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孝哉闵子骞
關燈
小
中
大
這件裌衣,便問闵子道:“汝母說是與你翻的新綿,為何身上這等單薄?快說與我知道。
”闵子道:“孩兒隻因天道嚴寒,故此失靷,望父親恕孩兒不孝之罪。
”闵老聽得可憐,再三問其緣故,闵子意欲支吾過了,又恐人說以為诳父,隻得低低說道:“衣内都是蘆花,所以不暖,并無他故。
”闵老道:“汝母說你衣内都是新綿子,怎見倒是蘆花,豈有此事?”便把闵子所穿的衣縫用簪腳挑開看其虛實,忽然一個風頭吹得滿天飛去,衣内幹幹淨淨,跌腳捶胸,恨恨不了,便罵:“悍婦!為何毒害我的孩兒!”立命回車,闵子向前說道:“這非吾母本意,昨因天晚,誠恐父親回來功夫忙促,況是燈前,或者誤翻在内,父親到家決不可因了孩兒與母親反目。
”闵老怒道:“隻因你孩兒為人忒孝順了,故有此事,不必你多說,我自有個道理。
”闵子便不敢則聲,忙忙的推車回去。
那闵母聞知闵老回家,正要裝腔做勢興動闵老,隻見闵老一進門來怒沖沖,也不說些甚的,對着闵母高聲道:“好個晚娘,替兒子作得好綿衣。
”闵母已知蘆花事發,便應道:“我與你的膿血翻了綿衣,還道我為娘的不好麼?”闵老道:“你鐵石為心,豺狼成性,所以做得好綿衣,你可自看。
”說畢發起幾聲冷笑,便叫闵損過來。
闵子恐父母厮鬧,故意站住了不敢移動身子,激得闵老性發,一把提将過來,将那衣服内的蘆花抖了一地,便指與闵母道:“好綿子,虧你忍得這片心腸,待孩兒如此刻薄。
”那闵母若是有家教的,自然有悔心之萌,支吾些言語,再将新綿翻改,消了丈夫這點氣,不至反目了。
他反恨丈夫不是,口中不幹不淨:“我想是你家價婦,應該憑你施為,昨日替他翻了新綿在内,誰知他自己不肖,或者拆出換些東西吃了也不可知,我如何将蘆花與他穿着?”那闵老聽了此語,暗想道:損兒不敢發覺,其母說亦有理。
正是: 積讒銷骨,積毀铄金。
古語其然,傳之至今。
不期兩個幼兒不曉得事體,隻道有事便說,叫做聰明的了,齊聲向父親說道:“我們兩個因前日風冷,替母親讨綿衣穿,母親替我翻綿,委是新的。
娘又怕我們冷,蓋在床上被中,又生了許多炭火與我們烘。
哥哥翻衣之時,隻穿這件單衣立在大門口,候等父親到家中,委實與哥哥穿的是蘆花,不是新綿。
”自古道得好,小兒口中讨實信。
闵老聽了此語,不容分辨,将闵母的頭發一把揪倒,拳來打腳來踢,打得十分利害,就寫了一紙離書,登時要逐出門去。
其時宗族鄰裡親戚都來勸解,決不肯聽。
闵子見父執性,不可逭回,倘母親一去,兄弟三人将如之何?哀痛迫切,哭泣流涕,到父親膝前說道:“父親必欲要母親去,以兒愚見,母在一子單,母去三子寒,伏乞父親三思。
”說未了号天大恸,哭個不休。
那闵老見兒子是這等悲痛,力留繼母,也思想前妻大哭一場,家中聚集許多宗族親戚鄰友,見者無不傷心。
那闵母到此田地,也不覺動了一點慈愛之心,将從前惡念一時消釋,連忙将闵子一把扶起道:“孩兒,不料你如此孝順,倒是我做娘的不是了。
”母子亦覺欷歔。
那闵老夫妻原是恩愛的,隻是因那闵子故有此作為,看見其母倒認自己不是,也不苛求,又親見其母将新綿另做一件衣服翻了,與他穿在身上,方才放心。
過了數月,不覺冬盡春初,慶賀新歲元宵之後,闵老道:“損兒即漸長成,正該讀書。
吾聞本國之内,孔夫子乃是大聖人,所收之徒甚廣。
我不若送他門下讀書,多識古今名物,不枉生他一場。
”闵母極口贊襄,闵老立定了主意。
有詩為證: 須知力學在嚴師,躬叩缁帷勿自疑。
計日陶镕成德器,四科名定冉雍随。
擇了吉日,具了束修,将闵子送到杏壇,拜孔子為師。
闵子固是天生聰明,不須盡力訓誨,打頭知尾,告往知來,不上一年光景,即便學業有成,遂為孔門高弟,氣質越覺純粹,事親愈加敬謹。
那闵母知其賢孝,與兩個幼兒一般看待,并無貳心。
闵子方幸晚母回心轉意,心中喜悅,行有餘力,即歸探候父母,縱遇疾風暴雨也不失期。
孔門又有一個弟子叫做子貢,屢屢看見闵子侍于夫子之側,顔色時常改變,每要問其緣故,又恐失言,到此不得不問,便道:“子骞,你始初見于夫子,面有菜色,今日何故又有刍豢之色?”闵子道:“損也不敏,出于蒹葭之中,蒙夫子不棄,收入門牆,又蒙夫子内則切磋以孝,外為之敷陳王法,心口口口出見羽蓋之輝煌,龍旗之缥缈,裘旃之人相随于後,心又樂之。
因這二者交攻胸中,損又不能決斷可否,是以有了菜色。
今被夫子威儀文詞,如春雨潤木,自葉流根,浸灌滋養已非一日,又賴二三子切磋勸勉,内明于去就大義,出見羽蓋等物,視如壇土,是以有了刍豢之色。
”子貢拱袂道:“多謝指教。
”
”闵子道:“孩兒隻因天道嚴寒,故此失靷,望父親恕孩兒不孝之罪。
”闵老聽得可憐,再三問其緣故,闵子意欲支吾過了,又恐人說以為诳父,隻得低低說道:“衣内都是蘆花,所以不暖,并無他故。
”闵老道:“汝母說你衣内都是新綿子,怎見倒是蘆花,豈有此事?”便把闵子所穿的衣縫用簪腳挑開看其虛實,忽然一個風頭吹得滿天飛去,衣内幹幹淨淨,跌腳捶胸,恨恨不了,便罵:“悍婦!為何毒害我的孩兒!”立命回車,闵子向前說道:“這非吾母本意,昨因天晚,誠恐父親回來功夫忙促,況是燈前,或者誤翻在内,父親到家決不可因了孩兒與母親反目。
”闵老怒道:“隻因你孩兒為人忒孝順了,故有此事,不必你多說,我自有個道理。
”闵子便不敢則聲,忙忙的推車回去。
那闵母聞知闵老回家,正要裝腔做勢興動闵老,隻見闵老一進門來怒沖沖,也不說些甚的,對着闵母高聲道:“好個晚娘,替兒子作得好綿衣。
”闵母已知蘆花事發,便應道:“我與你的膿血翻了綿衣,還道我為娘的不好麼?”闵老道:“你鐵石為心,豺狼成性,所以做得好綿衣,你可自看。
”說畢發起幾聲冷笑,便叫闵損過來。
闵子恐父母厮鬧,故意站住了不敢移動身子,激得闵老性發,一把提将過來,将那衣服内的蘆花抖了一地,便指與闵母道:“好綿子,虧你忍得這片心腸,待孩兒如此刻薄。
”那闵母若是有家教的,自然有悔心之萌,支吾些言語,再将新綿翻改,消了丈夫這點氣,不至反目了。
他反恨丈夫不是,口中不幹不淨:“我想是你家價婦,應該憑你施為,昨日替他翻了新綿在内,誰知他自己不肖,或者拆出換些東西吃了也不可知,我如何将蘆花與他穿着?”那闵老聽了此語,暗想道:損兒不敢發覺,其母說亦有理。
正是: 積讒銷骨,積毀铄金。
古語其然,傳之至今。
不期兩個幼兒不曉得事體,隻道有事便說,叫做聰明的了,齊聲向父親說道:“我們兩個因前日風冷,替母親讨綿衣穿,母親替我翻綿,委是新的。
娘又怕我們冷,蓋在床上被中,又生了許多炭火與我們烘。
哥哥翻衣之時,隻穿這件單衣立在大門口,候等父親到家中,委實與哥哥穿的是蘆花,不是新綿。
”自古道得好,小兒口中讨實信。
闵老聽了此語,不容分辨,将闵母的頭發一把揪倒,拳來打腳來踢,打得十分利害,就寫了一紙離書,登時要逐出門去。
其時宗族鄰裡親戚都來勸解,決不肯聽。
闵子見父執性,不可逭回,倘母親一去,兄弟三人将如之何?哀痛迫切,哭泣流涕,到父親膝前說道:“父親必欲要母親去,以兒愚見,母在一子單,母去三子寒,伏乞父親三思。
”說未了号天大恸,哭個不休。
那闵老見兒子是這等悲痛,力留繼母,也思想前妻大哭一場,家中聚集許多宗族親戚鄰友,見者無不傷心。
那闵母到此田地,也不覺動了一點慈愛之心,将從前惡念一時消釋,連忙将闵子一把扶起道:“孩兒,不料你如此孝順,倒是我做娘的不是了。
”母子亦覺欷歔。
那闵老夫妻原是恩愛的,隻是因那闵子故有此作為,看見其母倒認自己不是,也不苛求,又親見其母将新綿另做一件衣服翻了,與他穿在身上,方才放心。
過了數月,不覺冬盡春初,慶賀新歲元宵之後,闵老道:“損兒即漸長成,正該讀書。
吾聞本國之内,孔夫子乃是大聖人,所收之徒甚廣。
我不若送他門下讀書,多識古今名物,不枉生他一場。
”闵母極口贊襄,闵老立定了主意。
有詩為證: 須知力學在嚴師,躬叩缁帷勿自疑。
計日陶镕成德器,四科名定冉雍随。
擇了吉日,具了束修,将闵子送到杏壇,拜孔子為師。
闵子固是天生聰明,不須盡力訓誨,打頭知尾,告往知來,不上一年光景,即便學業有成,遂為孔門高弟,氣質越覺純粹,事親愈加敬謹。
那闵母知其賢孝,與兩個幼兒一般看待,并無貳心。
闵子方幸晚母回心轉意,心中喜悅,行有餘力,即歸探候父母,縱遇疾風暴雨也不失期。
孔門又有一個弟子叫做子貢,屢屢看見闵子侍于夫子之側,顔色時常改變,每要問其緣故,又恐失言,到此不得不問,便道:“子骞,你始初見于夫子,面有菜色,今日何故又有刍豢之色?”闵子道:“損也不敏,出于蒹葭之中,蒙夫子不棄,收入門牆,又蒙夫子内則切磋以孝,外為之敷陳王法,心口口口出見羽蓋之輝煌,龍旗之缥缈,裘旃之人相随于後,心又樂之。
因這二者交攻胸中,損又不能決斷可否,是以有了菜色。
今被夫子威儀文詞,如春雨潤木,自葉流根,浸灌滋養已非一日,又賴二三子切磋勸勉,内明于去就大義,出見羽蓋等物,視如壇土,是以有了刍豢之色。
”子貢拱袂道:“多謝指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