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有澹台滅明者
關燈
小
中
大
八旬渭老興周室,一紀甘郎卻敵人。
陋質無鹽偏佐主,冶容西子不謀身。
原思衣敝德如玉,晏子身矬志入雲。
當日若因顔貌取,幾将才德溺迷津。
此詩是說世人以顔貌取人,屢屢有失。
假如近世做男子的,有了天然容貌,絕世豐儀,自然走到人前異乎庸俗,誰不見了啧啧稱贊,道是子都再世,宋玉重生。
隻要看他身上有華麗衣服穿着,便愈加敬重,那管腹中學問有無?殊不知腹中有真抱負大學問的人,雖然穿着些破損衣裳,倒也翩翩俊雅,就像野鶴在雞群一般。
可恨是俗人眼孔淺、識見低,一味隻重衣服新鮮,憑你公子王孫,假若飄零流落,縱有潑天才調,誰來作與你半分三厘。
到底古時人還有道德氣象,不論人之老少、家之貧富、貌之妍媸,隻要有才有德就敬他用他。
所以,為君的容易伯國,為臣的不緻遁迹,較之今日豈不天懸地隔?這也是人情世态,不必細談。
且說一個最醜之人,倒幹出最奇之事,雖無掀天揭地之才,卻有濟世福民之術。
你道這人是誰?他雙姓澹台,名滅明,字子羽,乃魯國武城人。
但傳聞醜陋,未知委是怎生模樣,且聽我道: 身材醜陋,容貌枯焦。
出語不驚人,發聲恰類鬼。
面孔似砌着七盤坑坎,眼珠如隐在九裡雲山。
須發蓬松,風過處疑有人來蘆葦聽。
衣衫落拓,月明時駭逢鬼步碧雲霄。
這子羽雖然生來沒有個可愛的姿容,誰知他倒有過人的識量,再不肯去奉承當道,因他是武城邑内的賢人。
平常盡有冠蓋來往,他卻視如土芥,棄若敝屣,毫不介意,也不望君王征辟他做賢良方正,與他個甚麼官做,一味安貧樂道,要做個有德行的人。
其時夫子在杏壇授業,受徒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子羽也在數内。
始初子羽備了束修,向孔門求教,不意其間有一人在夫子跟前道:“子羽貌醜心兇,後來不得其死,不可收他。
”那知以貌取人,便不是誨人不倦的主意,所以那個人雖然饒舌,衆門弟子見他出言無狀,十分擯斥他,竟不存地一個姓名。
後來子羽得了洙泗宗傳,便覺為人在世: 傲不可長,志不可滿。
欲不可縱,樂不可極。
終日閉門靜坐,懶于交遊,你道卻是為何?隻為他尊容生得忒不像個人,恐被人恥笑,所以倒因此得了個靜養的法兒,隻是讀書自樂,遠近書生聞得他的賢名,紛紛都來執贽拜求,收為門弟者均有百人,亦稱一時之盛。
此時武城邑宰姓周名駞,為人極其貪污,到任以來全沒一些尊敬賢人的禮體,專以傲慢為事。
又聞子羽是聖門的高徒,常自想道:别個賢人不能屈為入幕之賓,這子羽在我所管的境内居住,我是他的父母,他是我的子民。
自古道傾家令尹,料想我以禮去請他,有話去囑他,定然如意,決不抗阻。
我初任在此,少的是金銀财帛,看此邑中極其富庶,土豪甚多,不免與子羽商議,說些利害出去,賺些利益肥家,有何不可?他的算計到也不差,怎知兩句古語道得好: 萬事不繇人計較,一生都是命安排。
周駞發了此意晝夜籌畫,無一刻甯靜,想道:我與他公堂相見多了,未免經了耳目,被人談論,不若向私衙後牆開一便門,那邊是僻靜所在,少人來往,把這條徑路教他不時行走,豈不甚便?也不擇個吉利日,也不叫個泥木匠,自己将冠帶卸下,易了衣帽,與幾個家奴一齊動手。
不意那座牆垣年深月久,因他用力太驟,腳下松了,便震坍幾丈。
周駞笑道:知趣的坍牆,來得湊巧,我若開了門到要惹人議論,趁這坍塌不要修理,從此出入往來豈不甚便?遣一心腹公人分付得停停當當,去請子羽相會。
那公人徑到子羽家中,子羽問及來因,公人道:“小可是本邑周爺所差,特請夫子到邑侯處商議公事。
”子羽道:“我從來不入邑堂,恐無公事,不敢應命。
”公人道:“真有公務,頗涉疑難,非夫子高才不能決斷。
況今日是緊急之事,望勿遲延。
”子羽見他請得要緊,便喚家僮拿出儒冠儒服換了,出門徑往大路。
公人道:“夫子走差了,邑侯在私衙候見,請從小路進後門罷。
”子羽道:“老兄又來取笑了,那見官衙有後門的。
”公人道:“向來果是沒有後門,是周爺新開的,單怕夫子光臨公堂不便,特意設此一條路徑。
”子羽不聞此語還不動疑,倒随公人走了幾步,一聽這話回轉身來竟往大路,進了大門,走到邑堂。
公人入内通報,
陋質無鹽偏佐主,冶容西子不謀身。
原思衣敝德如玉,晏子身矬志入雲。
當日若因顔貌取,幾将才德溺迷津。
此詩是說世人以顔貌取人,屢屢有失。
假如近世做男子的,有了天然容貌,絕世豐儀,自然走到人前異乎庸俗,誰不見了啧啧稱贊,道是子都再世,宋玉重生。
隻要看他身上有華麗衣服穿着,便愈加敬重,那管腹中學問有無?殊不知腹中有真抱負大學問的人,雖然穿着些破損衣裳,倒也翩翩俊雅,就像野鶴在雞群一般。
可恨是俗人眼孔淺、識見低,一味隻重衣服新鮮,憑你公子王孫,假若飄零流落,縱有潑天才調,誰來作與你半分三厘。
到底古時人還有道德氣象,不論人之老少、家之貧富、貌之妍媸,隻要有才有德就敬他用他。
所以,為君的容易伯國,為臣的不緻遁迹,較之今日豈不天懸地隔?這也是人情世态,不必細談。
且說一個最醜之人,倒幹出最奇之事,雖無掀天揭地之才,卻有濟世福民之術。
你道這人是誰?他雙姓澹台,名滅明,字子羽,乃魯國武城人。
但傳聞醜陋,未知委是怎生模樣,且聽我道: 身材醜陋,容貌枯焦。
出語不驚人,發聲恰類鬼。
面孔似砌着七盤坑坎,眼珠如隐在九裡雲山。
須發蓬松,風過處疑有人來蘆葦聽。
衣衫落拓,月明時駭逢鬼步碧雲霄。
這子羽雖然生來沒有個可愛的姿容,誰知他倒有過人的識量,再不肯去奉承當道,因他是武城邑内的賢人。
平常盡有冠蓋來往,他卻視如土芥,棄若敝屣,毫不介意,也不望君王征辟他做賢良方正,與他個甚麼官做,一味安貧樂道,要做個有德行的人。
其時夫子在杏壇授業,受徒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子羽也在數内。
始初子羽備了束修,向孔門求教,不意其間有一人在夫子跟前道:“子羽貌醜心兇,後來不得其死,不可收他。
”那知以貌取人,便不是誨人不倦的主意,所以那個人雖然饒舌,衆門弟子見他出言無狀,十分擯斥他,竟不存地一個姓名。
後來子羽得了洙泗宗傳,便覺為人在世: 傲不可長,志不可滿。
欲不可縱,樂不可極。
終日閉門靜坐,懶于交遊,你道卻是為何?隻為他尊容生得忒不像個人,恐被人恥笑,所以倒因此得了個靜養的法兒,隻是讀書自樂,遠近書生聞得他的賢名,紛紛都來執贽拜求,收為門弟者均有百人,亦稱一時之盛。
此時武城邑宰姓周名駞,為人極其貪污,到任以來全沒一些尊敬賢人的禮體,專以傲慢為事。
又聞子羽是聖門的高徒,常自想道:别個賢人不能屈為入幕之賓,這子羽在我所管的境内居住,我是他的父母,他是我的子民。
自古道傾家令尹,料想我以禮去請他,有話去囑他,定然如意,決不抗阻。
我初任在此,少的是金銀财帛,看此邑中極其富庶,土豪甚多,不免與子羽商議,說些利害出去,賺些利益肥家,有何不可?他的算計到也不差,怎知兩句古語道得好: 萬事不繇人計較,一生都是命安排。
周駞發了此意晝夜籌畫,無一刻甯靜,想道:我與他公堂相見多了,未免經了耳目,被人談論,不若向私衙後牆開一便門,那邊是僻靜所在,少人來往,把這條徑路教他不時行走,豈不甚便?也不擇個吉利日,也不叫個泥木匠,自己将冠帶卸下,易了衣帽,與幾個家奴一齊動手。
不意那座牆垣年深月久,因他用力太驟,腳下松了,便震坍幾丈。
周駞笑道:知趣的坍牆,來得湊巧,我若開了門到要惹人議論,趁這坍塌不要修理,從此出入往來豈不甚便?遣一心腹公人分付得停停當當,去請子羽相會。
那公人徑到子羽家中,子羽問及來因,公人道:“小可是本邑周爺所差,特請夫子到邑侯處商議公事。
”子羽道:“我從來不入邑堂,恐無公事,不敢應命。
”公人道:“真有公務,頗涉疑難,非夫子高才不能決斷。
況今日是緊急之事,望勿遲延。
”子羽見他請得要緊,便喚家僮拿出儒冠儒服換了,出門徑往大路。
公人道:“夫子走差了,邑侯在私衙候見,請從小路進後門罷。
”子羽道:“老兄又來取笑了,那見官衙有後門的。
”公人道:“向來果是沒有後門,是周爺新開的,單怕夫子光臨公堂不便,特意設此一條路徑。
”子羽不聞此語還不動疑,倒随公人走了幾步,一聽這話回轉身來竟往大路,進了大門,走到邑堂。
公人入内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