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無中生有——程昱用計诳徐庶

關燈
此計見于《三國演義》第三十六回“玄德用計襲樊城元直走馬薦諸葛”。

     劉備自得徐庶相助後,接連數次打敗曹軍大将曹仁,并且奪得樊城。

    曹仁與副将李典逃回許昌後,去見曹操,哭拜請罪。

    曹操說:“勝敗乃兵家之常事,但不知是什麼人在為劉備出謀劃策?”曹仁說是單福。

    謀士程昱笑道:“此人不是單福,而是穎州徐庶。

    單福是其假托之名。

    ”曹操說:“徐庶的才能比您如何?”程昱說:“要高出十倍。

    ”曹操說:“太可惜了,賢能之士歸了劉備,劉備的羽翼可就形成了!怎麼辦呢?”程昱說:“徐庶雖然在劉備那裡,但丞相您要用他,招來并不困難。

    ”原來,徐庶為人至孝,幼年喪父,家中隻有老母,而其弟徐康已亡,老母無人奉養;程昱于是教曹操把徐庶的老母賺至許昌,然後命其寫書信招徐庶來歸。

     曹操大喜,派人連夜将徐庶母親搬至許昌。

    不想,那徐老夫人是一位忠奸分明深曉大義的人,至死不肯寫信讓兒子棄明投暗,反而大罵曹操托命漢相,實為漢賊。

    曹操大怒,喝令武士殺死徐母。

    程昱連忙勸阻說:“丞相如果殺了徐母,一則損害了自己的名譽,二則成全了徐母的德行。

    而徐母一死,徐庶為報仇必然死心塌地幫助劉備。

    不如先留下她,以便使徐庶心懸兩處,不能一心一意地輔助劉備。

    然後,我再設法賺他回來。

    ”曹操覺得這話有理,遂不殺徐母。

     從此以後,程昱幾乎每天都去問候徐母,對待徐母就像自己的生身母親;并且欺騙徐母說,自己曾經與徐庶結為異姓兄弟。

    程昱還經常饋贈物品給徐母。

    他每次派人送物品給徐母時,總是寫有書信附上。

    徐母因此也常親自寫信讓來人帶回。

    程昱賺得徐母的筆迹之後,便模仿其字體,以徐母的名義,詐修家書一封,派一名心腹之人,拿着書信,去新野見徐庶。

    果然,徐庶見信之後,淚如泉湧,當即去見劉備,希望能讓他回去見母。

    劉備當然割舍不得,但也不便勉強相留。

    過了數天之後,二人隻好灑淚相别。

    這樣,程昱用一條“無中生有”之計,将徐庶談到了曹操那裡。

     然而,曹操雖然得到了徐庶,徐庶卻從不為他出謀劃策。

    原因一是徐庶笃于對劉備的情義,回到曹營不是出于本心;二是其回到曹營之後,真相大白,老母憤而自缢。

    徐庶自知被騙,故而深恨曹操,發誓不為曹操設一計謀。

    這就是著名的“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的故事。

     [評析] 此計名出自《老子》第四十章“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此計的本義是憑空捏造,用虛假的東西來欺騙對手,使對手産生判斷失誤和行為錯誤的一種計謀。

    在此計中,無中生有的過程要巧妙而無破綻,這樣才能成功。

    無中生有之計在政治、軍事鬥争中經常被采用。

    其被用作軍事計謀時,意思略有不同。

     無中生有之例說——自亂陣腳的苻堅 東晉定都南京時,統治華北一帶的前秦苻堅,發動百萬大軍,打算消滅東晉,統一中國。

     迎戰的東晉,兵力隻有八萬(不及對方的十分之一),可是結局出乎意料,竟然讓東晉打了大勝仗。

     為什麼占盡優勢的前秦,會吃敗仗呢? 關鍵在于,苻堅因錯覺而心生恐懼。

    兩軍交戰之前,處于劣勢的東晉,掌握先機,開始進攻。

     苻堅在開戰之前,一直輕視東晉的兵力。

    可是,當他站在城牆上看下去,發現對方擺出滴水不漏的陣勢,緩緩逼近。

    不禁内心動搖。

    誤以為前面八公山上的草木,皆是東晉的軍隊。

     他在驚慌中回頭問他的參謀: “我的天啊!沒想到東晉居然有這樣的大軍!” 苻堅一慌,無法冷靜指揮作戰,終于大敗。

    這完全是東晉設法使苻堅将“無”錯覺成“有”,自亂陣腳造成的結果。

     無中生有之例說——令狐楚虛放煙幕壓米價 唐敬宗時,兖州(今山東兖州一帶)大旱,赤地千裡,顆粒不收,村間炊煙稀少,餓殍遍野。

    米價騰貴,有米戶更加囤積居奇,望價待沽。

    原兖州節度使赈災不力,朝廷将他革職外調,任命以擅政聞名的令狐楚來做兖州節度使。

     上任前夕,令狐楚先派得力助手去兖州,喬裝私訪,掌握赈災第一手資料。

    助手來到兖州,深入鄉間、市鎮調查,得知:兖州素為魚米之鄉,以往連年豐收,民間貯糧甚多,但多集中在一些财力甚豐的大戶手中,廣大老百姓沒有多少餘糧,多是青黃不接時借貸,收下糧食後償還。

    這一遇歉收,有的斷了頓,有的變賣家産,以求渡災活命。

    但因米價天天上漲,故刮起搶米之風,緻使不少米店關門不賣米,使米價更加上漲。

    加之,前任節度使隻知出告示壓米價,不知采取有效引導措施,故米店紛紛關門,大戶人家更是囤米不賣。

    百姓嗷嗷待哺,社會局勢動蕩,潛伏着造反危機。

    兖州官倉中還有不少存糧,但為了保證駐軍的供應,也不敢輕易開倉放糧。

     得知這些情況,令狐楚思謀良策,怎樣才能讓那些囤積居奇的大戶們售出存米,來赈救災民呢?突然,他想起大戶們存米,不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