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觑大位兩鎮稱兵 誤昏庸一王死難
關燈
小
中
大
卻說河間王颙用李含之謀,本欲揚言使長沙王讨齊王,實欲借齊王殺長沙王,己則借此為名,入洛陽讨齊王,廢去惠帝,迎立成都王穎為帝,而己則秉朝政。
讵料齊王果為長沙王所殺,李含、張方引兵行至中途,即已得信,遂退兵還關中,再商行止。
河間王乃寫表伸賀朝廷,即使李含赍表入洛陽,便令留居京中,覓便暗圖長沙王。
李含至洛,呈過表文,長沙王卻令李含為河南尹,自是李含朝夕窺伺,不提。
且說成都王還邺時,隻辭過惠帝,即便長行,凡百官僚皆不及知。
齊王聞報,走馬追送,直至七裡澗,方才追及。
握手相見,成都王揮涕話别,隻言太妃有病,急歸省視。
言次,顔色凄然,卻絕口不談政事。
一時路旁百姓,皆稱羨成都王純孝天成。
既歸到邺郡,盧志勸成都王專行仁政,以收民心。
時适陽翟地方大饑,成都王自出金帛糧米,派員前往赈濟。
又以起義兵時,兵士殁于戰事者,約七八千人,屍骸暴露,乃購備棺木數千具,令人逐具收殓,彙葬在一處,刊立碑記,以表其赴義之功。
就在其處,蓋造一所祠堂,名曰都祭堂,内供死事諸人,遣員四時緻祭。
從此四方百姓,莫不頌成都王仁德。
朝廷聞之,即遣使召成都王入朝輔政。
王便欲行,盧志谏曰:&ldquo不可。
此時人望雖孚,然不可便行,宜上表固辭,以博謙德。
&rdquo于是成都王上表拜辭。
河間王探知此事,即使人問何以不入朝之故。
盧志代答曰:&ldquo王以太妃年高多病,不欲遠離膝下。
欲奉慈輿同入洛陽,太妃又懶于跋涉,且已有長沙王在朝輔政,成都王自顧才淺德薄,是故不敢奉诏耳。
&rdquo使者返報,河間王曰:&ldquo仁孝兼至,又謙抑不自滿,此君德也,我誓立而輔之。
&rdquo于是又遣人送信與李含,令其速謀長沙王。
送信人行至洛陽,日已昏黑,誤将信送至皇甫商處。
商拆閱大驚,急懷信往見長沙王。
長沙王大怒,使人請李含至,喝令斬之。
送信人逃歸,報與河間王。
河間王大怒,即約同成都王舉兵入朝。
成都王久有觑觎大位之心,至是不由盧志谏阻,與河間王聯銜上表,數羊玄之、皇甫商專擅朝政之罪;又稱長沙王論功不平。
一面點起兵馬,拜陸機為前鋒都督,殺入洛陽。
河間王亦拜張方為都督,引精兵七萬殺來。
表到洛陽,長沙王曰:&ldquo此造反也,我當奉天子讨之。
&rdquo于是點起人馬,請惠帝禦駕親征。
長沙王自為大都督,奉了禦駕,督兵至十三裡橋,正遇陸機前部石超,兩軍相對屯住。
忽報張方兵已将到宜陽,長沙王急命皇甫商引精兵一萬,前往宜陽,拒住張方。
石超已在營前挑戰,長沙王大怒,即披挂上馬親自出戰,大罵:&ldquo反賊!朝廷何負汝輩?乃竟甘心造反。
&rdquo石超接住厮殺,怎禁得長沙王鼓勇作氣,舍命殺來,石超抵敵不住,大敗而逃。
長沙王揮兵殺去,石超兵死者無數,幸得陸機大隊人馬已到,接應過去。
長沙王遂奉惠帝進軍芒山屯住。
人報成都王屯兵朝歌,沿途兵馬,直到此處,鼓角之聲,數百裡不斷。
入夜,長沙王同羊玄之登山頂眺望,隻見敵營燈火蜿蜒相連,極目無際。
長沙王驚曰:&ldquo人報果不虛也。
&rdquo玄之更是驚懼憂郁,竟因此得病以死。
次日平明,忽流星馬報到,言皇甫商兵至宜陽,與張方兵相遇,寡衆不敵,大敗而逃,不知下落。
又一處報馬,言張方兵已入洛陽,大恣焚掠,殺死無罪百姓萬餘人。
長沙王大驚,急命速往再探,因夜來見敵兵太盛,恐芒山不得地利,遂奉惠帝移兵至缑氏【眉】偶閱俗本,竟以缑氏誤作一女子,謂其精通武藝
讵料齊王果為長沙王所殺,李含、張方引兵行至中途,即已得信,遂退兵還關中,再商行止。
河間王乃寫表伸賀朝廷,即使李含赍表入洛陽,便令留居京中,覓便暗圖長沙王。
李含至洛,呈過表文,長沙王卻令李含為河南尹,自是李含朝夕窺伺,不提。
且說成都王還邺時,隻辭過惠帝,即便長行,凡百官僚皆不及知。
齊王聞報,走馬追送,直至七裡澗,方才追及。
握手相見,成都王揮涕話别,隻言太妃有病,急歸省視。
言次,顔色凄然,卻絕口不談政事。
一時路旁百姓,皆稱羨成都王純孝天成。
既歸到邺郡,盧志勸成都王專行仁政,以收民心。
時适陽翟地方大饑,成都王自出金帛糧米,派員前往赈濟。
又以起義兵時,兵士殁于戰事者,約七八千人,屍骸暴露,乃購備棺木數千具,令人逐具收殓,彙葬在一處,刊立碑記,以表其赴義之功。
就在其處,蓋造一所祠堂,名曰都祭堂,内供死事諸人,遣員四時緻祭。
從此四方百姓,莫不頌成都王仁德。
朝廷聞之,即遣使召成都王入朝輔政。
王便欲行,盧志谏曰:&ldquo不可。
此時人望雖孚,然不可便行,宜上表固辭,以博謙德。
&rdquo于是成都王上表拜辭。
河間王探知此事,即使人問何以不入朝之故。
盧志代答曰:&ldquo王以太妃年高多病,不欲遠離膝下。
欲奉慈輿同入洛陽,太妃又懶于跋涉,且已有長沙王在朝輔政,成都王自顧才淺德薄,是故不敢奉诏耳。
&rdquo使者返報,河間王曰:&ldquo仁孝兼至,又謙抑不自滿,此君德也,我誓立而輔之。
&rdquo于是又遣人送信與李含,令其速謀長沙王。
送信人行至洛陽,日已昏黑,誤将信送至皇甫商處。
商拆閱大驚,急懷信往見長沙王。
長沙王大怒,使人請李含至,喝令斬之。
送信人逃歸,報與河間王。
河間王大怒,即約同成都王舉兵入朝。
成都王久有觑觎大位之心,至是不由盧志谏阻,與河間王聯銜上表,數羊玄之、皇甫商專擅朝政之罪;又稱長沙王論功不平。
一面點起兵馬,拜陸機為前鋒都督,殺入洛陽。
河間王亦拜張方為都督,引精兵七萬殺來。
表到洛陽,長沙王曰:&ldquo此造反也,我當奉天子讨之。
&rdquo于是點起人馬,請惠帝禦駕親征。
長沙王自為大都督,奉了禦駕,督兵至十三裡橋,正遇陸機前部石超,兩軍相對屯住。
忽報張方兵已将到宜陽,長沙王急命皇甫商引精兵一萬,前往宜陽,拒住張方。
石超已在營前挑戰,長沙王大怒,即披挂上馬親自出戰,大罵:&ldquo反賊!朝廷何負汝輩?乃竟甘心造反。
&rdquo石超接住厮殺,怎禁得長沙王鼓勇作氣,舍命殺來,石超抵敵不住,大敗而逃。
長沙王揮兵殺去,石超兵死者無數,幸得陸機大隊人馬已到,接應過去。
長沙王遂奉惠帝進軍芒山屯住。
人報成都王屯兵朝歌,沿途兵馬,直到此處,鼓角之聲,數百裡不斷。
入夜,長沙王同羊玄之登山頂眺望,隻見敵營燈火蜿蜒相連,極目無際。
長沙王驚曰:&ldquo人報果不虛也。
&rdquo玄之更是驚懼憂郁,竟因此得病以死。
次日平明,忽流星馬報到,言皇甫商兵至宜陽,與張方兵相遇,寡衆不敵,大敗而逃,不知下落。
又一處報馬,言張方兵已入洛陽,大恣焚掠,殺死無罪百姓萬餘人。
長沙王大驚,急命速往再探,因夜來見敵兵太盛,恐芒山不得地利,遂奉惠帝移兵至缑氏【眉】偶閱俗本,竟以缑氏誤作一女子,謂其精通武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