若求富貴,則有起歇;如欲栖隐,大合仙格。
觀其岡阜厚圓,位坐深邃,三峰壁立,四環雲拱,内外勾鎖,無不合宜。
大凡相地,兼相其人,觀君表裡,正與地符。
且西山屬金,以五音論之,先生之姓,羽音屬水,金能生水,合得長生之局,舍此無他往也。
但不知此地誰人為主?”傍有一樵夫指曰:“此地乃金長者之業。
”真君曰:“既稱長者,必是善人。
” 二人迳造其家。
金公欣然出迎,歡若平生。
金公問曰:“二位仙客,從何而至?”郭璞曰:“小子姓郭名璞:略曉陰陽之術。
因此位道友姓許名遜,欲求栖隐之地。
偶采寶莊,正合仙格,欲置一舍,以為修煉之所。
不知尊翁肯慨諾否?”金公曰:“第恐此地褊小,不足以處許君;如不棄,并寒莊薄地數畝悉當相贈。
”真君曰:“願訂價多少?惟命是從。
”金公曰:“大丈夫一言,萬金不易。
愚老拙直,平生不立文券。
”乃與真君索大錢一文,中破之,自收其半,一半付還真君。
真君叩頭拜謝。
三人分别而去。
于是真君辭了郭璞,擇取吉日,挈家父母妻子,凡數十口,徙于西山,築室而居焉。
金公後封為地主真官。
金氏之宅,即今玉隆萬壽宮是也。
卻說真君日以修煉為事,煉就金丹,用之可以點石為金,服之可以卻老延年。
于是周濟貧乏,德義彰播。
時晉武帝西平蜀,東取吳,天下一統,建元太康。
從吏部尚書山濤之奏,诏各郡保舉孝廉賢能之士。
豫章郡太守範甯,見真君孝養二親,雍睦鄉裡,輕财利物,即保舉真君為孝廉。
武帝遣使臣束帛赍诏,取真君為蜀郡旌陽縣令。
真君以父母年老,不忍遠離,上表辭職。
武帝不允,命本郡守催迫上任。
捱至次年,真君不得已辭别父母妻子,隻得起程。
真君有二姊,長姊事南昌眄君,夫早喪,遺下一子眄烈字道微,事母至孝。
真君慮其姊孀居無倚,遂築室于宅之西,奉姊居之,于是母子得聞妙道,真君臨行,謂姊曰:“吾父母年邁,妻子尚不知世務,賢姊當代弟掌治家事。
如有仙翁隐客相過者,可以禮貌相待。
汝子眄烈,吾嘉其有仁孝之風,使與我同往任所。
”眄母曰:“賢弟好去為官,家下一應事體為姊的擔當,不勞遠念。
” 言未畢,忽有一少年上堂,長揖言曰:“吾與眄烈哥哥,皆外甥也。
何獨與眄兄同行,而不及我?”真君視其人,乃次姊之子,複姓鐘離名嘉字公陽,新建縣象牙山西裡人也。
父母俱早喪,自幼依于真君。
為人氣象恢弘,德性溫雅,至是欲與真君同行。
真君許之。
于是二甥得薰陶之力,神仙器量,從此以立。
真君又呼其妻周夫人告之曰:“我本無心功名,奈朝廷屢聘,若不奉行,恐抗君命。
自古忠孝不能兩全。
二親老邁,汝當朝夕侍奉,調護寒暑,克盡汝子婦之道!且兒女少幼,須不時教訓,勤以治家,儉以節用,此是汝當然事也。
” 周夫人答曰:“謹領教!”言畢,拜别而行,不在話下。
話說真君未到任之初,蜀中饑荒,民貧不能納租;真君到任,上官督責甚嚴,真君乃以靈丹點瓦石為金,暗使人埋于縣衙後圃。
一旦拘集貧民未納租者,盡至階下,真君問曰:“朝廷糧稅,汝等緣何不納?”貧民告曰:“輸納國稅,乃理之常,豈敢不遵?奈因饑荒,不能納爾。
”真君曰:“既如此,吾罰汝等在于縣衙後圃,開鑿池塘,以作工數,倘有所得,即來完納。
”民皆大喜,即往後圃開鑿池塘,遂皆拾得黃金,都來完納,百姓遂免流移之苦。
鄰郡聞風者,皆來依附,遂至戶口增益。
按《一統志》旌陽縣屬漢州,真君飛升後,改為德陽,以表真君之德及民也。
其地賴真君點金,故至今尚富,這話休題。
那時民間又患瘟疫,死者無數,真君符咒所及,即時痊愈。
又憐他郡病民,乃插竹為标,置于四境溪上,焚符其中,使病者就而飲之,無不痊可。
其老幼婦瘦羸不能自至者,令人汲水歸家飲之,亦複安痊。
郡人有詩贊曰: 百裡桑麻知善政,萬家煙井沐仁風。
明懸藻鑒秋陽暴,清逼冰壺夜月溶。
符置江濱驅痼病,金埋縣圃起民窮。
真君德澤于今在,廟祀巍巍報厥功。
卻說成都府有一人,姓陳名勳字孝舉。
因舉孝廉,官居益州别駕。
聞真君傳授吳猛道法,今治旌陽,恩及百姓,遂來拜谒,願投案下充為書吏,使朝夕得領玄教。
真君見其人氣清色潤,遂付以吏職。
既而見勳有道骨,乃引勳居門下為弟子,看守藥爐。
又有一人姓周名廣字惠常,廬陵人也,乃吳都督周瑜之後。
遊巴蜀雲台山,粗得漢天師驅精斬邪之法。
至是聞真君深得仙道,特至旌陽縣投拜真君為師,願垂教訓。
真君納之,職掌雷壇。
二人自是得聞仙道之妙。
真君任旌陽既久,弟子漸衆,每因公餘無事,與衆弟子講論道法。
卻說晉朝承平既久,外有五胡強橫,濁亂中原。
那五胡? 匈奴劉淵居晉陽,羯戎石勒居上黨,羌人姚弋仲居扶風,氐人符洪居臨渭,鮮卑慕容廆居昌黎。
先是漢、魏以來,收服夷、狄,諸胡多居塞内。
太子洗馬江統勸武帝徙于邊地,免後日夷、狄亂華之禍。
武帝不聽,至是果然侵亂晉朝。
太子惠帝愚蠢,賈後橫恣,殺戮大臣。
真君乃謂弟子曰:“吾聞君子有道則見,無道則隐。
”遂解官東歸。
百姓聞知,扳轅卧轍而留,泣聲震地。
真君亦泣下,謂其民曰:“吾非肯舍汝而去,奈今天下不久大亂,吾是以為保身之計。
爾等子民,各務生業!”百姓不忍,送至百裡之外,或數百裡,又有送至家中不肯回者。
真君至家,拜見父母妻子,合家相慶,喜不自勝。
即于宅東空地結茅為屋,狀如營壘,令蜀民居之。
蜀民多改其氏族,從真君之姓,故号許氏營。
卻說真君之妻周夫人對真君言:“女姑年長,當擇佳配。
” 真君曰:“吾久思在心矣。
”遍觀衆弟子中,有一人姓黃名仁覽字紫庭,建城人也。
乃禦史中丞黃輔之子。
其人忠信純笃,有受道之器。
真君遂令弟子周廣作媒。
仁覽禀于父母,擇吉備禮,在真君宅上成婚。
滿月後,禀于真君同仙姑歸家省親。
仙姑克盡婦道,仁覽分付其妻在家事奉公姑,複拜辭父母,敬從真君求仙學道。
卻說吳真君猛時年一百二十餘歲矣,聞知真君解绶歸家,自西安來相訪。
真君整衣出迎,坐定叙闊,命築室于宅西以居之。
一日忽大風暴作,吳君即書一符,擲于屋上,須臾見有一青鳥銜去,其風頓息。
真君問曰:“此風主何吉兇?”吳君曰:“南湖有一舟經過,忽遇此風,舟中有一道人呼天求救,吾以此止之。
”不數日,有一人深衣大帶,頭戴幅巾,進門與二君施禮曰:“姓彭名抗,字武陽,蘭陵人也。
自少舉孝廉,官至晉朝尚書左丞。
因見天下将亂,托疾辭職。
聞許先生施行德惠,參悟仙機,特來拜投為師。
昨過南湖,偶遇狂風大作,舟幾覆。
吾乃呼天号救,俄有一青鳥飛來,其風頓息。
今日得拜仙顔,實乃萬幸!”真君即以吳君書符之事告之。
彭抗拜謝不勝,遂挈家居豫章城中。
既而見真君一子未婚,願将女勝娘為配。
真君從之。
自後待彭抗以賓禮,盡以神仙秘術付之。
東明子有詩雲: 二品高官職匪輕,一朝抛卻拜仙庭。
不因懿戚情相厚,彭老安能得上升? 此時真君傳得吳猛道術,猶未傳谌母飛步斬邪之法。
有太白金星奏聞玉帝:“南昌郡孽龍将為民害,今有許遜原系玉洞真仙降世,應在此人收伏。
望差天使赍賜斬妖神劍,付與許遜,助斬妖精,免使黎民遭害。
”玉帝聞奏,即宣女童二人,将神劍二口,赍至地名柏林,獻于許遜,宣上帝之命,教他斬魅除妖,濟民救世。
真君拜而受之,回顧女童,已飛升雲端矣。
後人有詩歎曰: 堅金烈火煉将成,削鐵吹毛耀日明。
玉女捧來離紫府,江湖從此水流腥。
且說江南有一妖物,号曰“孽龍”。
初生人世,為聰明才子,姓張名酷。
因乘船渡江,偶值大風,其船遂覆。
張酷溺于水中,彼時得附一木闆,随水漂流,泊于沙灘之上。
肚中正餓,忽見明珠一顆,取而吞之。
那珠不是别的珠,乃是那火龍生下的卵。
吞了這珠卻不餓了,就在水中能遊能泳。
過了一月有餘,脫胎換骨,遍身盡生鱗甲,止有一個頭,還是人頭。
其後這個畜生隻好在水中戲耍,或跳入三級巨浪,看魚龍變化,或撞在萬丈深潭,看蝦鼈潛遊。
不想火龍見了,就認得是他兒子,噓了一氣,教以神通。
那畜生走上岸來,即能千變萬化,于是呼風作雨,握霧撩雲。
喜則化人形而淫人間之女子,怒則變精怪而興陸地之波濤,或壞人屋舍,或食人精血,或覆人舟船,取人金珠,為人間大患。
誕有六子,數十年間,生息蕃盛,約有千餘。
兼之族類蛟黨甚多,常欲把江西數郡滾出一個大中海。
一日,真君煉丹于艾城之山,有蛟黨辄興洪水,欲漂流其丹室。
真君大怒,即遣神兵擒之,釘于石壁,今釘蛟石猶在。
又揮起寶劍,将一蛟斬訖。
不想那孽龍知道,殺了他的黨類,一呼百集,老老少少,大大小小,都打做一團兒。
孽龍道:“許遜恁般可惡,欲誅吾黨,不報此仇,生亦枉然!”内有一班孽畜,有叫孽龍做公公的,有叫做伯伯的,有叫做叔叔的,有叫做哥哥的,說道:“不消費心,等我們去把那許遜抓将來,碎屍萬段,以洩其恨。
”孽龍道:“聞得許遜傳授了吳猛的法術,甚有本事,還要個有力量的去才好。
”内有一長蛇精說道:“哥哥,等我去來。
”孽龍道:“賢弟到去得。
”于是長蛇精帶了百十個蛟黨,一齊沖奔許氏之宅,一字陣兒擺開,叫道:“許遜,敢與我比勢麼?”真君見是一夥蛟黨,仗劍在手問雲:“你這些孽畜,有甚本事,敢與我相比?”長蛇精道:“你聽我說: 鱗甲棱層氣勢雄,神通會上顯神通。
開喉一旦能吞象,伏氣三年便化龍。
巨口張時偏作霧,高頭昂處便呼風。
身長九萬人知否,繞遍昆侖第一峰。
” 長蛇精恃了本事,耀武揚威,衆蛟黨一齊踴躍,聲聲口口說道:“你不該殺了我家人,定不與你幹休!”真君曰:“隻怕你這些孽畜逃不過我手中寶劍。
”那長蛇精就弄他本事,放出一陣大風,又隻見:視之無影,聽之有聲,噫大塊之怒号,傳萬竅之跳叫。
一任他砰砰磅磅,栗栗烈烈,撼天阙,搖地軸,九天仙子也愁眉;那管他青青白白,紅紅黃黃,翻大海,攪長江,四海龍王同縮頸。
雷轟轟,電閃閃,飛的是沙,走的是石,直恁的滿眼塵霾春起早;雲慘慘,霧騰騰,折也喬林,不也古木,說甚麼前村燈火夜眠遲,忽喇喇前呼後叫,左奔右突,就是九重龍樓鳳閣,也教他萬瓦齊飛;吉都都橫沖直撞,亂卷斜拖,即如千丈虎狼穴,難道是一毛不拔? 縱宗生之大志,不敢謂其乘之而浪破千層;雖列子之泠然,吾未見其禦之而旬有五日。
正是: 萬裡塵沙陰晦暝,幾家門戶響敲推。
多情折盡章台柳,底事掀開社屋茅? 真個好一陣大風也!真君按劍在手,叱曰:“風伯等神,好将此風息了!”須臾之間,那風寂然不動。
誰知那些孽怪,又弄出一番大雨來:則見:石燕飛翔,商羊鼓舞。
滂沱的雲中瀉下,就似傾盆;忽喇的空裡注來,豈因救旱。
逼逼剝剝,打過那園林焦葉,東一片,西一片,翠色闌珊;淋淋篩篩,滴得那池沼荷花,上一瓣,下一瓣,紅妝零亂,溝面洪盈,倏忽間漂去高鳳庭前麥;檐頭長溜,須臾裡洗卻周武郊外兵。
這不是鞭将蜥蜴,碧天上祈禱下的甘霖;這卻是驅起鲸鲵,滄海中噴将來的唾沫。
正是: 茅屋人家煙火冷,梨花庭院夢魂驚。
渠添濁水通魚入,地秀蒼苔滞鶴行。
真個好一陣大雨也!真君又按劍叱曰:“雨師等神,好将此雨止了!”那雨一霎時間半點兒也沒了。
真君乃大顯法力,奔往長蛇精陣中,将兩口寶劍揮起,把長蛇精揮為兩段。
那夥蛟黨,見斬了蛇精,各自逃生。
真君趕上,一概誅滅。
迳往群蛟之所,尋取孽龍。
那孽龍聞得斬了蛇精,傷了許多黨類,心裡那肯幹休!就呼集一黨蛟精,約有千百之衆,人多口多,罵着真君:“騷道,野道,你不合這等上門欺負人!”于是呼風的呼風,喚雨的喚雨,作霧的作霧,興雲的興雲,攫煙的攫煙,弄火的弄火,一齊奔向前來。
真君将兩口寶劍,左砍右斫,那蛟黨多了,怎生收伏得盡?況真君此時未傳得谌母飛騰之法,隻是個陸地神仙。
那孽龍到會變化,沖上雲霄,就變成一個大鷹兒。
真個: 爪似銅釘快利,嘴似鐵鑽堅剛。
展開雙翅欲飛揚,好似大鵬模樣。
雲裡叫時聲大,林端立處頭昂。
紛紛鳥雀盡潛藏,那個飛禽敢擋。
隻見那鷹兒在半空展翅,忽喇地撲将下來,到把真君臉上撾了一下,撾得血流滿面。
真君忙揮劍斬時,那鷹又飛在半空中去了。
真君沒奈何,隻得轉回家中。
那些蛟黨見傷得性命多了,亦各自收陣回去。
卻說真君見孽龍神通廣大,敬來吳君處相訪,求其破蛟之策。
吳君曰:“孽龍久為民害,小老素有剪除之心。
但恨道法未高,莫能取勝。
汝今既擒蛟黨,孽龍必然忿怒,愈加殘害,江南休矣!”真君曰:“如此奈何?”吳君曰:“我近日聞得鎮江府丹陽縣,地名黃堂,有一女真谌母,深通道術。
吾與汝同往師之,叩其妙道,然後除此妖物,未為晚也。
”真君聞言大喜,遂整行囊與吳君共往黃堂,谒見谌母。
谌母曰:“二公何人?到此有何見谕?”真君曰:“弟子許遜、吳猛。
今因江南有一孽龍精,大為民害,吾二人有心殄滅,奈法術殊欠。
久聞尊母道傳無極,法演先天,迳來懇求,望指示仙訣,實乃平生之至願也。
”言訖,拜伏于地。
谌母曰:“二公請起,聽吾言之:君等乃夙禀奇骨,名在天府。
昔者孝悌王自上清下降山東曲阜縣蘭公之家,謂蘭公曰:‘後世晉代當出一神仙,姓許名遜,傳吾至道,是為衆仙之長。
’遂留下金丹寶鑒、銅符鐵券,并飛步斬邪之法,傳與蘭公。
複令蘭公傳我,蘭公又使我收掌,以待汝等,積有四百餘年矣。
子今既來,吾當傳授于汝。
”于是選擇吉日,依科設儀,付出銅符鐵券、金丹寶鑒,并正一斬邪之法,三五飛騰之術,及諸靈章秘訣,并各樣符篆,悉以傳諸許君。
今淨明法、五雷法之類,皆谌母所傳也。
谌母又謂吳君曰:“君昔者以神方為許君之師。
今孝悌王之道,唯許君得傳,汝當退而反師之也。
” 真君傳道已畢,将欲辭歸。
心中暗想:“今幸得聞谌母之教,每歲必當谒拜,以盡弟子之禮。
”此意未形于言,谌母已先知矣,乃對真君曰:“我今還帝鄉,子不必再來谒也。
”乃取香茅一根,望南而擲,其茅随風飄然。
谌母謂真君曰:“子于所居之南數十裡,看香茅落于何處,其處立吾廟宇,每歲逢秋,一至吾廟足矣。
”谌母言罷,空中忽有龍車鳳辇來迎,谌母即淩空而去。
其時吳、許二君望空拜送,即還本部。
遂往尋飛茆之迹,行至西山之南四十裡,覓得香茅,已叢生茂盛,二君遂于此地建立祠宇,亦以黃堂名之。
令匠人塑谌母寶像,嚴奉香火,期以八月初三日必往朝谒。
即今崇真觀是也,朝谒之禮猶在。
真君亦于黃堂立壇,悉依谌母之言,将此道法傳授吳君。
吳君反拜真君為師。
自此二人始有飛騰變化之術。
回至小江,寓客店,主人宋氏見方外高人,不索酒錢,厚具相待。
二君感其恭敬,遂求筆墨畫一松樹于其壁上而去。
自二君去後,其松青郁如生,風動則其枝搖搖,月來則其彩淡淡,露下則其色濕濕,往來觀者,日以千計。
去則皆留錢謝之,宋氏遂至巨富。
後江漲堤潰,店屋俱漂,惟松壁不壞。
卻說孽龍精被真君斬其族類,心甚怒,又聞吳君同真君往黃堂學法,于是命蛟黨先入吳君所居地方,殘害生民,為災降禍。
真君回至西甯,聞蛟孽腥風襲人,責備社伯:“汝為一縣鬼神之主,如何縱容他為害?”社伯答曰:“妖物神通廣大,非小神能制。
”再三謝罪。
忽孽龍精見真君至,統集蛟黨,湧起十數丈水頭。
那水波濤泛漲,怎見得好狠? 隻聽得潺潺聲振谷,又見那滔滔勢漫天。
雄威響若雷奔走,猛湧波如雪卷颠。
千丈波高浸道路,萬層濤激泛山岩。
冷冷如漱玉,滾滾似鳴弦。
觸石滄滄噴碎玉,回湍渺渺漩渦圓。
低低凸凸随流蕩,大勢彌漫上下連。
真君見了這等大水,恐損壞了居民屋宇田禾,急将手中寶劍,望空書符一道,叫道:“水伯,急急收水!”水伯收得水遲,真君大怒。
水伯道:“常言潑水難收,且從容些!”真君欲責水伯,水伯大懼,須臾間将水收了,依舊是平洋陸地。
真君提着寶劍徑斬孽龍,那孽龍變作一個巡海夜叉,持槍相迎。
這一場好殺:真君劍砍,妖怪槍迎。
劍砍霜光噴烈火,槍迎銳氣迸愁雲。
一個是洋子江生成的惡怪,一個是靈霄殿差下的仙真。
那一個揚威耀武欺天律,這一個禦暴除災轉法輪。
真仙使法身驅霧,魔怪争強浪滾塵。
兩家努力争功績,皆為洪都百萬民。
那些蛟黨見孽龍與真君正殺得英雄,一齊前來助戰。
忽然弄出一陣怪沙來,要把真君眼目蒙蔽,隻見:似霧如煙初散漫,紛紛藹藹下天涯。
白茫茫到處難開眼,昏暗暗飛時找路差。
打柴的樵子失了伴,采藥的仙童不見家。
細細輕飄如麥面,粗粗翻覆似芝麻。
世間朦胧山頂暗,長空迷沒太陽遮。
不比塵嚣随駿馬,難言輕軟襯香車。
此沙本是無情物,登時刮得眼生花。
此時飛沙大作,那蛟黨一齊呐喊。
真君呵了仙氣一口,化作一陣雄風,将沙刮轉。
吳君在高阜之上,觀看妖孽更有許大神通,于是運取掌心蠻雷,望空打去。
雖風雲雷雨,乃蛟龍所喜的,但此系吳君法雷,專打妖怪,則見:運之掌上,震之雲間,虺虺虩虩可畏,轟轟劃劃初聞。
燒起謝仙之火烈,推轉阿香之車輪。
音赫赫,就似撞八荒之鼓,音聞天地;聲赫赫,又如放九邊之炮,響振軍屯。
使劉先主失了雙箸,教蔡元中繞遍孤墳。
聞之不及掩耳,當之誰不銷魂。
真個天仙手上威靈振,蛟魅胸中心膽傾! 那些群孽,聞得這個法雷,驚天動地之聲,倒海震山之怒,唬得魂不附體。
更見那真君兩口寶劍,寒光閃閃,殺氣騰騰,孽龍當抵不住,就收了夜叉之形,不知變了個甚麼物件,潛蹤遁走。
真君乃舍了孽龍,追殺蛟黨,蛟黨四散逃去。
真君追二蛟至鄂渚,忽然不見。
路逢三老人侍立,真君問曰:“吾追蛟孽至此,失其蹤迹,汝三老曾見否?”老人指曰:“敢伏在前橋之下?”真君聞言,遂至橋側,仗劍
吉兇富貴之地,天地所秘,神物所護,苟非其人,見而不見。
俗雲‘福地留與福人來’,正謂此也。
”真君曰:“今有此等好地,先生何不留一記,以為他日之驗?”郭璞乃題詩一首為記,雲: 行盡江南數百州,惟有傍湖山石牛。
雁鵝夜夜鳴更鼓,魚鼈朝朝拜冕旒。
離龍隐隐居乾位,巽水滔滔入艮流。
後代福人來遇此,富貴綿綿八百秋。
許、郭二人離了鄱陽,又行至宜春栖梧山下,有一人姓王名朔,亦善通五行曆數之書。
見許、郭二人登山采地,料必異人,遂迎至其家。
詢姓名已畢,朔留二人宿于西亭,相待甚厚。
真君感其殷勤,乃告之曰:“子相貌非凡,可傳吾術。
” 遂密授修煉仙方。
郭璞曰:“此居山水秀麗,宜為道院,以作養真之地。
”王朔從其言,遂蓋起道院,真君援筆大書“迎仙院”三字,以作牌額。
王朔感戴不勝。
二人相辭而去,遂行至洪都西山,地名金田,則見:嵯嵯峨峨的山勢,突突兀兀的峰巒,活活潑潑的青龍,端端正正的白虎,圓圓淨淨的護沙,灣灣環環的朝水。
山上有蒼蒼郁郁的虬髯美松,山下有翠翠青青的鳳尾修竹,山前有軟軟柔柔的龍須嫩草,山後有古古怪怪的鹿角枯樟。
也曾聞華華彩彩的鸾吟,也曾聞昂昂藏藏的鶴唳,也曾聞咆咆哮哮的虎嘯,也曾聞呦呦诜诜的鹿鳴。
這山呵!比浙之天台更生得奇奇絕絕,比閩之武夷更生得窕窕峣峣,比池之九華更生得迤迤遈遈,比蜀之峨眉更生得秀秀麗麗,比楚之武當更生得尖尖圓圓,比陝之終南更生得巧巧妙妙,比魯之泰山更生得蜿蜿蜒蜒,比廣之羅浮更生得蒼蒼奕奕。
真個是天下無雙勝境,江西第一名山。
萬古精英此處藏,分明是個神仙宅。
卻說郭璞先生行到山麓之下,前觀後察,左顧右盼,遂将羅經下針,審了方向,撫掌大笑曰:“璞相地多矣,未有如此之妙!若求富貴,則有起歇;如欲栖隐,大合仙格。
觀其岡阜厚圓,位坐深邃,三峰壁立,四環雲拱,内外勾鎖,無不合宜。
大凡相地,兼相其人,觀君表裡,正與地符。
且西山屬金,以五音論之,先生之姓,羽音屬水,金能生水,合得長生之局,舍此無他往也。
但不知此地誰人為主?”傍有一樵夫指曰:“此地乃金長者之業。
”真君曰:“既稱長者,必是善人。
” 二人迳造其家。
金公欣然出迎,歡若平生。
金公問曰:“二位仙客,從何而至?”郭璞曰:“小子姓郭名璞:略曉陰陽之術。
因此位道友姓許名遜,欲求栖隐之地。
偶采寶莊,正合仙格,欲置一舍,以為修煉之所。
不知尊翁肯慨諾否?”金公曰:“第恐此地褊小,不足以處許君;如不棄,并寒莊薄地數畝悉當相贈。
”真君曰:“願訂價多少?惟命是從。
”金公曰:“大丈夫一言,萬金不易。
愚老拙直,平生不立文券。
”乃與真君索大錢一文,中破之,自收其半,一半付還真君。
真君叩頭拜謝。
三人分别而去。
于是真君辭了郭璞,擇取吉日,挈家父母妻子,凡數十口,徙于西山,築室而居焉。
金公後封為地主真官。
金氏之宅,即今玉隆萬壽宮是也。
卻說真君日以修煉為事,煉就金丹,用之可以點石為金,服之可以卻老延年。
于是周濟貧乏,德義彰播。
時晉武帝西平蜀,東取吳,天下一統,建元太康。
從吏部尚書山濤之奏,诏各郡保舉孝廉賢能之士。
豫章郡太守範甯,見真君孝養二親,雍睦鄉裡,輕财利物,即保舉真君為孝廉。
武帝遣使臣束帛赍诏,取真君為蜀郡旌陽縣令。
真君以父母年老,不忍遠離,上表辭職。
武帝不允,命本郡守催迫上任。
捱至次年,真君不得已辭别父母妻子,隻得起程。
真君有二姊,長姊事南昌眄君,夫早喪,遺下一子眄烈字道微,事母至孝。
真君慮其姊孀居無倚,遂築室于宅之西,奉姊居之,于是母子得聞妙道,真君臨行,謂姊曰:“吾父母年邁,妻子尚不知世務,賢姊當代弟掌治家事。
如有仙翁隐客相過者,可以禮貌相待。
汝子眄烈,吾嘉其有仁孝之風,使與我同往任所。
”眄母曰:“賢弟好去為官,家下一應事體為姊的擔當,不勞遠念。
” 言未畢,忽有一少年上堂,長揖言曰:“吾與眄烈哥哥,皆外甥也。
何獨與眄兄同行,而不及我?”真君視其人,乃次姊之子,複姓鐘離名嘉字公陽,新建縣象牙山西裡人也。
父母俱早喪,自幼依于真君。
為人氣象恢弘,德性溫雅,至是欲與真君同行。
真君許之。
于是二甥得薰陶之力,神仙器量,從此以立。
真君又呼其妻周夫人告之曰:“我本無心功名,奈朝廷屢聘,若不奉行,恐抗君命。
自古忠孝不能兩全。
二親老邁,汝當朝夕侍奉,調護寒暑,克盡汝子婦之道!且兒女少幼,須不時教訓,勤以治家,儉以節用,此是汝當然事也。
” 周夫人答曰:“謹領教!”言畢,拜别而行,不在話下。
話說真君未到任之初,蜀中饑荒,民貧不能納租;真君到任,上官督責甚嚴,真君乃以靈丹點瓦石為金,暗使人埋于縣衙後圃。
一旦拘集貧民未納租者,盡至階下,真君問曰:“朝廷糧稅,汝等緣何不納?”貧民告曰:“輸納國稅,乃理之常,豈敢不遵?奈因饑荒,不能納爾。
”真君曰:“既如此,吾罰汝等在于縣衙後圃,開鑿池塘,以作工數,倘有所得,即來完納。
”民皆大喜,即往後圃開鑿池塘,遂皆拾得黃金,都來完納,百姓遂免流移之苦。
鄰郡聞風者,皆來依附,遂至戶口增益。
按《一統志》旌陽縣屬漢州,真君飛升後,改為德陽,以表真君之德及民也。
其地賴真君點金,故至今尚富,這話休題。
那時民間又患瘟疫,死者無數,真君符咒所及,即時痊愈。
又憐他郡病民,乃插竹為标,置于四境溪上,焚符其中,使病者就而飲之,無不痊可。
其老幼婦瘦羸不能自至者,令人汲水歸家飲之,亦複安痊。
郡人有詩贊曰: 百裡桑麻知善政,萬家煙井沐仁風。
明懸藻鑒秋陽暴,清逼冰壺夜月溶。
符置江濱驅痼病,金埋縣圃起民窮。
真君德澤于今在,廟祀巍巍報厥功。
卻說成都府有一人,姓陳名勳字孝舉。
因舉孝廉,官居益州别駕。
聞真君傳授吳猛道法,今治旌陽,恩及百姓,遂來拜谒,願投案下充為書吏,使朝夕得領玄教。
真君見其人氣清色潤,遂付以吏職。
既而見勳有道骨,乃引勳居門下為弟子,看守藥爐。
又有一人姓周名廣字惠常,廬陵人也,乃吳都督周瑜之後。
遊巴蜀雲台山,粗得漢天師驅精斬邪之法。
至是聞真君深得仙道,特至旌陽縣投拜真君為師,願垂教訓。
真君納之,職掌雷壇。
二人自是得聞仙道之妙。
真君任旌陽既久,弟子漸衆,每因公餘無事,與衆弟子講論道法。
卻說晉朝承平既久,外有五胡強橫,濁亂中原。
那五胡? 匈奴劉淵居晉陽,羯戎石勒居上黨,羌人姚弋仲居扶風,氐人符洪居臨渭,鮮卑慕容廆居昌黎。
先是漢、魏以來,收服夷、狄,諸胡多居塞内。
太子洗馬江統勸武帝徙于邊地,免後日夷、狄亂華之禍。
武帝不聽,至是果然侵亂晉朝。
太子惠帝愚蠢,賈後橫恣,殺戮大臣。
真君乃謂弟子曰:“吾聞君子有道則見,無道則隐。
”遂解官東歸。
百姓聞知,扳轅卧轍而留,泣聲震地。
真君亦泣下,謂其民曰:“吾非肯舍汝而去,奈今天下不久大亂,吾是以為保身之計。
爾等子民,各務生業!”百姓不忍,送至百裡之外,或數百裡,又有送至家中不肯回者。
真君至家,拜見父母妻子,合家相慶,喜不自勝。
即于宅東空地結茅為屋,狀如營壘,令蜀民居之。
蜀民多改其氏族,從真君之姓,故号許氏營。
卻說真君之妻周夫人對真君言:“女姑年長,當擇佳配。
” 真君曰:“吾久思在心矣。
”遍觀衆弟子中,有一人姓黃名仁覽字紫庭,建城人也。
乃禦史中丞黃輔之子。
其人忠信純笃,有受道之器。
真君遂令弟子周廣作媒。
仁覽禀于父母,擇吉備禮,在真君宅上成婚。
滿月後,禀于真君同仙姑歸家省親。
仙姑克盡婦道,仁覽分付其妻在家事奉公姑,複拜辭父母,敬從真君求仙學道。
卻說吳真君猛時年一百二十餘歲矣,聞知真君解绶歸家,自西安來相訪。
真君整衣出迎,坐定叙闊,命築室于宅西以居之。
一日忽大風暴作,吳君即書一符,擲于屋上,須臾見有一青鳥銜去,其風頓息。
真君問曰:“此風主何吉兇?”吳君曰:“南湖有一舟經過,忽遇此風,舟中有一道人呼天求救,吾以此止之。
”不數日,有一人深衣大帶,頭戴幅巾,進門與二君施禮曰:“姓彭名抗,字武陽,蘭陵人也。
自少舉孝廉,官至晉朝尚書左丞。
因見天下将亂,托疾辭職。
聞許先生施行德惠,參悟仙機,特來拜投為師。
昨過南湖,偶遇狂風大作,舟幾覆。
吾乃呼天号救,俄有一青鳥飛來,其風頓息。
今日得拜仙顔,實乃萬幸!”真君即以吳君書符之事告之。
彭抗拜謝不勝,遂挈家居豫章城中。
既而見真君一子未婚,願将女勝娘為配。
真君從之。
自後待彭抗以賓禮,盡以神仙秘術付之。
東明子有詩雲: 二品高官職匪輕,一朝抛卻拜仙庭。
不因懿戚情相厚,彭老安能得上升? 此時真君傳得吳猛道術,猶未傳谌母飛步斬邪之法。
有太白金星奏聞玉帝:“南昌郡孽龍将為民害,今有許遜原系玉洞真仙降世,應在此人收伏。
望差天使赍賜斬妖神劍,付與許遜,助斬妖精,免使黎民遭害。
”玉帝聞奏,即宣女童二人,将神劍二口,赍至地名柏林,獻于許遜,宣上帝之命,教他斬魅除妖,濟民救世。
真君拜而受之,回顧女童,已飛升雲端矣。
後人有詩歎曰: 堅金烈火煉将成,削鐵吹毛耀日明。
玉女捧來離紫府,江湖從此水流腥。
且說江南有一妖物,号曰“孽龍”。
初生人世,為聰明才子,姓張名酷。
因乘船渡江,偶值大風,其船遂覆。
張酷溺于水中,彼時得附一木闆,随水漂流,泊于沙灘之上。
肚中正餓,忽見明珠一顆,取而吞之。
那珠不是别的珠,乃是那火龍生下的卵。
吞了這珠卻不餓了,就在水中能遊能泳。
過了一月有餘,脫胎換骨,遍身盡生鱗甲,止有一個頭,還是人頭。
其後這個畜生隻好在水中戲耍,或跳入三級巨浪,看魚龍變化,或撞在萬丈深潭,看蝦鼈潛遊。
不想火龍見了,就認得是他兒子,噓了一氣,教以神通。
那畜生走上岸來,即能千變萬化,于是呼風作雨,握霧撩雲。
喜則化人形而淫人間之女子,怒則變精怪而興陸地之波濤,或壞人屋舍,或食人精血,或覆人舟船,取人金珠,為人間大患。
誕有六子,數十年間,生息蕃盛,約有千餘。
兼之族類蛟黨甚多,常欲把江西數郡滾出一個大中海。
一日,真君煉丹于艾城之山,有蛟黨辄興洪水,欲漂流其丹室。
真君大怒,即遣神兵擒之,釘于石壁,今釘蛟石猶在。
又揮起寶劍,将一蛟斬訖。
不想那孽龍知道,殺了他的黨類,一呼百集,老老少少,大大小小,都打做一團兒。
孽龍道:“許遜恁般可惡,欲誅吾黨,不報此仇,生亦枉然!”内有一班孽畜,有叫孽龍做公公的,有叫做伯伯的,有叫做叔叔的,有叫做哥哥的,說道:“不消費心,等我們去把那許遜抓将來,碎屍萬段,以洩其恨。
”孽龍道:“聞得許遜傳授了吳猛的法術,甚有本事,還要個有力量的去才好。
”内有一長蛇精說道:“哥哥,等我去來。
”孽龍道:“賢弟到去得。
”于是長蛇精帶了百十個蛟黨,一齊沖奔許氏之宅,一字陣兒擺開,叫道:“許遜,敢與我比勢麼?”真君見是一夥蛟黨,仗劍在手問雲:“你這些孽畜,有甚本事,敢與我相比?”長蛇精道:“你聽我說: 鱗甲棱層氣勢雄,神通會上顯神通。
開喉一旦能吞象,伏氣三年便化龍。
巨口張時偏作霧,高頭昂處便呼風。
身長九萬人知否,繞遍昆侖第一峰。
” 長蛇精恃了本事,耀武揚威,衆蛟黨一齊踴躍,聲聲口口說道:“你不該殺了我家人,定不與你幹休!”真君曰:“隻怕你這些孽畜逃不過我手中寶劍。
”那長蛇精就弄他本事,放出一陣大風,又隻見:視之無影,聽之有聲,噫大塊之怒号,傳萬竅之跳叫。
一任他砰砰磅磅,栗栗烈烈,撼天阙,搖地軸,九天仙子也愁眉;那管他青青白白,紅紅黃黃,翻大海,攪長江,四海龍王同縮頸。
雷轟轟,電閃閃,飛的是沙,走的是石,直恁的滿眼塵霾春起早;雲慘慘,霧騰騰,折也喬林,不也古木,說甚麼前村燈火夜眠遲,忽喇喇前呼後叫,左奔右突,就是九重龍樓鳳閣,也教他萬瓦齊飛;吉都都橫沖直撞,亂卷斜拖,即如千丈虎狼穴,難道是一毛不拔? 縱宗生之大志,不敢謂其乘之而浪破千層;雖列子之泠然,吾未見其禦之而旬有五日。
正是: 萬裡塵沙陰晦暝,幾家門戶響敲推。
多情折盡章台柳,底事掀開社屋茅? 真個好一陣大風也!真君按劍在手,叱曰:“風伯等神,好将此風息了!”須臾之間,那風寂然不動。
誰知那些孽怪,又弄出一番大雨來:則見:石燕飛翔,商羊鼓舞。
滂沱的雲中瀉下,就似傾盆;忽喇的空裡注來,豈因救旱。
逼逼剝剝,打過那園林焦葉,東一片,西一片,翠色闌珊;淋淋篩篩,滴得那池沼荷花,上一瓣,下一瓣,紅妝零亂,溝面洪盈,倏忽間漂去高鳳庭前麥;檐頭長溜,須臾裡洗卻周武郊外兵。
這不是鞭将蜥蜴,碧天上祈禱下的甘霖;這卻是驅起鲸鲵,滄海中噴将來的唾沫。
正是: 茅屋人家煙火冷,梨花庭院夢魂驚。
渠添濁水通魚入,地秀蒼苔滞鶴行。
真個好一陣大雨也!真君又按劍叱曰:“雨師等神,好将此雨止了!”那雨一霎時間半點兒也沒了。
真君乃大顯法力,奔往長蛇精陣中,将兩口寶劍揮起,把長蛇精揮為兩段。
那夥蛟黨,見斬了蛇精,各自逃生。
真君趕上,一概誅滅。
迳往群蛟之所,尋取孽龍。
那孽龍聞得斬了蛇精,傷了許多黨類,心裡那肯幹休!就呼集一黨蛟精,約有千百之衆,人多口多,罵着真君:“騷道,野道,你不合這等上門欺負人!”于是呼風的呼風,喚雨的喚雨,作霧的作霧,興雲的興雲,攫煙的攫煙,弄火的弄火,一齊奔向前來。
真君将兩口寶劍,左砍右斫,那蛟黨多了,怎生收伏得盡?況真君此時未傳得谌母飛騰之法,隻是個陸地神仙。
那孽龍到會變化,沖上雲霄,就變成一個大鷹兒。
真個: 爪似銅釘快利,嘴似鐵鑽堅剛。
展開雙翅欲飛揚,好似大鵬模樣。
雲裡叫時聲大,林端立處頭昂。
紛紛鳥雀盡潛藏,那個飛禽敢擋。
隻見那鷹兒在半空展翅,忽喇地撲将下來,到把真君臉上撾了一下,撾得血流滿面。
真君忙揮劍斬時,那鷹又飛在半空中去了。
真君沒奈何,隻得轉回家中。
那些蛟黨見傷得性命多了,亦各自收陣回去。
卻說真君見孽龍神通廣大,敬來吳君處相訪,求其破蛟之策。
吳君曰:“孽龍久為民害,小老素有剪除之心。
但恨道法未高,莫能取勝。
汝今既擒蛟黨,孽龍必然忿怒,愈加殘害,江南休矣!”真君曰:“如此奈何?”吳君曰:“我近日聞得鎮江府丹陽縣,地名黃堂,有一女真谌母,深通道術。
吾與汝同往師之,叩其妙道,然後除此妖物,未為晚也。
”真君聞言大喜,遂整行囊與吳君共往黃堂,谒見谌母。
谌母曰:“二公何人?到此有何見谕?”真君曰:“弟子許遜、吳猛。
今因江南有一孽龍精,大為民害,吾二人有心殄滅,奈法術殊欠。
久聞尊母道傳無極,法演先天,迳來懇求,望指示仙訣,實乃平生之至願也。
”言訖,拜伏于地。
谌母曰:“二公請起,聽吾言之:君等乃夙禀奇骨,名在天府。
昔者孝悌王自上清下降山東曲阜縣蘭公之家,謂蘭公曰:‘後世晉代當出一神仙,姓許名遜,傳吾至道,是為衆仙之長。
’遂留下金丹寶鑒、銅符鐵券,并飛步斬邪之法,傳與蘭公。
複令蘭公傳我,蘭公又使我收掌,以待汝等,積有四百餘年矣。
子今既來,吾當傳授于汝。
”于是選擇吉日,依科設儀,付出銅符鐵券、金丹寶鑒,并正一斬邪之法,三五飛騰之術,及諸靈章秘訣,并各樣符篆,悉以傳諸許君。
今淨明法、五雷法之類,皆谌母所傳也。
谌母又謂吳君曰:“君昔者以神方為許君之師。
今孝悌王之道,唯許君得傳,汝當退而反師之也。
” 真君傳道已畢,将欲辭歸。
心中暗想:“今幸得聞谌母之教,每歲必當谒拜,以盡弟子之禮。
”此意未形于言,谌母已先知矣,乃對真君曰:“我今還帝鄉,子不必再來谒也。
”乃取香茅一根,望南而擲,其茅随風飄然。
谌母謂真君曰:“子于所居之南數十裡,看香茅落于何處,其處立吾廟宇,每歲逢秋,一至吾廟足矣。
”谌母言罷,空中忽有龍車鳳辇來迎,谌母即淩空而去。
其時吳、許二君望空拜送,即還本部。
遂往尋飛茆之迹,行至西山之南四十裡,覓得香茅,已叢生茂盛,二君遂于此地建立祠宇,亦以黃堂名之。
令匠人塑谌母寶像,嚴奉香火,期以八月初三日必往朝谒。
即今崇真觀是也,朝谒之禮猶在。
真君亦于黃堂立壇,悉依谌母之言,将此道法傳授吳君。
吳君反拜真君為師。
自此二人始有飛騰變化之術。
回至小江,寓客店,主人宋氏見方外高人,不索酒錢,厚具相待。
二君感其恭敬,遂求筆墨畫一松樹于其壁上而去。
自二君去後,其松青郁如生,風動則其枝搖搖,月來則其彩淡淡,露下則其色濕濕,往來觀者,日以千計。
去則皆留錢謝之,宋氏遂至巨富。
後江漲堤潰,店屋俱漂,惟松壁不壞。
卻說孽龍精被真君斬其族類,心甚怒,又聞吳君同真君往黃堂學法,于是命蛟黨先入吳君所居地方,殘害生民,為災降禍。
真君回至西甯,聞蛟孽腥風襲人,責備社伯:“汝為一縣鬼神之主,如何縱容他為害?”社伯答曰:“妖物神通廣大,非小神能制。
”再三謝罪。
忽孽龍精見真君至,統集蛟黨,湧起十數丈水頭。
那水波濤泛漲,怎見得好狠? 隻聽得潺潺聲振谷,又見那滔滔勢漫天。
雄威響若雷奔走,猛湧波如雪卷颠。
千丈波高浸道路,萬層濤激泛山岩。
冷冷如漱玉,滾滾似鳴弦。
觸石滄滄噴碎玉,回湍渺渺漩渦圓。
低低凸凸随流蕩,大勢彌漫上下連。
真君見了這等大水,恐損壞了居民屋宇田禾,急将手中寶劍,望空書符一道,叫道:“水伯,急急收水!”水伯收得水遲,真君大怒。
水伯道:“常言潑水難收,且從容些!”真君欲責水伯,水伯大懼,須臾間将水收了,依舊是平洋陸地。
真君提着寶劍徑斬孽龍,那孽龍變作一個巡海夜叉,持槍相迎。
這一場好殺:真君劍砍,妖怪槍迎。
劍砍霜光噴烈火,槍迎銳氣迸愁雲。
一個是洋子江生成的惡怪,一個是靈霄殿差下的仙真。
那一個揚威耀武欺天律,這一個禦暴除災轉法輪。
真仙使法身驅霧,魔怪争強浪滾塵。
兩家努力争功績,皆為洪都百萬民。
那些蛟黨見孽龍與真君正殺得英雄,一齊前來助戰。
忽然弄出一陣怪沙來,要把真君眼目蒙蔽,隻見:似霧如煙初散漫,紛紛藹藹下天涯。
白茫茫到處難開眼,昏暗暗飛時找路差。
打柴的樵子失了伴,采藥的仙童不見家。
細細輕飄如麥面,粗粗翻覆似芝麻。
世間朦胧山頂暗,長空迷沒太陽遮。
不比塵嚣随駿馬,難言輕軟襯香車。
此沙本是無情物,登時刮得眼生花。
此時飛沙大作,那蛟黨一齊呐喊。
真君呵了仙氣一口,化作一陣雄風,将沙刮轉。
吳君在高阜之上,觀看妖孽更有許大神通,于是運取掌心蠻雷,望空打去。
雖風雲雷雨,乃蛟龍所喜的,但此系吳君法雷,專打妖怪,則見:運之掌上,震之雲間,虺虺虩虩可畏,轟轟劃劃初聞。
燒起謝仙之火烈,推轉阿香之車輪。
音赫赫,就似撞八荒之鼓,音聞天地;聲赫赫,又如放九邊之炮,響振軍屯。
使劉先主失了雙箸,教蔡元中繞遍孤墳。
聞之不及掩耳,當之誰不銷魂。
真個天仙手上威靈振,蛟魅胸中心膽傾! 那些群孽,聞得這個法雷,驚天動地之聲,倒海震山之怒,唬得魂不附體。
更見那真君兩口寶劍,寒光閃閃,殺氣騰騰,孽龍當抵不住,就收了夜叉之形,不知變了個甚麼物件,潛蹤遁走。
真君乃舍了孽龍,追殺蛟黨,蛟黨四散逃去。
真君追二蛟至鄂渚,忽然不見。
路逢三老人侍立,真君問曰:“吾追蛟孽至此,失其蹤迹,汝三老曾見否?”老人指曰:“敢伏在前橋之下?”真君聞言,遂至橋側,仗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