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八楊子取為我

關燈
氏而歸。

     可勝淹滞複還家,隻在修途過歲華。

    豈是歸來彈铗意,食無魚也出無車。

     卻說楊朱别過孟氏,自思遨遊各國,并無投機之人,故此遊興已闌,率了弟仆仍歸闾裡,與妻妾相守,兄弟同處,耕鋤自樂。

    不覺又過了數年,然而終自勸人為己之心,不能得遂,甚懷郁郁。

    忽一日,其鄰人驟然喧鬧起來,楊朱不知其故,立在自己門首,耳中聽見那些人齊道:“那小童出外牧羊,忽然亡了一羊,如今快去追尋。

    ”又道:“人少不夠搜捕,楊先生家有個豎子,也勞他來,同去何如?”隻見轉瞬間,鄰人齊來央這豎子。

    那楊朱心中又沉吟道:“羊是鄰人的,豎子是我的,萬一得了羊,亡失了豎子,豈不是利益在彼,損害在此。

    ”意欲不允,又失了鄰比好情,隻得道:“亡了一羊,怎麼追的人要如此之多?”鄰人道:“人多些方好分路而尋,故此要借先生的豎子同往。

    ”不意那豎子正要乘此頑耍,等不得楊朱開口,便随了鄰人往那邊去追尋亡羊。

    整整的尋了半日,争奈路岐纡曲,溪徑繁多,這樣的所在,休說亡其一羊,就是千百羊,也不知藏匿到那一條路徑之中。

    鄰人空率其黨,與楊朱的豎子四下裡搜尋,也沒有一些影響,竟不知是猛獸所噬、屠販所獲,更不知上九天、入九地去了。

    合齊叫喊,棄輿奔走如飛。

    看看天色已晚,鄰人隻得歎了口氣走回。

    那楊朱唯恐豎子也像亡羊,故此老等。

    正是: 事不關心聞者亂,望不歸兮增扼腕。

    始信為我立見低,楊朱果成名教叛。

     卻說鄰人走歸,向前謝道:“有勞先生的豎子。

    ”楊朱道:“可曾獲着了羊麼?”鄰人道:“羊已亡了。

    ”楊朱失驚道:“為何亡了?”鄰人道:“先生有所不知,岐路之中又有分岐,分岐之中更有曲直,橫斜無所不至,縱使善蔔先知的聖師明哲,也無從知其去向。

    況且在小子又有何知,是以徒勞而返。

    ”說罷辭歸。

    楊朱聞言,一聲兒也不言語,蹙然變容,掩袂而泣道:“我那羊呵,你為何迷了道路,亡在何處?皆因岐路之多,以誤汝也。

    若驅羊之人導引爾往正道,焉緻有失。

    不但其人引爾到他路,又且不始終顧爾,爾行者已是坌路,奈何坌路之中又有坌路,教爾越走越迷,愈行愈錯。

    及其知道迷了路途,急欲尋歸,日已暮矣,汝又不得歸,望爾者又不能見,緻誤爾亡矣。

    我那羊呵!”說罷又哭。

    其時有一孟孫陽,雖是鄰居,又是楊朱的弟子。

    看見楊朱為這亡羊之故,移時也不肯言笑,竟日抑抑無聊,惟自哭泣,因而詫異,便與其友心都子說道:“我看夫子今日愀然不樂,甚是怪誕。

    你且在此稍息,待我進去問他一個端的。

    ”心都子道:“正宜如此。

    ”孟孫陽走到楊朱座前請問道:“羊乃賤畜,又非夫子的所有,何必損了言笑,至今不怡,恰是何見而然。

    ”楊朱越覺沉默,不肯答他一聲,隻是哭個不休。

    那孟孫陽愈疑,即出告訴心都子,心都子亦生詫異,共入詢問。

    見畢,心都子請問于楊朱道:“昔日有昆弟三人,向齊魯道又同着個師父所學的都是仁義。

    這件事夫子可知之乎?”楊朱道:“不知。

    ”孟孫陽又道:“及其歸日,父問道,仁義之道何如?其伯子道,學了仁義能使我愛身棄名。

    問到仲子,那仲子又是一般見識,應道我學的仁義使我殺了身去成名的。

    這也奇了,不意這叔子更奇,答道伯兄仲兄之言俱不以叔,我學的仁義使我的身名俱得完全。

    我想這昆弟三人三術,又極相反,不知何故,又同出于儒。

    這件事不知孰是孰非,敢乞夫子向我一言,以釋其疑。

    ”楊朱道:“何必生疑?汝不見今日有人其居趾在那河濱,所習的是水,所勇于做的是浮水。

    況他平日間有了家室,就要衣食。

    既然習水,自然操舟駕橹,濟涉往來之人,百口為其所利,是不消言的了。

    少不得有那少年英銳之人,裹糧就學不下數百,溺死的幾半,本是學泅,豈是學溺。

    這樣利害如此,你道以何者為是非。

    ”心都子默然走出,那孟孫陽雖在楊朱之門,不達楊朱之說,反說夫子答言甚僻。

    私讓了心都子幾句道:“迂哉心都子也,何其不能複問,隻好奄然退出。

    ”心都子道:“汝不知其故,反要責我,吾聞之太真以多岐亡羊,學者以多方喪生,自古道學者非本不能同,非本亦不能一。

    汝奈何不識其故,枉遊其門了。

    ”所以楊朱這個為我之道,後來聞知心都子得之甚精,至今綿衍不絕。

    也有詩贊道: 異學傳流滿世中,乖違至道尚無窮。

    須知倫類均宜厚,何事懷安獨有躬。

     千古亡羊情有悼,一人鬻渡喻難終。

    從茲孤潔原堪鄙,末俗奚能忘大同。

     總評:雖取為我,未嘗損人,不為不可。

    但拔一毛而可利天下不為,如此臭吝,與守錢虜何異?值今觸處皆是損人利己之流,楊子自是叛道之首。

     又評:楊子之學雖然異端,亦不可遽沒其善。

    如亡羊一哭,非悟者未知之也。

    仔細究竟起來,又畢竟替别人哭了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