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二易牙先得我口之所嗜者也
關燈
小
中
大
事君者不有其身之意,連兄長也不知小弟的心事了。
”膳官不複再言,遂同将此味進與桓公。
桓公食之甚美,即召易牙道:“此兒之味甚佳,但不知何處取來。
”易牙未及答言,膳官即對道:“此乃易牙首子。
”桓公歎道:“易牙忘其至愛,而奉寡人,忠不可言矣。
”所以從此易牙便得桓公之寵,隻是難為了他的妻子。
其子就烹,不必說了。
其時,易牙之妻昏暈已醒,眼中不見易牙并自己所産的嬰兒,但見血流滿地,不覺捶胸痛哭,咬牙切齒,将易牙千般毒罵,隻是心中割舍不得,哭了數日,遂絕了三餐,一旦自缢而亡。
可憐慈母也捐生,隻為如蘭似玉嬰。
地下不知相會否,會時何暇問平生。
其時,桓公吃過嬰兒,心中未免恍惚。
忽一日舊病複作,又想道:“我今年紀高邁,嗣立未定,也非所宜,這時節悶悶而坐,不去與那六位如夫人對話,好生心中不悅。
膳官前來問訊,桓公道:“寡人心事不足與爾言,且不足與他人言者,休來亂我寸衷。
”膳官聞言便随機答應道:“主公既是心中有事,必須說與他人方能解釋。
若是不足與人言者,即管仲、隰朋也難與聞,隻有大膳官易牙,忠肝貫日,是世間好人。
主公何不召他來商量一個良策也好。
”這桓公自食其子,至今甚重。
所以膳官又說這幾句說話,雖不說明,那大意也在言外。
桓公打頭知尾,便道:“你去喚了易牙來。
”膳官應命,不一時,易牙已到,朝見禮畢,膳官自走出宮門之外站立去了。
那桓公便道:“易膳官,吾年已老,那嗣位未定,我欲立公子昭,你道可好麼?”易牙是個乖人,也不多其辭說,略對道:“國家置嫡立庶,必緻覆亡宗社,臣牙雖愚頑之子,斷不敢以此舉自聞。
”桓公道:“既如此,還是怎麼?”易牙道:“若依臣言,其國可保,其利可長。
”桓公聽任其言,即道:“卿言至當,我當以無虧為太子矣。
”即日,命使臣傳令有司,整治禮儀,冊長衛姬所生的公子無虧為了太子。
舉國之人個個傳誦桓公,全不把易牙提起,隻因殺子固寵,人皆恨之。
至是衛長姬知之大悅,又命宮人以千镒黃金為易牙之壽。
有詩為證: 一囊錢,如糞土。
奈易牙,趨若骛。
戕至情,枉稱父。
博虛聲,抑何苦。
過了年餘,那仲父管夷吾也有病将死,桓公親到其家問他的疾勢,管仲伏在床上答道:“臣今不複起矣。
”桓公卒地大哭,問道:“仲父倘歸天之後,誰人可代你為相,輔我的國家呢?”管仲呻吟久之,桓公見其不則聲,又問代相之事。
管仲方說道:“知臣莫若君。
”桓公道:“用易牙為相何如?”管仲愀然蹙眉道:“臣隻思君以别臣為問,如何想及易牙為相?臣今死矣,公唯遠之是所望矣。
”桓公隻因其殺子充了口腹之嗜,便認他做了個好人,聽管仲說到此處,心中好大疑惑,即道:“易牙有恩于寡人,怎麼不要親近他,反要寡人疏遠他,仲父一何昏髦至此?況易牙因寡人欲食嬰兒,他便殺其子以慊寡人,如此忠果信直之人,志懷霜雪之輩,我若再去疑之,就非人君待下之禮。
”管仲道:“普天下那一個人不是愛子的,今易牙因君所嗜,就忍心害理,殺了自己嫡親所生的兒子,尚且不以為難,要殺即殺,何況他人。
且臣死矣,切須慎重,毋贻國家大患。
”說罷,桓公才有些悟頭,應道:“仲父之言有理。
”别後歸朝,随有人報至,報道:“仲父亡了。
”桓公放聲哀悼,即差左右廷臣往治其喪。
于是,即把易牙一時斥退。
有詩為證: 國有忠善士,能扶危與傾。
密謀深似海,遠計重如峥。
還惜梁木壞,難禁鸺鹳鳴。
庶邀上帝寵,或值宰輔明。
清肅宮闱侶,安銷邊塞兵。
雖無聖主頌,但有治平聲。
際也如斯盛,從教王業成。
卻說桓公自逐易牙,膳夫宰人便沒有易牙的手段。
桓公也因有病,要吃好東西,再沒有得吃。
一來那幹人不曾學得易牙的方法,二來桓公性氣不常,所以再捉不着他的性子。
過了三年光景,其時管仲死之已久,桓公也忘記有了仲父。
一日,昏昏的叫道:“侍從之人,快召易牙來。
”從人未及應諾,階下早有人報與易牙。
易牙即忙入朝見了桓公。
桓公道:“幾時無卿在寡人之側,身體瘦了一半,皆因無人知我嗜好。
今複用卿為相,即移卿割烹之力,與寡人宰割國務。
”易牙欣逢此日,即曲曲躬躬,拜了道:“臣今為相,自當竭力盡忠。
”桓公道:“卿的忠肝直膽,寡人久已相慕。
”即日,立易牙為相,齊廷之中,人人側目,個個趨承,那易牙到此居之不疑。
正是: 小人初得志,國政奈如何。
隻恐移齊祚,令有心者诃。
易牙為相将及一月,桓公一病幾危,湯藥懶進。
易牙得此,便與一心腹之臣豎刁商量道:“我們趁此機會将宮門塞了,矯旨說是桓公主上之意,一面報與太子,帶了東宮侍衛。
一面報與長衛姬夫人,說知其事,裡應外合,扶立太子登基何如?”豎刁道:“此計甚妙。
況且五公子日後必然要争立,我與你将太子立了,登了大位,不消說,國中的權柄,俱是我與你掌管。
況長衛姬夫人又感我二人的功德,這寵豈不牢固。
”易牙笑道:“這番做事,真所謂兩人同心,其利斷金之謂也。
”兩人商議已定,便如計而行。
有詩為證: 可堪氣運值颠危,多少傷心多少悲。
齊主夙稱五伯首,不期一旦便昏衰。
即日作起亂來,國内軍民人等有不從者紛紛殺死,如山高相似。
以後民人之中也有畏怕的,也有願為無藉的,如雲似雨。
不上數刻中,集了數十萬人馬,聲勢浩大,戈甲鮮明。
易牙為相,豎刁次之,也是相國的職位,他兩人好不炎炎威勢,孰敢不依令而行?正是: 作威福者人怕懼,守法度者人貧苦。
争寵愛者人媚茲,統權柄者人趨附。
易牙二人終日橫行直撞,那桓公自塞宮門,至令飲食斷絕不須說,千肴萬馔,便是一碗青菜湯、米粞粥,也不能夠得入口,竟不是當初數百個侍女,捧了盤盂進午膳的光景。
那桓公料也不敢妄想,可憐他做了一國之主,要茶吃也沒有,要東西吃也沒有,偏是病當死,專要思量嘗食,其如頻頻呼喚,那個敢來與你,自來速死。
連那平日的寵愛如夫人,一個個遠着絕域之外,視若敵國之人。
你道那易牙、豎刁是個憊賴人,如此待了桓公,為何如夫人也将桓公如此相待?這也是桓公自作自受,你道為何?隻因桓公沒了主意,一味以嗣立為戲,所以如夫人皆以其所生公子之故,各生了心,以助五公子争立。
如今未暇多述。
且說桓公卻不知飲食何故如此沒有,正狐疑間,隻見一個宮人慌忙急遽向牆垣之上跑将過來,一交跌在地下,幾乎半死。
那桓公擡頭一看,滿眼垂淚,問道:“我在此饑渴不得飲食,汝可傳旨出去,着人送來。
”宮人道:“易牙作亂,塞了宮門,飲食不可得矣。
”桓公歎道:“死者有知,我何面目去見仲父?”說畢,桓公遂将自己的衣袖蓋了自己之面,咽塞而薨。
宮人痛哭在旁,然後仍複逾垣向外庭說知。
五公子一時舉兵,互相争立攻伐,即将易牙斬首示衆。
那時,無虧太子雖然登位未及三月,其身已死,所以五公子争立不已,以至桓公久不殡殓,屍蟲出戶,此皆易牙殺子固寵之禍。
後人因此十分笑罵痛恨。
有詩為證: 作惡天降殃,思之毛骨悚。
繁榮未及躬,瞬息埋丘壟。
猶日終斯善,甚有僇遺種。
宜平異身首,令人憤氣湧。
總評:桓公為英主、為霸主、為盟主,不能立一太子,以善其後,皆因六姬專寵,無分彼此,以緻昏聩耳。
一國之君,慝于色欲,亦緻如是,常人可不警悟耶。
又評:殺妻尚因自顯其身,至殺己子而欲使他人之子安位延嗣,誠忍心至愚之人矣。
”膳官不複再言,遂同将此味進與桓公。
桓公食之甚美,即召易牙道:“此兒之味甚佳,但不知何處取來。
”易牙未及答言,膳官即對道:“此乃易牙首子。
”桓公歎道:“易牙忘其至愛,而奉寡人,忠不可言矣。
”所以從此易牙便得桓公之寵,隻是難為了他的妻子。
其子就烹,不必說了。
其時,易牙之妻昏暈已醒,眼中不見易牙并自己所産的嬰兒,但見血流滿地,不覺捶胸痛哭,咬牙切齒,将易牙千般毒罵,隻是心中割舍不得,哭了數日,遂絕了三餐,一旦自缢而亡。
可憐慈母也捐生,隻為如蘭似玉嬰。
地下不知相會否,會時何暇問平生。
其時,桓公吃過嬰兒,心中未免恍惚。
忽一日舊病複作,又想道:“我今年紀高邁,嗣立未定,也非所宜,這時節悶悶而坐,不去與那六位如夫人對話,好生心中不悅。
膳官前來問訊,桓公道:“寡人心事不足與爾言,且不足與他人言者,休來亂我寸衷。
”膳官聞言便随機答應道:“主公既是心中有事,必須說與他人方能解釋。
若是不足與人言者,即管仲、隰朋也難與聞,隻有大膳官易牙,忠肝貫日,是世間好人。
主公何不召他來商量一個良策也好。
”這桓公自食其子,至今甚重。
所以膳官又說這幾句說話,雖不說明,那大意也在言外。
桓公打頭知尾,便道:“你去喚了易牙來。
”膳官應命,不一時,易牙已到,朝見禮畢,膳官自走出宮門之外站立去了。
那桓公便道:“易膳官,吾年已老,那嗣位未定,我欲立公子昭,你道可好麼?”易牙是個乖人,也不多其辭說,略對道:“國家置嫡立庶,必緻覆亡宗社,臣牙雖愚頑之子,斷不敢以此舉自聞。
”桓公道:“既如此,還是怎麼?”易牙道:“若依臣言,其國可保,其利可長。
”桓公聽任其言,即道:“卿言至當,我當以無虧為太子矣。
”即日,命使臣傳令有司,整治禮儀,冊長衛姬所生的公子無虧為了太子。
舉國之人個個傳誦桓公,全不把易牙提起,隻因殺子固寵,人皆恨之。
至是衛長姬知之大悅,又命宮人以千镒黃金為易牙之壽。
有詩為證: 一囊錢,如糞土。
奈易牙,趨若骛。
戕至情,枉稱父。
博虛聲,抑何苦。
過了年餘,那仲父管夷吾也有病将死,桓公親到其家問他的疾勢,管仲伏在床上答道:“臣今不複起矣。
”桓公卒地大哭,問道:“仲父倘歸天之後,誰人可代你為相,輔我的國家呢?”管仲呻吟久之,桓公見其不則聲,又問代相之事。
管仲方說道:“知臣莫若君。
”桓公道:“用易牙為相何如?”管仲愀然蹙眉道:“臣隻思君以别臣為問,如何想及易牙為相?臣今死矣,公唯遠之是所望矣。
”桓公隻因其殺子充了口腹之嗜,便認他做了個好人,聽管仲說到此處,心中好大疑惑,即道:“易牙有恩于寡人,怎麼不要親近他,反要寡人疏遠他,仲父一何昏髦至此?況易牙因寡人欲食嬰兒,他便殺其子以慊寡人,如此忠果信直之人,志懷霜雪之輩,我若再去疑之,就非人君待下之禮。
”管仲道:“普天下那一個人不是愛子的,今易牙因君所嗜,就忍心害理,殺了自己嫡親所生的兒子,尚且不以為難,要殺即殺,何況他人。
且臣死矣,切須慎重,毋贻國家大患。
”說罷,桓公才有些悟頭,應道:“仲父之言有理。
”别後歸朝,随有人報至,報道:“仲父亡了。
”桓公放聲哀悼,即差左右廷臣往治其喪。
于是,即把易牙一時斥退。
有詩為證: 國有忠善士,能扶危與傾。
密謀深似海,遠計重如峥。
還惜梁木壞,難禁鸺鹳鳴。
庶邀上帝寵,或值宰輔明。
清肅宮闱侶,安銷邊塞兵。
雖無聖主頌,但有治平聲。
際也如斯盛,從教王業成。
卻說桓公自逐易牙,膳夫宰人便沒有易牙的手段。
桓公也因有病,要吃好東西,再沒有得吃。
一來那幹人不曾學得易牙的方法,二來桓公性氣不常,所以再捉不着他的性子。
過了三年光景,其時管仲死之已久,桓公也忘記有了仲父。
一日,昏昏的叫道:“侍從之人,快召易牙來。
”從人未及應諾,階下早有人報與易牙。
易牙即忙入朝見了桓公。
桓公道:“幾時無卿在寡人之側,身體瘦了一半,皆因無人知我嗜好。
今複用卿為相,即移卿割烹之力,與寡人宰割國務。
”易牙欣逢此日,即曲曲躬躬,拜了道:“臣今為相,自當竭力盡忠。
”桓公道:“卿的忠肝直膽,寡人久已相慕。
”即日,立易牙為相,齊廷之中,人人側目,個個趨承,那易牙到此居之不疑。
正是: 小人初得志,國政奈如何。
隻恐移齊祚,令有心者诃。
易牙為相将及一月,桓公一病幾危,湯藥懶進。
易牙得此,便與一心腹之臣豎刁商量道:“我們趁此機會将宮門塞了,矯旨說是桓公主上之意,一面報與太子,帶了東宮侍衛。
一面報與長衛姬夫人,說知其事,裡應外合,扶立太子登基何如?”豎刁道:“此計甚妙。
況且五公子日後必然要争立,我與你将太子立了,登了大位,不消說,國中的權柄,俱是我與你掌管。
況長衛姬夫人又感我二人的功德,這寵豈不牢固。
”易牙笑道:“這番做事,真所謂兩人同心,其利斷金之謂也。
”兩人商議已定,便如計而行。
有詩為證: 可堪氣運值颠危,多少傷心多少悲。
齊主夙稱五伯首,不期一旦便昏衰。
即日作起亂來,國内軍民人等有不從者紛紛殺死,如山高相似。
以後民人之中也有畏怕的,也有願為無藉的,如雲似雨。
不上數刻中,集了數十萬人馬,聲勢浩大,戈甲鮮明。
易牙為相,豎刁次之,也是相國的職位,他兩人好不炎炎威勢,孰敢不依令而行?正是: 作威福者人怕懼,守法度者人貧苦。
争寵愛者人媚茲,統權柄者人趨附。
易牙二人終日橫行直撞,那桓公自塞宮門,至令飲食斷絕不須說,千肴萬馔,便是一碗青菜湯、米粞粥,也不能夠得入口,竟不是當初數百個侍女,捧了盤盂進午膳的光景。
那桓公料也不敢妄想,可憐他做了一國之主,要茶吃也沒有,要東西吃也沒有,偏是病當死,專要思量嘗食,其如頻頻呼喚,那個敢來與你,自來速死。
連那平日的寵愛如夫人,一個個遠着絕域之外,視若敵國之人。
你道那易牙、豎刁是個憊賴人,如此待了桓公,為何如夫人也将桓公如此相待?這也是桓公自作自受,你道為何?隻因桓公沒了主意,一味以嗣立為戲,所以如夫人皆以其所生公子之故,各生了心,以助五公子争立。
如今未暇多述。
且說桓公卻不知飲食何故如此沒有,正狐疑間,隻見一個宮人慌忙急遽向牆垣之上跑将過來,一交跌在地下,幾乎半死。
那桓公擡頭一看,滿眼垂淚,問道:“我在此饑渴不得飲食,汝可傳旨出去,着人送來。
”宮人道:“易牙作亂,塞了宮門,飲食不可得矣。
”桓公歎道:“死者有知,我何面目去見仲父?”說畢,桓公遂将自己的衣袖蓋了自己之面,咽塞而薨。
宮人痛哭在旁,然後仍複逾垣向外庭說知。
五公子一時舉兵,互相争立攻伐,即将易牙斬首示衆。
那時,無虧太子雖然登位未及三月,其身已死,所以五公子争立不已,以至桓公久不殡殓,屍蟲出戶,此皆易牙殺子固寵之禍。
後人因此十分笑罵痛恨。
有詩為證: 作惡天降殃,思之毛骨悚。
繁榮未及躬,瞬息埋丘壟。
猶日終斯善,甚有僇遺種。
宜平異身首,令人憤氣湧。
總評:桓公為英主、為霸主、為盟主,不能立一太子,以善其後,皆因六姬專寵,無分彼此,以緻昏聩耳。
一國之君,慝于色欲,亦緻如是,常人可不警悟耶。
又評:殺妻尚因自顯其身,至殺己子而欲使他人之子安位延嗣,誠忍心至愚之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