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八楊子取為我

關燈
,是适才那老子之徒,胸抱奇略,來谒梁王,雖有弟子仆從,路徑不熟,煩你傳報梁王則個。

    ”那舍者也是個好事的人,一聞其言,即便與他家公說知,徑自傳報梁王去了。

    那梁王是一國之主,正要招賢納士,講些富國強兵之事,又好沽名釣譽,相傳是高懷大度之君。

    以此緣故,其時王侯卿相凡遇遠近來的英儒辯士與夫一技一能之人,莫不延攬款迎,倒屣相見。

    其時梁王聞知楊朱求見,便欣然傳令舍者快請入宮。

    那舍者: 忙傳國主命,返舍請先生。

    知是人常态,趨承不敢停。

     卻說舍者剛走入舍來,那家公便問道:“主上可要見楊先生麼?”舍者道:“主上聞知大喜,特着我來請入朝去。

    ”家公聽言慌忙答道:“楊先生尚未用膳梳洗,汝快去造飯來。

    ”舍者應命去了。

    那家公全不是始初的禮貌,親自灑掃一榻兒地面,将一領新席兒鋪了,請楊朱安坐,又催促其妻,親執手巾梳具,走來伏侍楊朱。

    有一燒火的小厮,看見家公婆如此敬重楊朱,也走近楊朱看看,那家公叱道:“楊先生在此,你這腌膩身體來此則甚,還不快走。

    ”慌得那小厮急急躲避在竈腳下去了。

    不一時,吃過早膳,整冠束帶,送這楊朱入朝。

    那梁王下階相迎,迎入客位,叙過寒溫。

    梁王道:“敢問先生要治天下,何道為先?”楊朱道:“此事甚易,君欲平治天下如運掌相似。

    ”梁王道:“先生何故,說得恁般容易,我想登興絕業,坐臻弘化,非有經緯之通才,扶持之钜術,不能稍建其功。

    今先生在家,聞有一妻一妾尚不能治,三畝之園尚不能芸,何故大言乃爾?”楊朱道:“大王能知其一,不知其二。

    夫牧羊之徒,驅羊而群,使五尺童子荷棰而随之,欲東而東,欲西而西。

    若使堯牽一羊,舜荷棰而随之,則不能前矣。

    且臣聞吞舟之魚,不遊支流,不集污池,何則?其極遠也。

    黃鐘大呂不可從煩奏之舞,何則?其音疏也。

    将治大者不治細,成大功者不成小。

    大王何不知之,反疑臣言為非,是則朱所未解。

    ”梁王聽言心中便有些不悅的意思,及至楊朱再要開口,申其辨說,争奈梁王絕無再問之意,默坐良久。

    那舍者隻道楊朱在朝,怎生的受那梁王寵禮,潛來相探,那知有如此光景。

    少頃,楊朱辭了出朝,沒意思得緊,氣悶悶仍入舍來,情懷抑抑,見席便坐。

    弟子見楊朱入舍,正欲問梁王相待如何,隻見舍者将楊朱一推,楊朱不曾提防,早被他推在地上。

    楊朱道:“我要就坐講話,你怎麼将我推開?”舍者道:“大王宮裡去請坐,我這席上不好屈辱你。

    ”口裡唠唠叨叨,手裡把席子卷起來了。

    那家公尚不知就裡,大罵道:“畜生休要無禮,他是大王的貴客,你怎麼與他争席?”舍者道:“看嘴臉如今怕要做逐客了。

    ”家公道:“原來如此,請出請出,我家居止窄狹,無處扳留,各請方便。

    ”楊朱受他奚落了一場,隻得告别,與弟仆出門,便道過宋。

    有《西江月》詞為證: 未遂隐情為己,翻為浪蕩孤蹤。

    可憐黃鳥賦剛終,又早去梁過宋。

     冷落征途況味,蕭條絮雨西風。

    不知知己幾人逢,隻怕都成殘夢。

     卻說楊朱到了宋國,自念梁國不曾得遇,此處決有個機會。

    終不然天生楊朱自應有用,難道就如此結果,畢竟行得我的教時,方可回家。

    其時,天色已晚,楊朱自從受了舍者争席之氣,惟恐時運不濟,命途多舛,又遭若輩。

    隻得立在市中,指望他鄉遇故知。

    那诓斜陽天淡,煙霭微茫,楊朱着了急,要覓宿處,倉皇四顧,惟恐遭人淩辱,又失了為我的本願。

    看見道旁有一個旅店,門口一個匾額寫道“逆旅”二字。

    那楊朱看了心中不樂,舍了這個逆旅,又沒個歇處,不若權且宿下。

    隻是從來的寓所,或有叫做仕館,呼作客旅,喚為羁旅,從不曾見有這旅館稱之為逆的。

    吾想逆旅不順之名,但不知何所取義,如今且自進去。

    便喚弟子仆人同進店中,逆旅人一見楊朱問其姓名,遂留在上房止宿。

    不诓逆旅人也有二妻,那楊朱觑見其妻,有些異樣。

    一個甚美,一個甚惡。

    那美的語言舉止,覺得輕佻狂蕩,不十分尊貴。

    惟有這惡的倒有些癡福,大模大樣,甚有閨範。

    這楊朱心竊疑之。

    到了次早,細問其故,逆旅人答道:“先生問我,我實不知那美的自美,惡的自惡,吾安能細知其可否哉。

    ”楊朱啧啧稱善,又道:“敬聞命了。

    ”忙呼弟子,可謹佩其言。

    少頃之間,逆旅人報道:“敝國禽子知先生在此,特來相訪。

    ”楊朱就曉得他是墨翟之徒禽滑厘了。

    平生學問專尚兼愛。

    與我這為我之道相反,今日知我在宋,前來相訪,必有甚麼說話,隻索相見。

    正是: 遊旅多艱阻,誰邀禽子來。

    談心或暫合,握手亦奚猜。

     燕聚他鄉樂,萍飄此道衰。

    還愁不入耳,枉令舌饒開。

     卻說禽子看見楊朱出來相迎,躬身趨對,并入中堂坐下。

    楊朱道:“久慕足下大名,今日何幸光降,不識尊師墨夫子今在何方,直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