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卷 宋小官團圓破氈笠
關燈
小
中
大
個欣然願往。
當時聚起十六籌後生,準備八副繩索杠棒,随宋金往土地廟來。
果見巨箱八隻,其箱甚重。
每二人擡一一箱,恰好八杠。
宋金将林子内槍刀收起藏于深草之内,八個箱子都下了船,舵已修好了。
舟人間宋金道:“老客今欲何往?”宋金道:“我且往南京省親。
”舟人道:“我的船正要往瓜州,卻喜又是順便。
”當下開船,約行五十餘裡,方歇。
衆人奉承陝西客有錢,到湊出銀子,買酒買肉,與他壓驚稱賀。
次日西風大起,挂起帆來,不幾日,到了瓜州停泊。
那瓜州到南京隻隔十囑裡江面,宋金另喚了一隻渡船,将箱籠隻揀重的擡下七個,把一個箱子送與舟中衆人以踐其言。
衆人自去開箱分用,不在話下。
宋金渡到龍江關口,尋了店主人家住下,喚鐵匠對了匙鑰,打開箱看時,其中充啊,都是金玉珍寶之類,原來這夥強盜積之有年,不是取之一家,獲之一時的。
宋金先把一箱所蓄,甭之于市,已得數千金。
恐主人生疑,遷寓于城内,買家奴伏侍,身穿羅績,食用膏粱。
餘六箱,隻揀精華之物留下,其他都變賣,不下數萬金。
就于南京儀風門内買下一所大宅,改造廳堂園亭,制辦日用家火,極其華整。
門前開張典鋪,又置買田莊數處,家憧數十房,出色管事者十人,又蓄美童四人,随身答應。
滿京城都稱他為錢員外,出乘輿馬,入擁金資。
臼占道:“居移氣,養移體。
”宋金今日财發身發,肌膚充悅,容采光澤,絕無向來枯瘠之容,寒酸之氣。
正是: 人逢運至精神爽,月到秋來光彩新。
話分兩頭。
且說劉有才那日哄了女婿上岸,撥轉船頭,順風而下,瞬息之間,已行百裡。
老夫婦兩口暗暗歡喜。
宜春女兒猶然不知,隻道丈大還在船上,煎好了湯藥,叫他吃時,連呼不應。
還道睡着在船頭,自要去喚他。
卻被母親劈手奪過藥匝,向江中一潑,罵道:“疥病鬼在那裡?你還要想他!”宜春道:“真個在那裡?”母親道:“你爹見他病害得不好,恐沾染他人,方才哄他上岸打柴,逞自轉船來了。
”宜春一把扯住母親,哭天哭地叫道:“還我宋郎來!”劉公聽得艄内啼哭,走來勸道:“我兒,聽我一言,婦道家嫁人不着,一世之苦。
那害疥的死在早晚,左右要拆散的,不是你因緣了,到不如早些開交幹淨,免緻擔誤你青春。
待做爹的另揀個好郎君,完你終身,休想他罷!”宜春道:“爹做的是什麼事!都是不仁不義,傷天理的勾當。
宋郎這頭親事,原是二親主張,既做了夫妻,同生同死,豈可翻悔?就是他病勢必死,亦當待其善終,何忍棄之于無人之地?宋郎今日為奴而死,奴決不獨生!爹若可憐見孩兒,快轉船上水,尋取宋郎回來,免被傍人譏謗。
”劉公道:“那害瘍的不見了船,定然轉往别處村坊乞食去了,尋之何益?況且下水順風,相去已百裡之遙,一動不如一靜,勸你息了心罷!”宜春見父親不允,放聲大哭,走出船舷,就要跳水。
喜得劉媽手快,一把拖住。
宜春以死自誓,哀哭不已。
兩個老人家不道女兒執性如此,無可奈何,準準的看守了一夜。
次早隻得依順他,開船上水。
風水俱逆,弄了一日,不勾一半之路。
這一夜啼啼哭哭又不得安穩。
第三日申牌時分,方到得先前閣船之處。
宜春親自上岸尋取丈夫,隻見沙灘上亂柴二捆,昨刀一把,認得是船上的刀,眼見得這捆柴,是宋郎馱來的。
物在人亡,愈加疼痛,不肯心死,定要往前尋覓。
父親隻索跟随同去。
走了多時,但見樹黑山深,音無人迹。
劉公勸他回船,又啼哭了一夜。
第四日黑早,再教父親一同上岸尋覓,都是曠野之地,更無影響。
隻得哭下船來,想道:“如此荒郊,教丈夫何處乞食?況久病之人,行走不動,他把柴刀抛棄沙崖,一定是赴水自盡了。
”哭了一場,望着江心又跳,早被劉公攔住。
宜春道:“爹媽養得奴的身,養不得奴的心。
孩兒左右是要死的,不如放奴早死,以見宋郎之面。
” 兩個老人家見女兒十分痛苦,甚不過意,叫道:“我兒,是你爹媽不是了,一時失于計較,于出這事,差之在前,懊悔也沒用了。
你可憐我年老之人,止生得你一人。
你若死時,我兩口兒性命也都難保。
願我兒恕了爹媽之罪,寬心度日,待做爹的寫一招于,于沿江市鎮各處粘貼。
倘若宋郎不死,見我招帖,定可相逢。
若過了三個月無信,憑你做好事,追薦丈夫。
做爹的替你用錢,并不吝惜。
”宜春方才收淚謝道:“若得如此,孩兒死也瞑目。
”劉公即時寫個尋婿的招帖,粘于沿江市鎮牆壁觸眼之處。
過了三個月,絕無音耗。
宜春道/我丈夫果然死了。
”即忙制備頭梳麻衣,穿着一身重孝,設了靈位祭奠,請九個和尚,做了三晝夜功德。
自将售洱布施,為亡夫祈福。
劉翁、劉漚愛女之心無所不至,并不敢一些違拗,鬧了數日方休。
兀自朝哭五更,夜哭黃昏。
鄰船聞之,無不感歎。
有一班相熟的客人,聞知此事,無不可惜宋小官,可憐劉小娘者。
宜春整整的哭了半年六個月方才住聲。
劉翁對阿媽道:“女兒這幾日不哭,心下漸漸冷了,好勸他嫁人;終不然我兩個老人家守着個孤蠕女兒,緩急何靠?”劉樞道:“阿老見得是。
隻怕女兒不肯,須是緩緩的偎他。
” 又過了月餘,其時十二月二十四日,劉翁回船到昆山過年,在親戚家吃醉了酒,乘其酒興來勸女兒道:“新春将近,除了孝罷!”宜春道:“丈夫是終身之孝,怎樣除得?”劉翁睜着眼道:什麼終身之孝!做爹的許你帶時便帶,不許你帶時,就不容你帶。
”劉姬見老兒口重,便來收科道:“再等女兒帶過了殘歲,“除夜做碗羹飯起了靈,除孝罷!”宜春見爹媽話不投機,便啼哭起來道:“你兩口兒合計害了我丈夫,又不容我帶孝,無非要我改嫁他人。
我豈肯失節以負宋郎?甯可帶孝而死,決不除孝而生。
劉翁又待發作,被婆子罵了幾句,劈頸的推向船艙睡了。
宜春依先又哭了一夜。
到月盡三十日除夜,宜春祭奠了丈夫,哭了一會。
婆子勸住了,三口兒同吃夜飯。
爹媽見女兒葷酒不聞,心中不樂,便道:“我兒!你孝是不肯除了,略吃點葷腥,何妨得?少年人不要弄弱了元氣。
”宜春道:“未死之人,苟延殘喘,連這碗素飯也是多吃的,還吃甚葷菜?”劉樞道:“既不用葷,吃杯素酒兒,也好解悶。
宜春道:“‘一滴何曾到九泉。
’想着死者,我何忍下咽!說罷,又哀哀的哭将起來,連素飯也不吃就去睡了。
劉翁夫婦料道女兒志不可奪,從此再不強他。
後人有詩贊宜春之節。
詩曰: 閨中節烈古今傳,船女何曹閱簡編? 誓死不移金石志,《柏舟》端不愧前賢。
話分兩頭。
再說宋金住在南京一年零八個月,把家業掙得十全
當時聚起十六籌後生,準備八副繩索杠棒,随宋金往土地廟來。
果見巨箱八隻,其箱甚重。
每二人擡一一箱,恰好八杠。
宋金将林子内槍刀收起藏于深草之内,八個箱子都下了船,舵已修好了。
舟人間宋金道:“老客今欲何往?”宋金道:“我且往南京省親。
”舟人道:“我的船正要往瓜州,卻喜又是順便。
”當下開船,約行五十餘裡,方歇。
衆人奉承陝西客有錢,到湊出銀子,買酒買肉,與他壓驚稱賀。
次日西風大起,挂起帆來,不幾日,到了瓜州停泊。
那瓜州到南京隻隔十囑裡江面,宋金另喚了一隻渡船,将箱籠隻揀重的擡下七個,把一個箱子送與舟中衆人以踐其言。
衆人自去開箱分用,不在話下。
宋金渡到龍江關口,尋了店主人家住下,喚鐵匠對了匙鑰,打開箱看時,其中充啊,都是金玉珍寶之類,原來這夥強盜積之有年,不是取之一家,獲之一時的。
宋金先把一箱所蓄,甭之于市,已得數千金。
恐主人生疑,遷寓于城内,買家奴伏侍,身穿羅績,食用膏粱。
餘六箱,隻揀精華之物留下,其他都變賣,不下數萬金。
就于南京儀風門内買下一所大宅,改造廳堂園亭,制辦日用家火,極其華整。
門前開張典鋪,又置買田莊數處,家憧數十房,出色管事者十人,又蓄美童四人,随身答應。
滿京城都稱他為錢員外,出乘輿馬,入擁金資。
臼占道:“居移氣,養移體。
”宋金今日财發身發,肌膚充悅,容采光澤,絕無向來枯瘠之容,寒酸之氣。
正是: 人逢運至精神爽,月到秋來光彩新。
話分兩頭。
且說劉有才那日哄了女婿上岸,撥轉船頭,順風而下,瞬息之間,已行百裡。
老夫婦兩口暗暗歡喜。
宜春女兒猶然不知,隻道丈大還在船上,煎好了湯藥,叫他吃時,連呼不應。
還道睡着在船頭,自要去喚他。
卻被母親劈手奪過藥匝,向江中一潑,罵道:“疥病鬼在那裡?你還要想他!”宜春道:“真個在那裡?”母親道:“你爹見他病害得不好,恐沾染他人,方才哄他上岸打柴,逞自轉船來了。
”宜春一把扯住母親,哭天哭地叫道:“還我宋郎來!”劉公聽得艄内啼哭,走來勸道:“我兒,聽我一言,婦道家嫁人不着,一世之苦。
那害疥的死在早晚,左右要拆散的,不是你因緣了,到不如早些開交幹淨,免緻擔誤你青春。
待做爹的另揀個好郎君,完你終身,休想他罷!”宜春道:“爹做的是什麼事!都是不仁不義,傷天理的勾當。
宋郎這頭親事,原是二親主張,既做了夫妻,同生同死,豈可翻悔?就是他病勢必死,亦當待其善終,何忍棄之于無人之地?宋郎今日為奴而死,奴決不獨生!爹若可憐見孩兒,快轉船上水,尋取宋郎回來,免被傍人譏謗。
”劉公道:“那害瘍的不見了船,定然轉往别處村坊乞食去了,尋之何益?況且下水順風,相去已百裡之遙,一動不如一靜,勸你息了心罷!”宜春見父親不允,放聲大哭,走出船舷,就要跳水。
喜得劉媽手快,一把拖住。
宜春以死自誓,哀哭不已。
兩個老人家不道女兒執性如此,無可奈何,準準的看守了一夜。
次早隻得依順他,開船上水。
風水俱逆,弄了一日,不勾一半之路。
這一夜啼啼哭哭又不得安穩。
第三日申牌時分,方到得先前閣船之處。
宜春親自上岸尋取丈夫,隻見沙灘上亂柴二捆,昨刀一把,認得是船上的刀,眼見得這捆柴,是宋郎馱來的。
物在人亡,愈加疼痛,不肯心死,定要往前尋覓。
父親隻索跟随同去。
走了多時,但見樹黑山深,音無人迹。
劉公勸他回船,又啼哭了一夜。
第四日黑早,再教父親一同上岸尋覓,都是曠野之地,更無影響。
隻得哭下船來,想道:“如此荒郊,教丈夫何處乞食?況久病之人,行走不動,他把柴刀抛棄沙崖,一定是赴水自盡了。
”哭了一場,望着江心又跳,早被劉公攔住。
宜春道:“爹媽養得奴的身,養不得奴的心。
孩兒左右是要死的,不如放奴早死,以見宋郎之面。
” 兩個老人家見女兒十分痛苦,甚不過意,叫道:“我兒,是你爹媽不是了,一時失于計較,于出這事,差之在前,懊悔也沒用了。
你可憐我年老之人,止生得你一人。
你若死時,我兩口兒性命也都難保。
願我兒恕了爹媽之罪,寬心度日,待做爹的寫一招于,于沿江市鎮各處粘貼。
倘若宋郎不死,見我招帖,定可相逢。
若過了三個月無信,憑你做好事,追薦丈夫。
做爹的替你用錢,并不吝惜。
”宜春方才收淚謝道:“若得如此,孩兒死也瞑目。
”劉公即時寫個尋婿的招帖,粘于沿江市鎮牆壁觸眼之處。
過了三個月,絕無音耗。
宜春道/我丈夫果然死了。
”即忙制備頭梳麻衣,穿着一身重孝,設了靈位祭奠,請九個和尚,做了三晝夜功德。
自将售洱布施,為亡夫祈福。
劉翁、劉漚愛女之心無所不至,并不敢一些違拗,鬧了數日方休。
兀自朝哭五更,夜哭黃昏。
鄰船聞之,無不感歎。
有一班相熟的客人,聞知此事,無不可惜宋小官,可憐劉小娘者。
宜春整整的哭了半年六個月方才住聲。
劉翁對阿媽道:“女兒這幾日不哭,心下漸漸冷了,好勸他嫁人;終不然我兩個老人家守着個孤蠕女兒,緩急何靠?”劉樞道:“阿老見得是。
隻怕女兒不肯,須是緩緩的偎他。
” 又過了月餘,其時十二月二十四日,劉翁回船到昆山過年,在親戚家吃醉了酒,乘其酒興來勸女兒道:“新春将近,除了孝罷!”宜春道:“丈夫是終身之孝,怎樣除得?”劉翁睜着眼道:什麼終身之孝!做爹的許你帶時便帶,不許你帶時,就不容你帶。
”劉姬見老兒口重,便來收科道:“再等女兒帶過了殘歲,“除夜做碗羹飯起了靈,除孝罷!”宜春見爹媽話不投機,便啼哭起來道:“你兩口兒合計害了我丈夫,又不容我帶孝,無非要我改嫁他人。
我豈肯失節以負宋郎?甯可帶孝而死,決不除孝而生。
劉翁又待發作,被婆子罵了幾句,劈頸的推向船艙睡了。
宜春依先又哭了一夜。
到月盡三十日除夜,宜春祭奠了丈夫,哭了一會。
婆子勸住了,三口兒同吃夜飯。
爹媽見女兒葷酒不聞,心中不樂,便道:“我兒!你孝是不肯除了,略吃點葷腥,何妨得?少年人不要弄弱了元氣。
”宜春道:“未死之人,苟延殘喘,連這碗素飯也是多吃的,還吃甚葷菜?”劉樞道:“既不用葷,吃杯素酒兒,也好解悶。
宜春道:“‘一滴何曾到九泉。
’想着死者,我何忍下咽!說罷,又哀哀的哭将起來,連素飯也不吃就去睡了。
劉翁夫婦料道女兒志不可奪,從此再不強他。
後人有詩贊宜春之節。
詩曰: 閨中節烈古今傳,船女何曹閱簡編? 誓死不移金石志,《柏舟》端不愧前賢。
話分兩頭。
再說宋金住在南京一年零八個月,把家業掙得十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