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六伯夷叔齊餓于首陽之下
關燈
小
中
大
悠悠蕩蕩,四方蹤迹難尋。
洪濤卷雪,渾如大地翻身。
巨浪排空,卻似山陵聳背。
衰草殘煙流曲浦,黃雲淡日暗長堤。
山魈來往,何曾有岸口悲猿。
野鹜依接,并沒個平沙落雁。
紅蓼影繁知景色,白蘋香濃任依依。
伯夷道:“此處盡可安身,但不知甚麼所在?”叔齊道:“裡面有一老者坐在魚矶上,持竿釣魚,想是隐逸之叟,待我上前問他一聲便知端的。
”那老者怎生模樣?隻見: 蒼髯似雪,白發如銀。
貌堂堂兩耳垂肩,珠閃閃雙睛貫日。
身披蓑笠,無榮無辱。
任心懷手執綸竿,自在自繇多逸趣。
若非厭世逃名客,必是深機用世人。
叔齊上前問道:“老者,敢問此處是甚麼所在?”那老者道:“此處是東海之濱,這便是澗水。
這一搭小村,就喚做磻溪。
”叔齊又問道:“老者,釣魚有甚麼意趣?”那老者道:“老夫姓呂名尚,因見商纣無道,恐遭其虐,故此隐在這裡,把個直鈎釣魚。
那裡指望得魚,不過自适其适。
”叔齊見老者說出這話,也把兩人姓名并讓國避纣事情述了一遍。
呂尚便道:“敝居去此不遠,二位速來,不若權到家下,暫解塵勞。
”叔齊道:“曾無半面,怎好取擾。
”呂尚道:“人之相知,貴相知心,易雲同心之言。
其臭如蘭。
方才二位所言,卻與老夫合志,故此相邀。
若待相識,天下無交矣。
”叔齊見說得有理,便去對了伯夷把上項事一五一十的細細說了,就引伯夷與呂尚相見,随着呂尚同行,不數步就是他家了。
呂尚放了蓑笠綸竿,就在中堂坐定,分付家人安排夜飲。
三人乍會,彼此講些民風土俗。
過了幾日,那呂尚所說的都是濟世安民之術,伯夷對叔齊道:“此老志在天下,名雖隐迹,其實借此以掩飾他人耳目。
如此老年還有壯志,怎好與他同處?不如去了罷。
”叔齊道:“既如此,我們也不必辭他。
”兩人竟自撇了呂尚。
不數日又到北海之濱了。
伯夷道:“此處恰好。
”兩人就在山谷中結一茅舍,把幾畝空地種植些桑麻蔬果,自娛心志。
有一首《蝶戀花》為證: 山清水秀堪遊衍,世事無聞,淡薄随緣轉。
紅瘦綠肥春正緩,倏然炎夏熏風轉。
又值秋容山色淺,香綻黃花,折嗅堪供玩。
迅速嚴冬如指撚,逍遙四季無人管。
原來他兩個心性極廉介,度量又是寬洪的。
不同心的,便不與他為友;若是惡人,連說話也不與他交談;若能改過自新,他也再不提起舊日事情。
所以,沒有怨他的。
那海濱人見他惡惡之嚴,風俗也翕然改變,路不拾遺,家不閉戶。
後來孔夫子贊他兩人曰: 商有逸民,伯夷叔齊。
不念舊惡,怨是用希。
孟子亦有贊曰: 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
不立惡人朝,不與惡人處。
如以朝衣冠,坐于塗炭裡。
惟其惡惡心,若将視為爾。
一日,忽見海濱人攜老摯幼,領妻負子,紛紛的就是移屋的一般。
二人吃了一驚,問衆人道:“你們這樣光景,卻是為何?”衆人說:“二位不知,岐周之間有一聖人,名曰姬昌。
他如今現為西伯,發政施仁,四方之民遠遠都去投奔他。
況且我們被纣王重斂,苦了這一世,如今去投奔他,也快活幾時。
”說罷,都歡歡喜喜而去。
夷齊二人聽了這番說話,心中半信半疑,便商議道:世間之事眼見是真,耳聞是假,不可輕信為真。
今據他們說果是聖主,我們也去看一看何如?随即收拾,與海濱人同去。
正是: 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
草上風必偃,教化關非小。
二人行到岐周之地,正要去谒見西伯,恰好西伯同呂尚在那裡商議些國家政事。
那呂尚原在東海之濱,你道為何也在這裡?原來呂尚自伯夷、叔齊去後,聞得西伯養老尊賢,他也到此就養。
一日,西伯與語大悅,就留之為賓,尊之為師,凡事都與他計議。
這日方在議論之間,隻見左右禀道:“外面有兩個隐者要見吾主,等候多時。
”呂尚道:“既是隐者,必定清高尚義的,吾主出見他不可輕慢,亦是收拾人心之急務也。
”西伯出見夷、齊,與之談論一番,知是高尚的,不敢強他為官,亦不談及政事,待以賓客之禮。
撥一所宅子,日給粟米布帛,自家不時存問。
一日,叔齊對伯夷道:“我們聞得西伯之賢,不過到此一見。
如今既然知道他是賢君,仍去海濱住了,少覺清閑些。
”伯夷道:“那朝歌地方終久有變,禍且不測,恐難居住。
今西伯如此仁德,極其敬重我二人,不忍便舍他去,再住幾時何妨?”過了數年,不意西伯薨死,長子姬發襲了伯位,見纣王暴虐愈甚,天怒人怨。
他順天應人,尊父為文王,自稱為武王。
奉了文王木主,率領列國諸侯,誓師于孟津,前去伐纣。
但見那: 謀臣似雨,戰将如雲。
謀臣似雨,人人是疏附後先。
戰将如雲,個個皆折沖禦侮。
萬道光芒,刀槍耀日。
一天殺氣,鼙鼓轟雷。
進退不參差,軍容整肅,往還依步伐。
号令嚴明,歸附者諸侯八百,鹹稱棄暗投明。
參贊者亂臣十人,盡道吊民伐罪。
若非天怒民愁日,怎顯堂堂王者師。
誓師之日,不覺驚動了兩個賢人。
隻見叔齊忙忙走來對伯夷道:“異事,異事”。
伯夷道
洪濤卷雪,渾如大地翻身。
巨浪排空,卻似山陵聳背。
衰草殘煙流曲浦,黃雲淡日暗長堤。
山魈來往,何曾有岸口悲猿。
野鹜依接,并沒個平沙落雁。
紅蓼影繁知景色,白蘋香濃任依依。
伯夷道:“此處盡可安身,但不知甚麼所在?”叔齊道:“裡面有一老者坐在魚矶上,持竿釣魚,想是隐逸之叟,待我上前問他一聲便知端的。
”那老者怎生模樣?隻見: 蒼髯似雪,白發如銀。
貌堂堂兩耳垂肩,珠閃閃雙睛貫日。
身披蓑笠,無榮無辱。
任心懷手執綸竿,自在自繇多逸趣。
若非厭世逃名客,必是深機用世人。
叔齊上前問道:“老者,敢問此處是甚麼所在?”那老者道:“此處是東海之濱,這便是澗水。
這一搭小村,就喚做磻溪。
”叔齊又問道:“老者,釣魚有甚麼意趣?”那老者道:“老夫姓呂名尚,因見商纣無道,恐遭其虐,故此隐在這裡,把個直鈎釣魚。
那裡指望得魚,不過自适其适。
”叔齊見老者說出這話,也把兩人姓名并讓國避纣事情述了一遍。
呂尚便道:“敝居去此不遠,二位速來,不若權到家下,暫解塵勞。
”叔齊道:“曾無半面,怎好取擾。
”呂尚道:“人之相知,貴相知心,易雲同心之言。
其臭如蘭。
方才二位所言,卻與老夫合志,故此相邀。
若待相識,天下無交矣。
”叔齊見說得有理,便去對了伯夷把上項事一五一十的細細說了,就引伯夷與呂尚相見,随着呂尚同行,不數步就是他家了。
呂尚放了蓑笠綸竿,就在中堂坐定,分付家人安排夜飲。
三人乍會,彼此講些民風土俗。
過了幾日,那呂尚所說的都是濟世安民之術,伯夷對叔齊道:“此老志在天下,名雖隐迹,其實借此以掩飾他人耳目。
如此老年還有壯志,怎好與他同處?不如去了罷。
”叔齊道:“既如此,我們也不必辭他。
”兩人竟自撇了呂尚。
不數日又到北海之濱了。
伯夷道:“此處恰好。
”兩人就在山谷中結一茅舍,把幾畝空地種植些桑麻蔬果,自娛心志。
有一首《蝶戀花》為證: 山清水秀堪遊衍,世事無聞,淡薄随緣轉。
紅瘦綠肥春正緩,倏然炎夏熏風轉。
又值秋容山色淺,香綻黃花,折嗅堪供玩。
迅速嚴冬如指撚,逍遙四季無人管。
原來他兩個心性極廉介,度量又是寬洪的。
不同心的,便不與他為友;若是惡人,連說話也不與他交談;若能改過自新,他也再不提起舊日事情。
所以,沒有怨他的。
那海濱人見他惡惡之嚴,風俗也翕然改變,路不拾遺,家不閉戶。
後來孔夫子贊他兩人曰: 商有逸民,伯夷叔齊。
不念舊惡,怨是用希。
孟子亦有贊曰: 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
不立惡人朝,不與惡人處。
如以朝衣冠,坐于塗炭裡。
惟其惡惡心,若将視為爾。
一日,忽見海濱人攜老摯幼,領妻負子,紛紛的就是移屋的一般。
二人吃了一驚,問衆人道:“你們這樣光景,卻是為何?”衆人說:“二位不知,岐周之間有一聖人,名曰姬昌。
他如今現為西伯,發政施仁,四方之民遠遠都去投奔他。
況且我們被纣王重斂,苦了這一世,如今去投奔他,也快活幾時。
”說罷,都歡歡喜喜而去。
夷齊二人聽了這番說話,心中半信半疑,便商議道:世間之事眼見是真,耳聞是假,不可輕信為真。
今據他們說果是聖主,我們也去看一看何如?随即收拾,與海濱人同去。
正是: 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
草上風必偃,教化關非小。
二人行到岐周之地,正要去谒見西伯,恰好西伯同呂尚在那裡商議些國家政事。
那呂尚原在東海之濱,你道為何也在這裡?原來呂尚自伯夷、叔齊去後,聞得西伯養老尊賢,他也到此就養。
一日,西伯與語大悅,就留之為賓,尊之為師,凡事都與他計議。
這日方在議論之間,隻見左右禀道:“外面有兩個隐者要見吾主,等候多時。
”呂尚道:“既是隐者,必定清高尚義的,吾主出見他不可輕慢,亦是收拾人心之急務也。
”西伯出見夷、齊,與之談論一番,知是高尚的,不敢強他為官,亦不談及政事,待以賓客之禮。
撥一所宅子,日給粟米布帛,自家不時存問。
一日,叔齊對伯夷道:“我們聞得西伯之賢,不過到此一見。
如今既然知道他是賢君,仍去海濱住了,少覺清閑些。
”伯夷道:“那朝歌地方終久有變,禍且不測,恐難居住。
今西伯如此仁德,極其敬重我二人,不忍便舍他去,再住幾時何妨?”過了數年,不意西伯薨死,長子姬發襲了伯位,見纣王暴虐愈甚,天怒人怨。
他順天應人,尊父為文王,自稱為武王。
奉了文王木主,率領列國諸侯,誓師于孟津,前去伐纣。
但見那: 謀臣似雨,戰将如雲。
謀臣似雨,人人是疏附後先。
戰将如雲,個個皆折沖禦侮。
萬道光芒,刀槍耀日。
一天殺氣,鼙鼓轟雷。
進退不參差,軍容整肅,往還依步伐。
号令嚴明,歸附者諸侯八百,鹹稱棄暗投明。
參贊者亂臣十人,盡道吊民伐罪。
若非天怒民愁日,怎顯堂堂王者師。
誓師之日,不覺驚動了兩個賢人。
隻見叔齊忙忙走來對伯夷道:“異事,異事”。
伯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