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憨山老人夢遊集卷第三十八
侍 者 福 善 日錄
門 人 通 炯 編輯
嶺南弟子 劉起相 重較
偈一
示鄒生子胤十首
此事明明絕覆藏。
普天匝地露堂堂。
男兒不突金剛眼。
觌體相看若面牆。
見聞知覺總空花。
翳未除時見轉差。
隻待晴空清淨眼。
方知别有好生涯。
聲色場中豈偶然。
自将荊棘苦參天。
何人一擲翻身出。
始信随緣自在禅。
妙性圓明自本真。
從來皎潔絕纖塵。
不教妄染輕遮障。
便是超凡大力人。
道心原不離尋常。
待客迎賓底事忙。
試看個中關捩子。
何曾移動一毫芒。
五蘊山中寂滅場。
六窗虛敞夜生光。
隻須喚醒庵中主。
莫使昏沉自蓋藏。
湛湛心光本不迷。
隻因情想自暌攜。
但看起處無消息。
一任猿聲日夜啼。
性天雲淨月輪孤。
身世何須問有無。
但得塵緣蹤迹斷。
不勞名字挂江湖。
世緣逐逐幾時休。
棄卻家山向外求。
衣底明珠任埋沒。
長途空自抱窮愁。
太虛閃電不留情。
憎愛何容逐隊行。
擘破娘生真面目。
肯教埋沒過平生。
寄袁生 曾将書劄寄南能。
問法遙參最上乘。
三昧知從文字入。
不知可記昔時僧。
示水天禅人 知識相逢豈易哉。
個中消息口難開。
妙高峰頂經行處。
不是平空賺善财。
示譚複之 曾從授記向靈山。
今日重來一扣關。
為問拈華當日事。
頭陀不是易開顔。
示鐘生衡穎 曾過曹溪已十年。
相逢知識總前緣。
阮生何必窮途哭。
自有西來最上禅。
示方生覺之 心光獨露形骸外。
祖意能參機語前。
想聽匡山蓮漏熟。
故來重理舊因緣。
示常達禅人 南嶽曹溪一脈來。
相傳明鏡亦非台。
金剛正眼人人共。
須向磨磚一句開。
示宗玄禅人 幻成五蘊本來空。
必欲求之似捕風。
試向渾身消散後。
應須識取主人公。
示南嶽庸質山主 萬山深處一茅庵。
朝暮雲霞當小參。
最是溪聲關不住。
廣長日夜語喃喃。
南嶽山居 七十年來夢裡過。
江湖蹤迹總蹉跎。
而今喜得閑田地。
莫問從前事若何。
腳跟踏遍水雲鄉。
未離清涼古道場。
筋力漸衰心已倦。
安眠飽食是行藏。
大休歇處不尋常。
妄想消時世已忘。
都向别求真極樂。
誰知當下是西方。
但見無生寂滅心。
了無妄想敢來侵。
根塵總是空花影。
佛祖何須向外尋。
觀心生處了無生。
閃電光中眼倍明。
為問西來成底事。
今人都隻解貪程。
示廬陵僧密潔公 廬陵米價近如何。
問着休全舉似他。
一粒但能輕嚼破。
始知佛法總無多。
示杜言禅人 西江一派馬師禅。
聞道而今久失傳。
莫謂磨磚堪作鏡。
自然不堕路途邊。
示定水禅人 久依華座覓真诠。
鐘鼓分明句句玄。
若問西來端的意。
從前佛祖未曾傳。
示量空禅人接待武昌 聞開梵刹向江湄。
來往風[馬*凡]正渡時。
為問華亭垂釣者。
離鈎三寸幾人知。
題方覺之離垢庵 一芥庵中絕點塵。
從來無物可相親。
靜觀寂滅清涼地。
頓見如來妙法身。
題羼提庵 物我如空不可求。
無邊大海一浮漚。
但看起處無蹤迹。
苦樂從教當下休。
示天淵禅人 己躬下事甚分明。
不用尋師費遠行。
隻向目前親薦取。
是誰見色與聞聲。
示六義禅人 死生大事莫商量。
說起愁心可斷腸。
無量劫來都錯過。
者回豈忍負空王。
寄若昧法師 蓮華峰下住庵人。
日與雲中五老親。
瀑布從空霏玉屑。
恍如賓主對談論。
示雲居常元禅人 出世原為究此心。
非圖名字挂叢林。
頭話參到無心處。
不向他家外面尋。
寄海會庵主 十方海會此為家。
來往經過路不差。
香飯飽餐回首去。
出門煙水更無涯。
答雨法師寄法華新疏 靈山一會費商量。
四十餘年久覆藏。
今日通身全吐露。
分明隻在一毫芒。
閣門緊閉不通風。
多少躊躇歎路窮。
不是輕勞彈指力。
安知裡許量如空。
窮子歸來見父時。
此心相委信無疑。
縱将寶藏全分付。
若不掀翻總不知。
無邊刹海總蓮華。
可歎從前盡數沙。
君向毛頭親點破。
自今常禦白牛車。
示素璞禅人(有引) 禅人向參予于曹溪。
尋歸吳門。
頃巢雨二法師。
以予與若師雪浪。
為法門兄弟。
命禅人持書。
遠走南嶽。
迎予終老。
予感二公高誼。
念禅人遠勞。
因成二偈。
用以志懷。
曾禮曹溪走瘴鄉。
歸依三匝繞禅床。
分明一句無生話。
莫道當時有覆藏。
遙持一紙故人書。
特向空山問蔔居。
一片身心全付托。
餘生不必問何如。
答巢雨二法師 法門義氣信非常。
自是青山骨肉香。
拟向通玄峰頂上。
忘言相對一繩床。
吳門山水最幽清。
二朗高峰久着聲。
傥得煙霞期共老。
安眠飽食遂餘生。
示浮刹禅人 遙向千峰問懶殘。
口邊寒涕未曾幹。
火
普天匝地露堂堂。
男兒不突金剛眼。
觌體相看若面牆。
見聞知覺總空花。
翳未除時見轉差。
隻待晴空清淨眼。
方知别有好生涯。
聲色場中豈偶然。
自将荊棘苦參天。
何人一擲翻身出。
始信随緣自在禅。
妙性圓明自本真。
從來皎潔絕纖塵。
不教妄染輕遮障。
便是超凡大力人。
道心原不離尋常。
待客迎賓底事忙。
試看個中關捩子。
何曾移動一毫芒。
五蘊山中寂滅場。
六窗虛敞夜生光。
隻須喚醒庵中主。
莫使昏沉自蓋藏。
湛湛心光本不迷。
隻因情想自暌攜。
但看起處無消息。
一任猿聲日夜啼。
性天雲淨月輪孤。
身世何須問有無。
但得塵緣蹤迹斷。
不勞名字挂江湖。
世緣逐逐幾時休。
棄卻家山向外求。
衣底明珠任埋沒。
長途空自抱窮愁。
太虛閃電不留情。
憎愛何容逐隊行。
擘破娘生真面目。
肯教埋沒過平生。
寄袁生 曾将書劄寄南能。
問法遙參最上乘。
三昧知從文字入。
不知可記昔時僧。
示水天禅人 知識相逢豈易哉。
個中消息口難開。
妙高峰頂經行處。
不是平空賺善财。
示譚複之 曾從授記向靈山。
今日重來一扣關。
為問拈華當日事。
頭陀不是易開顔。
示鐘生衡穎 曾過曹溪已十年。
相逢知識總前緣。
阮生何必窮途哭。
自有西來最上禅。
示方生覺之 心光獨露形骸外。
祖意能參機語前。
想聽匡山蓮漏熟。
故來重理舊因緣。
示常達禅人 南嶽曹溪一脈來。
相傳明鏡亦非台。
金剛正眼人人共。
須向磨磚一句開。
示宗玄禅人 幻成五蘊本來空。
必欲求之似捕風。
試向渾身消散後。
應須識取主人公。
示南嶽庸質山主 萬山深處一茅庵。
朝暮雲霞當小參。
最是溪聲關不住。
廣長日夜語喃喃。
南嶽山居 七十年來夢裡過。
江湖蹤迹總蹉跎。
而今喜得閑田地。
莫問從前事若何。
腳跟踏遍水雲鄉。
未離清涼古道場。
筋力漸衰心已倦。
安眠飽食是行藏。
大休歇處不尋常。
妄想消時世已忘。
都向别求真極樂。
誰知當下是西方。
但見無生寂滅心。
了無妄想敢來侵。
根塵總是空花影。
佛祖何須向外尋。
觀心生處了無生。
閃電光中眼倍明。
為問西來成底事。
今人都隻解貪程。
示廬陵僧密潔公 廬陵米價近如何。
問着休全舉似他。
一粒但能輕嚼破。
始知佛法總無多。
示杜言禅人 西江一派馬師禅。
聞道而今久失傳。
莫謂磨磚堪作鏡。
自然不堕路途邊。
示定水禅人 久依華座覓真诠。
鐘鼓分明句句玄。
若問西來端的意。
從前佛祖未曾傳。
示量空禅人接待武昌 聞開梵刹向江湄。
來往風[馬*凡]正渡時。
為問華亭垂釣者。
離鈎三寸幾人知。
題方覺之離垢庵 一芥庵中絕點塵。
從來無物可相親。
靜觀寂滅清涼地。
頓見如來妙法身。
題羼提庵 物我如空不可求。
無邊大海一浮漚。
但看起處無蹤迹。
苦樂從教當下休。
示天淵禅人 己躬下事甚分明。
不用尋師費遠行。
隻向目前親薦取。
是誰見色與聞聲。
示六義禅人 死生大事莫商量。
說起愁心可斷腸。
無量劫來都錯過。
者回豈忍負空王。
寄若昧法師 蓮華峰下住庵人。
日與雲中五老親。
瀑布從空霏玉屑。
恍如賓主對談論。
示雲居常元禅人 出世原為究此心。
非圖名字挂叢林。
頭話參到無心處。
不向他家外面尋。
寄海會庵主 十方海會此為家。
來往經過路不差。
香飯飽餐回首去。
出門煙水更無涯。
答雨法師寄法華新疏 靈山一會費商量。
四十餘年久覆藏。
今日通身全吐露。
分明隻在一毫芒。
閣門緊閉不通風。
多少躊躇歎路窮。
不是輕勞彈指力。
安知裡許量如空。
窮子歸來見父時。
此心相委信無疑。
縱将寶藏全分付。
若不掀翻總不知。
無邊刹海總蓮華。
可歎從前盡數沙。
君向毛頭親點破。
自今常禦白牛車。
示素璞禅人(有引) 禅人向參予于曹溪。
尋歸吳門。
頃巢雨二法師。
以予與若師雪浪。
為法門兄弟。
命禅人持書。
遠走南嶽。
迎予終老。
予感二公高誼。
念禅人遠勞。
因成二偈。
用以志懷。
曾禮曹溪走瘴鄉。
歸依三匝繞禅床。
分明一句無生話。
莫道當時有覆藏。
遙持一紙故人書。
特向空山問蔔居。
一片身心全付托。
餘生不必問何如。
答巢雨二法師 法門義氣信非常。
自是青山骨肉香。
拟向通玄峰頂上。
忘言相對一繩床。
吳門山水最幽清。
二朗高峰久着聲。
傥得煙霞期共老。
安眠飽食遂餘生。
示浮刹禅人 遙向千峰問懶殘。
口邊寒涕未曾幹。
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