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回 奉僞诏成都王身死 誤中毒晉惠帝駕崩
關燈
小
中
大
卻說李雄稱帝一事,被探馬探知,報入洛陽時,東海王越、範陽王虓自恃戰功,以為天下無敵,便欲出師征讨。
太弟熾曰:&ldquo不可。
此時中原粗定,宗室之中,盡多流亡在外,難保不再滋擾,各處州郡,均未能解嚴;且連年用兵,生民塗炭,此時亦宜累與休息。
蜀中山川,古稱天險,卻使進兵,未必能勝。
而兵釁一開,勢難中止,從此兵連禍結,将無已時。
使一旦中原有事,何以兼顧?故吾謂隻宜嚴加防堵,勿使其得出蜀中一步已足矣。
&rdquo範陽王點頭稱是,惟東海王猶豫未決。
一連商議數日,不能決定。
忽報新城公劉弘已死,成都王作亂。
東海王聞報大驚,遂罷伐蜀之議。
原來制州都督劉弘,自從上表乞诏解和,不見批答,又見張方殘暴,知河間王必敗,遂率所部,徑投東海王。
東海王迎駕入洛陽,文武各官,皆論功行賞,故劉弘得封新城公,出鎮新野。
劉弘為人謙恭下士,時天下大亂,弘專督江漢,威行南服,謀事有成者,則歸功屬吏曰:&ldquo此某人之功。
&rdquo事若敗,則引為己咎,曰:&ldquo此老夫之罪也。
&rdquo江漢居南北之沖,時有征調,每遇興兵發饷,弘必親作手書,指示機宜,故人多為之效力。
曰:&ldquo得劉公一紙書,賢于十部從事。
&rdquo成都王自洛陽出走後,從間道至長安,則河間王已一敗塗地,惠帝已返洛陽,于是流落江湖,無所栖止。
及聞劉弘之賢,遂緻書劉弘,欲來相投。
劉弘大喜,即遣使迎之,蓋弘始終主張宗室聯和,欲俟成都王到後,拜表朝廷,仍使之出鎮一郡之地,以釋前嫌也。
及成都王到新野時,劉弘已病重,不能出見,延至數日,竟卒。
成都王方失望間,忽報新野司馬郭勵求見,成都王延入。
郭勵啟曰:&ldquo新城公之迎殿下,仍主宗室聯和之說。
某觀奸臣滿朝,聯和恐非易事;殿下曾為太弟,無罪被廢,人心忿忿不平。
某意與其聯和,不如舉兵入洛陽,清除君側,複殿下太弟之位,方得磐石之安。
若徒與言和,則人情反複,不可不慮也。
&rdquo成都王曰:&ldquo我意亦如此,但如何可得兵力?&rdquo郭勵曰:&ldquo今劉弘新死,隻有一子名璠,随侍在側。
殿下佯為吊喪,暗帶甲士相随,吊畢,劉璠必當出來叩謝,乘機執而斬之,奪其兵符,則新野屬于殿下矣。
&rdquo成都王大喜。
即使人傳知劉璠,約定日期,親來吊喪,并囑郭勵相助。
郭勵欣然應允自去。
過得一日,郭勵正料理公事,忽報劉璠相請,郭勵即帶領從人前去。
及至,則由幕客郭舒迎入,郭勵曰:&ldquo公子請我,何不相見?&rdquo郭舒曰:&ldquo公子方在苫次,不便見客。
&rdquo郭勵曰:&ldquo然則請我何事?&rdquo郭舒曰:&ldquo某亦不知。
公非外人,公子行将出見,請少待。
&rdquo郭勵滿腹狐疑。
良久,劉璠喪服執杖而出,與郭勵相見,曰:&ldquo聞成都王明日将來吊喪,特請公來商議接待之禮。
&rdquo郭勵曰:&ldquo此事可從簡便。
成都王大度,當無不優容也。
&rdquo劉璠先自屏退左右,謂郭勵曰:&ldquo請公亦遣退從人,當有機密共議。
&rdquo郭勵乃叱退從人。
劉璠突然變色大呼:&ldquo武士何在?&rdquo叫聲未絕,兩廂衣壁中,躍出四五名彪形大漢,将郭勵擒下。
郭勵大驚曰:&ldquo某有何罪?&rdquo郭舒大笑曰:&ldquo汝與成都王謀,欲于吊喪時刺殺公子,劫奪兵符,尚言無罪耶?&rdquo叱武士就廳上斬之,出外驅散從人;一面遣人到其家中,捕殺其老少。
早有人報知成都王,成都王大驚,易服
太弟熾曰:&ldquo不可。
此時中原粗定,宗室之中,盡多流亡在外,難保不再滋擾,各處州郡,均未能解嚴;且連年用兵,生民塗炭,此時亦宜累與休息。
蜀中山川,古稱天險,卻使進兵,未必能勝。
而兵釁一開,勢難中止,從此兵連禍結,将無已時。
使一旦中原有事,何以兼顧?故吾謂隻宜嚴加防堵,勿使其得出蜀中一步已足矣。
&rdquo範陽王點頭稱是,惟東海王猶豫未決。
一連商議數日,不能決定。
忽報新城公劉弘已死,成都王作亂。
東海王聞報大驚,遂罷伐蜀之議。
原來制州都督劉弘,自從上表乞诏解和,不見批答,又見張方殘暴,知河間王必敗,遂率所部,徑投東海王。
東海王迎駕入洛陽,文武各官,皆論功行賞,故劉弘得封新城公,出鎮新野。
劉弘為人謙恭下士,時天下大亂,弘專督江漢,威行南服,謀事有成者,則歸功屬吏曰:&ldquo此某人之功。
&rdquo事若敗,則引為己咎,曰:&ldquo此老夫之罪也。
&rdquo江漢居南北之沖,時有征調,每遇興兵發饷,弘必親作手書,指示機宜,故人多為之效力。
曰:&ldquo得劉公一紙書,賢于十部從事。
&rdquo成都王自洛陽出走後,從間道至長安,則河間王已一敗塗地,惠帝已返洛陽,于是流落江湖,無所栖止。
及聞劉弘之賢,遂緻書劉弘,欲來相投。
劉弘大喜,即遣使迎之,蓋弘始終主張宗室聯和,欲俟成都王到後,拜表朝廷,仍使之出鎮一郡之地,以釋前嫌也。
及成都王到新野時,劉弘已病重,不能出見,延至數日,竟卒。
成都王方失望間,忽報新野司馬郭勵求見,成都王延入。
郭勵啟曰:&ldquo新城公之迎殿下,仍主宗室聯和之說。
某觀奸臣滿朝,聯和恐非易事;殿下曾為太弟,無罪被廢,人心忿忿不平。
某意與其聯和,不如舉兵入洛陽,清除君側,複殿下太弟之位,方得磐石之安。
若徒與言和,則人情反複,不可不慮也。
&rdquo成都王曰:&ldquo我意亦如此,但如何可得兵力?&rdquo郭勵曰:&ldquo今劉弘新死,隻有一子名璠,随侍在側。
殿下佯為吊喪,暗帶甲士相随,吊畢,劉璠必當出來叩謝,乘機執而斬之,奪其兵符,則新野屬于殿下矣。
&rdquo成都王大喜。
即使人傳知劉璠,約定日期,親來吊喪,并囑郭勵相助。
郭勵欣然應允自去。
過得一日,郭勵正料理公事,忽報劉璠相請,郭勵即帶領從人前去。
及至,則由幕客郭舒迎入,郭勵曰:&ldquo公子請我,何不相見?&rdquo郭舒曰:&ldquo公子方在苫次,不便見客。
&rdquo郭勵曰:&ldquo然則請我何事?&rdquo郭舒曰:&ldquo某亦不知。
公非外人,公子行将出見,請少待。
&rdquo郭勵滿腹狐疑。
良久,劉璠喪服執杖而出,與郭勵相見,曰:&ldquo聞成都王明日将來吊喪,特請公來商議接待之禮。
&rdquo郭勵曰:&ldquo此事可從簡便。
成都王大度,當無不優容也。
&rdquo劉璠先自屏退左右,謂郭勵曰:&ldquo請公亦遣退從人,當有機密共議。
&rdquo郭勵乃叱退從人。
劉璠突然變色大呼:&ldquo武士何在?&rdquo叫聲未絕,兩廂衣壁中,躍出四五名彪形大漢,将郭勵擒下。
郭勵大驚曰:&ldquo某有何罪?&rdquo郭舒大笑曰:&ldquo汝與成都王謀,欲于吊喪時刺殺公子,劫奪兵符,尚言無罪耶?&rdquo叱武士就廳上斬之,出外驅散從人;一面遣人到其家中,捕殺其老少。
早有人報知成都王,成都王大驚,易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