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熏人悅可心。
樹下現敷獅子座。
風聲誰解海潮音。
得東海門人江吾與書二首 從空一紙故人書。
萬裡遙來問起居。
為報親知零落盡。
滿頭霜雪更愁予。
十五年來坐瘴鄉。
海[卄/曳]相對未能忘。
時看萬裡中霄月。
一似同遊海印[莢-(人*人)+八]。
古佛松林 松陰幕幕淨無塵。
山色雲光自法身。
日夜風濤廣長舌。
不知聽徹是何人。
開元曉鐘 明河清淺澹疏星。
古寺虛檐宿百靈。
一擊曉鐘驚大夢。
不知誰最獨稱醒。
平原古塔 浮屠何代擁諸天。
傳是隋朝大業年。
蒼藓剝封殘碣盡。
平原荒草布金田。
寄愚庵法師 遙想華台坐講時。
四天彌覆法堂垂。
座中龍象清如許。
可記炎荒老赤髭。
寄草堂法師 瘴海還從坐寶林。
常懷法窟舊知音。
遙看一片燕山月。
盡是随緣度世心。
山居偶成四首 百年世事空華裡。
一片身心水月間。
獨許萬山深密處。
晝長趺坐掩松關。
滾滾紅塵世路長。
不知何事走他鄉。
回頭日望家山遠。
滿目空雲帶夕陽。
鬧藍誰肯急抽身。
自古青山隔市塵。
莫謂桃源無路入。
落花流水是知津。
日夜煙霞護翠微。
相将猿鶴待忘機。
青山莫道閑無主。
自是閑人不肯歸。
送隐知禅人還蜀 一錫冷冷過瘴鄉。
巫山西去思茫茫。
峨眉峰頂新秋月。
知爾看時到上方。
寄題杜将軍昙花精舍二首 鼓吹轅門獨晏然。
昙花樹下晝安禅。
誰知可汗歸王日。
正是将軍破有年。
鐘鼓胡笳總道場。
旌旗影裡坐焚香。
思君力破群魔壘。
自許心空見法王。
送慈公還五台 一别台山三十年。
眼前冰雪尚依然。
君來細說窟中事。
又結多生未了緣。
寄空印法師 憶昔台山百尺冰。
與君對坐骨崚嶒。
翻思三十餘年事。
夢裡相看似不曾。
别曹溪二首 為決曹溪萬裡流。
歸心常撫大刀頭。
因思血浸齊腰雪。
千古令人痛未休。
自為曹溪杖策來。
坐看山色笑顔開。
從今一别千峰去。
鳥語溪聲不盡哀。
初至衡陽喜雪二首 七十峰頭雪正寒。
到來深見此心安。
回思火宅驅馳地。
盡入冰壺影裡看。
五熱場中幻化身。
廿年來往任風塵。
今歸一片潇湘雪。
原是清涼徹骨人。
山居二十八首 餘生平抱煙霞之癖。
早年行腳。
三十住五台冰雪中者八稔。
及居東海一十二載。
知命之年。
乃被業風吹堕瘴鄉。
将二十年。
嗟乎人生幾何。
忽忽往來已七十歲。
浮光幻影。
豈能長久。
頃蒙 聖恩賜還初服。
特來南嶽作投老計。
因緣未偶。
乃就湖東古道場地。
仗諸檀越助營安居。
創始于甲寅九月既望。
落成于臘月逼除。
草草苟完。
從此一片身心。
始得休息之地。
如久客還家。
以釋重負。
其逍遙灑落何快如之。
随有口占。
命侍者錄之。
以志幽懷。
非言詩也。
興來即筆。
略無次第雲耳。
祇園借得一枝安。
從此無論道路難。
日上三竿高卧穩。
相看不必勸加餐。
雪壓衡門夜擁爐。
此身雖寄恰如無。
不知日月從何去。
回首人間歲已徂。
灌木叢中一小庵。
石床為座草為龛。
杜門口似維摩诘。
莫問前三與後三。
形如枯木念如灰。
雪滿頭顱霜滿腮。
不是老來偏厭世。
眼中無處着塵埃。
身心放下有餘閑。
垂老生涯在萬山。
不許白雲輕出谷。
好随明月護柴關。
寒燈獨照影微微。
疏屋風吹雪滿衣。
忽憶五台趺坐處。
萬年冰裡一柴扉。
寒威入骨千峰雪。
怒氣沖人萬竅風。
衲被蒙頭初睡醒。
不知身在寂寥中。
百千世界空華影。
一片身心水月光。
伎倆窮時消息斷。
可中無處着思量。
地爐無火石床寒。
瓦鼎香消坐夜殘。
萬籁聲沉心更寂。
卻疑身在鏡中看。
四圍嘉樹影扶疏。
樹下深藏一小廬。
車馬不聞人迹斷。
閉門長日獨跏趺。
寒雨潇潇風滿林。
蓮花漏永夜沉沉。
誰知舉世難醒夢。
盡是光明般若心。
夜深獨坐事枯禅。
撥盡寒灰火不然。
忽聽樓頭鐘盤發。
一聲清韻滿霜天。
雪滿乾坤萬象新。
白銀世界裡藏身。
坐來頓入光明藏。
此處從來絕點塵。
平湖冷浸菱荷衣。
湖上青山絕是非。
塵迹盡消人世遠。
白雲鷗鳥總忘機。
雪擁柴扉獨坐時。
寒林寸寸折瓊枝。
曉來頓失青山色。
開盡梅花總不知。
春過人日雪初晴。
新月疏林影更清。
夜起推窗望寥廓。
滿天星鬥挂檐楹。
雲開四野動春光。
何處
樹下現敷獅子座。
風聲誰解海潮音。
得東海門人江吾與書二首 從空一紙故人書。
萬裡遙來問起居。
為報親知零落盡。
滿頭霜雪更愁予。
十五年來坐瘴鄉。
海[卄/曳]相對未能忘。
時看萬裡中霄月。
一似同遊海印[莢-(人*人)+八]。
古佛松林 松陰幕幕淨無塵。
山色雲光自法身。
日夜風濤廣長舌。
不知聽徹是何人。
開元曉鐘 明河清淺澹疏星。
古寺虛檐宿百靈。
一擊曉鐘驚大夢。
不知誰最獨稱醒。
平原古塔 浮屠何代擁諸天。
傳是隋朝大業年。
蒼藓剝封殘碣盡。
平原荒草布金田。
寄愚庵法師 遙想華台坐講時。
四天彌覆法堂垂。
座中龍象清如許。
可記炎荒老赤髭。
寄草堂法師 瘴海還從坐寶林。
常懷法窟舊知音。
遙看一片燕山月。
盡是随緣度世心。
山居偶成四首 百年世事空華裡。
一片身心水月間。
獨許萬山深密處。
晝長趺坐掩松關。
滾滾紅塵世路長。
不知何事走他鄉。
回頭日望家山遠。
滿目空雲帶夕陽。
鬧藍誰肯急抽身。
自古青山隔市塵。
莫謂桃源無路入。
落花流水是知津。
日夜煙霞護翠微。
相将猿鶴待忘機。
青山莫道閑無主。
自是閑人不肯歸。
送隐知禅人還蜀 一錫冷冷過瘴鄉。
巫山西去思茫茫。
峨眉峰頂新秋月。
知爾看時到上方。
寄題杜将軍昙花精舍二首 鼓吹轅門獨晏然。
昙花樹下晝安禅。
誰知可汗歸王日。
正是将軍破有年。
鐘鼓胡笳總道場。
旌旗影裡坐焚香。
思君力破群魔壘。
自許心空見法王。
送慈公還五台 一别台山三十年。
眼前冰雪尚依然。
君來細說窟中事。
又結多生未了緣。
寄空印法師 憶昔台山百尺冰。
與君對坐骨崚嶒。
翻思三十餘年事。
夢裡相看似不曾。
别曹溪二首 為決曹溪萬裡流。
歸心常撫大刀頭。
因思血浸齊腰雪。
千古令人痛未休。
自為曹溪杖策來。
坐看山色笑顔開。
從今一别千峰去。
鳥語溪聲不盡哀。
初至衡陽喜雪二首 七十峰頭雪正寒。
到來深見此心安。
回思火宅驅馳地。
盡入冰壺影裡看。
五熱場中幻化身。
廿年來往任風塵。
今歸一片潇湘雪。
原是清涼徹骨人。
山居二十八首 餘生平抱煙霞之癖。
早年行腳。
三十住五台冰雪中者八稔。
及居東海一十二載。
知命之年。
乃被業風吹堕瘴鄉。
将二十年。
嗟乎人生幾何。
忽忽往來已七十歲。
浮光幻影。
豈能長久。
頃蒙 聖恩賜還初服。
特來南嶽作投老計。
因緣未偶。
乃就湖東古道場地。
仗諸檀越助營安居。
創始于甲寅九月既望。
落成于臘月逼除。
草草苟完。
從此一片身心。
始得休息之地。
如久客還家。
以釋重負。
其逍遙灑落何快如之。
随有口占。
命侍者錄之。
以志幽懷。
非言詩也。
興來即筆。
略無次第雲耳。
祇園借得一枝安。
從此無論道路難。
日上三竿高卧穩。
相看不必勸加餐。
雪壓衡門夜擁爐。
此身雖寄恰如無。
不知日月從何去。
回首人間歲已徂。
灌木叢中一小庵。
石床為座草為龛。
杜門口似維摩诘。
莫問前三與後三。
形如枯木念如灰。
雪滿頭顱霜滿腮。
不是老來偏厭世。
眼中無處着塵埃。
身心放下有餘閑。
垂老生涯在萬山。
不許白雲輕出谷。
好随明月護柴關。
寒燈獨照影微微。
疏屋風吹雪滿衣。
忽憶五台趺坐處。
萬年冰裡一柴扉。
寒威入骨千峰雪。
怒氣沖人萬竅風。
衲被蒙頭初睡醒。
不知身在寂寥中。
百千世界空華影。
一片身心水月光。
伎倆窮時消息斷。
可中無處着思量。
地爐無火石床寒。
瓦鼎香消坐夜殘。
萬籁聲沉心更寂。
卻疑身在鏡中看。
四圍嘉樹影扶疏。
樹下深藏一小廬。
車馬不聞人迹斷。
閉門長日獨跏趺。
寒雨潇潇風滿林。
蓮花漏永夜沉沉。
誰知舉世難醒夢。
盡是光明般若心。
夜深獨坐事枯禅。
撥盡寒灰火不然。
忽聽樓頭鐘盤發。
一聲清韻滿霜天。
雪滿乾坤萬象新。
白銀世界裡藏身。
坐來頓入光明藏。
此處從來絕點塵。
平湖冷浸菱荷衣。
湖上青山絕是非。
塵迹盡消人世遠。
白雲鷗鳥總忘機。
雪擁柴扉獨坐時。
寒林寸寸折瓊枝。
曉來頓失青山色。
開盡梅花總不知。
春過人日雪初晴。
新月疏林影更清。
夜起推窗望寥廓。
滿天星鬥挂檐楹。
雲開四野動春光。
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