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出其不意——甘甯百騎劫魏營

關燈
手,他便失去了興趣,發揮不出自己的才智技能來。

    于是,他從自己的殿前侍衛中挑出十個目不識丁的兵士,并指着其中一特别粗俗的說:“今年就叫他去!”衆臣下不敢反駁,可誰也認為今年非敗給徐铉,大丢國格不可。

     那名侍衛打扮起來,在衆人簇擁下來到南唐。

    徐铉見來人相貌粗俗,輕蔑一笑,但又一轉念,人不可貌相,還是小心為好。

    于是開動腦筋,調動口舌,古今南北地講了起來。

    那侍衛全然不懂,隻見徐铉講得口沫亂飛,覺得可笑,不覺笑出聲來。

    徐铉以為自己講話中有了漏洞,連忙刹住。

    如此再三,直讓徐铉摸不着頭腦。

    有時徐铉用話頭引那侍衛講說,那侍衛一點不知,隻是點頭支吾,又讓徐铉摸不着頭腦。

    日子一長,徐铉覺得淡然無味,也就不再開口了。

     來到宋都,大家見徐铉閉口不談,以為是侍衛殺了他的銳氣,于是都佩服趙匡胤會用人。

     出其不意之例說——狄青出其不意襲險關 宋仁宗皇祐年間,廣源州(今越南高平)侬智高反叛,奪州破縣,兵圍廣州(今廣東廣州)。

    朝廷多次派人進剿不勝,隻好從西北邊防調來智勇聞名的大将軍狄青,任命他為安撫使,負責征讨事宜。

     狄青接任之後,調兵遣将,向西南進軍,同時與前安撫使孫沔交談,摸清以前出師不利僞原因。

    孫沔講前幾次進剿不利,主要是過早地洩露了消息,敵人都先已一步設防布軍,還常常在進軍中中了敵方埋伏。

    狄青記在心裡。

     依智高聽說宋朝廷派能征善戰的狄青來任安撫使,先自小心了許多,守邕州(今廣西南甯),集結固守。

    狄青帶兵來到,聽到情況,遠離雍州紮營,止軍不進。

     時近正月十五上元節,狄青傳令地方,為大軍準備下五天糧草,同時傳令軍中,大張彩燈,多備酒肉,犒勞三軍,以養精蓄銳,準備打大仗。

    又傳令,排下三夜宴席:第一夜宴請高級将領,第二夜宴請中級軍官,第三夜宴請下級軍官,士兵們自己組織飲酒。

    消息早有人偷偷送到侬智高處,侬智高松了一口氣,心想原已派兵死守雍州東北的險關昆侖關,看來不用那麼緊張了,久張不弛,則會無力,也該讓手下人歡快過節,休整一下了。

    于是他也傳令軍中設宴過節。

     第一天夜裡,狄青直與将領們飲至天明。

    第二天夜裡,風雨大作,但宴會照常進行。

    二更天氣,狄青說自己有病,進後帳休息,命前安撫使孫沔代自己主持宴會,并不時從後帳中傳出狄青命令,讓大家多喝痛飲。

    及至天明,狄青也沒出場,衆人都不敢散去,等在那裡。

    忽聽帳外馬蹄聲響,快馬來報:狄元帥已于夜間三更親率精兵攻下昆侖關了。

    傳令大軍速進雍州。

     侬智高聽說昆侖關已破,知道失去了恃憑的天險,忙率兵龜縮回老巢。

     出其不意之例說——冒險的樂趣 韓國有位企業家叫金宇春,是亞洲第一個獲得“國際商業獎”者。

    他做生意的勁頭,有時真讓人害怕。

    他經營紡織品生意常常下令買進大大超過他公司需要量的棉紗,然後在價格上漲時,把多餘的棉紗抛出去。

    這種冒險生意,在當時的韓國極少有人敢做,他卻敢作敢為,樂此不疲。

     金宇春曾經有一次貸款大量購入向美國輸出紡織品的配額。

    因為金宇春很早就預見到美國貿易保護主義将會擡頭,美國政府将會實行紡織品進口限制。

    果然不出所料,美國不久便對紡織品進口進行了限制。

    這時,别的紡織廠商都在為搶購配額争得頭破血流,金宇春卻以高價出售手頭配額,從中大賺其錢。

    現在他手中擁有韓國40%向美國輸出紡織品的配額,僅此一項每年就獲得大筆利潤。

     出其不意之例說——瞧這個醜陋的玩意兒 美國艾士隆公司董事長布希萊有一次在郊外散步,偶然看到幾個小孩在玩一隻肮髒且異常醜陋的昆蟲,愛不釋手。

    布希萊頓時聯想到:現在市面上銷售的玩具一般都是形象優美的,假如生産一些醜陋玩具,又将如何呢? 不久,艾士隆的“醜陋玩具”面市了,有一串小球上印着許多醜陋面孔的“瘋球”,有長着稻草樣的亂頭發、綠色皮膚、一雙鼓脹而帶血絲的眼睛,眨眼時又會發出難聽聲音的“粗魯陋夫”。

    孩子們在商店的玩具櫃台前發現了它們,不約而同地叫道:“瞧這個醜陋的玩意兒!” 醜陋玩具從此常盛不衰,為艾士隆公司廣開财源,真令美國的同行們又羨慕又嫉妒。

     出其不意之例說——褒曼的考試 曾三次獲得奧斯卡獎的英格麗·褒曼,是世界聞名的電影和戲劇表演藝術家。

    她不但容貌秀麗,而且頭腦聰慧。

     1933年,18歲的英格麗·褒曼報考瑞典的斯得哥爾摩皇家戲劇學校。

    由于葛麗泰·嘉寶這樣的大明星也出自這一學校,因此考生衆多,競争激烈。

    為了在考試中脫穎而出,褒曼決定另辟蹊徑。

     當時的戲劇表演中,像《茶花女》、《麥克白》等這樣一些表現嚴肅、沉重主題的劇目極為盛行,所以多數人在報考時都選用這些劇中的片斷作為試演的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