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 征氐羌孟觀領重兵 廢太子中宮施毒計
關燈
小
中
大
陛下生得好兒子!&rdquo惠帝愕然,不解所謂。
賈後出太子所書曰:&ldquo陛下自去看來。
&rdquo惠帝接過一看,不覺勃然大怒曰:&ldquo逆子乃如是耶!&rdquo立即命駕禦式乾殿,鳴鐘擊鼓,聚集百官。
惠帝怒氣沖天,将太子所書擲下,命衆官觀看。
衆官彼此傳觀,隻見上寫着: 陛下宜自了,不自了,吾當入了之,中宮又宜速自了,不自了,吾當手了之;并與謝妃共約,刻期兩舉。
衆官看得面面相觑,驚惶失色。
惠帝大呼:&ldquo速擒逆子來,便當殺卻。
&rdquo一衆王公大臣,見惠帝盛怒,都不敢多言。
張華獨奏曰:&ldquo此國之大禍,自古常因廢黜正嫡,以緻喪亂,願陛下察之。
&rdquo惠帝曰:&ldquo卿尚拘拘于古往之事,今逆子反情已露,朕不廢他,他将廢朕矣。
&rdquo裴奏曰:&ldquo太子此書何自而來?何人傳入,宮中交與誰人之手?傳書之人又何由獲得此書?皆須審問明白。
又當請太子來此對筆迹,此事自易明白,陛下不必怒也。
&rdquo惠帝聞言愕然,默念:&ldquo此書果從何而來?察其筆迹,雖與太子相似,然太子平日書法端正,此則淩亂無章。
&rdquo不覺遲疑不決。
諸王公大臣,皆竊竊私議,卒不得主意。
忽賈後使黃門出殿進表,請廢太子遹為庶人。
惠帝立即準奏,饬令有司并太子之三子、臧、尚,皆押送金墉城安置,并傳旨将太子之生母謝淑媛賜死。
慌得王衍立即上表,請與太子離婚,願迎其女大歸。
原來王衍之女嫁為太子妃,衍見太子得罪,恐累及自己,故首先上表請離婚。
惠帝亦即準奏。
當時惱了一位大臣,乃是衛督司馬雅。
司馬雅曾經在東宮給事,深知太子之為人,雖被左右所誘,日恣荒嬉,然英明武勇,孝友慈祥,無損大德,今日之書,料定是内監等之奸計。
無奈惠帝盛怒之下,欲救不得。
退朝之後,即來訪殿前将軍郎士猗。
士猗曰:&ldquo公滿面怒氣,何也?&rdquo司馬雅曰:&ldquo今日之事,神人共憤,豈公獨不怒耶?&rdquo士猗曰:&ldquo公正與吾同心。
但不知有何法可以救太子?倘不能救,徒怒何益哉!&rdquo雅曰:&ldquo中宮淫亂,舉國皆知,此事必淫後所為。
我欲聯絡張華、裴共舉大事,廢淫後,複太子,清君側,不知公肯助我否?&rdquo士猗曰:&ldquo張華、裴徒負虛名,擁有衆望,其實皆自了漢耳。
當日賈模在時,曾謀廢後,與張華商議,華曰:&lsquo公于中宮為宗親,言或肯信,宜時時進谏,為之陳說利害禍福,庶幾皇後知所警惕,天下不緻大亂,吾輩得以優遊卒歲而已。
&rsquo裴亦是中宮親戚,前拜尚書仆射,又奉诏專任門下事,上表固辭,或勸之曰:&lsquo君于中宮為親戚,當竭誠規谏,谏而不從,即當引疾辭職。
倘不如是,雖上十表,有何益哉?&rsquo不能從。
觀二人此等行止,豈可與圖大事者哉?&rdquo雅曰:&ldquo然則公意中有何人可以共圖者?&rdquo士猗曰:&ldquo自孟觀盡領守衛兵出征,趙王倫新拜右軍将軍,擁有兵柄,兼系東宮師保,若與謀之,大事可成矣。
&rdquo 雅大喜,二人遂同來訪孫秀,曰:&ldquo今日之事,誠為大變,此時國無嫡嗣,人心洶洶,社稷将危,大臣将起大事。
而趙王侍奉中宮,與皇後親昵,無人不知。
今太子之廢,人皆謂趙王實與同謀,一旦事起,必然累及,何不先謀之。
&rdquo孫秀佯問曰:&ldquo謀之奈何?&rdquo二人曰:&ldquo複太子,清君側耳。
&rdquo孫秀大喜曰:&ldquo此趙王之素志也。
二公且退,吾當言之,必有以報命。
&rdquo二人大喜曰:&ldquo此晉室之福也。
&rdquo拜謝而退。
不知二人去後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賈後出太子所書曰:&ldquo陛下自去看來。
&rdquo惠帝接過一看,不覺勃然大怒曰:&ldquo逆子乃如是耶!&rdquo立即命駕禦式乾殿,鳴鐘擊鼓,聚集百官。
惠帝怒氣沖天,将太子所書擲下,命衆官觀看。
衆官彼此傳觀,隻見上寫着: 陛下宜自了,不自了,吾當入了之,中宮又宜速自了,不自了,吾當手了之;并與謝妃共約,刻期兩舉。
衆官看得面面相觑,驚惶失色。
惠帝大呼:&ldquo速擒逆子來,便當殺卻。
&rdquo一衆王公大臣,見惠帝盛怒,都不敢多言。
張華獨奏曰:&ldquo此國之大禍,自古常因廢黜正嫡,以緻喪亂,願陛下察之。
&rdquo惠帝曰:&ldquo卿尚拘拘于古往之事,今逆子反情已露,朕不廢他,他将廢朕矣。
&rdquo裴奏曰:&ldquo太子此書何自而來?何人傳入,宮中交與誰人之手?傳書之人又何由獲得此書?皆須審問明白。
又當請太子來此對筆迹,此事自易明白,陛下不必怒也。
&rdquo惠帝聞言愕然,默念:&ldquo此書果從何而來?察其筆迹,雖與太子相似,然太子平日書法端正,此則淩亂無章。
&rdquo不覺遲疑不決。
諸王公大臣,皆竊竊私議,卒不得主意。
忽賈後使黃門出殿進表,請廢太子遹為庶人。
惠帝立即準奏,饬令有司并太子之三子、臧、尚,皆押送金墉城安置,并傳旨将太子之生母謝淑媛賜死。
慌得王衍立即上表,請與太子離婚,願迎其女大歸。
原來王衍之女嫁為太子妃,衍見太子得罪,恐累及自己,故首先上表請離婚。
惠帝亦即準奏。
當時惱了一位大臣,乃是衛督司馬雅。
司馬雅曾經在東宮給事,深知太子之為人,雖被左右所誘,日恣荒嬉,然英明武勇,孝友慈祥,無損大德,今日之書,料定是内監等之奸計。
無奈惠帝盛怒之下,欲救不得。
退朝之後,即來訪殿前将軍郎士猗。
士猗曰:&ldquo公滿面怒氣,何也?&rdquo司馬雅曰:&ldquo今日之事,神人共憤,豈公獨不怒耶?&rdquo士猗曰:&ldquo公正與吾同心。
但不知有何法可以救太子?倘不能救,徒怒何益哉!&rdquo雅曰:&ldquo中宮淫亂,舉國皆知,此事必淫後所為。
我欲聯絡張華、裴共舉大事,廢淫後,複太子,清君側,不知公肯助我否?&rdquo士猗曰:&ldquo張華、裴徒負虛名,擁有衆望,其實皆自了漢耳。
當日賈模在時,曾謀廢後,與張華商議,華曰:&lsquo公于中宮為宗親,言或肯信,宜時時進谏,為之陳說利害禍福,庶幾皇後知所警惕,天下不緻大亂,吾輩得以優遊卒歲而已。
&rsquo裴亦是中宮親戚,前拜尚書仆射,又奉诏專任門下事,上表固辭,或勸之曰:&lsquo君于中宮為親戚,當竭誠規谏,谏而不從,即當引疾辭職。
倘不如是,雖上十表,有何益哉?&rsquo不能從。
觀二人此等行止,豈可與圖大事者哉?&rdquo雅曰:&ldquo然則公意中有何人可以共圖者?&rdquo士猗曰:&ldquo自孟觀盡領守衛兵出征,趙王倫新拜右軍将軍,擁有兵柄,兼系東宮師保,若與謀之,大事可成矣。
&rdquo 雅大喜,二人遂同來訪孫秀,曰:&ldquo今日之事,誠為大變,此時國無嫡嗣,人心洶洶,社稷将危,大臣将起大事。
而趙王侍奉中宮,與皇後親昵,無人不知。
今太子之廢,人皆謂趙王實與同謀,一旦事起,必然累及,何不先謀之。
&rdquo孫秀佯問曰:&ldquo謀之奈何?&rdquo二人曰:&ldquo複太子,清君側耳。
&rdquo孫秀大喜曰:&ldquo此趙王之素志也。
二公且退,吾當言之,必有以報命。
&rdquo二人大喜曰:&ldquo此晉室之福也。
&rdquo拜謝而退。
不知二人去後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