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一.以柔克剛——羊祜懷柔服陸抗
關燈
小
中
大
視鏡頭下說半句話,這使香港市民無從認識他的本來面目,連許多政界人物對他的印象也極為模糊。
像他這樣如此低調的顯赫人物,在香港商界和政界都是罕見的。
盡管董建華采取種種“低調表現”,但事實上,董建華已經在為出任“特首”悄悄地做準備。
盡管他每邁出一步都否認與參選有關,但善于觀察的香港人已經摸到了下些門道。
他們認為“低調行事”不僅是董建華這個人的一貫作風,目前看來更是他的有效策略。
無論什麼人,少說多做,總是容易給人好感的。
同時,“低調行事”,自己藏于暗處,讓外界留心猜測,這樣每一個言行都會産生強烈的效果。
再說,埋頭苦幹接近目标,可以少招是非,事半功倍。
董建華的這種行為規則,被有的傳媒說成是“鴨子劃水暗使勁”。
比如香港《經濟日報》在一篇文章中這樣寫道:“鴨子在湖上劃行,表面悠閑,雙腳卻在水裡拼命撥拉。
董建華的幕後參選安排,卻是思慮周全而缜密的。
此包括在6月辭去行政局議員一職,減少角色沖突;此後,他成立了一個智囊團,協助草撰未來十年的治港方略;他逐步将生意移交弟弟及親信打理,又及早澄清公司一些陳年的關聯交易,避免成為政敵攻擊的話柄;會見不同政團,收集民情,争取各界的認識和支持……” 《經濟日報》這篇文章所指出的董建華的行動,都在1996年6月和6月以後悄然展開。
他展開這些行動時,采取的都是“匍匐潛行”的低調姿态。
在演說中,董建華最強調的一點是他對祖國的情懷。
他直呼中國為國家,說:“香港好,國家好;國家愈好,香港愈好。
”這一點在内地的人們看來不以為然,但在被英國殖民主義統治了150多年的香港,别說一般港人,就連那些長期“親共”的愛國港人,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塊領土,一般普遍稱“大陸”、“中國”,很少有人在口頭上稱作自己的“國家”的。
這好比離開生身父母太久太久,突然一日回到父母身邊,叫“爹媽”還一時轉不過口來一樣。
但是董建華在演說中滿懷激情直呼中國為“國家”。
他強調要緻力在香港社會建立起中國人的價值觀:忠孝禮義廉,重視義務而不求權利。
他還聲稱,自己喜歡以協商的方式而不是對抗的方式解決問題。
他說:“正如做生意,大家有問題便坐下來慢慢傾(談)。
” 董建華考慮周密的政綱和他對港人對國家的激情和責任,打動了香港民衆,都認準了他是香港未來繁榮昌盛的好的領頭人。
1996年12月17日,400名推委會委員彙集香港會展中心,為推選産生第一屆香港特别行政區長官,投下了神聖的一票。
結果,董建華以絕大多數票當選! 至此,董建華這隻沉默的“鴨子”,在這場舉世矚目的“香江競渡”中,面留神左右競争對手的狀态和觀衆對自己的反應,一面盯緊前方的目标,更重要的是,他能做到不聲不響,拼命劃動“水下的雙蹼”。
他勝利了! 以柔克剛之例說——拿破侖優待俘虜收買人心1797年2月,拿破侖率領的法軍越過波河,進入羅馬教皇領地,同教皇軍隊作戰。
在進行謝尼奧戰役時,抓到了大批俘虜。
這些俘虜都是意大利人。
拿破侖考慮到當時的形勢和權衡得失以後,決定釋放全部俘虜。
在釋放前,他用意大利語向俘虜們作了演說,在高談所謂意大利的自由和教皇制度的種種弊病以後,自我誇耀說:“我是意大利各族人民的朋友,特别是羅馬人的朋友。
我是為了你們的幸福到你們這裡來的。
現在把你們釋放了,請你們回到家裡,告訴你們家鄉的人:法軍是宗教、秩序和窮人的朋友。
”面對拿破侖寬大為懷的态度,俘虜們萬分感激。
于是,歡呼聲代替了恐懼感,戰争中的仇人變成了恩人。
這樣做的結果是,被釋放的俘虜都成了拿破侖的義務宣傳員。
他們到處宣傳拿破侖這位“朋友”,說他是真正地愛護意大利人。
釋放俘虜的消息迅速傳開,甚至傳到了偏遠的亞平甯山區,進入了許多農家茅舍,這為後來拿破侖在意大利采取軍事行動和進行統治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以柔克剛之例說——戴高樂給部隊發收音機 20世紀60年代初,法國在阿爾及利亞的戰争泥潭中越陷越深,總統戴高樂決定同阿談判,以便盡快結束這場戰争。
然而駐阿的殖民軍軍官們卻密謀發動兵變,以阻止戴高樂的和平計劃。
為瓦解兵變,戴高樂以慰問為名向駐阿部隊發了幾千架晶體管收音機。
就在正式會談開始的那天夜裡,收音機裡傳來了戴高樂總統的聲音:“士兵們,你們面臨着忠于誰的抉擇。
我就是法蘭西,就是它命運的工具。
跟我走,服從我的命令……”這聲音,這語氣,跟當年戴高樂流亡國外指揮反法西斯鬥争時幾乎完全一樣。
過去他們跟着戴高樂,取得了反法西斯戰争的勝利。
今天還能有别的選擇嗎?于是,大部分士兵都開小差了,整個兵營變得空蕩蕩的。
就這樣,戴高樂不費一槍一彈,用收音機粉碎了一場兵變。
以柔克剛之例說——麥克阿瑟寬容日本天皇 太平洋戰争爆發以後,日本軍隊的背信棄義,尤其是野蠻地虐待被俘美軍官兵激起了麥克阿瑟對日本法西斯的深仇大恨。
他曾懷着複仇的怒火發誓說:“我一定
像他這樣如此低調的顯赫人物,在香港商界和政界都是罕見的。
盡管董建華采取種種“低調表現”,但事實上,董建華已經在為出任“特首”悄悄地做準備。
盡管他每邁出一步都否認與參選有關,但善于觀察的香港人已經摸到了下些門道。
他們認為“低調行事”不僅是董建華這個人的一貫作風,目前看來更是他的有效策略。
無論什麼人,少說多做,總是容易給人好感的。
同時,“低調行事”,自己藏于暗處,讓外界留心猜測,這樣每一個言行都會産生強烈的效果。
再說,埋頭苦幹接近目标,可以少招是非,事半功倍。
董建華的這種行為規則,被有的傳媒說成是“鴨子劃水暗使勁”。
比如香港《經濟日報》在一篇文章中這樣寫道:“鴨子在湖上劃行,表面悠閑,雙腳卻在水裡拼命撥拉。
董建華的幕後參選安排,卻是思慮周全而缜密的。
此包括在6月辭去行政局議員一職,減少角色沖突;此後,他成立了一個智囊團,協助草撰未來十年的治港方略;他逐步将生意移交弟弟及親信打理,又及早澄清公司一些陳年的關聯交易,避免成為政敵攻擊的話柄;會見不同政團,收集民情,争取各界的認識和支持……” 《經濟日報》這篇文章所指出的董建華的行動,都在1996年6月和6月以後悄然展開。
他展開這些行動時,采取的都是“匍匐潛行”的低調姿态。
在演說中,董建華最強調的一點是他對祖國的情懷。
他直呼中國為國家,說:“香港好,國家好;國家愈好,香港愈好。
”這一點在内地的人們看來不以為然,但在被英國殖民主義統治了150多年的香港,别說一般港人,就連那些長期“親共”的愛國港人,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塊領土,一般普遍稱“大陸”、“中國”,很少有人在口頭上稱作自己的“國家”的。
這好比離開生身父母太久太久,突然一日回到父母身邊,叫“爹媽”還一時轉不過口來一樣。
但是董建華在演說中滿懷激情直呼中國為“國家”。
他強調要緻力在香港社會建立起中國人的價值觀:忠孝禮義廉,重視義務而不求權利。
他還聲稱,自己喜歡以協商的方式而不是對抗的方式解決問題。
他說:“正如做生意,大家有問題便坐下來慢慢傾(談)。
” 董建華考慮周密的政綱和他對港人對國家的激情和責任,打動了香港民衆,都認準了他是香港未來繁榮昌盛的好的領頭人。
1996年12月17日,400名推委會委員彙集香港會展中心,為推選産生第一屆香港特别行政區長官,投下了神聖的一票。
結果,董建華以絕大多數票當選! 至此,董建華這隻沉默的“鴨子”,在這場舉世矚目的“香江競渡”中,面留神左右競争對手的狀态和觀衆對自己的反應,一面盯緊前方的目标,更重要的是,他能做到不聲不響,拼命劃動“水下的雙蹼”。
他勝利了! 以柔克剛之例說——拿破侖優待俘虜收買人心1797年2月,拿破侖率領的法軍越過波河,進入羅馬教皇領地,同教皇軍隊作戰。
在進行謝尼奧戰役時,抓到了大批俘虜。
這些俘虜都是意大利人。
拿破侖考慮到當時的形勢和權衡得失以後,決定釋放全部俘虜。
在釋放前,他用意大利語向俘虜們作了演說,在高談所謂意大利的自由和教皇制度的種種弊病以後,自我誇耀說:“我是意大利各族人民的朋友,特别是羅馬人的朋友。
我是為了你們的幸福到你們這裡來的。
現在把你們釋放了,請你們回到家裡,告訴你們家鄉的人:法軍是宗教、秩序和窮人的朋友。
”面對拿破侖寬大為懷的态度,俘虜們萬分感激。
于是,歡呼聲代替了恐懼感,戰争中的仇人變成了恩人。
這樣做的結果是,被釋放的俘虜都成了拿破侖的義務宣傳員。
他們到處宣傳拿破侖這位“朋友”,說他是真正地愛護意大利人。
釋放俘虜的消息迅速傳開,甚至傳到了偏遠的亞平甯山區,進入了許多農家茅舍,這為後來拿破侖在意大利采取軍事行動和進行統治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以柔克剛之例說——戴高樂給部隊發收音機 20世紀60年代初,法國在阿爾及利亞的戰争泥潭中越陷越深,總統戴高樂決定同阿談判,以便盡快結束這場戰争。
然而駐阿的殖民軍軍官們卻密謀發動兵變,以阻止戴高樂的和平計劃。
為瓦解兵變,戴高樂以慰問為名向駐阿部隊發了幾千架晶體管收音機。
就在正式會談開始的那天夜裡,收音機裡傳來了戴高樂總統的聲音:“士兵們,你們面臨着忠于誰的抉擇。
我就是法蘭西,就是它命運的工具。
跟我走,服從我的命令……”這聲音,這語氣,跟當年戴高樂流亡國外指揮反法西斯鬥争時幾乎完全一樣。
過去他們跟着戴高樂,取得了反法西斯戰争的勝利。
今天還能有别的選擇嗎?于是,大部分士兵都開小差了,整個兵營變得空蕩蕩的。
就這樣,戴高樂不費一槍一彈,用收音機粉碎了一場兵變。
以柔克剛之例說——麥克阿瑟寬容日本天皇 太平洋戰争爆發以後,日本軍隊的背信棄義,尤其是野蠻地虐待被俘美軍官兵激起了麥克阿瑟對日本法西斯的深仇大恨。
他曾懷着複仇的怒火發誓說:“我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