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卷 金令史美婢酬秀童
關燈
小
中
大
鎖了,回到公而裡,獨坐在門首,越想越惱,着甚來由,用了這主屈财,卻不是青白晦氣!正納悶間。
隻見家裡小厮叫做秀童,吃得半醉,從外走來。
見了家長,倒退凡步。
金令史罵道:“蠢奴才,家長氣悶,你到快活吃酒?我千裡沒錢使用,你到有閑錢買酒吃?秀童道:“我見阿爹兩日氣悶,連我也不喜歡,常聽見人說酒可忘憂,身邊偶然積得幾分銀子,買杯中物來散悶。
阿爹若沒錢買酒時,我還餘得有一壺酒錢在店上,取來就是。
金令史喝道:“誰要你的吃!”原來蘇州有件風俗,大凡做令史的,不拘内外人都稱呼為“相公”。
秀童是九歲時賣在金家的,自小撫養,今已二十餘歲,隻當過繼的義男,故稱“阿爹”,那秀童要取壺酒與阿爹散悶,是一團孝順之心。
誰知人心不同,到挑動了家長的一個機括,險些兒送了秀童的性命。
正是:老龜烹不爛,移禍幹枯桑。
當時秀重自進去了。
金令史摹然想道:“這一夜眼也不曾合,那裡有外人進來偷了去?隻有秀童拿遞東西,進來幾次,難道這銀子是他偷了?”又想道:“這小厮自幼跟随奔走,甚是得力,從不見他手腳有甚毛病,如何抖然生起盜心廠義想道:“這個厮平昔好酒,凡為盜的,都從酒賭錢兩件上起。
他吃溜了口,沒處來方,見了大錠銀子,又且手邊方便,如何不愛?下然,終日買酒吃,那裡來這許多錢廣又想道:“不是他。
他就要偷時,或者溜幾塊散碎銀子,這大錠元寶沒有這個力量。
就愉了時,那裡出饬?終不然,放在錢櫃上零支錢?少不得也露人眼目。
就是拿出去時,隻好一錠,還留丁三錠在家,我今夜把他床鋪搜檢一番,便知分曉。
”又想道:“這也不是常法,他若果偷了這大銀,必然寄頓在家中父母處,怎肯還放在身邊?搜不着時,反惹他笑。
若下是他偷的,冤了他一場,反冷了他的心腸。
哦!有計了。
岡礙郡城有個莫道人,召将斷事,吉兇如睹。
見寓在玉峰寺中,何不請他來一問,以決胸中之疑?”過了一夜,次日金滿早起,分付秀童買些香燭紙馬果品之類,也要買些酒肉,為謝将之用,自己卻到玉峰寺去請莫道人。
卻說金令史舊鄰有個閑漢,叫做計七官。
偶在街上看見秀童買了許多東西,氣忿忿的走來,問其緣故。
秀童道:“說也好笑,我爹真是交了敗運,幹這樣沒正經事二百兩銀子已自賠去了,認了晦氣罷休。
卻又聽了别人言語,請什麼道人來召将。
鄧賊道今日鬼混,哄了些酒肉吃了,明日少不得還要索謝。
成不成,吃三瓶,本錢去得下爽利,又添些利錢上去,好沒要緊。
七官人!你想這些道人,可有真正活神仙在裡面麼?有這好酒好肉到把與秀童吃了,還替我爹出得些氣力。
齋了這賊道的嘴,‘碾噪,也可謝你一聲麼?”正說之間,恰好金令史從玉峰寺轉來“秀童見家長來了,自去了。
金滿與計七官相見問道:“你與秀童說甚麼?”汁七官也不信召将之事的,就把秀重适才所言,述了一遍,又道:“這小厮到也有些見識。
金滿沉吟無語,鄧計七官也隻當閑活叙過,不想又挑動了家長一個機括。
隻因家長心疑,險使童兒命喪!金令史别了計七官自回縣裡,腹内躊躇,這話一發可疑:“他若不曾偷銀子,由我召将便了,如何要他怪那個道士?”口雖不言,分明是”土中曲蛤,滿肚泥心。
” 少停莫道人到了,徘設壇場,卻将鄰家一個小學生附體。
莫道人做張做智,步罡踏鬥,念咒書符。
小學生就舞将起來,像一個捧劍之勢,口稱”鄧将軍下壇”。
其聲頗洪,不似小學生口氣”士滿見真将下降,叩首下疊,志心通陳,求判偷銀之賊。
天将搖首道:“不可說,不可說。
”金滿再三叩求、願乞大将指示真盜姓名,莫道人又将靈牌施設,喝道:“鬼神無私,明已報應。
有叩即答,急急如今!”金滿叩之下已,天将道:“屏退閑人,吾當告汝。
”其時這些令史們家人、及衙門内做公的,聞得莫道人在金家召将,做一件希奇之事,都走來看,塞做一屋。
金滿好言好語都請出去了,隻剩得秀童一人在傍答應。
天将叫道:“還有閑人。
”莫道人對金令史說:“連秀童都遣出屋外去。
”天将教金滿舒出手來,金滿跪而舒其左手。
天将伸指頭蘸酒在金滿手心内,寫出秀童二字,喝道:“記着!”金滿大驚,正合他心中所疑、猶恐未的,叩頭嘿嘿祝告道:“金滿撫養秀童已十餘年,從無偷竊之行。
若此銀果然是他所盜,便當嚴刑究訊,此非輕易之事。
神明在上,乞再加詳察,莫随人心,莫随人意/天将又蘸着酒在桌上寫出秀童二字。
又向空中指畫,詳其字勢,亦此二字。
金滿以為實然,更無疑矣。
當下莫道人書了退符,小學生望後便倒。
扶起,良久方醒,問之一無所知。
金滿把謝将的三牲與莫道人散了福。
隻推送他一步,連夜去喚陰捕拿賊。
為頭的張陰捕,叫做張二哥。
當下叩其所以。
金令史将秀童口中所言,及天将三遍指名之事,備細說了。
連陰捕也有八九分道是,隻不是他緝訪來的,下去擔這于紀。
推辭道:“未經到官,難以吊拷。
咕滿是衙門中出入的,豈不會意,便道:此事有我做主,與列位無涉。
隻要嚴刑究拷,拷得真贓出來,向時所許二十兩,下敢短少分毫。
”張陰捕應允,同兄弟四哥,去叫了幫手,即時随金令史行走。
此時已有起更時分,秀童收拾了堂中家夥,吃了夜飯,正提腕行燈出縣來迎候家主。
才出得縣門,彼三四個陰捕,将麻繩望頸上便套。
下由分說,直拖至城外一個冷鋪裡來。
秀童卻荷開口,彼陰捕将鐵尺向肩呷上痛打一下,大喝道:“你幹得好事!”秀空負痛叫道:“我千何享來?”陰捕道:“你偷庫内這四錠元寶,藏于何處?窩在那家?你家主已訪實了,把你交付我等。
你快快招了,兔吃痛苦。
”秀童叫天叫地的哭将起來。
宙古道:有理言自壯,負屈聲必高。
秀童其實不曾做賊,被陰捕如法吊拷。
秀童疼痛難忍,咬牙切齒,隻是不招。
原來大明律一款,捕盜不許私刑吊拷。
若審出真盜,解官有功。
倘若不肯招認,放了去時,明日被他告官,說誣陷平民,罪當反坐。
八捕盜吊打衫夾,郁已行過。
見秀童不招,心下也着了慌。
商議隻有阄王,鐵膝褲兩件未試。
閻工是腦箍上了箍,眼睛内鳥珠都漲出寸許”鐵膝褲是将石屑放于夾棍之内,未曾收緊,痛已異常。
這是拷賊的極刑了。
秀童上了腦箍,兀而複蘇者數次,昏債中承認了,醒來依舊說沒有。
陰捕又要上鐵膝褲,秀童忍痛不起,隻得招道:“是我一時見财起意,偷來藏在姐夫李大家床下,還不曾動。
” 陰捕将闆門擡秀重到于家中,用粥楊将息,等候天明,到金令史公序裡來報信。
此時秀童奄氫一息,爬走不動了。
金令史叫了船隻,啟同捕役到李大家去起贓。
李大家住鄉問,與秀童爹娘家相去不遠。
陰捕到時,李大又不在家,吓得秀童的姐兒面如上色,正下知甚麼緣故,開了後門,望爹娘家奔去廠。
陰摘走人卧房,發開床腳,看地下土實個松,已知虛言。
金令史定要将鋤頭墾起,起土尺餘,并無一物。
衆人道:“有心到這裡蒿惱一番了。
”翻箱倒籠。
滿屋尋一個遍,那有些影兒。
金令史隻得又同陰捕轉來,親去叩問秀童。
秀童淚如而下,
隻見家裡小厮叫做秀童,吃得半醉,從外走來。
見了家長,倒退凡步。
金令史罵道:“蠢奴才,家長氣悶,你到快活吃酒?我千裡沒錢使用,你到有閑錢買酒吃?秀童道:“我見阿爹兩日氣悶,連我也不喜歡,常聽見人說酒可忘憂,身邊偶然積得幾分銀子,買杯中物來散悶。
阿爹若沒錢買酒時,我還餘得有一壺酒錢在店上,取來就是。
金令史喝道:“誰要你的吃!”原來蘇州有件風俗,大凡做令史的,不拘内外人都稱呼為“相公”。
秀童是九歲時賣在金家的,自小撫養,今已二十餘歲,隻當過繼的義男,故稱“阿爹”,那秀童要取壺酒與阿爹散悶,是一團孝順之心。
誰知人心不同,到挑動了家長的一個機括,險些兒送了秀童的性命。
正是:老龜烹不爛,移禍幹枯桑。
當時秀重自進去了。
金令史摹然想道:“這一夜眼也不曾合,那裡有外人進來偷了去?隻有秀童拿遞東西,進來幾次,難道這銀子是他偷了?”又想道:“這小厮自幼跟随奔走,甚是得力,從不見他手腳有甚毛病,如何抖然生起盜心廠義想道:“這個厮平昔好酒,凡為盜的,都從酒賭錢兩件上起。
他吃溜了口,沒處來方,見了大錠銀子,又且手邊方便,如何不愛?下然,終日買酒吃,那裡來這許多錢廣又想道:“不是他。
他就要偷時,或者溜幾塊散碎銀子,這大錠元寶沒有這個力量。
就愉了時,那裡出饬?終不然,放在錢櫃上零支錢?少不得也露人眼目。
就是拿出去時,隻好一錠,還留丁三錠在家,我今夜把他床鋪搜檢一番,便知分曉。
”又想道:“這也不是常法,他若果偷了這大銀,必然寄頓在家中父母處,怎肯還放在身邊?搜不着時,反惹他笑。
若下是他偷的,冤了他一場,反冷了他的心腸。
哦!有計了。
岡礙郡城有個莫道人,召将斷事,吉兇如睹。
見寓在玉峰寺中,何不請他來一問,以決胸中之疑?”過了一夜,次日金滿早起,分付秀童買些香燭紙馬果品之類,也要買些酒肉,為謝将之用,自己卻到玉峰寺去請莫道人。
卻說金令史舊鄰有個閑漢,叫做計七官。
偶在街上看見秀童買了許多東西,氣忿忿的走來,問其緣故。
秀童道:“說也好笑,我爹真是交了敗運,幹這樣沒正經事二百兩銀子已自賠去了,認了晦氣罷休。
卻又聽了别人言語,請什麼道人來召将。
鄧賊道今日鬼混,哄了些酒肉吃了,明日少不得還要索謝。
成不成,吃三瓶,本錢去得下爽利,又添些利錢上去,好沒要緊。
七官人!你想這些道人,可有真正活神仙在裡面麼?有這好酒好肉到把與秀童吃了,還替我爹出得些氣力。
齋了這賊道的嘴,‘碾噪,也可謝你一聲麼?”正說之間,恰好金令史從玉峰寺轉來“秀童見家長來了,自去了。
金滿與計七官相見問道:“你與秀童說甚麼?”汁七官也不信召将之事的,就把秀重适才所言,述了一遍,又道:“這小厮到也有些見識。
金滿沉吟無語,鄧計七官也隻當閑活叙過,不想又挑動了家長一個機括。
隻因家長心疑,險使童兒命喪!金令史别了計七官自回縣裡,腹内躊躇,這話一發可疑:“他若不曾偷銀子,由我召将便了,如何要他怪那個道士?”口雖不言,分明是”土中曲蛤,滿肚泥心。
” 少停莫道人到了,徘設壇場,卻将鄰家一個小學生附體。
莫道人做張做智,步罡踏鬥,念咒書符。
小學生就舞将起來,像一個捧劍之勢,口稱”鄧将軍下壇”。
其聲頗洪,不似小學生口氣”士滿見真将下降,叩首下疊,志心通陳,求判偷銀之賊。
天将搖首道:“不可說,不可說。
”金滿再三叩求、願乞大将指示真盜姓名,莫道人又将靈牌施設,喝道:“鬼神無私,明已報應。
有叩即答,急急如今!”金滿叩之下已,天将道:“屏退閑人,吾當告汝。
”其時這些令史們家人、及衙門内做公的,聞得莫道人在金家召将,做一件希奇之事,都走來看,塞做一屋。
金滿好言好語都請出去了,隻剩得秀童一人在傍答應。
天将叫道:“還有閑人。
”莫道人對金令史說:“連秀童都遣出屋外去。
”天将教金滿舒出手來,金滿跪而舒其左手。
天将伸指頭蘸酒在金滿手心内,寫出秀童二字,喝道:“記着!”金滿大驚,正合他心中所疑、猶恐未的,叩頭嘿嘿祝告道:“金滿撫養秀童已十餘年,從無偷竊之行。
若此銀果然是他所盜,便當嚴刑究訊,此非輕易之事。
神明在上,乞再加詳察,莫随人心,莫随人意/天将又蘸着酒在桌上寫出秀童二字。
又向空中指畫,詳其字勢,亦此二字。
金滿以為實然,更無疑矣。
當下莫道人書了退符,小學生望後便倒。
扶起,良久方醒,問之一無所知。
金滿把謝将的三牲與莫道人散了福。
隻推送他一步,連夜去喚陰捕拿賊。
為頭的張陰捕,叫做張二哥。
當下叩其所以。
金令史将秀童口中所言,及天将三遍指名之事,備細說了。
連陰捕也有八九分道是,隻不是他緝訪來的,下去擔這于紀。
推辭道:“未經到官,難以吊拷。
咕滿是衙門中出入的,豈不會意,便道:此事有我做主,與列位無涉。
隻要嚴刑究拷,拷得真贓出來,向時所許二十兩,下敢短少分毫。
”張陰捕應允,同兄弟四哥,去叫了幫手,即時随金令史行走。
此時已有起更時分,秀童收拾了堂中家夥,吃了夜飯,正提腕行燈出縣來迎候家主。
才出得縣門,彼三四個陰捕,将麻繩望頸上便套。
下由分說,直拖至城外一個冷鋪裡來。
秀童卻荷開口,彼陰捕将鐵尺向肩呷上痛打一下,大喝道:“你幹得好事!”秀空負痛叫道:“我千何享來?”陰捕道:“你偷庫内這四錠元寶,藏于何處?窩在那家?你家主已訪實了,把你交付我等。
你快快招了,兔吃痛苦。
”秀童叫天叫地的哭将起來。
宙古道:有理言自壯,負屈聲必高。
秀童其實不曾做賊,被陰捕如法吊拷。
秀童疼痛難忍,咬牙切齒,隻是不招。
原來大明律一款,捕盜不許私刑吊拷。
若審出真盜,解官有功。
倘若不肯招認,放了去時,明日被他告官,說誣陷平民,罪當反坐。
八捕盜吊打衫夾,郁已行過。
見秀童不招,心下也着了慌。
商議隻有阄王,鐵膝褲兩件未試。
閻工是腦箍上了箍,眼睛内鳥珠都漲出寸許”鐵膝褲是将石屑放于夾棍之内,未曾收緊,痛已異常。
這是拷賊的極刑了。
秀童上了腦箍,兀而複蘇者數次,昏債中承認了,醒來依舊說沒有。
陰捕又要上鐵膝褲,秀童忍痛不起,隻得招道:“是我一時見财起意,偷來藏在姐夫李大家床下,還不曾動。
” 陰捕将闆門擡秀重到于家中,用粥楊将息,等候天明,到金令史公序裡來報信。
此時秀童奄氫一息,爬走不動了。
金令史叫了船隻,啟同捕役到李大家去起贓。
李大家住鄉問,與秀童爹娘家相去不遠。
陰捕到時,李大又不在家,吓得秀童的姐兒面如上色,正下知甚麼緣故,開了後門,望爹娘家奔去廠。
陰摘走人卧房,發開床腳,看地下土實個松,已知虛言。
金令史定要将鋤頭墾起,起土尺餘,并無一物。
衆人道:“有心到這裡蒿惱一番了。
”翻箱倒籠。
滿屋尋一個遍,那有些影兒。
金令史隻得又同陰捕轉來,親去叩問秀童。
秀童淚如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