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卷 宋小官團圓破氈笠
關燈
小
中
大
貌日豐腴。
凡船戶中無不欣羨。
光陰似箭,不覺二年有餘。
劉翁一日暗想:“自家年紀漸老,止有一女,要求個賢婿以靠終身,似宋小官一般,到也十全之美。
但不知媽媽心下如何?”是夜與媽媽飲酒半配,女兒宜春在傍,劉翁指着女兒對媽媽道:“宜春年紀長成,未有終身之托,奈何?劉姬道:“這是你我靠老的一樁大事,你如何不上緊?”劉翁道:“我也日常在念,隻是難得個十分如意的,像我船上宋小官恁般本事人才,千中選一,也就不能勾了。
”劉岖道:“何不就許了宋小官?”劉翁假意道:“媽媽說那裡話!他無家無倚,靠着我船上吃飯。
手無分文,怎好把女兒許他/劉樞道:“宋小官是宦家之後,況系故人之子,當初他老子存時,也曾有人議過親來,你如何忘了?今日雖然落薄,看他一表人材,又會寫,又會算,招得這般女婿,須不辱了門面。
我兩口兒老來也得所靠。
劉翁道:“媽媽,你主意已定否?”劉樞道:“有什麼不定!”劉翁道:“如此甚好。
” 原來劉有才平昔是個怕婆的,久已看上了宋金,隻愁媽媽不肯。
今見媽媽慨然,十分歡喜。
當下便喚宋金,對着媽媽面許了他這頭親事。
宋金初時也謙遜不當,見劉翁夫婦一團美意,不要他費一分錢鈔,隻索順從。
劉翁往陰陽生家選擇周堂吉日,回複了媽媽,将船駕回昆山。
先與宋小官上頭,做一套綢絹衣服與他穿了,渾身新衣、新帽、新鞋、新襪,妝扮得宋金一發标緻。
雖無子建才,勝似潘安貌十分。
劉岖也替女兒備辦些衣飾之類。
吉日已到,請下兩家親戚,大設喜筵,将來金贅入船上為婿。
次日,諸親作賀,一連吃了三日喜酒。
宋金成親之後,夫妻恩愛,自不必說。
從此船上生理,日興一日。
光陰似箭,不覺過了一年零兩個月。
宜春懷孕日滿,産下一女。
夫妻愛惜如金,輪流懷抱。
期歲方過,此女害了痘瘡,醫藥不效,十二朝身死。
宋金痛念愛女,哭泣過哀,七情所傷,遂得了個疹痙之疾。
朝涼暮熱,飲食漸減,看看骨露肉消,行遲走慢。
劉翁、劉樞初時還指望他病好,替他迎醫問蔔。
延至一年之外,病勢有加無減。
三分人,七分鬼,寫也寫不動,算也算不動,到做了眼中之釘,巴不得他死了幹淨,卻又不死。
兩個老人家懊悔不疊,互相抱怨起來:“當初隻指望半子靠老,如今看這貨色,不死不活,分明一條爛死蛇纏在身上,擺脫不下,把個花枝般女兒,誤了終身,怎生是了?為今之計,如何生個計較,送開了那冤家,等女兒另招個佳婿,方才稱心。
”兩口兒商量了多時,定下個計策,連女兒都瞞過了。
隻說有客貨在于江北,移船往載。
行至池州五溪地方,到一個荒僻的所在,但見孤山寂寂,遠水滔滔,野岸荒崖,絕無人迹。
是日小小逆風,劉公故意把舵使歪,船便向沙岸上閣住,卻教宋金下水推舟。
宋金手遲腳慢,劉公就罵道:“疥病鬼!沒力氣使船時,岸上野柴也砍些來燒燒,省得錢買。
。
宋金自覺惶愧,取了碎刀,掙紮到岸上砍柴去了。
劉公乘其未回,把舵用力撐動,撥轉船頭,挂起滿風帆,順流而下。
不愁骨肉遭颠沛,且喜冤家離眼睛。
且說宋金上岸打柴,行到茂林深處,樹木雖多,那有氣力去砍伐?隻得拾些兒殘柴,割些敗棘,抽取枯藤,束做兩大捆,卻又沒有氣力背負得去。
心生一汁,再取一條枯藤,将兩捆野柴穿做一捆,露出長長的藤頭,用手挽之而行,如牧童牽牛之勢。
行了一時,想起忘了詐刀在地,又複自轉去,取了昨刀,也插入柴捆之内,緩緩的拖下岸來。
到于泊舟之處,已不見了船,但見江煙沙島,一望無際。
宋金沿江而上,且行且看,并無蹤影。
看看紅日西沉,情知為丈人所棄。
上天無路,入地無門,不覺痛切于心,放聲大哭)哭得氣咽喉于,悶絕于地,半晌方蘇。
忽見岸上一老僧,正不知從何而來,将拄杖卓地,間道:“檀越伴侶何在?此非駐足之地也!”宋金忙起身作禮,口稱姓名:“被丈人劉翁脫賺,如今孤苦無歸,求老師父提摯,救取微命。
”老憎道:“貧僧茅庵不遠,且同往暫住一宵,來日再做道理。
”宋金感謝不已,随着老憎而行。
約莫裡許,果見茅庵一所。
老僧敲石取火,煮些粥湯,把與宋金吃了,方才問道:“令嶽與檀越有何仇隙?願聞其祥。
”宋金将入贅船上及得病之由,備細告訴了一遍。
老僧道:“老檀越懷恨令嶽乎?”宋金道:“當初求乞之時,蒙彼收養婚配;今日病危見棄,乃小生命薄所緻,豈敢懷恨他人!”老僧道:“聽子所言,真忠厚之士也。
尊恙乃七情所傷,非藥餌可治。
惟清心調攝可以愈之。
平日間曾奉佛法誦經否?”宋金道:“不曾。
”老僧于袖中取出一卷相贈,道:“此乃《金剛般若經》,我佛心印。
貧僧今教授擅越,若日誦一遍,可以息諸妄念,卻病延年,有無窮利益。
”宋金原是陳州娘娘廟前老和尚轉世來的,前生專誦此經。
今日口傳心受,一遍便能熟誦,此乃是前因不斷。
宋金和老憎打坐,閉眼誦經,将次天明,不覺睡去。
及至醒來,身坐荒草坡間,并不見老僧及茅庵在那裡,《金剛經》卻在懷中,開卷能誦。
宋金心下好生詫異,遂取池水淨口,将經郎誦一遍,覺萬慮消釋,病體頓然鍵旺。
方知聖僧顯化相救,亦是夙因所緻也。
宋金向空叩頭,感激龍天保佑。
然雖如此,此身如大海浮萍,沒有着落,信步行去,早覺腹中饑餒。
望見前山林木之内,隐隐似有人家,不免再溫舊稿,向前乞食。
隻因這一番,有分教:宋小官兇中化吉,難過福來。
正是: 路逢盡處還開徑,水到窮時再發源。
宋金走到前山一看,并無人煙,但見槍刀戈翰,遍插林間。
宋金心疑不決,放膽前去。
見一所敗落土地廟,廟中有大箱八隻,封鎖甚固,上用松茅遮蓋。
宋金暗想:“此必大盜所藏,布置槍刀,乃惑人之計。
來曆雖則不明,取之無礙。
”心生一計,乃折取松枝插地,記其路徑,一步步走出林來,直至江岸。
也是宋金時亨運泰,恰好有一隻大船,因逆浪沖壞了舵,停泊于岸下修舵。
宋金假作慌張之狀,向船上人說道:“我陝西錢金也。
随吾叔父走湖廣為商,道經于此,為強賊所劫。
叔父被殺,我隻說是跟随的小郎,久病乞哀,暫容殘喘。
賊乃遣夥内一人,與我同住土地廟中,看守貨物。
他又往别處行動去了。
天幸同夥之人,昨夜被毒蛇咬死,我得脫身在此。
幸方便載我去。
”舟人聞言,不甚信。
宋金又道:“見有八巨箱在廟内,皆我家财物。
廟去此不遠,多央幾位上岸,擡歸舟中。
願以一箱為謝,必須速往,萬一賊徒回轉,不惟無及幹事,且有禍患。
” 衆人都是千裡求财的,聞說有八箱貨物,一個
凡船戶中無不欣羨。
光陰似箭,不覺二年有餘。
劉翁一日暗想:“自家年紀漸老,止有一女,要求個賢婿以靠終身,似宋小官一般,到也十全之美。
但不知媽媽心下如何?”是夜與媽媽飲酒半配,女兒宜春在傍,劉翁指着女兒對媽媽道:“宜春年紀長成,未有終身之托,奈何?劉姬道:“這是你我靠老的一樁大事,你如何不上緊?”劉翁道:“我也日常在念,隻是難得個十分如意的,像我船上宋小官恁般本事人才,千中選一,也就不能勾了。
”劉岖道:“何不就許了宋小官?”劉翁假意道:“媽媽說那裡話!他無家無倚,靠着我船上吃飯。
手無分文,怎好把女兒許他/劉樞道:“宋小官是宦家之後,況系故人之子,當初他老子存時,也曾有人議過親來,你如何忘了?今日雖然落薄,看他一表人材,又會寫,又會算,招得這般女婿,須不辱了門面。
我兩口兒老來也得所靠。
劉翁道:“媽媽,你主意已定否?”劉樞道:“有什麼不定!”劉翁道:“如此甚好。
” 原來劉有才平昔是個怕婆的,久已看上了宋金,隻愁媽媽不肯。
今見媽媽慨然,十分歡喜。
當下便喚宋金,對着媽媽面許了他這頭親事。
宋金初時也謙遜不當,見劉翁夫婦一團美意,不要他費一分錢鈔,隻索順從。
劉翁往陰陽生家選擇周堂吉日,回複了媽媽,将船駕回昆山。
先與宋小官上頭,做一套綢絹衣服與他穿了,渾身新衣、新帽、新鞋、新襪,妝扮得宋金一發标緻。
雖無子建才,勝似潘安貌十分。
劉岖也替女兒備辦些衣飾之類。
吉日已到,請下兩家親戚,大設喜筵,将來金贅入船上為婿。
次日,諸親作賀,一連吃了三日喜酒。
宋金成親之後,夫妻恩愛,自不必說。
從此船上生理,日興一日。
光陰似箭,不覺過了一年零兩個月。
宜春懷孕日滿,産下一女。
夫妻愛惜如金,輪流懷抱。
期歲方過,此女害了痘瘡,醫藥不效,十二朝身死。
宋金痛念愛女,哭泣過哀,七情所傷,遂得了個疹痙之疾。
朝涼暮熱,飲食漸減,看看骨露肉消,行遲走慢。
劉翁、劉樞初時還指望他病好,替他迎醫問蔔。
延至一年之外,病勢有加無減。
三分人,七分鬼,寫也寫不動,算也算不動,到做了眼中之釘,巴不得他死了幹淨,卻又不死。
兩個老人家懊悔不疊,互相抱怨起來:“當初隻指望半子靠老,如今看這貨色,不死不活,分明一條爛死蛇纏在身上,擺脫不下,把個花枝般女兒,誤了終身,怎生是了?為今之計,如何生個計較,送開了那冤家,等女兒另招個佳婿,方才稱心。
”兩口兒商量了多時,定下個計策,連女兒都瞞過了。
隻說有客貨在于江北,移船往載。
行至池州五溪地方,到一個荒僻的所在,但見孤山寂寂,遠水滔滔,野岸荒崖,絕無人迹。
是日小小逆風,劉公故意把舵使歪,船便向沙岸上閣住,卻教宋金下水推舟。
宋金手遲腳慢,劉公就罵道:“疥病鬼!沒力氣使船時,岸上野柴也砍些來燒燒,省得錢買。
。
宋金自覺惶愧,取了碎刀,掙紮到岸上砍柴去了。
劉公乘其未回,把舵用力撐動,撥轉船頭,挂起滿風帆,順流而下。
不愁骨肉遭颠沛,且喜冤家離眼睛。
且說宋金上岸打柴,行到茂林深處,樹木雖多,那有氣力去砍伐?隻得拾些兒殘柴,割些敗棘,抽取枯藤,束做兩大捆,卻又沒有氣力背負得去。
心生一汁,再取一條枯藤,将兩捆野柴穿做一捆,露出長長的藤頭,用手挽之而行,如牧童牽牛之勢。
行了一時,想起忘了詐刀在地,又複自轉去,取了昨刀,也插入柴捆之内,緩緩的拖下岸來。
到于泊舟之處,已不見了船,但見江煙沙島,一望無際。
宋金沿江而上,且行且看,并無蹤影。
看看紅日西沉,情知為丈人所棄。
上天無路,入地無門,不覺痛切于心,放聲大哭)哭得氣咽喉于,悶絕于地,半晌方蘇。
忽見岸上一老僧,正不知從何而來,将拄杖卓地,間道:“檀越伴侶何在?此非駐足之地也!”宋金忙起身作禮,口稱姓名:“被丈人劉翁脫賺,如今孤苦無歸,求老師父提摯,救取微命。
”老憎道:“貧僧茅庵不遠,且同往暫住一宵,來日再做道理。
”宋金感謝不已,随着老憎而行。
約莫裡許,果見茅庵一所。
老僧敲石取火,煮些粥湯,把與宋金吃了,方才問道:“令嶽與檀越有何仇隙?願聞其祥。
”宋金将入贅船上及得病之由,備細告訴了一遍。
老僧道:“老檀越懷恨令嶽乎?”宋金道:“當初求乞之時,蒙彼收養婚配;今日病危見棄,乃小生命薄所緻,豈敢懷恨他人!”老僧道:“聽子所言,真忠厚之士也。
尊恙乃七情所傷,非藥餌可治。
惟清心調攝可以愈之。
平日間曾奉佛法誦經否?”宋金道:“不曾。
”老僧于袖中取出一卷相贈,道:“此乃《金剛般若經》,我佛心印。
貧僧今教授擅越,若日誦一遍,可以息諸妄念,卻病延年,有無窮利益。
”宋金原是陳州娘娘廟前老和尚轉世來的,前生專誦此經。
今日口傳心受,一遍便能熟誦,此乃是前因不斷。
宋金和老憎打坐,閉眼誦經,将次天明,不覺睡去。
及至醒來,身坐荒草坡間,并不見老僧及茅庵在那裡,《金剛經》卻在懷中,開卷能誦。
宋金心下好生詫異,遂取池水淨口,将經郎誦一遍,覺萬慮消釋,病體頓然鍵旺。
方知聖僧顯化相救,亦是夙因所緻也。
宋金向空叩頭,感激龍天保佑。
然雖如此,此身如大海浮萍,沒有着落,信步行去,早覺腹中饑餒。
望見前山林木之内,隐隐似有人家,不免再溫舊稿,向前乞食。
隻因這一番,有分教:宋小官兇中化吉,難過福來。
正是: 路逢盡處還開徑,水到窮時再發源。
宋金走到前山一看,并無人煙,但見槍刀戈翰,遍插林間。
宋金心疑不決,放膽前去。
見一所敗落土地廟,廟中有大箱八隻,封鎖甚固,上用松茅遮蓋。
宋金暗想:“此必大盜所藏,布置槍刀,乃惑人之計。
來曆雖則不明,取之無礙。
”心生一計,乃折取松枝插地,記其路徑,一步步走出林來,直至江岸。
也是宋金時亨運泰,恰好有一隻大船,因逆浪沖壞了舵,停泊于岸下修舵。
宋金假作慌張之狀,向船上人說道:“我陝西錢金也。
随吾叔父走湖廣為商,道經于此,為強賊所劫。
叔父被殺,我隻說是跟随的小郎,久病乞哀,暫容殘喘。
賊乃遣夥内一人,與我同住土地廟中,看守貨物。
他又往别處行動去了。
天幸同夥之人,昨夜被毒蛇咬死,我得脫身在此。
幸方便載我去。
”舟人聞言,不甚信。
宋金又道:“見有八巨箱在廟内,皆我家财物。
廟去此不遠,多央幾位上岸,擡歸舟中。
願以一箱為謝,必須速往,萬一賊徒回轉,不惟無及幹事,且有禍患。
” 衆人都是千裡求财的,聞說有八箱貨物,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