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十七

關燈
緣。

     示飯頭 德山托缽幾時來。

    去米長沙莫浪猜。

    休向上方香積借。

    火爐邊事亦奇哉。

     寄五台妙峰師 玻璃世界水晶宮。

    金色銀光處處同。

    獨跨金毛獅子步。

    遊行八面不通風。

     冰霜鶴骨發如銀。

    誰識曼殊最後身。

    一自堀中相别後。

    至今不隔一微塵。

     拄杖橫挑刹海遊。

    無邊刹土一塵收。

    閑來擘破微塵看。

    落盡空花剩兩眸。

     千丈寒岩百尺冰。

    當年相對坐崚嶒。

    即今火宅清涼界。

    一個維摩一個僧。

     寄五台空印師 遙思遊戲雜花林。

    獨坐旃檀寶樹陰。

    不動舌根常說法。

    萬人時聽海潮音。

     一自抛身瘴海瀾。

    蠻煙毒霧盡加餐。

    歸來渴飲曹溪水。

    不減清涼徹骨寒。

     示曹溪紫筍莊莊主 一夕東風紫筍肥。

    無邊春色到柴扉。

    桃花滿眼。

    無人問。

    誰薦當陽向上機。

     寄枝隐 白門深隐一枝安。

    山水娛情世念殘。

    曾入維摩方丈内。

    百千三昧一毫端。

     示杲禅人閉關 六窗緊閉不通風。

    何事藏身入此中。

    試向文殊彈指處。

    直教拶破太虛空。

     贈融禅人住持泰和大司馬郭公忠孝寺 脫體原從瘴疠天。

    三生又結宰官緣。

    維摩丈室渾無語。

    莫道無言不是禅。

     示懷愚修堂主 向上三玄動步疑。

    言前一句許誰知。

    若非撒手懸崖去。

    辜負娘生兩道眉。

     寄靈山桂峰師 靈山一會俨然存。

    松柏雲栖滿鹿園。

    自是法身常說法。

    分明鐘鼓報黃昏。

     寄東海劫外法師 親受靈山付囑來。

    法筵今向海濱開。

    楞伽山頂魔羅衆。

    幾度聞經到講台。

     示南禅人 為問毗耶病裡身。

    不知誰是病中人。

    二時粥飯三餐藥。

    吃得分明意最親。

     寄賴古軒居士 長齋一室事空王。

    心地時焚般若香。

    遙想日長趺坐處。

    靜聽鳥語出山光。

     寄謝青蓮居士 常憶青蓮居士身。

    夢魂時對鏡中人。

    知君深得無生意。

    自信居塵不染塵。

     鼎湖山居 曆盡風波總是非。

    此心久已習忘機。

    翻身直入千峰裡。

    坐看閑雲白晝飛。

     寄明宗法師 曾從兜率白椎來。

    一受金篦法眼開。

    會向今時傳露布。

    隻教平地淨塵埃。

     寄蘊法師 江頭促膝别君時。

    回首青山入夢思。

    為問花台千百衆。

    言前一句幾人知。

     寄巢法師 披雲帶月飽風霜。

    清夜迢迢鶴夢長。

    讀罷楞伽香篆細。

    知君無物可思量。

     寄雨法師 久從鹫嶺現當機。

    誰問雲興花雨飛。

    莫道法筵今寂寞。

    堀中君作衆歸依。

     示中孚表禅人 世緣看破解歸來。

    火裡蓮花不易開。

    直把根塵都洗盡。

    莫教再入者胞胎。

     示無知鑒禅人 明明佛性本無遮。

    自是從前一念差。

    失腳久沉生死海。

    者回切莫負蓮花。

     示微密禅人 缽囊遙自伏牛來。

    度嶺寒梅花正開。

    若問曹溪親切句。

    菩提無樹鏡非台。

     示凝知瀚禅人 圓頂方袍八寶身。

    出家本意要超塵。

    若為煩惱輕埋沒。

    再出頭來已失真。

     寄湛禅人住伏牛 曾持一缽到曹溪。

    跋涉甯辭獨杖藜。

    聞道萬山深隐處。

    夕陽斜照鳥争啼。

     寄題郭次公如是院 舍衛曾開祇樹林。

    君今重拟布金心。

    法王如是全提處。

    獨許文殊是賞音。

     答郭允叔 曾向曹溪問上乘。

    西來密意屬南能。

    莫言杜口維摩诘。

    不是當年有發僧。

     寄題郭叔子太乙囊泉亭 清池明月影沉沉。

    囊水江湖濟度心。

    試問遊魚真榮處。

    濠梁未必是知音。

     示弘範禅人 禮謝千華寶座前。

    卻從臨濟覓三玄。

    今來更問曹溪路。

    雲滿青山月滿天。

     寄衲雲法師 當陽剖破一微塵。

    拄杖閑提用處親。

    明月夜深崖下虎。

    歸依猶似昔時人。

     送僧造旃檀像歸茶陵 南海旃檀香一枝。

    法身随處現雙眉。

    迎歸寂寂松陰下。

    猶似拈花不語時。

     贈郭生淩舄 長齋繡佛禮空王。

    火宅翻為選佛場。

    夜剔明燈心寂寂。

    蓮花不必想西方。

     将之南嶽留别嶺南法社諸子十首 一落風塵二十年。

    相逢須信是前緣。

    自從衣缽南來後。

    今日重拈直指禅。

     底事分明在己躬。

    不須向外問窮通。

    但能觸處回光照。

    莫被塵勞困主公。

     大道從來絕本真。

    多因分别強疏親。

    直須看破娘生面。

    方是塵中特達人。

     瘴煙飲盡齒猶寒。

    不記從前道路難。

    此去萬山深密處。

    雲霞五色座中看。

     廿載驅馳走瘴鄉。

    年來不覺鬓如霜。

    今乘一葉扁舟去。

    蹤迹應從萬壑藏。

     塵勞混迹久和光。

    隻為拈提此事忙。

    千尺釣竿幾斫盡。

    海天回首更茫茫。

     一自歸依繞法壇。

    時時為乞此心安。

    莫言别去三千裡。

    明月中天觌面看。

     時把綸竿見素心。

    竹枝唱罷幾知音。

    扁舟歸去霜天夜。

    明月蘆花何處尋。

     寒空曆曆雁聲孤。

    蹤迹從今落五湖。

    無限煙波寄愁思。

    片[馬*凡]天際是歸途。

     為法甯辭道路賒。

    豈雲瘴海是天涯。

    頻将一滴曹溪水。

    灌溉西來五葉花。

     憨山老人夢遊集卷第三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