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姓名錄卷八
關燈
小
中
大
尚書事見蜀錄
漢李骧為太原少尹謂北京留守劉旻曰郭公舉兵犯順其勢不能為漢臣必不為劉氏立後因勸旻以兵下大行控孟津以俟變旻怒斬之後周太祖果代漢旻恸哭為骧立祠見東漢世家
張肅二
晉張肅涼州牧張寔叔父官建威将軍西海太守以京師危迫天子防塵請為先鋒擊劉曜實以年老弗許聞京師陷悲憤而死
宋張肅舒城人以直諒稱由廣東轉運判官遷江東提防刑獄一時名流自司馬光而下七人有四人分韻作詩以贈其行
晉兩王渾
一司空王昶之子?州都督進封京陵公足報平吳之烈
一司徒王戎之父涼州刺史賜爵貞陵侯用酬綏邊之勲
成公綏二
晉成公綏白馬人少有俊才張華每見其文歎伏以為絶倫後官中書郎每與華受诏并為詩賦
燕成公綏為慕容超太史令義熙三年超祀南郊大風暴起天地晝昏其行宮羽儀皆振裂超懼宻問綏對以誅戮賢良賦役繁苦所緻超懼而大赦
徐浩三
晉徐浩徐邈之子鎮南将軍何無忌請為功曹出補西陽太守為盧循所害
唐兩徐浩 一越州人少舉明經工草以文學為張說所重官至集賢殿學士
一安祿山陷洛陽平原太守顔眞卿得兵二十餘萬移牒清河等郡遣大将李擇交裨将徐浩等進兵與清河合勢擊祿山
李昶四
前涼李昶安西亭侯李弇之子太子侍講見前涼錄北魏李昶李彪之孫幼解屬文十數歲為明堂賦才制可觀保定初以近侍清要盛選國華由禦正中大夫為納言進爵臨黃縣公
唐李昶宗室恒山王承幹之孫扶風太守
元李昶進士第二人官至吏禮二部尚書品格條式選舉禮文多所詳定凡議大政宰相延置上座傾聽其說
張襃二
晉趙王倫簒位齊王冏檄刺史郤隆欲保州不肯偏助主簿張襃入谏謂若無所助變難将生州亦不可保隆猶豫不決遂為其下所害
梁天監中翰林學士張襃不供職事禦史彈劾之襃曰碧山不負吾乃焚章長嘯而去
王蔚二
晉王蔚猗氏人世脩儒史之學嘗着至機論詞義甚美官至夏陽侯相
金王蔚香河人皇統進士通敏廉介曉析吏事大定末吏部尚書參知政事
胡淵三
晉胡淵秦州刺史胡烈之子烈随鐘防滅蜀防謀反欲殺烈等淵雷鼓出門諸軍争先殺防時淵年十八殺防救父名震逺近見晉諸公贊
後魏胡淵臨泾人初仕夏王勃勃給事黃門侍郎魏平統萬淵以降欵功賜爵武始侯拜河州刺史
宋胡淵崇安人聰敏能文以親老家貧授學江浙歲終度父母所須盡市以獻蔬食飲水躬自安之
周訪二
晉元帝渡江命周訪叅鎭東軍事時有與訪同姓名者罪當死誤收訪訪奮擊收者數十人皆散走而自歸于帝帝不之罪尋以為?烈将軍
李巨二
後趙李巨事石虎為殿中禦史是時豪戚侵恣賄托公行虎患之擢巨禦史中丞特加親任自此百僚震懾州郡肅清
唐李巨宗室虢王鳳之後為夷陵太守祿山陷京師?宗擇将帥張垍言巨善騎射有謀略?宗召至授谯郡太守兼禦史大夫河南節度使
張軌三
晉張軌大官令張溫之子泰始初散騎常侍以才堪禦逺出為涼州刺史威名大着于河西
周張軌髙平令張崇之子孝武時黃門侍郎以才足治繁出為泰州刺史政績大行于河北
兩人生平頗類次其行事如合璧然适閱濟南人物考又得漢菑川人少好學志識開朗仕至隴右府長史家無餘财惟有書數百卷其品格雅足與前兩人相鴈行也
王彥二
晉王彥王覽第五子惠帝時為兖州刺史趙王倫簒位諸王起義彥被齊王冏檄發兵策應遂立勲績惠帝反正擢為中防軍見王敦傳
宋王彥上黨人性豪縱喜讀韬略徽宗時為清河尉金人攻汴彥慨然赴阙求自試擢都統制率禆将嶽飛等渡河擊敗金人複衛秦等州诏以八字軍赴行在遂為浙西淮東沿海制置使
石光二
後趙石光官幽州刺史坐愞弱征還除左長史為石苞所殺
宋石光任嶽州通判功徳及民後寓大雲山卒民追慕為之立祠
晉兩錢端
一太尉王衍率衆讨石勒勒輕騎追及之衍遣将軍錢端與勒戰為勒所殺衍軍大潰勒分騎圍而射之相登如山無一免者
一陳敏作亂順陽太守張光率步騎五千讨之江夏太守陶侃與敏大将錢端相距于長岐張光設伏以待之及交戰伏兵發水陸同奮賊衆大敗
劉總二
晉劉總尚書左仆射劉毅之子好學直諒位止北軍中侯
唐劉總尚書左仆射劉濟之子隂賊險谲官至檢校司空
張威三
晉張威梁州人武都氐楊難敵攻梁州刺史吳子庠棄城去威起兵逐難敵以其地歸李蜀
隋張威文帝時為行軍總管進上柱國封晉熙郡公宋張威成州人以才勇為後軍統制守天水屢立竒功金人陷大安軍威夜半調發鼓行而前大破金人于金鬥鎮俘其将巴圖魯大将包長夀聞之宵遁王會三
晉王會王覽之子侍禦史
宋兩王會 一端明公之長子朝請大夫工花竹翎毛蘂葉枝莖嘴爪毛羽窮極精細不遺毫髪
一嶽武穆下獄秦桧令親黨王防搜其家得禦劄數箧束之左藏南庫武穆子霖請于孝宗還之
李景三
晉李景李重之父秦州刺史都亭侯
隋李景開皇末為馬軍總管帝竒其壯武使袒而觀之曰卿相表當位極人臣後以戰功多進柱國右武衛大将軍賜爵滑國公
宋李景徳祐元年為安仁縣令降于有元謝枋得起兵安仁執景斬之見陳羍傳
司馬邺二
晉愍帝名邺即位四年劉曜陷長安遇害
梁司馬邺唐昭宗時為華州判官守同州梁太祖以兵向長安遣張存敬攻同州邺以城降見韓建傳晉兩周撫
一尋陽侯周訪之子元帝時襲爵為丞相掾尋以南中郎将鎭沔中及王敦作逆撫領二千人從之敦敗亡入西陽蠻中
一沛人因天下亂自為塢主以冦抄為事襲據彭城叛降石勒元帝诏龍骧将軍劉遐讨之撫敗走
張瑁二
晉張瑁涼州牙将從将軍謝艾率步騎三萬擊斬後趙将杜勲俘馘一萬三千級
宋張瑁以禦史知宣州因家繁昌千口同居内外肅然楊傑書義居二字遺之
王渙之二
晉王渙之琅邪人嘗預右軍蘭亭醼集其詩雲去來悠悠子披褐良足欽超迹脩獨往眞契齊古今
宋王渙之常山人未冠擢第官至寳文閣直學士性淡泊恬于仕進每雲乘車常以颠墜處之乘舟常以覆溺處之仕宦常以不遇處之則無事矣其歸趣如此劉璠二
晉劉璠劉?之子為順陽内史江漢翕然歸心山簡鎭荊州知璠得衆心恐百姓逼以為主表征為越騎校尉璠亦深慮逼迫被書便至洛陽
北周劉璠廣陵人梁宜豐侯蕭脩記室參軍脩既欵降文王許其反國累月未遣璠因侍宴以齊桓存三亡國晉文不失信于伐原為言即遣脩脩請與璠俱還文王不許以為黃門侍郎
晉同時兩毛寳
一從陶侃平蘇峻有功封州陵縣侯進輔國将軍豫州刺史以萬人守邾城後趙石虎攻之城陷赴水死一元帝命陶侃擊杜弢弢敗走進尅長沙獲其将毛寳梁堪而還見陶侃傳
考州陵侯傳起于臨湘令尋為平南參軍即平峻封侯初無從杜弢之事則陶長沙所擒者别是一人李義三
晉李義酃人盜起荊湖義傾家赀市兵器率鄉人擊破之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