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姓名錄卷十三

關燈
宋陳登淳祐間知新昌縣政平訟理民懷其德立祠祀之 劉珍二 漢劉珍字秘孫永初中為谒者仆射與馬融等校定東觀五經百家文字又撰釋名三十篇以辯萬物之稱雲 隋劉珍居安樂山開皇中忽以所赍丹經鐘磬封石室中曰六十年後當有聖君取之唐髙宗聞其事遣使取丹經鐘磬以進 李充二 漢李充字大遜家貧兄弟六人同食遞衣妻有私财勸令分異充即逐之母防行服墓次有人盜其墓樹者充手殺之選侍中見忤鄧隲改中郎将年八十為國三老安帝賜以幾杖 晉李充字?度少孤其父墓中柏為盜所砍充手刃之有文學兼善楷書再為王導褚裒叅軍遷大著作郎于時典籍混亂充删除煩重以類相從分為四部甚有條貫秘閣以為永制 劉陶二 漢劉陶字子竒官侍中改諌議大夫屢有直言嘗上鑄錢議 晉劉陶為揚州刺史【見劉隗傳】 李燮二 漢李燮固之子桓帝時河南尹時以貨賂為官诏書複發橫錢三萬以實西園燮上書諌止 西魏李燮京兆尹吏民歌之曰恩如春威如虎愛如母訓如父 李衡二 三國李衡吳丹陽太守每欲理産業妻習氏不許乃宻種橘千株以贻其子 宋李衡江都人厯官州縣有聲以秘書修撰緻仕聚書萬卷自号樂庵 劉劭二 魏文帝時劉劭為尚書郎受诏集五經羣書作皇覽又撰人物志行于世 晉劉劭有才幹厯禦史中丞侍中尚書【見劉隗傳】 晉解系二 一雍州刺史為趙王倫所殺【有傳】 一九真太守董元勇将為元所殺【見陶璜傳】 葛洪二 晉葛洪字稚川有仙術 宋葛洪婺州人叅知政事侃侃守正有大臣風 張邵三 晉張邵琅琊内史時劉毅用事其門如市惟邵不往宋武帝聞而重之轉太尉叅軍武帝受命封臨江伯 南北朝張邵為宋雍州刺史修立堤堰辟田數千頃公私充足 宋張邵烏江人以直龍圖閣使金議論不屈留于北十餘年而歸 成公綏二 一晉中書郎有俊才長于詞賦張華每見其文歎伏以為絶倫 一慕容超太史令超因災異宻詢于綏綏謂失政所緻超懼而大赦 晉王渾二 一為涼州刺史系戎之父與阮借友者 一為司徒系濟之父與王濬争功者 晉周撫二 一為彭城内史以反誅 一為王敦将 何随二 晉何随江陽人舉孝廉不就即家拜本郡太守邦人稱雲江陽皎皎何使君 宋何随郫縣人仕蜀為安漢令蜀亡去官時巴土大饑遣吏取民芋以自給随以綿擊其處民見之曰聞何安漢清廉必此人也 劉濳二 南北朝劉濳梁赤城郡守時憲令疎闊百姓多不遵業濳綏撫有術俗為之變 宋劉濳祁陽縣令民多逋亡濳作還鄉歌招來之民皆感泣而歸 蕭鈞二 一蕭鸾子梁武時中書郎 一蕭瑀從子唐太宗時率更令 徐勣二 唐徐勣字懋功即李世勣 宋徐勣字元功龍圖閣直學士以不附蔡京緻仕 陳繹二 一陳叔明孫唐侍禦史 一宋翰林學士出知建昌軍賔禮郡人呂南公為諸儒倡【有傳】 張昌宗三 唐則天時張昌宗幸臣也髙宗時有張昌宗為修文館學士 宋張昌宗漢陽人八世同居嘉定間表為義門 杜佑二 唐杜佑官司徒岐國公着通典二百篇 元亦有杜佑性至孝父殁廬墓有馴兔之瑞 王缙二 唐王缙乃維之弟為宰相【有傳】 宋王缙分水人官禦史司諌每謂人才實難多事之際尤宜為朝廷愛惜以故不事彈擊而惟論安危大計髙宗以得諌臣體稱之 郭震二 唐郭震字元振魏州人朔方大總管封代國公 宋郭震字希聲蜀州人博學能詩所着有漁舟集 唐韋绶二 一為翰林學士 一為華隂令 唐李光進二 一光弼之弟一光顔之兄皆為名将秉節钺 唐李益二 兩李益皆憲宗時人一為尚書一為庶子嘗有禮防尚書李益歸笑謂家人曰大堪笑今日局席兩個座頭總是李益 唐韓翃二 兩韓翃皆文宗時人一為平廬幕府員外一為江淮刺史時知制诰阙人帝命與韓翃中書具二人進帝書春城無處不飛花詩雲與此韓翃 唐王仲舒三 一為左拾遺與陽城共諌裴延齡入相後為江西觀察使 一蘇州刺史為政不擾治為天下最 唐王忠嗣二 一朔方節度使有破賊功為時名将 一為代州别駕大猾閉門收斂不敢幹法數輕騎出塞 王遇二 唐王遇武進人肅宗時與弟遐俱為盜所執将殺其一兄弟争死賊俱釋之 宋王遇龍溪人知常州終戸部郎中師事朱文公着兩漢愽議 杜衍二 唐杜衍知幹州後再知永興軍時方用兵民苦調發衍區處有方比他州費獨省 宋杜衍山隂人為宰相封祁國公 王旦二 唐王旦知愽羅縣勤于農事百姓頼之 宋王旦為宰相 王昌齡二 唐王昌齡以詩名 元王昌齡守衛輝路導水溉田有惠政 張齊賢二 唐張齊賢知永興軍時閤門祗侯趙賛以提防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