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一百裡奚自鬻于秦

關燈
己掘坑埋葬,就搭在一個慣洗衣服的老寡婦家中寄住。

    況且年荒,所在又小,那得麻來績紡,衣來漿洗,不能度日。

    兩個商量計較,竟往别國營生去了。

    這日,百裡奚走到自家門首,擡頭一看,全不是舊時光景,母、妻俱已不見。

    裡面擺列的都是新器皿,住的人都穿好衣服。

    吃了一驚,便不進去打話,連忙去問鄰裡人家。

    那些鄰居把他别後事情,細細說了一遍。

    百裡奚聽罷,嘿嘿無言,木呆了半晌,也不與鄰居作别,竟在街上走來走去,把母親哭一回,把妻子想一回,道:“百裡奚流落數年,今日回來,指望有母親、妻子相會共訴衷情,不料母亡妻失,無依無倚,又沒個居止,難道一窮至此不成。

    ”真個是窮人無所歸,一似喪家犬。

    或東或西不知往那裡去好。

    正在躊蹰,忽然有一官員坐了大車,喝道而來。

    百裡奚原是神魂俱失的時節,卻不曾回避得,被這些下人拿住了,禀官道:“這是闖道的。

    ”百裡奚卻認得這官,是上大夫宮之奇,便說道:“我百裡奚自幼家貧,有志向上,因數奇不偶,遊遍列國,一無所遇,偃蹇空歸,卻又母亡妻失,故址被他人所居,因此惆怅,有失回避,望大人海涵恕罪。

    ”宮之奇想道:“我也久聞此人,今尚如此流落極矣。

    ”便喚手下人吩咐道:“你先送他到私宅書房中去,我公務畢了,回來相見。

    ”百裡奚随了這人,到他書房坐下一回,宮之奇方才回家,就到書房施禮,分賓主坐。

    百裡奚便開口道:“不肖落魄寒酸,何當大人清盼?”宮之奇道:“久仰大名,但不料漂泊到今未得際遇。

    明日當為先生薦舉。

    ”百裡奚道:“雖蒙重眷,但不肖正當服喪。

    ”宮之奇道:“正是。

    ”沉吟半晌,又道:“我有莊房一所,先生權且居之。

    我一面奏聞主公,俟先生服滿便了。

    ”說罷,備設酒肴,主賓酬酢殷勤,自不必言,百裡奚就在書房安歇。

    次日,宮之奇着人送到莊房居住,一應供給,俱出于宮之奇。

    光陰迅速,日月如梭,不覺三年服滿,宮之奇奏薦百裡奚于虞公。

    虞公準奏,進百裡奚為大夫。

    但虞公素不喜本國人做官,故此已前薦過幾次,皆不能用。

    因宮之奇是個正直人,虞公甚是聽信,雖已準用,到底沒他的講話處。

    凡是百裡奚的章奏,虞公皆不甚理的。

    惟宮之奇一有政務,便來與百裡奚商議。

    不料一日晉獻公遣臣荀息,将良馬一匹出在屈産地方的,白玉一端出在垂棘地方的,送與虞公,求借虞國地方經過,去伐虢國。

    宮之奇對百裡奚道:“事體最重,不可不谏。

    ”百裡奚道:“王公貪賂玩寇,是不可與言者。

    ”宮之奇道:“臣子之道,何能遂己?”百裡奚道:“你盡你心,我行我志便了。

    ”宮之奇便入朝谏道:“虢與虞是唇齒之邦,唇亡則齒寒,若主公受了晉國璧馬,假道與他,虢國必滅。

    虢國既亡,虞國亦必随亡矣。

    ”虞公畢竟不聽,受了璧馬,許晉兵借路經過,那晉兵大隊自虞往虢。

    不數日間就吞并了虢國地方,收兵回來,不取原道歸晉,竟自攻打虞國。

    宮之奇聞得晉兵圍城攻打,即奏聞虞公,點兵調将,出城迎敵。

    虞國彈丸小邑,怎當得晉國強兵,一戰塗地,被晉兵打入城中,生擒了虞公,擄了百裡奚,虞國亦被晉君吞并。

    有詩為證: 人因财死鳥因餐,璧馬能令二國殘。

    可歎之奇能幾谏,危言終不破虞貪。

     那時節秦晉結姻,晉獻公之女許與秦穆公為夫人。

    将及出嫁,晉獻公想道:“百裡奚,名士也。

    我已滅了虞國,擄其君臣,我若用他,必不盡心于我,不若為我女之從嫁也罷。

    ”那從嫁的衛丁,共有百名,就着百裡奚為統領。

    百裡奚也無可奈何,隻得跟随銮輿,前往秦國。

    秦穆公成親之後,犒賞從嫁官役,見百裡奚人品非常,倒也有個擢用的意思。

    百裡奚想道:“從嫁之名,其實可恥。

    ”便逃出秦國,來到楚國的宛地。

    那一方都是些鄙人,也是百裡奚晦氣未脫,錯了路頭,直走到深山裡面,被那些人捉住,不放出去,要百裡奚替他耕種。

    百裡奚想道:“我是孤身,如何強得他過?”便道:“耕種其實不會,做些别的罷了。

    ”衆人道:“你若不會耕種,須要看牛,稍有差池,休怪’唣。

    ”百裡奚隻得忍氣低頭,又與這些牧夫成行逐隊。

    日複一日,年過一年,又不能脫逃出去,又沒個行人往來,感懷傷心。

    作歌以吟之曰: 牧坡雖長,吾不憚入之深。

    牧蓑雖短,吾不憚露其襟。

    隔絕荒山兮,誰能知我音。

    相與同類兮,誰能知我心。

     百裡奚在此山中不覺又是幾年光景。

    這一日,難星該脫,偶有秦國大夫公孫枝到楚國聘問回來,因為魏楚交兵,大路軍馬填塞不便行走,特往小路避兵,穿山渡水而去。

    恰好往那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