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忍辱負重——司馬懿忍辱取勝

關燈
這個智謀故事見于《三國演義》第一百三回“上方谷司馬受困五丈原諸葛禳星”。

     六出祁山時,孔明自己統率一支人馬,駐紮在五丈原,一再派人挑戰,魏兵絕不出營應戰。

    孔明便取來一套婦人穿的服裝,放在一個大盒子裡,并附上一封書信,派人送到魏軍大營。

    魏國的将領不敢隐瞞,便将來人引入去見司馬懿。

    司馬懿當衆打開盒子一看,裡面裝有婦女服裝一套,還有一封信,拆開信一看,見上面寫道: 你既出身為大将,統帥中原的大軍,不敢武力相鬥,以決勝負,卻安于躲在土巢之中,小心地防避着刀箭,這與婦人有什麼不同?現在我派人送去一套婦女的服裝,你如果還不敢出戰,便應恭敬地跪拜接受,如果你羞恥之心還沒有泯滅,還有點男子漢的氣概,便立即批回,定期決戰。

     司馬懿看後,心中大怒,表面上卻故作鎮靜,笑着說:“孔明把我看成了婦人嗎?”當即接受下來,并下令厚待送衣的使者。

     魏軍的衆将得知這事情之後,無不氣憤,來到大帳說:“我們都是魏國的名将,怎麼能夠忍受蜀軍這樣的侮辱?請允許我們立即出戰,以決勝負。

    ”馬司懿說:“我并不是不敢出戰而甘心忍受侮辱,無奈天子早就有了明确的旨意,令我們堅守不戰,如果現在輕率出戰,便是違抗國君命令了。

    ”衆将還是憤怒難平。

    司馬懿說:“你們既要出戰,等我向天子申報批準以後,大家同心協力迎敵,你們看怎麼樣?”衆将都答應了。

     司馬懿便寫好表章,派遣使者往合肥軍前,奏聞皇帝曹睿。

    曹睿打開一看,隻見上面寫道: 臣才能低下,而責任重大,陛下曾經明确指示,令臣堅守不戰,等待蜀人自己敗亡;無奈諸葛亮送來一身婦人服裝,将臣視作婦人,恥辱太重了!臣謹預先奏請陛下:近日臣将拼死一戰,以報朝廷之恩,以雪三軍之恥。

     曹睿看完後,對衆大臣說:“司馬懿既已堅守不出,為什麼又上表求戰?”衛尉辛毗說:“司馬懿本來不想出戰,必定是因為諸葛亮這一番侮辱,衆将憤怒,才故意上了這道表章,希望陛下更明确地重申一下堅守不戰的旨意,以遏制一下衆将求戰的心情。

    ”曹睿認為他說得十分有理,便命令辛毗持着皇帝的符節,到渭水北岸司馬懿大營傳旨,不許出戰。

    司馬懿迎接謂書到大帳之中,辛毗當衆宣讀道:“如果再有人膽敢提出迎戰,便以違抗聖旨論處。

    ”衆将隻好按聖旨的意思去辦。

     [評析] 這個故事是對“激将法”的一個“反動”,司馬懿能忍受侮辱,堅持到底,顯示出一個謀略家的卓越見地。

    兵法上說,不戰在我。

    也就是說,一旦遇到形勢于己不利的情況,戰與不戰的權利在自己手中,此時不是逞一時之勇,而是應牢牢掌握戰争的主動權。

    一個成功的英雄應能屈能伸,能剛能柔,要能夠“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這才是真正的英雄本色。

     忍辱負重之例說——阮籍借醉避難 魏晉之時,天下多事,以緻名士們也少有保全自己而不受損害的。

    阮籍是竹林七賢之一,他常常酗酒托志,拒不參與世事。

     司馬昭早些時候想為兒子司馬炎向阮籍的女兒求婚,可阮籍喝酒一醉就是六七天,司馬昭面對終日不醒的阮籍,沒法兒與他對話,隻好罷休。

    鐘會曾多次訪問阮籍,請他談對國事的看法,并想以其态度立場來定他的罪。

    可阮籍喝得酩酊大醉,鐘會無法同他說話,阮籍也因此免去一場災難。

     忍辱負重之例說——郭子儀開門止誣 郭子儀是唐朝名将,在“安史之亂”中立了大功,又和皇帝結為親家,富貴到了極點。

    但是郭子儀的王府每天都是府門大開,像公園一樣,任憑人們進進出出,從不過問。

    有一次,郭子儀手下的一名将官到外地任職,來王府辭行。

    在王府裡,他看到郭子儀的夫人和心愛的女兒正在梳洗打扮,她們讓王爺拿手巾,端洗臉水,像奴仆一樣驅使他。

     郭子儀的兒子們感到臉上無光,一齊去勸谏他。

    兒子們都哭了,說:“王爺功業顯赫,可是您自己不尊崇自己,人不管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