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連環計——王允巧使連環計
關燈
小
中
大
到同美國一樣的發達水平!”在場的蘇聯觀衆被赫魯曉夫的講話吸引住了,他們振奮地熱烈鼓掌。
赫魯曉夫繼續情緒高昂精神煥發地講着:“當我們趕上你們并超過你們的時候,我們會向你們招手的!”說着,他回身向後揮着手,好像美國正在慢慢逝去。
.赫魯曉夫抓住偶然碰到的機會,敏銳地借題發揮,既奚落、挖苦了美國,難堪了尼克松,又大大振奮了在場蘇聯人的精神,提高了自己的威信。
尼克松訪蘇期間,有一次由赫魯曉夫陪同乘遊艇遊覽莫斯科河。
遊艇在河上行駛着,河上許多遊客在暢遊。
赫魯曉夫幾次讓人把船停下來,向附近的人招手緻意。
人們遊過來,圍着遊艇,向赫魯曉夫歡呼。
赫魯曉夫故意大聲問他們:“你們之中哪個是被控制、被壓迫的?”河裡的人們一齊大聲回答:“沒有!”赫魯曉夫又大聲問:“難道你們都是奴隸嗎?”遊泳者又異口同聲喊:“涅特!”——不是。
赫魯曉夫得意地用胳膊肘碰碰尼克松的胸脯,高聲說:“看看我們的奴隸們是如何生活的?”然後他又沖河裡的人們說:“有人非說你們是被奴役、沒有自由的人,這可笑嗎?”河裡的人們“轟”地發出一陣嘲笑聲。
随同的蘇聯記者們将剛才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場景都記錄下來,第二天就在各個報刊上發表了。
在這一過程中尼克松窘迫得啞口無言。
赫魯曉夫這種随時随地抓住一切機會,宣傳蘇聯的成就、美好,借以回敬、駁斥、戲弄尼克松的做法,雖使得尼克松感到難堪,但卻佩服其手腕的高明。
他對赫魯曉夫說:“你知道,我真佩服你,你決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進行宣傳。
”赫魯曉夫當即反駁他:“不,不,我不是搞宣傳,我說的是真話,是千真萬确的真理。
” 在訪蘇期間,尼克松參觀、訪問了許多工廠、農莊、市場。
在每個尼克松要去的地方,赫魯曉夫都安排布置好幾個人。
當尼克松來到的時候,這幾個人就從人群中走出來,站在尼克松面前,自我介紹說:“我是一個普通蘇聯公民。
”然後,一連串地質問尼克松:“為什麼美國阻撓為停止原子彈試驗所做的努力?”“為什麼美國想要戰争?”或者:“為什麼美國拿在外國領土上建立軍事基地來威脅我們蘇聯?” 尼克松明明知道這是陷阱和圈套,也隻好硬着頭皮往裡跳,往裡鑽。
他反反複複一遍遍講着道理,回答着問題,弄得口幹舌燥、疲憊不堪,最後也達不到任何效果。
提問題者毫不在意他的回答。
就這樣,在訪蘇期間,尼克松常常被這種場面糾纏得苦不堪言,而第二天還要受蘇聯報刊諸如“蘇聯一工人質問尼克松,尼克松在正義面前無言以對”之類的題目控告、奚落。
由于這些提問者都是以群衆面孔出現,尼克松也無法向蘇聯當局報怨,怕落個“美國領導怕見群衆”的名聲。
宣傳,是一門高深的學問,裡面包含着豐富、複雜的智謀。
聰明的宣傳家,能夠随時把握一切别人往往忽略的機會,從容、自然、順勢地進行宣傳,以達到既擾亂、打擊了敵人,又激勵、鼓舞了自己,同時還擡高了宣傳者本人的多重效果。
連環計之例說——丁謂一舉而三得 火海滿天橫流,吞噬了雄偉巍峨的宮室樓台,吞噬了金碧輝煌的殿閣亭榭……幾天幾夜之後,那裡變成了一片斷垣殘壁。
這是公元1015年發生在北宋皇宮裡的一場罕見的大火。
在廢墟上,宋真宗皇帝歎息道:“沒有皇宮,如何上朝,如何議政,如何安居呢?”他叫來宰相丁謂(962一1033年),令他負責皇宮的修建工作。
丁謂接受任務後,在廢墟上走來走去。
他為遇到的三件難辦的事而感到苦惱:一是蓋皇宮要很多泥土,可是京城中空地很少,取土要到郊外去挖,路很遠,得花很多的勞力;二是修建皇宮還需要大批建築材料,都需要從外地運來,而汴河在郊外,離皇宮很遠,從碼頭運到皇宮還得找很多人搬運;三是清理廢墟後,很多碎磚破瓦等垃圾運出京城同樣很費事。
路過臨時搭的一個小木棚,丁謂見有個小姑娘在煮飯,趁飯還沒煮熟,她又縫補起被火燒壞的衣服。
丁謂想:“她倒真會利用時間呀!”忽然他靈機一動:辦事情要達到高效率,就要時時處處統籌兼顧,巧妙安排好财力、物力、人力和時間。
經過周密思考,他提出了一個科學的方案:先叫工人們在皇宮前的大街上挖深溝,挖出來的泥土即作施工用的土,這樣就不必再到郊外去挖了。
過了一些時候,施工用土充足了,而大街上出現了寬闊的深溝。
“嘩嘩嘩”,忽然一股洶湧的河水,從汴河河堤的缺口中奔将出來,湧向深溝之中,等汴河的水和深溝中的水一樣齊時,一隻隻竹排、木筏及裝運建築材料的小船緩緩地撐到皇宮前。
丁謂站在深溝前捋着胡子笑了。
是的,沒費多大力氣,就一舉解決了兩道難題。
一年後,宏偉的宮殿和玲珑的亭台樓閣修建一新。
這一天,汴河河堤的缺口堵住了,深溝裡的水排回汴河之中。
待深溝幹涸時,一車車、一擔擔瓦礫灰土填到了深溝之中,一條平展寬坦的大路重又靜靜地躺在皇宮之前…… 摘自《三國智謀應用500例》
赫魯曉夫繼續情緒高昂精神煥發地講着:“當我們趕上你們并超過你們的時候,我們會向你們招手的!”說着,他回身向後揮着手,好像美國正在慢慢逝去。
.赫魯曉夫抓住偶然碰到的機會,敏銳地借題發揮,既奚落、挖苦了美國,難堪了尼克松,又大大振奮了在場蘇聯人的精神,提高了自己的威信。
尼克松訪蘇期間,有一次由赫魯曉夫陪同乘遊艇遊覽莫斯科河。
遊艇在河上行駛着,河上許多遊客在暢遊。
赫魯曉夫幾次讓人把船停下來,向附近的人招手緻意。
人們遊過來,圍着遊艇,向赫魯曉夫歡呼。
赫魯曉夫故意大聲問他們:“你們之中哪個是被控制、被壓迫的?”河裡的人們一齊大聲回答:“沒有!”赫魯曉夫又大聲問:“難道你們都是奴隸嗎?”遊泳者又異口同聲喊:“涅特!”——不是。
赫魯曉夫得意地用胳膊肘碰碰尼克松的胸脯,高聲說:“看看我們的奴隸們是如何生活的?”然後他又沖河裡的人們說:“有人非說你們是被奴役、沒有自由的人,這可笑嗎?”河裡的人們“轟”地發出一陣嘲笑聲。
随同的蘇聯記者們将剛才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場景都記錄下來,第二天就在各個報刊上發表了。
在這一過程中尼克松窘迫得啞口無言。
赫魯曉夫這種随時随地抓住一切機會,宣傳蘇聯的成就、美好,借以回敬、駁斥、戲弄尼克松的做法,雖使得尼克松感到難堪,但卻佩服其手腕的高明。
他對赫魯曉夫說:“你知道,我真佩服你,你決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進行宣傳。
”赫魯曉夫當即反駁他:“不,不,我不是搞宣傳,我說的是真話,是千真萬确的真理。
” 在訪蘇期間,尼克松參觀、訪問了許多工廠、農莊、市場。
在每個尼克松要去的地方,赫魯曉夫都安排布置好幾個人。
當尼克松來到的時候,這幾個人就從人群中走出來,站在尼克松面前,自我介紹說:“我是一個普通蘇聯公民。
”然後,一連串地質問尼克松:“為什麼美國阻撓為停止原子彈試驗所做的努力?”“為什麼美國想要戰争?”或者:“為什麼美國拿在外國領土上建立軍事基地來威脅我們蘇聯?” 尼克松明明知道這是陷阱和圈套,也隻好硬着頭皮往裡跳,往裡鑽。
他反反複複一遍遍講着道理,回答着問題,弄得口幹舌燥、疲憊不堪,最後也達不到任何效果。
提問題者毫不在意他的回答。
就這樣,在訪蘇期間,尼克松常常被這種場面糾纏得苦不堪言,而第二天還要受蘇聯報刊諸如“蘇聯一工人質問尼克松,尼克松在正義面前無言以對”之類的題目控告、奚落。
由于這些提問者都是以群衆面孔出現,尼克松也無法向蘇聯當局報怨,怕落個“美國領導怕見群衆”的名聲。
宣傳,是一門高深的學問,裡面包含着豐富、複雜的智謀。
聰明的宣傳家,能夠随時把握一切别人往往忽略的機會,從容、自然、順勢地進行宣傳,以達到既擾亂、打擊了敵人,又激勵、鼓舞了自己,同時還擡高了宣傳者本人的多重效果。
連環計之例說——丁謂一舉而三得 火海滿天橫流,吞噬了雄偉巍峨的宮室樓台,吞噬了金碧輝煌的殿閣亭榭……幾天幾夜之後,那裡變成了一片斷垣殘壁。
這是公元1015年發生在北宋皇宮裡的一場罕見的大火。
在廢墟上,宋真宗皇帝歎息道:“沒有皇宮,如何上朝,如何議政,如何安居呢?”他叫來宰相丁謂(962一1033年),令他負責皇宮的修建工作。
丁謂接受任務後,在廢墟上走來走去。
他為遇到的三件難辦的事而感到苦惱:一是蓋皇宮要很多泥土,可是京城中空地很少,取土要到郊外去挖,路很遠,得花很多的勞力;二是修建皇宮還需要大批建築材料,都需要從外地運來,而汴河在郊外,離皇宮很遠,從碼頭運到皇宮還得找很多人搬運;三是清理廢墟後,很多碎磚破瓦等垃圾運出京城同樣很費事。
路過臨時搭的一個小木棚,丁謂見有個小姑娘在煮飯,趁飯還沒煮熟,她又縫補起被火燒壞的衣服。
丁謂想:“她倒真會利用時間呀!”忽然他靈機一動:辦事情要達到高效率,就要時時處處統籌兼顧,巧妙安排好财力、物力、人力和時間。
經過周密思考,他提出了一個科學的方案:先叫工人們在皇宮前的大街上挖深溝,挖出來的泥土即作施工用的土,這樣就不必再到郊外去挖了。
過了一些時候,施工用土充足了,而大街上出現了寬闊的深溝。
“嘩嘩嘩”,忽然一股洶湧的河水,從汴河河堤的缺口中奔将出來,湧向深溝之中,等汴河的水和深溝中的水一樣齊時,一隻隻竹排、木筏及裝運建築材料的小船緩緩地撐到皇宮前。
丁謂站在深溝前捋着胡子笑了。
是的,沒費多大力氣,就一舉解決了兩道難題。
一年後,宏偉的宮殿和玲珑的亭台樓閣修建一新。
這一天,汴河河堤的缺口堵住了,深溝裡的水排回汴河之中。
待深溝幹涸時,一車車、一擔擔瓦礫灰土填到了深溝之中,一條平展寬坦的大路重又靜靜地躺在皇宮之前…… 摘自《三國智謀應用5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