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回 拟媾和河間殺張方 啟紛争李成即帝位

關燈
自後殺之。

    左右大驚,正欲上前擒捉,畢垣早已馳至,大呼曰:&ldquo朝廷有诏,張方謀反,故殺之。

    【眉】從古已如此,無怪今人誣人為革命黨者之多也。

    諸人皆無罪,軍士宜各歸隊伍,靜聽後命,不可淩亂。

    &rdquo言畢,即偕郅輔取了首級,徑入長安,來見河間王。

    畢垣曰:&ldquo弭巨患于無形,郅輔之功也,不可無以酬之。

    &rdquo河間王即以郅輔為安定太守,先令其持張方首級,至東海王處講和。

    郅輔領命,以木匣盛張方首級,徑投東海王軍前。

     東海王此時屯兵陽武,聞河間王有使至,即教喚人。

    郅輔呈上首級,代達河間王求和之意。

    東海王大怒曰:&ldquo彼縱容賊臣,剽掠洛陽,擅劫車駕,直至今日,勢窮力盡,乃欲借此,以掩天下人之耳目耶?汝可速回,傳令司馬颙,洗頸就戮。

    &rdquo吓得郅輔抱頭鼠竄而去。

    走歸長安,訴說東海王不允言和。

    河間王怒曰:&ldquo汝等讒殺張方,使我失指臂之助;山東兵又不肯退,大事均為汝輩所誤矣!&rdquo喝令推出斬之。

    左右便将郅輔擒下,推出斬訖,呈上首級。

    河間王尚欲斬畢垣,【眉】快絕!今之誣人為革命黨者,其鑒哉!左右勸免。

    乃令馬瞻、郭偉,至灞上代領張方之衆,以彭随、刁默為先鋒,以敵山東之兵。

     卻說東海王逐去郅輔,即将張方首級,傳示各處。

    劉琨正攻打荥陽不下,恰好接到張方首級,即令人用長矛挑起,向城内招降。

    一時城中軍心大亂,呂朗止壓不住,隻得開門出降。

    東海王便分兵去攻洛陽,一面直趨灞上。

    祁弘所帶三千幽州兵,如狼似虎,所向無前,擁至灞上。

    馬瞻、郭偉、彭随、刁默一齊出戰,祁弘不與交鋒,指揮兵士,向前混戰,殺得馬瞻等兵,大敗奔潰。

    祁弘得了營寨,東海王大軍繼至,傳令且勿休兵,攻下長安,再為休息。

    祁弘得令,即催兵前進,一陣雲梯火炮,攻破了長安。

    祁弘兵殺入,逢人便砍,四面放火劫掠。

    河間王匹馬微服,逃入太白山藏匿,不敢出。

    文武百官,紛紛逃入山中。

    倉皇之際,未曾帶得糧食,深山之中,又無居民,隻得拾橡實充饑,苦不勝言。

    幽州兵在城中恣意殺戮,搶掠放火,無所不至,共計殺死三萬餘人,城中伏屍滿路,百姓哭聲震天。

    直至三日之後,東海王大兵繼至,方才稍定。

     東海王入見惠帝,惠帝已驚恐成疾。

    時在六月,城中死屍山積,無人埋葬,臭氣熏天,穢蛆滿地,不可一日居住。

    東海王便請惠帝還洛陽。

    亂離之中,不及備法駕,又乘牛車以行,徑歸洛陽。

    此時成都王已逃往陳留,惠帝既返故宮,大赦改元,仍立羊氏為皇後。

    以東海王越為太傅,錄尚書事;範陽王虓為司空,鎮邺城,晉平昌公模為南陽王,封鎮東大将軍,鎮許昌;封王浚為骠騎大将軍,都督東夷河北諸軍事,仍領幽州刺史;晉東嬴公騰為東燕王。

    朝事粗定,百官稍稍複回。

    方欲偃息兵戈,與民休息,忽報李雄在蜀中僭稱尊号,文武百官聞報莫不驚訝。

     原來李雄據住蜀中,久得民心,又複禮賢下士,雖自稱為成都王,然一切軍政、民政都虛心與多官商議妥協,方才施行,從未專擅。

    聞西山有範長生者,甚有賢名,岩居穴處,精于天文,自言少年時曾事劉先主,今已一百三十餘歲。

    李雄聞其名,欲奉之為君,長生固辭,轉勸李雄稱尊号,部下文武各官,亦同聲勸進。

    故李雄就在成都即皇帝位,改元晏平,國号大威,追尊李特為始祖景皇帝;母羅氏為皇太後;封範長生為四時八節天地太師、西山侯,其餘文武百官,各各陛賞有差。

    旦夕訓練兵馬,以備出戰。

    探馬得此消息,連忙報入洛陽。

    未知洛陽得報,如何準備,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