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六.疑兵之計——孔明設疑勝曹操
關燈
小
中
大
反攻時的登陸行動遭到失敗。
為了制止德國人的新式武器生産,摧毀研制這些武器的基地,盟軍根據所獲得的情報,對所有與新式武器有關的地方發動了一次全面攻擊,其中對皮奈蒙德島的轟炸是最有決定性意義、也是最為成功的一次襲擊。
皮奈蒙德是位于波羅的海的一個小島,是德軍研制新式武器的最重要基地。
為了炸毀這個基地,英國轟炸指揮部作了巧妙安排,采用了按左扶右的智謀。
以前,英美空軍常派快速高.空轟炸機對柏林進行夜間襲擊。
這些轟炸機叫做“蚊式”飛機,它們在夜間飛行時,總是向北沿同一航線飛向首都,扔幾顆炸彈後就飛走了。
這些飛機的飛行航線距皮奈蒙德很近,每當空襲警報響起時,在那裡的科學家和工作人員就躲進蔽彈所裡去。
過了一些時候,皮奈蒙德的警衛松懈下來了,因為這裡的德國人認為皮奈蒙德不可能是轟炸目标,他們認定這些空襲是對首都柏林進行大規模破壞性轟炸的前奏。
英軍轟炸指揮部于是利用這一點開始行事。
8月17日夜,英國皇家空軍轟炸機群先往北沿着空襲柏林的同一航線飛行,為了躲開德國雷達的搜查,在越過北海時,作低空飛行,從雷達熒光屏的水平線下面穿過,然後迅速上升到7000英歎的高空,再進入轟炸航線。
而在主力機群飛越北海之前,小股的“蚊式”轟炸機就開始轟擊柏林。
他們空投目标閃光彈,做出給主力飛機指示目标的樣子,以此誘使德國防空部隊相信主力機群的攻擊目标是柏林。
然後,“蚊式”轟炸機又按計劃打開誘惑雷達的設備,繼續制造假象來困擾敵人,把德國空軍主要防衛力量拖在柏林上空。
僞裝行動進行得相當順利,德國人真以為盟軍隻是在襲擊柏林,絲毫沒料到皮奈蒙德才是皇家空軍空襲的真正目标。
基地裡的德國人也十分大意,毫無警惕。
結果,皮奈蒙德簡直就成了一個不設防的目标,在皇家空軍連續三批機群的轟炸下,迅速淹沒在一片火海之中,當晚被炸毀的有1593噸烈性炸藥和281噸炮彈,共有730名與各種秘密武器生産有關的入被炸死,其中兩個科學家還是關鍵性人物。
這次奇襲使希特勒氣急敗壞,德國空軍總參謀長耶舒思納克為此自殺身亡。
疑兵之計之例說——英軍疑兵計德軍亂部署 阿拉曼戰役開始後,英軍在德軍東面防線上發動了猛烈的炮火轟擊,同時在地中海沿岸靠近德軍前線的地方也采取了行動。
這時,指揮德軍戰鬥的施圖姆将軍正為弄不清英軍的主攻方向而焦慮不安,海岸巡邏部隊的報告更加使他吃驚。
報告說,英國軍艦在強大的轟炸機群支援下,正在轟擊德軍第九十輕步兵師的地段。
猛烈的英軍炮火已向德軍陣地開火,魚雷快艇在沿岸駛來駛去,散着煙幕。
從煙幕中傳來了似乎是大規模兩栖進攻的聲音:如發動機發出的聲音和氣味、錨鍊的格格聲、擴音器裡的叫喊聲等等,還有一連串的照明彈照亮了的海灘。
接到報告後,施圖姆立即行動,他命令轟炸機和戰鬥機馬上起飛;指令第九十輕步兵師的後備團開往一個地區,去迎擊好像要在德軍前線後邊企圖登陸的英軍。
大炮和坦克不停地向海面射擊。
但是,當煙幕消散以後,隻見僅有幾個木筏在海中漂動。
原來這是一次佯攻。
英國人使用了一種特殊的新式武器,即用聲音和味覺欺騙了德國人。
格格的聲音是由魚雷快艇帶到海灘附近的擴音器放大的錄音;照明彈是對空自動發射的;發動機的氣味來自木筏上的罐子。
這樣,施圖姆就上了當,把一部分最精良的重要部隊調出了主要戰場,減弱了德軍在英軍主攻方向上的防禦力量。
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利用各種聲音掩飾自己的行動,欺騙敵人,達成作戰的突然性,使敵措手不及,是精明的指揮員不可忽視的謀略之一。
以聲掩蔽的事例在現代戰争中不勝枚舉,以擴音設備模仿坦克的轟鳴,以鞭炮聲充當機槍聲等等,都出于此。
在未來戰争中,偵察手段大大提高,聲測技術也有長足進步,這給“以聲掩蔽”之術的運用帶來了困難,要根據變化了的條件,創造“以聲掩蔽”的新方法。
疑兵之計之例說——故洩真情美軍仁川登陸 朝鮮戰争爆發以後,朝鮮人民軍進展十分順利。
1950年9月,美軍為了扭轉被動局面,企圖在朝鮮人民軍後側的仁川登陸,切斷主要補給線,迫使人民軍兩面受敵。
在登陸之前,美軍通過記者,故意暴露将從仁川登陸的計劃,并加緊對仁川的火力偵察。
這些明顯的舉動反而使人民軍參謀部認為,要在仁川登陸實際上是一煙幕彈,美軍不會在仁川登陸,因而沒有加強仁川的防務,緻使美軍在仁川登陸成功。
故意吐露真情,是利用敵人的逆反心理,使敵人以真為假,造成判斷上的錯誤,從而使敵方中計,達到己方戰役的突然性。
這也是中外謀略家常用的計策。
摘自《三國智謀應用500例》
為了制止德國人的新式武器生産,摧毀研制這些武器的基地,盟軍根據所獲得的情報,對所有與新式武器有關的地方發動了一次全面攻擊,其中對皮奈蒙德島的轟炸是最有決定性意義、也是最為成功的一次襲擊。
皮奈蒙德是位于波羅的海的一個小島,是德軍研制新式武器的最重要基地。
為了炸毀這個基地,英國轟炸指揮部作了巧妙安排,采用了按左扶右的智謀。
以前,英美空軍常派快速高.空轟炸機對柏林進行夜間襲擊。
這些轟炸機叫做“蚊式”飛機,它們在夜間飛行時,總是向北沿同一航線飛向首都,扔幾顆炸彈後就飛走了。
這些飛機的飛行航線距皮奈蒙德很近,每當空襲警報響起時,在那裡的科學家和工作人員就躲進蔽彈所裡去。
過了一些時候,皮奈蒙德的警衛松懈下來了,因為這裡的德國人認為皮奈蒙德不可能是轟炸目标,他們認定這些空襲是對首都柏林進行大規模破壞性轟炸的前奏。
英軍轟炸指揮部于是利用這一點開始行事。
8月17日夜,英國皇家空軍轟炸機群先往北沿着空襲柏林的同一航線飛行,為了躲開德國雷達的搜查,在越過北海時,作低空飛行,從雷達熒光屏的水平線下面穿過,然後迅速上升到7000英歎的高空,再進入轟炸航線。
而在主力機群飛越北海之前,小股的“蚊式”轟炸機就開始轟擊柏林。
他們空投目标閃光彈,做出給主力飛機指示目标的樣子,以此誘使德國防空部隊相信主力機群的攻擊目标是柏林。
然後,“蚊式”轟炸機又按計劃打開誘惑雷達的設備,繼續制造假象來困擾敵人,把德國空軍主要防衛力量拖在柏林上空。
僞裝行動進行得相當順利,德國人真以為盟軍隻是在襲擊柏林,絲毫沒料到皮奈蒙德才是皇家空軍空襲的真正目标。
基地裡的德國人也十分大意,毫無警惕。
結果,皮奈蒙德簡直就成了一個不設防的目标,在皇家空軍連續三批機群的轟炸下,迅速淹沒在一片火海之中,當晚被炸毀的有1593噸烈性炸藥和281噸炮彈,共有730名與各種秘密武器生産有關的入被炸死,其中兩個科學家還是關鍵性人物。
這次奇襲使希特勒氣急敗壞,德國空軍總參謀長耶舒思納克為此自殺身亡。
疑兵之計之例說——英軍疑兵計德軍亂部署 阿拉曼戰役開始後,英軍在德軍東面防線上發動了猛烈的炮火轟擊,同時在地中海沿岸靠近德軍前線的地方也采取了行動。
這時,指揮德軍戰鬥的施圖姆将軍正為弄不清英軍的主攻方向而焦慮不安,海岸巡邏部隊的報告更加使他吃驚。
報告說,英國軍艦在強大的轟炸機群支援下,正在轟擊德軍第九十輕步兵師的地段。
猛烈的英軍炮火已向德軍陣地開火,魚雷快艇在沿岸駛來駛去,散着煙幕。
從煙幕中傳來了似乎是大規模兩栖進攻的聲音:如發動機發出的聲音和氣味、錨鍊的格格聲、擴音器裡的叫喊聲等等,還有一連串的照明彈照亮了的海灘。
接到報告後,施圖姆立即行動,他命令轟炸機和戰鬥機馬上起飛;指令第九十輕步兵師的後備團開往一個地區,去迎擊好像要在德軍前線後邊企圖登陸的英軍。
大炮和坦克不停地向海面射擊。
但是,當煙幕消散以後,隻見僅有幾個木筏在海中漂動。
原來這是一次佯攻。
英國人使用了一種特殊的新式武器,即用聲音和味覺欺騙了德國人。
格格的聲音是由魚雷快艇帶到海灘附近的擴音器放大的錄音;照明彈是對空自動發射的;發動機的氣味來自木筏上的罐子。
這樣,施圖姆就上了當,把一部分最精良的重要部隊調出了主要戰場,減弱了德軍在英軍主攻方向上的防禦力量。
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利用各種聲音掩飾自己的行動,欺騙敵人,達成作戰的突然性,使敵措手不及,是精明的指揮員不可忽視的謀略之一。
以聲掩蔽的事例在現代戰争中不勝枚舉,以擴音設備模仿坦克的轟鳴,以鞭炮聲充當機槍聲等等,都出于此。
在未來戰争中,偵察手段大大提高,聲測技術也有長足進步,這給“以聲掩蔽”之術的運用帶來了困難,要根據變化了的條件,創造“以聲掩蔽”的新方法。
疑兵之計之例說——故洩真情美軍仁川登陸 朝鮮戰争爆發以後,朝鮮人民軍進展十分順利。
1950年9月,美軍為了扭轉被動局面,企圖在朝鮮人民軍後側的仁川登陸,切斷主要補給線,迫使人民軍兩面受敵。
在登陸之前,美軍通過記者,故意暴露将從仁川登陸的計劃,并加緊對仁川的火力偵察。
這些明顯的舉動反而使人民軍參謀部認為,要在仁川登陸實際上是一煙幕彈,美軍不會在仁川登陸,因而沒有加強仁川的防務,緻使美軍在仁川登陸成功。
故意吐露真情,是利用敵人的逆反心理,使敵人以真為假,造成判斷上的錯誤,從而使敵方中計,達到己方戰役的突然性。
這也是中外謀略家常用的計策。
摘自《三國智謀應用500例》